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職業安全

4月前
5月前
1年前
職業安全與衛生,不是防火演習、突擊檢查或放個“安全第一”的警告標誌而已,裡頭還有很多學問,包括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尤其機構越大,涉及的管理學問就更復雜了。 報道:本報 梁慧穎攝影:本報 林明輝 說到職業安全,我們通常會想到那些高風險行業,例如建造業和採礦業,一個小小失誤可能就足以致命。其實除了這些高風險行業,其他行業或多或少都會有安全和健康隱憂,如果沒有做好防護措施也可能禍從天降。 像醫院這種地方,在外人眼中雖然不算高危場所,但是在裡面工作不是完全沒有風險。砂拉越心臟中心職業健康醫生林俊生舉例,針扎事故是醫院最普遍的職業危害, [vip_content_start] 因為無論手術、抽血或吊點滴,醫護人員都會使用針具,萬一不小心可能會被針頭扎傷,曝露於血液傳染病的風險。 林俊生原本是急診科醫生,多年前因為眼見有些醫生過度操勞,還有同行因為工作壓力而變得憂鬱,所以他決定轉攻職安領域,研究那些往往被忽略的職業安全與健康問題,希望對改善工作環境獻一分力。 通過進修,他向職業安全與衛生局註冊成為職業健康醫生,目前任職於砂拉越心臟中心,專門負責中心的職安,包括兼顧中心的職員診所,幫生病的醫護人員及職員家屬看病。 他形容,他的工作就像幕後人員,負責支援前線的醫護人員,確保同事健康無恙。如果醫院無法保障醫護人員的安全與健康,影響的恐怕會是醫院的運作,所以醫院在治病救人的同時,也要做好內部預防工傷的措施。 做好風險評估與管理,確保工作環境安全 要確保工作場所安全,首先需要做好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林俊生說,凡事都有風險,比如電器可能會突然爆炸,我們坐在椅子上也有可能跌坐在地上。從職業安全的角度來講,他們會將風險分級,然後依據風險的高低,採取不同的做法和實施相應的預防措施。 預防職業危害有幾個等級,他說,第一是消除風險(Elimination),但是以針扎事故為例,醫院不可能不用針筒,所以只好嘗試第二個步,即尋找替代品(Substitution)。 “然而,針筒沒有東西可以代替,所以接下去第三個等級是工程控制(Engineering Controls),即採用可降低風險的裝置或設備,像針筒的話,我們建議使用本身具有安全機制的針具,針頭用完就被蓋住。接下來是行政控制(Administrative Controls),例如提高員工的醒覺意識,告訴他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最後一步是個人防護裝備(PPE),比如在噪音特別嚴重的環境工作,就要佩戴降噪耳罩。” 冠病期間線上進修職業安全與衛生風險管理碩士課程 林俊生最初都是通過全國職業安全與衛生機構(NIOSH)的課程汲取職安知識,可是2020年因為冠病疫情行動受限,他決定線上進修,所以報讀馬來西亞開放大學(OUM)的職業安全與衛生風險管理碩士課程(Master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Risk Management, MOSHRM)。 這項課程如名稱所示,分為職業安全、職業健康和風險管理3大要素。他因為是醫生的關係,職業健康方面本來就是他的強項,但對於職業安全,他則不像石油業和建造業的從業員那般瞭解。 他說:“通過這項課程,我認識很多不同職業背景,例如工程師和食品加工業經理的同學,我們從彼此身上學到許多不同的知識和技能。”像醫療廢棄物該怎麼妥善處理,他是上過課以後,才對這方面課題有更多瞭解和想法。 MOSHRM課程規定學生必須完成一項研究報告,他便針對針扎事故,在自己服務的醫院展開研究,瞭解事故原因和提出改善問題的建議。他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無論對我或對醫院都有好處,所以是雙贏。” 職安不只是防火演習和突擊檢查 關於職業安全與衛生,很多人可能只想到防火演習和突擊檢查,但職業安全與衛生的範圍遠遠不止這些,尤其國會通過2022年職業安全與衛生法(OSHA)修訂法案後,僱主更需保障員工的安全,員工也應該多瞭解本身的權益。 MOSHRM課程主任蘇海拉博士說,修訂後的職安法提到“風險評估”一詞,說明僱主有責任評估工作環境的風險,如果真有風險就應該予以控制。一旦這項條規正式落實,風險評估將會是大勢所趨,到時MOSHRM畢業生因為學過風險管理(風險評估是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過程),他們佔有優勢,有望被公司賦予更重要的角色。 職業安全不只關乎員工的人身安全,也關係公司的財務效益。蘇海拉說,如果公司發生意外,導致員工蒙受工傷,那麼公司不只需要承擔員工的醫藥費,還要找人填補受傷員工的崗位,不管怎樣都會對公司造成影響,所以做好風險管理更顯重要。 她說,MOSHRM這項課程不只教學生著眼於現況,也教學生放眼未來。尤其現在全世界都在談永續發展目標(SDGs)和環境、社會及治理(ESG),永續經營已成為重要課題,所以學生會接觸諸如業務持續管理(BCM)和六標準差(Six Sigma)的知識,學習以更宏觀視野看待職安還有企業經營的課題。 如果學生受委為公司的安全與衛生員(SHO),她說,他們的角色就像僱主的顧問,除了確保所有預防措施落實到位,也確保公司因為沒有違法而不受對付。 不同職業背景皆可修讀MOSHRM MOSHRM學生來自多種不同行業,她說:“我們有來自人資部的人,他們來學習是為了多瞭解職業安全與衛生;我們也有學生是現職的安全與衛生員,他們來進修是為了提高學歷;我們也有來自石油與天然氣工業的學生,碩士學位對他們的職涯發展會有幫助。” 另外,她透露,由於職安法修訂後已擴展至幾乎所有的工作場所,包括醫院,所以近年有越來越多醫護人員報讀這項課程。 這項課程是遠程教學的非全日制課程,所以適合在職人士報讀。課程最快兩年完成,最慢則是4年。 越瞭解職安的重要越能打造更安全的工作環境 MOSHRM畢業生張文瑩是空服員出身,曾經改當航空安全培訓員,培訓新進空服員關於防火、逃生等流程。這份工作令她更加意識到職業安全與衛生的重要,所以她決定報讀開放大學的MOSHRM課程,希望增進自己這方面的知識。 她的研究報告是以飛機師為對象,調查飛機師長期工作對身體的勞損。研究結果發現,飛機師因為經常在駕駛艙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所以很多飛機師都有下背痛的問題,她就運用課程所學的人體工學知識,建議飛機師可以通過怎樣的姿勢來舒緩痠痛。 雖然她的報告是以飛機師為研究對象,但裡面提到的建議其實適用於任何因為工作久坐的人。她現在的工作是提供培訓,從人體工學角度教人如何預防職業損傷,例如坐姿怎樣才算正確,眼睛應該與電腦屏幕保持多遠距離,以及工作空檔適合做怎樣的舒展動作。 員工健康跟工作效率有關,她說,唯有更多人瞭解職安的重要,我們才能打造更安全的工作環境;當工作環境變得更安全,公司的生產力才會提高,所以她希望有更多人報讀像MOSHRM這樣的課程,一起打造更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環境。
1年前
(新山26日訊)人力資源部今日舉辦南區會客日活動,通過該部屬下的單位和機構,加強與僱主、員工及利益相關者互動,唯相信非週末假日緣故,上午迎來零星訪客,反應並不熱絡。 這項於柔佛國際會展中心(Persada Johor)舉行的活動,是於早上8時進行至下午4時,涉及的單位和機構,包括:勞工局、技能發展局、工業法庭、工業關係局、職業安全與衛生局、社會保險機構、馬來西亞人才機構等,皆派代表在會場設置諮詢櫃檯以提供服務。 人力資源部希望藉此會客日機制,提升相關單位及機構與社會各階層交流,特別是在人力資源管理、技能發展、就業、職場安全與衛生等課題上,給予建議和意見,相互尋求解決方案,同時讓社會大眾更瞭解人力資源部。 不過,上午時段的訪客零零落落,在開幕儀式進行之前,大會收起部份椅子,讓出席者儘量往前座就位。 在一家公司擔任生產部工程師的翁義偉說,他代表公司出席此活動,以便了解人力需求的訊息。 他表示,本地製造業都面對專才外流困境,因此想從各單位獲取資訊,期盼能夠紓緩和解決此現象。 配合會客日開幕,主辦單位馬來西亞人才機構推介“mynext”大專院校畢業生就業補助基金,為學生個人和職業生涯提供培訓機會和終身學習平臺。 馬來西亞人才機構集團(Talent Corp)首席執行員湯姆斯馬修表示,上述基金計劃有助培訓國家未來的熟練技術人才,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挑戰。 另一方面,詢及訪客問題,湯姆斯馬修認為相信今天非週末假日,有工作在身的僱主、僱員或無法抽空參與活動。 有關TalentCorp的mynext基金信息,可閱覽網站: www.talentcorp.com.my/mynextgeg。 人力資源部部長西華古瑪表示,該部門將致力協助柔佛州政府實現“2030年柔佛永續發展藍圖”的使命,創造2萬個就業機會,為就業市場做好更充份的準備。 人力資源部今日舉行南區會客日活動,未克出席大會的開幕嘉賓西華古瑪,由人力資源部政策組秘書西瓦古馬代為宣讀其致詞。 西華古瑪在致詞中指出,柔佛州的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4.1%,隨著國家貿易和投資發展,我們需要確保人才庫和高技能勞動力的供應。 他說,TalentCorp的mynext基金補助計劃涉及金額為200萬令吉,從而幫助年輕畢業生提高能力,應付就業市場競爭。 另一方面,西瓦古馬在新聞發佈會受詢及柔佛州人才外流問題時指出,柔佛同新加坡僅有一橋之隔,在新元兌換率極吸引人下,導致州內人才外流情況。 他說,經濟部部長拉菲茲近期宣佈一些政策,包括與人力資源部長針對薪資進行探討研究,希望留住大馬年輕人在國內工作。 馬來西亞人才機構集團副主席莫哈末納斯魯則表示,我國有113萬人即60%外遷人口在鄰國獅城,該機構正努力通過各種方法,如以職位策略等,吸引年輕人迴流。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