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统计学

编按:人类太过依赖数字,误以为数字就是真理,就连妈妈喊孩子也会数一声、两声、两声半……呃不是啦,这里主要是指数据方面的“数字”。那为什么不能盲信数字呢? 《数字偏见》一书主要破除人们对“数字是客观事实”的迷思,在这个相信“数字会说话”的现代生活中,阅读此书无疑是一次深刻的当头棒喝,在即将被“大数据”主宰的未来生活中,此书亦有警醒世人之用意。 ◢我们误会数字是客观的 书中一开始以大家熟知的“提灯女神”南丁格尔为例,她除了是大家所认识的伟大护士,也是一位聪颖的统计学家。1854年间她运用数字与图表,让英国皇家委员会开始重视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军队卫生环境,成功降低士兵死亡率。数字的简明特点让人们可以直接、迅速地掌握一个概念,而运用此数据的人也能通过数字达至目的,于是人们的生活更趋向“标准化”,也就是人们同意让数字作为测量特定概念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势越演越烈,以至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误以为数字是客观的,甚至更认定数字所呈现的就是真相,如:我们习惯以数字来判定一个人是否成才?一个人是否值得被信赖,而被批准借贷?数字的强大影响力,已经可以决定一个人、一个团体的命运,这也就是作者在前言提及的“发号施令的已经不是人类,而是数字。” 然而作者并非否定数字的功用,而是否定“数字即真相”的概念,这个概念本身最初也是人们建构的,只是后人却误以为这个概念本来就存在,进一步将之视为真理,才会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如:智商测验显示美国白人与黑人智商差异,而造成肤色歧视等问题。为了避免数字造成的误解,作者在此书提供了对待数字的正确态度,她将数字比喻成毛玻璃,它可以让我们看到事物(真相)的轮廓,但无法锐利聚焦在事物(真相)本身,简而言之,数字仅仅是提供一个看待真相的方法。 ◢调查很难真的客观 把数字从神坛拉下来后,作者一一解释了数字统计结果无法成为真相的原因,包括抽样调查时的受访对象是否人数太少?是否排除了特定团体?问题的设计是否引导着受访者至特定的答题方向……调查者可以尽可能提高受访者的人数、涉及更多不同团体、设计中性问题等,以此提高调查结果的全面与客观,然而作者还提醒了我们,除了更谨慎地审视数据收集的途径,我们不可忽略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谁”在收集数据?目的是什么?以此看来,充斥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各类调查结果,实在很难有如我们所想像中的那般客观,这些数据结果甚至是有意识地主导着我们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 书末,作者也提醒了人们“大数据最终的问题和小规模数据是相同的”,意即演算法并不客观,因为演算法背后也藏有“某些人”的道德选择。如果人们还坚信数字是客观的话,将会不知觉地被那些决定程式设定的人牵着走,人们所以为的自主选择,不过是别人有意识操控下的选择,而这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此书提供我们审视数字的正确方式,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应该通过多元途径去了解世界,而非仅靠数据结果,就如作者结语中提及的“我们可以决定运用数字的正确方式”,而非无意识地让数字主导人类的生活。 相关文章: 杨焌恒 / 数字营造的假真相
3月前
孔子如果生在现代,我认为他会是一个杰出的统计学家。 高中时代,统计学是我较不喜欢的科目,因为相较于代数、微积分,感觉它更多的是在画统计图,如柱形、圆形分配图。 另一门我较不喜欢的科目则是华语,里头的文言文,诗词,孔子的《论语》,总觉得当中的一些字,不只难背,还很难理解,如《论语》中的君子周而不比,这个“周”字竟然有团结之意,而“比”字竟然解释成结党营私。 后来当上了校正及测试实验室的技术审核员,经常使用统计学中的常态分布,开始有点了解,所谓的常人,是指分布在统计学中一个标准差,占68%里头的那一群人。 年过半百,猛然记起《论语》中的那一句“五十知天命”,才领悟孔子要说的是人到了50岁,不是年少时理解成可以当神仙、什么都知道的意思;而是身体开始了很多不三不四的病痛,早上睡醒腰都僵硬的,不拉伸拉伸随时有闪到腰的风险,做生意的规模做到哪,打工的晋升到哪,都已经到了论定的时候。问了好多身边年纪相若的朋友,验证这都发生在50岁前后,说孔子是统计学的始祖,我想一点也不为过。 见识到前辈的平顺 后来又想起另一句“六十耳顺”,为什么不是五十,而是六十呢?这里讲个小故事,我们当审核员的,常常会跟受核审的实验室人员在不符合项起争执,受审核方认为审核员是在鸡蛋里挑骨头,审核员则认为是在为受审核方提供进步的建议。而审核员多多少少都会觉得受审核方应该给予尊重,但很多时候争论起来,大家都会拉长脖子争得面红耳赤。 前些时候在一次稽核活动中,有位六十好几的稽核前辈,因为有点耳背了,而受审核的实验室负责人或许因为顶着博士头衔,所以对他开出的不符合项进行争辩,语气非常不友善,虽然事不关我,但听在我耳里,血脉都有点贲张的感觉。 或许因为耳背,我见识了那位前辈的平顺,任由那位实验室负责人炮声隆隆,他只是在静静地听,待对方结束,他也没陈述,只说了句:如有任何问题,可向审核单位投诉部反馈。 当我们离开,他在门口问我,刚刚那位负责人在吵什么?因为耳背,他只听到嗡嗡声。我不知道这是否属实,但想起自己的听力也开始衰退,天气冷时耳鸣愈发严重,我想到了60岁,我应该也会耳背。孔子的那句“六十耳顺”,我不禁在想跟这有没有关系。当然即便有关联,也要先领悟知天命,才能到达耳顺。 孔子应该不懂统计学上常态分布所占的68%,但我相信他在周游列国时,见过无数的老百姓,观察而得。所以,孔子在常态分布内,也不在常态分布内。
6月前
1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