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自愛

8月前
晚餐後女兒告知,我們家飯碗太大,最近發胖衣服變窄全是飯碗惹出的禍,聽了不禁苦笑,怎麼不怪自己,不怪老媽子廚藝好,天天三餐溫飽吃香喝辣,反怪我老爸買錯了飯碗,讓她不知不覺誤吃了分量,原來豐衣足食把你養胖也是罪過。 說起我家飯碗有一慣例,每一年準會添購新碗新筷,古人流傳下來的年俗,我都會多少秉持。去年因買了較小的雞公碗,總覺得麻煩要再添飯,今年特買較大內深,外表花紋精美亮麗花碗以增旺氣。碗大好處多,可多放些菜餚在裡面,飯量隨意不用再為添飯麻煩,喝起熱湯來暖胃又開心。每一次用餐手握沉甸甸新碗有一種踏實感覺。飯碗穩,象徵事事如意萬事順。 發胖因吃多,吃多因碗太大,碗該當何罪? 碗因太大讓我想起了自律問題,很多時候我們犯錯會失去理智,看不到事情的真相,錯怪了別人又找不到真相。跌倒不是因為路凹凸不平,失敗不是因為運氣不好,成功更不是因為偶然,對事對人先冷靜,深思分析問題的產生才能對症下藥,一勞永逸解決問題。再說人到中年,新陳代謝慢慢衰退,加上忙碌生活,早已沒時間讓我們定時戶外運動。即使懂得保健養身,不吃太多飯,身體還是不聽話,自動發酵增肥,因為我們沒時間排汗減肥。 退休前我的體重保持在78公斤,對身高169cm的我不算太胖,穿起衣服還覺好看。退休後的首幾個月,突然特別喜歡早午茶,一杯濃咖啡配上3片搽滿牛油果醬白麵包,一星期兩條,一個月竟不知不覺吃了8條白麵包,天天吃不覺膩,反倒很享受晨光輕音樂陪伴下的悠閒退休生活。 直到有一天發覺衣服穿不下,肚腩變大,一稱才知道突增胖了8公斤,當下嚇傻,怎麼如此快養肥,難怪上下樓梯也有點喘。終於馬上醒悟是麵包惹的禍,因為天天吃甜,又是澱粉,體重很快飆升,後悔自己的貪吃欲,害了自己。禁吃甜和白麵包後,體重雖回到83公斤,卻已沒法再看到7字頭。現在的我沒特意減肥,飯量為一小碗,儘量不過飽,但還是無法除去大肚腩,試用了多種網上減肚腩法,依然“懷胎8月”,順其自然不再強逼減,只要別再發酵,已心安理得。 自律是一門修養,看似簡單容易行卻難,控制不了就成害。據報道,破產人士逐漸年輕化,不是沒工作沒高薪,而是信用卡太方便,網購又天天打折扣,五花八門停不了購欲,結果是卡惹的禍。馬路上大家如能守律不超速、不用手機、不闖紅燈,相信意外事件減半,馬路不再是虎口。現代人難自控,深夜還有人叫外賣,吃炸雞、漢堡包、椰漿飯、披薩,怎樣防三高?病從口入早已沒人怕,養身先養口,有幾人堅持到底。 生活中人人若學會自律,不亂借貸過日,不喝酒添亂,不搬弄是非,守身自愛,人人遵之,日子就會過得順心順意。色不迷人人自迷,能坐危不亂,堅持到底,管他外來多大的引誘,你若嚴守自律,一切難不倒你。人只要能控制好心態,凡事學會自律不過量,生活肯定幸福美滿,快樂人生。
2年前
我出生在上世紀40年代馬來亞半島,時值物資匱乏,人民生活貧困,不久又逢日軍入侵。和平後,馬共出沒,連年災害,民不聊生。因此,我8歲才進入鄉下的聖方濟各學校就讀一年級。在這間小學前後4年的學習,是懵懵懂懂度過的。 其時在鄉下,父母務農為生。就讀的蚊型小學就坐落在住家附近,校舍因陋就簡,只有兩間教室。全校學生人數不超過30名,分為兩班,復級上課,即每班容納兩個年級學生。全校僅有兩位教師,包括校長何德銘師。 學校只開辦到四年級,到此我們的學習就告一段落。要繼續升學的話,就必須到城裡去。因此,我們班上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停了學,回家幫父母耕田種菜去了。這一年,我以該校的所謂“優秀生”被何校長保送到城裡的小學,成為培風第一校五年級插班生。 在培風第一校五年級班上,我這個在鄉下小學的“優秀生”,卻是班上最“爛”的。上半年結束,成績單發下來,“滿江紅”,慘不忍睹。好不容易捱到一年結束,我被學校宣判“留級”,第二年必須重讀五年級。這時我打算宣佈“投降”。心裡想,田芭仔是不能讀書的,算了,還是回到田芭種菜去吧! 父親一向沉默寡言。目不識丁的他,對於我讀不讀書這回事沒有強烈的反應,始終未發一言半語。只是表現得有些失望與無奈。 “田芭仔,傻頭傻腦的鄉下孩子,不是讀書的料!”聽過不少大人先生的如此說法。的確,我們這些鄉下孩子絕大部分的學校成績,一向都是落人後,讓人失望的。 作家沈從文在〈習題〉一文中,對鄉下人就有這樣的一段描述:“我實在是個鄉下人,說鄉下人我毫無驕傲,也不自貶。鄉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遠是鄉芭佬的性情,愛憎和哀樂自有它獨特的式樣,與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頑固,愛土地,也不缺少機警,卻不甚懂詭詐。他對一切事照例十分認真,似乎太認真了,這認真處某一時就不免成為‘傻頭傻腦’。” 1953年伊始,我正準備賦閒在家,然後學習鋤地種菜的農耕生活,不料事情起了變化。一般人會說這是機緣巧合,心中有信仰的則說是上天的安排。話說,這時我們村裡的聖方濟各學校,在此時搬遷到市區聖德肋撒天主堂左鄰。學校開設5個班級,由一年級到五年級。恰逢其時,於是我入讀該校五年級。 新校長是張春隆修士。他除了是一校之長,也兼任我的班級主任,教我們華文及公民等科目。他教學認真,管教嚴格,對學生卻和藹可親,特別關注學業落後的學生。 說也奇怪,在張修士循循善誘下,不久之後,我這個學業奇差的學生,內心卻突然燃起了學習的熱火。我不但對各科產生了學習興趣,連帶對課外讀物也愛不釋手。這個時期的我,學習態度可說是脫胎換骨,180度轉變,學習進度神速。我也弄不清楚,到底是留級恥辱引發的刺激,還是自己突然開了竅。 可惜的是,這種美好學習感覺只維持了一年。到了第二年,班上同學能升上六年級且有意繼續就讀的,只有三幾個,開不成班。我被迫重回培風一校。這一回,成了該校六年級的插班生。 真是無巧不成書。六年級的班主任兼華文導師競然是當年的五年級級任鄭老師。鄭老師一眼就認出了我,似乎很無奈地說:“你又回來了!”殊不知,再次踏入培風一校校園的我,已不是過去的我,而是煥然一新的“我”。 這一年,我這個插班生的各科成績表現標青,尤其是華文科。記得很清楚,第一次作文發回來時,在文章的末端,鄭老師寫的評語是:“士別三日,刮目相看。”這一句話給我的激勵勝過千言萬語。 1954年終,我以特優成績小學畢業,升上中學。3年的中學生活是快樂的,無憂無慮。3年後,參與初中會考,順利取得畢業文憑,然後直接升上高中一年級。 參與義工 樂在其中 念高中二年級那一年,我糊里糊塗跟隨同班同學一起報考“日間師訓學院”。後來才知道,那是我國獨立後,當局為培訓小學教師而設立的師資訓練學院。被學院錄取後,我開始了另一段學習里程碑。 3年後,師訓畢業,我成為一名教師,被當局調派到華文小學執教去。 我上初中,我念高中,我考師訓,由始至終,自己決定,沒有徵詢任何人的意見。是的,即便是父母,對於我個人的抉擇,也從未提供意見。這也難怪,目不識丁的父母,他們有自知之明,對於教育問題,所知畢竟有限,根本出不了什麼主意,做出什麼勸告。是的,我瞭解不善辭令的父母,只是默默地在背後支持我;他們對我的愛,從不溢於言表,充分表現了鄉下人憨厚的本性。 寫下我學習的這一段心路歷程,一方面也是為紀念已故張春隆修士。是他的出現,讓我的人生篇章得以改寫。其次,對於先父先母,在生時一直以身教代替言教,默默地呵護養育,表達無限的思念感恩。 此外,也想借此短文,提醒天底下所有鄉下人、田芭仔,“我們不是天生的一群傻瓜笨蛋。失意時,不必自卑,不必自責。得意時,不要自大,不要自滿。但要自愛,更要勤奮讀書,努力工作。” 至於我,今已邁入耄耋之年。回顧過去求學心路歷程,似乎冥冥中總有一雙無形之手,在危急時拉了一把,讓我從絕望深淵中看到希望曙光。 師訓畢業後,走進教育圈子。平時,除了教學工作,在機緣巧合下,積極參與社團、教會團體的義務工作,樂在其中。 這時期,很多同僚,在教學之餘,有的積極尋求更高的職位,有的私底下找尋外快,參與股票買賣、教補習班、招徠保險客戶等等。我卻十足鄉下人本色,傻里傻氣,對賺取外快顯得冷感,對粗茶淡飯甘之如飴,固守崗位,繼續參與華團活動,付出時間與精神。我樂在其中,根本沒想過要獲得讚美,也沒有想過什麼賞報。十足傻頭傻腦。 假如有人問我:“那,你的人生快樂嗎?” 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快樂!” 至於我的人生完滿嗎?那是見仁見智了。 中國國學大師季羨林不是如此寫了麼:“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