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耶稣

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耶稣降世的救恩,也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耶稣的信仰,但圣诞节已是个普天同庆的节日。 今年的圣诞节有一个吹气圣诞老人装饰特别红火。胖乎乎的圣诞老人驼着一个大袋子,趴在两三层楼的商业店窗外。一迈入12月,诗巫的商家陆续让圣诞老人,明目张胆地日夜趴在窗外,热切地准备送礼物。即使是未建竣的建筑物,也趴了这位在窗外窥探的圣诞老人。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圣诞老人是圣诞节的主角,于1857秋季发行,167年来红遍各地,传唱迄今的圣诞节必唱歌曲《圣诞铃声》主角就是圣诞老人──“雪花随风飘花鹿在奔跑,圣诞老公公驾着美丽雪橇,经过了原野渡过了小桥,跟着和平欢喜歌声翩然地来到。叮叮当叮叮当铃声多响亮,你看他呀不避风霜面容多么慈祥……”圣诞节没唱这首歌曲、没播这首歌曲,似乎就不在过圣诞节,慈祥的圣诞老人当然也是必需的存在。 圣诞歌曲和圣诞老人已成了圣诞节的标配,和生日“没有蛋糕怎样吹蜡烛”的道理是一样的。美国曾拍了几部圣诞节电影,主题都围绕在圣诞老人不见了,被绑架了之类,而引发大恐慌,没有圣诞老人,怎么过圣诞?于是有了孩子们组成的“义勇军”寻找和解救圣诞老人,让圣诞节恢复欢乐的相似情节。 派礼物的红彤彤圣诞老人总让人欢喜。没有圣诞老人,还能过圣诞节吗? 为了避免继续被圣诞老人模糊了圣诞节的焦点──耶稣降生,把爱、救恩、平安和喜乐带给世人,天主教诗巫教区这两三年来,明确地不鼓励教友装扮圣诞老人,也不以圣诞老人模型为装饰。这是为了要提醒大家,耶稣才是这个节日的主角,诞生在马槽里的耶稣是圣诞节已公告天下的最好礼物,不是那装在圣诞老人袋子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悄悄放在长袜子里的“神秘礼物”。于是教堂里没有圣诞老人,在圣诞节游行时,也没有派糖果的圣诞老人。 对于圣诞老人,以前的主要论调是,这位广受欢迎的白胡子胖老人是虚构的,但是近年来有另一论调冒起。有考据推断圣诞老人的原形是生于小亚西亚的李西亚省的米辣主教圣尼各老(St.Nicholas,也译为圣尼古拉斯)。 圣尼各老是东正教和天主教很受欢迎的圣人,是海员、儿童、囚犯和俘虏的主保圣人,他的父母都是热心教友,家境富裕,父母去世后,他将家产都用在求助穷困的人。相传有一户贫穷人家为女儿的嫁妆犯愁,圣尼各老便在夜里悄悄从窗外投入一袋金子。这样的善举他不止做了一次。 当然让圣诞老人退出视野,不表示就能过个纯粹的,回归宗教意义的圣诞节,虽然这是教会的期许,毕竟圣诞老人形象已根深柢固地广传,而且这个宗教节日也因着送礼的圣诞老人而普世化。 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耶稣降世的救恩,也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耶稣的信仰,但圣诞节已是个普天同庆的节日。 或许圣诞节的意义,要分两个层面来看:一、让基督教徒更明确地知道与了解庆祝圣诞节的意义,定睛在耶稣身上;二、让非教友透过圣诞老人来感受圣诞节传达的给予、爱与欢乐。 我们彼此自知心之所向,姑且不论对错,平安、喜乐过圣诞节。祝大家圣诞节快乐!
3月前
4月前
6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其实何必问牧师,只要别把里头的每个字说得那么绝对就好了,不然教徒也会很困惑:为何“对观福音书”(可相互比较耶稣事迹的书)中,耶稣在十字架上最后说的话不一样?对同一件事的态度不一样?甚至连诞生地点也有两个? 记得中学有位同学,很喜欢在班上传教,或跟人辩论,试图证明他的宗教是最优秀的。某次下课,他拉着一位同学争论,上课钟快敲了,搞得人家担心来不及上厕所,我看不下去,就问传教同学几个问题,其中一个是:“你说你的经典是绝对的话语,那请问‘五饼二鱼’,在另一段却写七块饼,如果真是绝对的话,到底哪个数目才是对的?”该同学哑然许久,才愤愤不平地说:“我去问牧师再跟你说!” [vip_content_start]  我指的是“四福音书”中一段著名神迹,称之“五饼二鱼”,但其实提到此典故的同一部福音书(马太和路加)都另外提到七饼,或数鱼,或无鱼,装的篮子数目不同,喂饱人数也不同。 其实何必问牧师,只要别把里头的每个字说得那么绝对就好了,不然教徒也会很困惑:为何“对观福音书”(可相互比较耶稣事迹的书)中,耶稣在十字架上最后说的话不一样?对同一件事的态度不一样?甚至连诞生地点也有两个? 道理很简单,“圣经”两个字是明清传教士从儒家借来的,那个年代你跟读书人提到“圣经”就是指圣人孔子的书,而基督教经典之名源自希腊文Ta Bibila,意思是The books(诸书),就是多书合订本之意。描述耶稣事迹的四部书皆由不同年代、不同人物、不同派别,甚至不同观点的信徒所写,且都在耶稣死后多年完成,加上在以文字记述之前皆以口传,怎能要求精确呢? 本书作者是新约学者,本书乃其成名作,他将经文鉴别的历史整理得深入浅出,从公元二世纪第一位真正编定“正典”(就是决定哪本书该编在一起、哪本该消失)的人开始,经历两千年研究,结论是:最原始版本并不存在,仅存有各个不全然相同的版本,今日的《圣经》是经过无数更动的结果。  没想到他能将版本比对学写得如此精彩,难怪会不断再版。
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