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美学

“鲁迅去世后,停放在万国殡仪馆的小房间时,梵澄一清早就去吊唁,悲伤至极,泣不成声,当时他告诉许广平,鲁迅给他的信,可以集成厚厚一本。”这是赵家璧在《文坛故旧录》所记。赵家璧在《编辑忆旧》也提徐梵澄。他说鲁迅晚年十分看重周文、葛琴及徐梵澄,为他们改稿写序。周文1952年去世,葛琴在文化大革命时被迫害致残,只有徐梵澄长寿平安。 鲁迅宠爱徐梵澄,他告诉许广平“凡有可造之才,不忍其埋没”。赵家璧说他收鲁迅49封信,其中8封谈徐梵澄所译《尼采自传》。徐梵澄写有〈星花旧影:对鲁迅先生的一些回忆〉,长2万字,眼高手高,文气飘逸,灵光处处,隽永耐读。 赵家璧说鲁迅死后,徐梵澄“杳无音讯”。原来侨居印度33年,从事教学、著述与翻译。1979年回国,受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一样大隐于市,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他终身未婚,甘于淡泊,饮食起居自己料理,不收生,不立门派,独来独往。扬之水和陆灏因为编者身分,和徐梵澄来往频密,二人在2009年合著一本小书《梵澄先生》。 徐梵澄用英文介绍中国文明,著作包括《周子通书》、《肇论》、《唯识菁华》、《易大传——新儒家入门》,又用中文介绍西方文化,翻译《尼采自传》和《苏鲁支语录》等书。他在印度文明造诣更少有学者可以匹比,中译印度哲学经典有《神圣人生论》、《综合瑜伽论》、《五十奥义书》等书。悠悠人生,视一切偶然。他告诉扬之水,他并“没有匡世救国的心,不过求学问,求真理,一日不懈此志罢了,又引了鲁迅的那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徐梵澄常写古诗,扬之水爱“落花轻拍肩,独行悄已觉”一句,说“很有韵味”。徐梵澄身材瘦高,爱散步,人和诗,学问和悲喜,处处引人联想。 最可贵的是可掌握意愿 虽然担当得起重量级学者称呼,著作曲高和寡却可以预见。俗名因为鲁迅关系,稍有提升。20岁时,写杂文和短篇小说,寄给鲁迅,经推荐后刊登。到鲁迅家,目的为领稿费,却更爱听教诲。他启程到德国留学前一天,向鲁迅告别,不断出现沉默时刻。鲁迅从抽屉里取出一叠钞票,说是所存稿费,却比平时增加。走时鲁迅送到大门口,他鞠躬,一伸身,鲁迅突然目光辉射,执着他右手猛然一握,“我感到那手力极强。这是以前未曾遇到过的,我吃了一惊,便分别了。那一握,是教示,是勉励,使人精神振起,要努力,要争气,要在外国好好读书。”徐梵澄说。 1929年8月,徐梵澄入海德堡大学。鲁迅托他代购版画及书刊,徐梵澄所选,皆为精品。二人信中内容,虽有不少涉及银钱、书画汇收之事,但是讨论艺术品之余,可看到美学造诣。徐梵澄在大学选修几门艺术课,闲中学习版画创作。鲁迅珍藏版画中有6幅徐梵澄作品,其中一幅鲁迅中年半身像,用在鲁迅编译《一天的工作》包封上。鲁迅“两眼炯炯有神,突出中式长袍衣领上的两颗盘纽,刀法粗矿有力,颇有特色。”负责编辑的赵家璧说。 徐梵澄有不同常人作风,鲁迅欣然接受。鲁迅推荐徐梵澄杂文时说他“无派而不属于任何翼,能作短评,颇似尼采”。徐梵澄要求保留原稿,鲁迅请许广平代劳,抄了几次许广平发牢骚,鲁迅只好亲自动手。他向《自由谈》编辑黎烈文求助,说抄录费力费时,“忙时殊以为苦,不知馆内有人抄写否?”徐梵澄不知自己要求造成鲁迅困扰,他以为鲁迅身为大作家必有助手,原来是两老代劳。徐梵澄说他自己“真该死”。 鲁迅的信不幸在抗日战争时,和徐梵澄藏书同时丧失。徐梵澄记忆力超强,“信中的话,格言似的,当时揣摩很久,所以记得。”〈星花旧影〉共引述14封来信内容。 第2封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贫贱而肆志,富贵则骄人,中国现在嚷口号的人,大致皆有此病。”徐梵澄说鲁迅在谈话中,多次讲到有些革命人士,成了反革命者,怎样“用他人的血来洗自己的手”。鲁迅校刊过《嵇中散集》,将嵇康诗句“贵得肆志,纵心无悔”改动,嵇康原意说人生最难能可贵的是可以随心所欲掌握意愿,无怨无悔追求理想。徐梵澄说他“自抚生平,从来未尝富贵过。处贫贱是其常情,也未曾怎样肆志。”我忍不住用毛笔将嵇康诗句抄了下来,虽然知道所谓境界,常常知易达难。
6月前
9月前
对于注重生活开销预算的消费者来说,紧凑型轿车俨然已成为他们的首选。这款型汽车开辟的利基市场,主要提供四平八稳的3厢设计,即包含引擎盖、车厢以及行李箱。除了审美标准,紧凑型轿车在设计上也涵盖了功能性、实用性以及人体工学的考量,使之在汽车行业内地位吃重。 亚太科技大学(APU)工业设计本科生郑业縓在汽车的创意设计上已显露非凡的能力,他早前在2022年轮圈设计挑战赛中夺下冠军,现今又在“2023年亚洲紧凑型轿车设计挑战赛(ACSDC)”的学生组别中,再次夺冠。 2023年亚洲紧凑型轿车设计挑战赛是由马来西亚第二国产车私人有限公司(Perodua),以及马来西亚设计委员会(MRM)联合主办,一共吸引到来自全亚洲93份参赛作品。这个特殊的挑战赛,是由Perodua的首席设计师莫哈末扎穆仁(Muhamad Zamuren Musa)主导,特别为设计师呈献前所未见的良机,让他们重新定义紧凑型汽车设计的未来走向。 汽车设计结合美学 郑业縓取得卓越成就,APU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SoMAD)交通设计专任讲师赛夫利赞(Saifullizan bin Abdul Wahab)功不可没。赛夫利赞未加入教育界以前,是汽车业界的专业人士。他在实体3D建模、2D及3D软件应用上独具优势,并且紧贴全球汽车设计的潮流趋势。这些条件对于打造郑业縓的创意设计前景,都产生了关键的作用。 “优良的汽车设计,须结合美学感染力、功能性、创意以及实用性的特点。最终目的,是要创造一部不只是符合当代标准,并且具备在未来道路上成为亮眼标志性汽车的潜力。”曾在第二国产汽车制造公司任职14年的赛夫利赞这样强调。 师生联手取佳绩 郑业縓与导师赛夫利赞选择共同参加2023年ACSDC,主要为响应这项比赛的精神:鼓励设计好手测试自己的才华,同时发掘不同的设计理念。赛会鼓励参赛者无所畏惧,视自己为佼佼者,构思具创意的解决方案,并在设计之中融入尖端科技。 取得亮眼的成绩之后,郑业縓期许自己未来在汽车设计行业上发展事业。“我已经体认到自己的才华是在汽车设计这一方面,展望未来,我决心在汽车设计领域上留名。”至于如何在未来10年内更进一步,现年21岁的郑业縓说,他渴望开拓创新理念、在汽车设计上注入全新的观点,同时探索可持续的路线去突破创意界限。 “2023年亚洲紧凑型轿车设计挑战赛”学生组别亚军为马来西亚吉兰丹大学(UMK)的Alfred Han ,季军是玛拉工艺大学的莫哈末阿敏,足以说明赛会见证了马来西亚学术界涌现的人才实力。 更多【新教育】 橙皮:从垃圾到宝藏 盲人导航机器人 助视障者行动自如 2023年第16届台北设计奖 APU大学摘下银奖 泰莱大学时装设计工艺学生 赴泰国春夏时装周参展
9月前
1980年秋天,费正清在美国住家招待卞之琳和冯亦代。费正清73岁,卞之琳70岁,冯亦代67岁。女主人费慰梅人在中国,费正清亲自下厨。午餐过后,费正清建议午睡,醒后再聊。“饭后一眯眼,快活胜神仙”,费正清说这是他旅居中国时养成的好习惯。他回楼上寝室,冯亦代和卞之琳则躺在起坐间里长沙发上。卞之琳很快睡着,传来轻微鼾声。冯亦代心潮滚滚。在楼上卧房的费正清突然下楼,他和冯亦代一样睡不着,二人各自斟上冰啤酒对饮。冯亦代写〈与费正清的最后一面〉提起此事。 提瑞·帕戈(Thierry Paquot)在《午睡的艺术》中说“午睡就是跟昼寝偷情,向它致敬,在它的陪伴下小驻片刻,对幻梦敞开大门,唤醒我们体内吟唱的细微乐音。”疫情时期我有多余时间消耗,午睡不知不觉变成生活习惯,无意中读《午睡的艺术》,帕戈利用午睡大作文章,懒洋洋不是堕落,昏沉沉不是麻痹,他要让努力不懈或有工作狂的人减轻负罪感。“睡吧,梦吧”,他提醒我们放松自己,分秒必争者只会成为时间奴隶。 费正清提午睡,举手赞成的人肯定包括比他年轻45岁的法国哲学家帕戈。《午睡的艺术》不谈养生,不涉及医学报告,只谈哲学和美学。书中附录20幅以午睡为题材画作,作品有共同点,只想散播“感染性的祥宁”。 懂午睡的奥妙就是懂得生活的艺术。工作重要,放松自己也重要。李欧梵在《我的哈佛岁月》中说他曾在周末和几位研究生,随费正清到他拥有的避暑山庄小住。抵步时费正清带他们砍柴,体力劳动几个小时后,费正清跳进泥泞小池塘,要研究生和他一样洗自然澡。李欧梵说“劳动过后,简单的晚餐吃得也格外开心。”闲谈一阵,费正清回房就寝。第二天在书房工作,“除三餐外不出雷池半步。” 在哈佛谈午睡的好处 用帕戈的话,午睡、爱好、美学、放松是相互联动的组词。帕戈提一个不少人拥有但又忽略的经验。孩子焦虑,哭闹不休,在地上滚动,就是不睡。母亲将孩子抱在怀里,用爱心裹起,孩子不再鼓噪,渐渐进入梦乡。待孩子睡醒,又重新接纳等待他开发的世界。帕戈说婴儿和幼童的成长,避不开午睡既独特又珍贵的时光。“睡着的孩子又更漂亮了,您瞧瞧,那真是和平的化身。”睡眠不足心情不佳,小孩如此,大人未必跳得开同样的生理节律。 午睡有其魅力。冯亦代的〈与费正清的最后一面〉,提午睡时添加友情,读来更觉温馨。费正清于1991年去世,3年后冯亦代撰文纪念老朋友。费正清在《对华回忆录》说1946年,他在美国新闻处工作,发起翻译美国现代文学作品计划,一切费用由美国官方承担。费正清找冯亦代组织翻译人才,又争取赵家璧及徐迟等人参加,当中也提及中英文俱佳的冯亦代夫人郑安娜居中斡旋。可惜费正清离开中国时,工作未完成。丛书1949年由赵家璧的晨光出版公司全部出齐,那时费正清与中国的朋友音讯全断。1980年一见才知由美国驻华大使馆转交的丛书,费正清并没收到。冯亦代答应设法找一套,却知成功不易。他手边只有《现代美国文艺思潮》上、下两册,并非全套。 费正清和冯亦代当天心情异样,只有卞之琳一人可以入睡。陆游有一首诗〈送客〉,借午睡说友情,有类似幽情。“相对蒲团睡味长,主人与客两相忘。须臾客去主人觉,一半西窗无夕阳。”陆游这么写。明朝谢肇淛《五杂俎》卷七记张东海〈睡丞记〉一则,陆游诗应当取材于此轶事。〈睡丞记〉说华亭县丞拜访当地乡绅,先在候客厅中等待,不料入眠。主人从内室出来,见县丞睡觉,不忍惊动,暂坐对面座位,谁想自己竟也进入梦乡。县丞醒来,已近黄昏,见主人没醒,就悄悄离开。二人没有对上话,像《世说新语》雪夜访戴意境,韵味无穷。 午睡牵扯朋友,纯属偶然。午睡是个人小事,正常情况不会多说。费正清说午睡是从中国学到的“好习惯”,不完全是。白天入眠的时间点不对,不只毫无韵味可言,可能惹来挨骂。《论语》中记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大动肝火,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但是到了一定年龄,大部分人不担心睡觉误工作,更担心无休止的辗转反侧。费正清和冯亦代久未见面,午间难寐能够理解。等到心情平复,费正清又可在哈佛大谈午睡养生的好处。
11月前
起初妈妈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钩针编织。可能这玩意儿方便携带,去到哪里钩到那里,于是很快变成妈妈的爱好。 我开始察觉妈妈从喜好拼布到转换成钩针编织,是有一次去爸妈家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可爱的小发圈。发圈是黑色的普通发圈,不过上面有一只熊。我跟妈妈讨要,绑在自己的头上。两个月前,妹妹从日本回来的时候,发现我头上的小熊。她问我这是哪里买的,我说那是妈妈做的,妹妹恍然大悟。妹妹回日本之前,我看到妹妹的头上也绑一只熊。 后来妈妈实在看不顺眼寻羊店里的干花,给我编织了一束花。其实我也不是喜欢干花的。我喜欢鲜花,美丽优雅的鲜花带有一种活力。鲜花也是客人和我之间的一个话题。比如,有一位客人很喜欢插花,她偶尔会送我一束她插好的花,很别致。偶尔我们会聊起哪里买花比较好,哪一种花比较耐,要怎么插比较好。可别买错了,有时候看起来是一样的花,仔细观察体态就不同,枝叶的弯曲,和叶子的能耐差距也很大。 还有一位美学老师也是常客。他总会考验我,当天我买的是什么花,十之八九我是不知道答案的。有时候美学老师看不惯我在忙乱之中随便乱插花的样子。有一次美学老师说,你的心不静,今天就别插了。我不得不承认,喜欢鲜花的我,却没有时间和能耐去学习插花,只是看心情和感觉把花枝弄干净插起来而已。所以看店里的花,大概就可以看得出那几天我的心情吧。 妈妈认为干花影响气场 鲜花大概摆放一个星期就开始凋谢。就算我们勤换水,也不可能永久地保持花的新鲜度。有一些鲜花干枯后还是很有气质,摆放起来也有另一种味道。然而妈妈不喜欢干花,认为那会影响气场。生意惨淡的时候,妈妈就会说你看你看,快把干花丢掉。我们这种喜欢浪漫的年轻人,倒没往这个方向想。我作为一位乖女儿,在妈妈开口的时候,还是会把干花丢掉。 后来妈妈给我钩针编织了一束郁金香。这束郁金香有深浅粉色的层次,我把它代替鲜花(逐渐变成干花)的位子,放在六六大桌的正中间。这大桌子是店里的中心点,客人进来的时候,总会先看到这张大桌。钩线编织的郁金香很快引起客人的注意,不时有客人问我这花是哪里买的,你妈妈做的吗?有没有卖? 我把客人想买的意思传达给妈妈。有一天妈妈就给编织了各种各样的花,有郁金香、雏菊、小玫瑰、大玫瑰、太阳花等等,还有可以拿来配称的叶子。我把花花摆放好,还没来得及标上价钱,客人就已经开始抽起要买。 我跟妈妈说也许手机袋也会有人要,因为像我这种丢三忘四的人,就时常在店里找不到自己的手机。可以挂在身上就不用担心了。于是妈妈也编了手机袋。手机袋有普通简单款,也有创意造型。后来妈妈也索性把她编织的发夹发圈都带来,包装好放在篮子里。客人往往从花花一直到在篮子里翻找,不再催问我舒芙蕾到底还要等多久。 现在,只要妈妈一来店,我的同事们都会涌上前,女孩们发出哇哇声,我就知道妈妈又带宝贝来了。
12月前
2008年我走出校园从政,多了应酬,多了饭局,多了红酒,多了话题,朋友越来越多,老大是其一。 被小弟叫老大者不少,属小圈子用词。这位老大难能可贵亲切。第一次见他在多人餐桌中,风度翩翩,“老大”之声不绝于耳,连熟悉的华团领导也如此称呼他,他笑笑回应。我有些惊奇,孤陋寡闻了。他说刚从意大利回来。“此人不简单”,香港警匪片看多了,误会他是江湖老大,地位特殊。我入乡随俗,没有多问。 后来知他是Bonia创办人。此老大非彼老大,距离立刻拉近。老大为人随和,人缘好,名声响亮,高于原名张送森,只因亲和力让人舒服。为了区别被称为老大的其他领导,朋友在老大二字前面冠上Bonia。那就仅此一人,不会混淆。 他是家中长男,上有一姐,下有八名弟妹,念小学时每个月为学费烦恼,15岁步入社会,承担家里经济重担,照料弟妹。先是弟妹们唤他“老大”,邻里街坊如法炮制,出来社会后朋友依随。“老大”名称久留,重要原因是他重情意,对家人如此,对邻里街坊如此,对朋友如此。 他为人踏实、好客,圈内皆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价值观念,他实践彻底。无论老少,以诚相待,朋友圈中都能感受其柔情侠义。聚餐争请客,慈善事业走前端,支持教育栽培人才不落人后。 不忘出身,感恩所得。回馈社会是体内细胞。远的不说,单是2019冠病病毒病肆虐高峰期间,可看出大我情怀。眼看不少人因为疫情送命,他做实际工作,得知马来亚大学医学院缺乏呼吸机而面对抢救病患困难,他和脑神经专家陈忠登医生商量后,二话不说,捐赠10部呼吸机,大大减轻医疗救助团队的紧绷压力。随后,他又捐赠马大医学人才奖学金,许多学生因为获得资助,得以投入医学研究项目,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做出他形容的“棉力”。我目睹捐款的全部过程。 成功人士不一定得话多 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不唱高调,不追求名衔,为善不欲为人知。只希望给不幸人群送上温暖,其他随遇而安。捐款给马大的新闻还是我建议公开,目的是告诉社会人士我母校财务困境。陈忠登医生是我和他共同朋友,偶有聚餐。说起老大,陈医生竖起拇指赞赏。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这是《菜根谭》名句。与老大把酒言欢是美好经验。他喜欢红酒,也懂红酒。人生如红酒,前一口和后一口,之间起伏变幻,让人沉迷其中。葡萄品种、产地、品牌、年份、天气、酿酒方式、收藏等都是知识。红酒故事引人入胜,他是圈中专家,有敏感的味觉和嗅觉,说得出道理。志趣相投者难寻,一起品尝他经年累月收藏的法国红酒,整个晚上不触政治,不涉是非,不语工作,只专注杯中物,那是工作压力后的松弛。 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他的人生充满苦头,知道解决财务困境和追求幸福不是理所当然。他教会我红酒美学,“红酒和人生有相同之处”,一贯的笑容,适可而止的讲话。他说万事不可操之过急,冲刺之余也要懂“慢”的智慧。喝红酒要有耐性,在等待红酒展现出其最佳时刻的品饮过程中,需要经验积累,需要无比的耐心和守候。人生过程何尝不是如此?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喝到满意红酒让人开心,对一些红酒过高的期望有时会带来失望,有喜有悲,万物皆然。重要是情趣在心。 朋友们喜欢老大,因为没有架子。对年轻人,不倚老卖老。对同辈人,恰到好处的应对语言让气氛温馨。他为人和蔼,一起微醉,无拘无束。浅尝数口红酒如烈阳遇凉风,冬日逢暖流。他举起酒杯,客人跟随,不豪饮不喧嚣。 酒席中说者多,听者少,老大把握状况,甚少发表伟论。有人说幽默话,他报以微笑,有人滔滔不绝,陈述年少之勇,他洗耳恭听,有人说无奈事,他安慰一二。任由讲者发挥,不打断话题。晚宴结束,宾主尽兴而归,大家引他为知音,对其恳切相待赞不绝口。成功人士不一定得话多,当听众一样可以累积人脉。 老大对皮革品质的掌握在马来西亚数一数二。我非商人,但知企业建立,牵扯智慧和努力。他抗压能力一流,商场挑战,甘苦自知。疫情期间觉人生无常,他另做未来规划,包括整理人生点滴,将丰富经历化为文字,以为子孙存念。此事我知之甚详,遂为其新书写上三言两语,为他祝福。
1年前
朱光潜著有《谈美》,内容涉及美是什么,如何欣赏美以及如何创造美几个课题,是一本脍炙人口的美学入门著作,大学时淘书入迷,此书无意中进了书架。 第一章〈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最让人印象深刻。我念中学时课本收此文,老师没教,平时无聊翻阅,也算读过。朱光潜说木头商人、植物学家、画家,同时看到古松,各有感受。商人讲实用,往木料商机思考。植物学家重研究,对针状的叶子、球状果子、四季常青的基因感兴趣。画家只管美感,专注苍翠劲拔的艺术欣赏。 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美的形成,一半在物,一半在人。以诗为例,其生命力非由诗人独自掌控,诗无读者,无法生存。诗有读者,一代传一代,方能生生不息。朱光潜反复强调,不理解美学,遗憾可惜。稍微用心,世间瞬间绚烂,能做的,比自己原有想像的更多,这样的陈述言简意赅。 《谈美》不是一读就不忍放下之著作,不过里头满满激励元素,教书时借用来阐述文学的珍贵,倒也方便。所谓传道,解惑而已,随时随地突出课文原有美学。既然趣味无穷,传达给下一代同样理念,鼓励学生享受方块字之优雅,就是老师责任。 夏济安在〈评彭歌的《落月》兼论现代小说〉中的话或能为《谈美》加持。他说生活中起伏不定的情感固然不容易解释,但是文学工作者“不应该让它不解释了之”。文学工作者要词能达意,可以梳理动荡的内心、复杂的人际关系、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心中想什么,就应该有能力诉诸文字,贴切表达出来。 世间之物,一旦牵扯情感,则有绵绵不断的矛盾和张力。虽言非得努力说清楚,但谈何容易。还好整理思维本身有增长智慧之效,尽力就是了。和朱光潜同时代有另一位美学大师宗白华。杨牧佩服宗白华,为他编《美学的散步》,他说宗白华功力深厚,涉猎更广,成就远胜朱光潜。朱光潜话够清楚,但常常“失之于浅,有时甚至流于俗”。不像宗白华“论中西异同,意趣妙出,恰到好处” 。 美学是要经营的 宗白华的作品空灵玄妙,细细品味,其潇洒自如处,让人有上等美文之喜。朱光潜理胜于情,任何神秘感在他眼中都能打破。宗白华行文含蓄,话没有说尽的启发风格最能契合有根基者。但是如果要快速理解美学为何物,朱光潜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更加讨好。《美学》一书一印再印,吉隆坡大众书店年年有通俗读物促销,以财务管理、烹饪、健康养生、流行小说、时尚读物为主,好几次看到《谈美》也在其中,此书没有绝版困境。 一些当年认为是重点的部分,我都用黑笔划之。朱光潜批评一些大学课程名曰文学,却偏离文学本身,西方莎士比亚研究如此,东方《红楼梦》研究有同样命运,前者围绕版本及作者生平,后者更蔓延到“考证”和“索隐”二派。朱光潜对这样的学术气候不以为然。不过犯不着担心,学问发展有其内在理路,由浅挖掘,往深往专,一些人沉迷考据,不过是个人学术机遇。学科不会偏居一隅,走入死胡同的研究一定有新路向取代,百年来学术进程印证这些面貌。当朱光潜说考证“不是对美感的欣赏”,但欣赏却要有考证“作为美感欣赏的基础”,我立刻想到马来西亚汉学,他反对的正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我们的汉学家虽然不少,但是以考据为专业的学者却寥寥无几。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是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最后两句,诗评家称赞为神来之笔。朱光潜说美学是要经营的,“曲终人不见”虽然和“江上数峰青”不相干,但是“这两个意象都可以传出一种凄清,冷静的情感”,可以调和,如果有上句而无下句,或有下句而无上句,“意味便索然了”。 朱光潜不希望我们心浮气粗。做事如此,读书如此。我读书喜欢一目十行,一些好书虽然能够伫想流连,大体还是匆匆,积习难改。晚上抄钱起诗句,有声影渐杳氤氲四壁的喜悦,这是为何我经常要自己放慢速度的原因。《谈美》最后一章朱光潜强调处事不可功利心过强。阿尔卑斯山处处风景。当地人在路上挂标语牌提醒:“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指出我们就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车急驰的游人,美景在旁,我们无暇观望,“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郑风·风雨》全诗三章,不长,共48字,大意说风雨凄凄,鸡鸣声急。见到此人,如何不兴奋?风雨潇潇,鸡鸣不断。见到此人,如何有病?风雨交加,天色昏暗,鸡鸣继续。见到此人,如何不欢喜? 诗本有乐,可惜乐已失传。〈风雨〉每章只换几字,容易上口,层次分明的节奏感显示作诗者音乐基因。清朝李光地曰:“鸡初鸣则喈喈然相和,再鸣则胶胶然相杂,三鸣而将旦,则接续以鸣,而其声不已矣。”一波接一波,读得如此细心,让诗更加余音缭绕了。 《毛诗序》解释此诗说“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社会意识因此而得,其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二句为人所知。儒家对知识分子有期待,要有担当精神,要不平则鸣,在险恶的环境中积极介入政治,纠正失序乱象。 我念大学本科时,在吉隆坡大众书局买过一本苏雪林著作,书名《风雨鸡鸣》。苏雪林为人直率,文字奔放。序文中清楚表明反共立场,并大骂鲁迅,说他是“土匪大师”。那时意识形态骂战层出不穷,是是非非,读后便忘。 徐悲鸿1937年抗战前夕在桂林所画〈风雨鸡鸣〉也从〈风雨〉中吸取灵感。一只雄鸡昂首挺立,似鼓励被欺压的人勇往直前。落款引《诗经》原句,写有“悲鸿怀人之作”,又似有凄苦心情。颠沛流离之无奈,涌现笔端。 扬之水在《诗经别裁》分析〈风雨〉,《毛诗序》释“君子”句虽有独立于诗外的深刻意义,但是她认为文学“并不存在一个明明白白的是与非”,读诗不能如此断案,因为“诗意虽好,情意却平,实际上它的原意也许只是表达了一种最平凡最普通的情感”。又说朱熹在《诗集传》早已点出两情相悦主题。朱熹原话是“君子,指所期之男子也。淫奔之女,言当此之时,见所期之人而心悦也”。 见书如见人 观念质朴,读诗乐趣无穷。周作人在《风雨谈·小引》说他早想以《风雨谈》为书名,只因喜欢这3个字,“内容是什么都未曾决定”。郝懿行《诗问》卷二载王瑞玉夫人解说〈风雨〉让周作人念念不忘。王瑞玉曰:“雨荒鸡,无聊甚矣,此时得见君子,云何而忧不平。故人未必冒雨来,设辞尔。” “故人冒雨来”是不是设辞不重要,诗之好坏,不由实或虚决定,引起翩翩联想才是美学主轴。有病,见君子即痊愈。内心苦寂,见君子就喜悦。无聊,见君子则没有忧愁。周作人说他朋友不多,彼此忙碌,少见面。“若是书册上的故人则又殊不少,此随时可晤对也。”君子即故人,故人即书上人物,这么一联想一跳跃,“故人冒雨来”彻底化为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缘分和交流。 不一定非得面对面找人互诉衷肠,浏览读物也能出现同样效果。见书如见人,“可谈的物事随处多有,所差的是要花本钱买书而已:翻开书画,得听一夕的话,已大可喜,若再写下来,自然更妙”。杨绛在〈读书苦乐〉提大致雷同喜悦。她说读书如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几页就升堂入室。” 既然触及周作人,不妨加几句和书上故人相关文字。周作人在〈书房一角〉序文说看人所读之书,“至少便颠出一点斤两来了”。因此书上故人是谁,不能轻视。我找来钱理群的《周作人传》一读,第八章第七节以“风雨故人来”为题,描述周作人深夜读书意境。 周作人最佩服的3位古人是王充、李贽和俞正燮。他是杂家,读书不计其数,所居苦雨斋经常“高朋满座”,钱理群以文学笔法发挥:“时有朗朗笑声飞出窗外,惊破满院的寂静,更多的则是会心的微笑。每当宾客散尽,周作人就连忙把这会心之处,连同微笑,一起记录在纸上。”这一段值得一引,前半段说的不只是周作人,爱在书斋流连的人或也适用,至于后半段,则看天分,毕竟知识和文字都达同样高水平的人不多。 周作人是董桥书上故人。董桥说他学周作人多年,“学不像,学不了,就不学了”,最后才走自己的路。12月如往年般多风多雨,我懒惰出门。读〈风雨〉,伴有周作人、扬之水、钱理群、董桥等人,最享受事莫过于从作者处看到人间温情。
2年前
2年前
生病之前,看云是云,看天是天,看山是山,就那么回事。 生病之后,暂且抛下工作压力,当起了全职但始终不够称职的家庭主妇,终于有了闲功夫抬头看天看云看星星看月亮,每天看日升日落捕捉太阳追逐月亮,竟成了一天之中最浪漫美好的事。 在载送孩子们上学放学的路上,不管是看到斑斓绚丽的朝霞、蓝天白云抑或是燃烧了半个天际的晚霞,我总忍不住幸福又感动地深吸一口气,用愉悦的声音发出连声赞叹:“天呀!天空太美啦!快看快看!” 很常,眼角余光瞥见的是孩子们敷衍的神情,毫无波澜的眼神,一如当初的自己。是的呀,她们那么忙、那么累,每天有做不完的功课和补习班,大大小小接踵而至的评估考试,几乎需天天留校进行运动员训练和救伤队操步练习,还有课外活动钢琴课……睡眠已严重不足,何来闲情像妈妈那样风花雪月,观星赏月呢? 美学大师蒋勋说得太有道理了:“美是心灵上的感受,忙是心灵的死亡。”是呀,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癌症,我大概还是过着一成不变的,焦虑的日子:每天赶时间,被时间赶;每天埋头苦干,不是在赶路,就是在塞车的路上,边开车边愁着还有多少份功课没改、还有几天的教案没写、还有多少要命的关键绩效指标未达成、几点得出席会议、有没有时间备课、寻思着今天在哪里站岗执勤、下班回家后连工作服也来不及换下,火速准备晚餐,边剁剁炒炒边琢磨着几点该载哪个孩子去补习,一会儿又该载哪个孩子回家……每天瞎忙得不见天日,像赶场似的,哪有心情去领略生活中这些细微平凡的美呢? “看!今天的云太好看了!真美、真特别……”天呀!对着眼前流动的天幕,我竟然词穷,变不出其他字眼来了,不免懊恼沮丧,也更心虚得不好意思镇日对孩子们这么瞎嚷嚷了,但二八年华的老二很贴心很温柔地安慰我:“怎么会不好意思呢?喜欢看云,会说云美的人,心思是很细腻很感性的……你继续吧。” 好吧。那我不客气了。在治病养病的日子里,每天抬头望天,从各个角度取景,为当下的天空按下快门,还变本加厉地发送到家庭群聊里强迫一家子参观当日的“云展”,更将一组又一组的云照发送给在柔佛的姐姐,在纳闽求学的大女儿,在英国行医的学生……呼唤她们来看故乡的云。 管他什么密卷云、卷积云、高积云、高层云……,我更乐意用自己如孩童般的,近乎笨拙痴傻的语言去形容我所看到的云: 今天的云胖胖的、雪白雪白的,好可爱; 今天的云一坨坨的,好重好沉的样子,好像随时都会从天上掉下来砸人似的; 今天的云像棉絮,像棉花糖,很“宫崎骏”,看起来好好吃的样子; 今天的云像一排排的鱼鳞片儿,妈呀!好恐怖!我有密恐啦(8岁的小儿子对着天上的絮状高积云嘟囔着,真扫兴)! 有时候,湛蓝深远的天际只飘着一朵白云,有种遗世独立的寂寞,又有种宁静致远的美; 有时候,云朵们仿佛约好了似的,大小有序安安分分规规矩矩地一字排开,你是老大我是老二……你是老幺,真有意思; 有时候它们随风聚拢,如三五老友般聚首闲聊,亲亲热热地挨在一起,好不热闹…… 每朵云都有它的角色 有时候,云朵们像一群被牧放的羊羔、有时又有万马奔腾的磅礴之势;有时候它像棱角分明、如刀削般的美男子侧脸,和一个面目狰狞的山海经异兽在对峙着;有时候它是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有时候又化身成不喷水柱的鲸鱼;有时候它被阳光镶上金丝边,脸上一片酡红,又像浓酽的酒,未喝,已让人微醺;当然,它也有悲伤愤怒变黑脸,潸然泪下的时刻,但这几年心灵鸡汤可没少读过——没事儿,风雨之后总会见彩虹!所以,雨后若有幸看到一弯七彩虹桥横亘在云层之间,为天穹锦上添花,便是大自然最美最好的馈赠与祝福了。 云絮真美,千变万化,筑构了一座座天空之城。不禁打心底赞叹又赞叹,造物主实在太伟大了,那一帧帧鬼斧神工的艺术作品,总能让我为之惊艳、心驰神往,恨不得为它写诗、成文——唉,只可惜我是个没有才情、不会作诗的庸俗之辈。 这一年多下来,每天望天观云成瘾。也喜欢在偶尔出游时,刻意找个人烟罕至的海滩一隅,吹一下午的海风,听海,看浪涛拍岸,看云蒸霞蔚,听流水淙淙……简直是人间至欢之事! 天空真是一出出流动的电影画面,每朵云都有它的角色和故事。最值得感恩的是,入场券是免费的哩。 放宽心,闲看那云舒云卷日升日落,不管晴天雨天,都是人间好时节。
2年前
国人对于保险从业员存在很大的偏见,觉得他们都是教育程度不高的一群。离开了14年的广告业,在保险业17年见过不少人听过不少事,得到的结论是“认知水平越低,脑海中的概念会趋向单一,因而做出的决策往往很狭隘。”这是鞭策着我不停学习的原因。 自身的专业领域越往深耕,越容易使人自大,只有在陌生的领域才会让人谦卑。近年看的尽是与本身职业关连不大的书籍,例如文史哲美学方面。全世界的知识被区分,大概只是为了方便学习,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达到高峰而沾沾自喜,算不算是一种肤浅? 越老越察觉自己无知,几年前养成随身带着书本的习惯,在等客户的时候翻看,陪伴孩子的时候也翻看。闲时早上或下午阅读总是令人昏昏欲睡,睡前阅读最自在,一天读只一点,一年也可累积40-60本书,别小看那穿石水滴。成功的方程式:假装+时间 = 真实,万试万灵。 诚意推介《真确》。我们对一件事的看法往往会被自己的直觉偏误,因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直觉是指一种不经过太多思考就出现的直接想法、感觉、信念或者偏好。作者把直觉偏误分为10种,了解直觉偏误能为我们正确地认知世界的样貌,从而减少判断错误及做错决定。 要避免直觉偏误的关键,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读书人应该更难承认自己是无知的,所以要理解世界比想像中还要复杂,觉察自己的情绪并冷静思考,不会是一件人人都做得到的事。 【阅读不分行业(版主的话)+(一)】廖文烈 / 我如何分配阅读时间 【阅读不分行业(二)】Mastura Binti Safar / 挤出零碎时间读书 【阅读不分行业(三)】黃琨雄 / 读了小说,再读史书 【阅读不分行业(四)】锺学诗 / 这时代阅读太幸运 【阅读不分行业(五)】刘显忠 / 承认自己的无知 【阅读不分行业(六)】陈建兴 / 读到兴起,忘了有约
2年前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谈,自仓颉造字以来,从此笔录了人间千秋家国事,写尽爱恨情仇、忠孝节义,娓娓道来人生的喜怒哀乐爱恶欲…… 最古老的诗歌非《诗经》莫属,孔老夫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有六义,是指“风、赋、比、兴、雅、颂”六义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内容的分类“风、雅、颂”;一是创作的分类“赋、比、兴。” 风是指各地的民间歌谣,反映当时百姓生活的实际情形,内容多元,如描述农家生活、赋税徭役之苦,战争、恋歌等主题。 雅是指大雅、小雅。雅大多为朝廷士大夫的作品,其中小雅是燕飨之乐,大雅是朝会之乐。 颂指周颂、鲁颂、商颂,颂是称赞、赞美之意。朱熹云:“颂则鬼神宗庙,祭祀歌舞之乐。” 赋是直叙法,直接陈述事物和表达作者之感怀。 比是譬喻法或象征法,以假借其他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事物。 兴是暗示法或联想法,也就是由外在事物触发内心灵感,托物起兴。赋、比、兴三者可以在一首诗篇中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诗经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子矜〉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而其中的〈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硕鼠硕鼠,无食我苗……是一篇社会诗,反映课税苛重,人民不堪负荷,诗人将剥削者喻为危害人民的硕鼠,以譬喻诗为民申冤请命。 因为这是一部纪录当代社会的诗,并不是只限于恋爱情感,因此孔子才会说《诗经》思无邪。 历代许多诗人,用诗词歌赋留下千古绝唱,有爱国诗亡国恨、有尝尽人间沧桑、留恋山河美景等等等……我手写我思直抒胸臆。 我特欣赏苏轼,苏东坡一生大起大落,后为小人陷害,流放黄州。在历经生命磨难之后,他的诗词尤显豁达。他在黄州4年的诗词,常加一行序,记录当下真实的生活。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面对人生的疾风骤雨,此时的他已经可以从容的笑看风云,且把这场风雨拍打竹林声当作一曲天籁,一路慢步和着吟唱, 回想过去岁月,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谁怕?山风吹来微冷,也醒了酒,此时天放晴了,回头看看来时路,风也好雨也罢,一切都是该发生的,也就日日都是好日了。这首作品苏轼借境比拟自己平生,此刻的他已经是不惊不怖了! 提了才子,当然心中也有才女李清照,她的词婉约动人,也被引用在许多的歌曲文章中。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李清照早期的词多以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及庭院闲逸之乐,后遭逢国破家亡之难,晚期多为笔气纵横悲叹之作。古文之美对映时势豪迈大气,婉约悲凄,时代巨轮不停向前,唯独文字之美历久弥新。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美,从来就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愿阅读至此的您也遇到专属的美……) 【美学相遇古与今(一)】高邛逸 / 古今文字之美 【美学相遇古与今(二)】罗淑美 / 如果没有遇见 【美学相遇古与今(三)】林明冠 / 端午节后话端午 【美学相遇古与今(四)】黄叶时 / 诗三首:万般的重担都卸下——哀妈妈;小渡头;小纸舟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