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防止诱导饮酒 柬将禁酒类中奖促销
|
美司法部放宽调查权限 允检方查扣记者电话与邮件
|
魏家祥:华裔绝大部分支持国阵 马华努力获选民肯定
|
与特朗普梵蒂冈会面 泽连斯基:谈及俄乌无条件停火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防止诱导饮酒 柬将禁酒类中奖促销
|
美司法部放宽调查权限 允检方查扣记者电话与邮件
|
魏家祥:华裔绝大部分支持国阵 马华努力获选民肯定
|
与特朗普梵蒂冈会面 泽连斯基:谈及俄乌无条件停火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防止诱导饮酒 柬将禁酒类中奖促销
|
美司法部放宽调查权限 允检方查扣记者电话与邮件
|
魏家祥:华裔绝大部分支持国阵 马华努力获选民肯定
|
与特朗普梵蒂冈会面 泽连斯基:谈及俄乌无条件停火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防止诱导饮酒 柬将禁酒类中奖促销
|
美司法部放宽调查权限 允检方查扣记者电话与邮件
|
魏家祥:华裔绝大部分支持国阵 马华努力获选民肯定
|
与特朗普梵蒂冈会面 泽连斯基:谈及俄乌无条件停火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防止诱导饮酒 柬将禁酒类中奖促销
|
美司法部放宽调查权限 允检方查扣记者电话与邮件
|
魏家祥:华裔绝大部分支持国阵 马华努力获选民肯定
|
与特朗普梵蒂冈会面 泽连斯基:谈及俄乌无条件停火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防止诱导饮酒 柬将禁酒类中奖促销
|
美司法部放宽调查权限 允检方查扣记者电话与邮件
|
魏家祥:华裔绝大部分支持国阵 马华努力获选民肯定
|
与特朗普梵蒂冈会面 泽连斯基:谈及俄乌无条件停火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自愛
獅城二三事
勇拒導演不合理要求 張玉華:當藝人要懂自愛
(新加坡26日訊)離開新加坡演藝圈多年的張玉華近日復出,她認為當藝人最重要是懂得自愛,如果決定出賣原則和尊嚴,就須面對日後的代價。 《8視界新聞網》報道,張玉華當年的演藝事業發展迅速,不但有機會到海外拍戲,還和不少知名國際影星合作,如謝霆鋒、陳曉東、蘇永康、譚耀文等。 她說:“可能自己有一副‘國際臉’,就是很容易被西方演藝圈接受,穿起東方傳統服飾也完全沒違和感。” 她回想當年在外國演戲,曾被導演要求拍完戲陪他吃飯和逛街。 她說:“因為不想影響拍攝進度,我還是順著導演意思,有一天,對方竟然示愛,並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這些行為已超越我的底線,我想盡辦法婉拒,卻遭來導演的刁難,同一場戲要多次重演。整部殺青後,我醞釀已久的情緒頓時爆發。” 張玉華認為,當藝人最重要是懂得自愛,因為粉絲這麼愛你,怎麼可以不愛自己? 她說:“如何保持初心,成了我一直鞭笞自己想法。我心裡有個指南針,方向必須明確,有時候走偏了,指南針會把自己拉回來。” “對生活必須有愛,對自己、家人、藝術、娛樂圈的素質,都需要有愛。” 她表示,有些藝人為了演出機會罔顧底線,失去原則,但是如果決定出賣原則和尊嚴,日後的代價必須面對,做了就別後悔。
8月前
獅城二三事
星雲
碗太大了/楊帆(萬津)
晚餐後女兒告知,我們家飯碗太大,最近發胖衣服變窄全是飯碗惹出的禍,聽了不禁苦笑,怎麼不怪自己,不怪老媽子廚藝好,天天三餐溫飽吃香喝辣,反怪我老爸買錯了飯碗,讓她不知不覺誤吃了分量,原來豐衣足食把你養胖也是罪過。 說起我家飯碗有一慣例,每一年準會添購新碗新筷,古人流傳下來的年俗,我都會多少秉持。去年因買了較小的雞公碗,總覺得麻煩要再添飯,今年特買較大內深,外表花紋精美亮麗花碗以增旺氣。碗大好處多,可多放些菜餚在裡面,飯量隨意不用再為添飯麻煩,喝起熱湯來暖胃又開心。每一次用餐手握沉甸甸新碗有一種踏實感覺。飯碗穩,象徵事事如意萬事順。 發胖因吃多,吃多因碗太大,碗該當何罪? 碗因太大讓我想起了自律問題,很多時候我們犯錯會失去理智,看不到事情的真相,錯怪了別人又找不到真相。跌倒不是因為路凹凸不平,失敗不是因為運氣不好,成功更不是因為偶然,對事對人先冷靜,深思分析問題的產生才能對症下藥,一勞永逸解決問題。再說人到中年,新陳代謝慢慢衰退,加上忙碌生活,早已沒時間讓我們定時戶外運動。即使懂得保健養身,不吃太多飯,身體還是不聽話,自動發酵增肥,因為我們沒時間排汗減肥。 退休前我的體重保持在78公斤,對身高169cm的我不算太胖,穿起衣服還覺好看。退休後的首幾個月,突然特別喜歡早午茶,一杯濃咖啡配上3片搽滿牛油果醬白麵包,一星期兩條,一個月竟不知不覺吃了8條白麵包,天天吃不覺膩,反倒很享受晨光輕音樂陪伴下的悠閒退休生活。 直到有一天發覺衣服穿不下,肚腩變大,一稱才知道突增胖了8公斤,當下嚇傻,怎麼如此快養肥,難怪上下樓梯也有點喘。終於馬上醒悟是麵包惹的禍,因為天天吃甜,又是澱粉,體重很快飆升,後悔自己的貪吃欲,害了自己。禁吃甜和白麵包後,體重雖回到83公斤,卻已沒法再看到7字頭。現在的我沒特意減肥,飯量為一小碗,儘量不過飽,但還是無法除去大肚腩,試用了多種網上減肚腩法,依然“懷胎8月”,順其自然不再強逼減,只要別再發酵,已心安理得。 自律是一門修養,看似簡單容易行卻難,控制不了就成害。據報道,破產人士逐漸年輕化,不是沒工作沒高薪,而是信用卡太方便,網購又天天打折扣,五花八門停不了購欲,結果是卡惹的禍。馬路上大家如能守律不超速、不用手機、不闖紅燈,相信意外事件減半,馬路不再是虎口。現代人難自控,深夜還有人叫外賣,吃炸雞、漢堡包、椰漿飯、披薩,怎樣防三高?病從口入早已沒人怕,養身先養口,有幾人堅持到底。 生活中人人若學會自律,不亂借貸過日,不喝酒添亂,不搬弄是非,守身自愛,人人遵之,日子就會過得順心順意。色不迷人人自迷,能坐危不亂,堅持到底,管他外來多大的引誘,你若嚴守自律,一切難不倒你。人只要能控制好心態,凡事學會自律不過量,生活肯定幸福美滿,快樂人生。
2年前
星雲
星雲
鄉下人,有些事情是可以改變的 / 端木靜子(馬六甲)
我出生在上世紀40年代馬來亞半島,時值物資匱乏,人民生活貧困,不久又逢日軍入侵。和平後,馬共出沒,連年災害,民不聊生。因此,我8歲才進入鄉下的聖方濟各學校就讀一年級。在這間小學前後4年的學習,是懵懵懂懂度過的。 其時在鄉下,父母務農為生。就讀的蚊型小學就坐落在住家附近,校舍因陋就簡,只有兩間教室。全校學生人數不超過30名,分為兩班,復級上課,即每班容納兩個年級學生。全校僅有兩位教師,包括校長何德銘師。 學校只開辦到四年級,到此我們的學習就告一段落。要繼續升學的話,就必須到城裡去。因此,我們班上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停了學,回家幫父母耕田種菜去了。這一年,我以該校的所謂“優秀生”被何校長保送到城裡的小學,成為培風第一校五年級插班生。 在培風第一校五年級班上,我這個在鄉下小學的“優秀生”,卻是班上最“爛”的。上半年結束,成績單發下來,“滿江紅”,慘不忍睹。好不容易捱到一年結束,我被學校宣判“留級”,第二年必須重讀五年級。這時我打算宣佈“投降”。心裡想,田芭仔是不能讀書的,算了,還是回到田芭種菜去吧! 父親一向沉默寡言。目不識丁的他,對於我讀不讀書這回事沒有強烈的反應,始終未發一言半語。只是表現得有些失望與無奈。 “田芭仔,傻頭傻腦的鄉下孩子,不是讀書的料!”聽過不少大人先生的如此說法。的確,我們這些鄉下孩子絕大部分的學校成績,一向都是落人後,讓人失望的。 作家沈從文在〈習題〉一文中,對鄉下人就有這樣的一段描述:“我實在是個鄉下人,說鄉下人我毫無驕傲,也不自貶。鄉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遠是鄉芭佬的性情,愛憎和哀樂自有它獨特的式樣,與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頑固,愛土地,也不缺少機警,卻不甚懂詭詐。他對一切事照例十分認真,似乎太認真了,這認真處某一時就不免成為‘傻頭傻腦’。” 1953年伊始,我正準備賦閒在家,然後學習鋤地種菜的農耕生活,不料事情起了變化。一般人會說這是機緣巧合,心中有信仰的則說是上天的安排。話說,這時我們村裡的聖方濟各學校,在此時搬遷到市區聖德肋撒天主堂左鄰。學校開設5個班級,由一年級到五年級。恰逢其時,於是我入讀該校五年級。 新校長是張春隆修士。他除了是一校之長,也兼任我的班級主任,教我們華文及公民等科目。他教學認真,管教嚴格,對學生卻和藹可親,特別關注學業落後的學生。 說也奇怪,在張修士循循善誘下,不久之後,我這個學業奇差的學生,內心卻突然燃起了學習的熱火。我不但對各科產生了學習興趣,連帶對課外讀物也愛不釋手。這個時期的我,學習態度可說是脫胎換骨,180度轉變,學習進度神速。我也弄不清楚,到底是留級恥辱引發的刺激,還是自己突然開了竅。 可惜的是,這種美好學習感覺只維持了一年。到了第二年,班上同學能升上六年級且有意繼續就讀的,只有三幾個,開不成班。我被迫重回培風一校。這一回,成了該校六年級的插班生。 真是無巧不成書。六年級的班主任兼華文導師競然是當年的五年級級任鄭老師。鄭老師一眼就認出了我,似乎很無奈地說:“你又回來了!”殊不知,再次踏入培風一校校園的我,已不是過去的我,而是煥然一新的“我”。 這一年,我這個插班生的各科成績表現標青,尤其是華文科。記得很清楚,第一次作文發回來時,在文章的末端,鄭老師寫的評語是:“士別三日,刮目相看。”這一句話給我的激勵勝過千言萬語。 1954年終,我以特優成績小學畢業,升上中學。3年的中學生活是快樂的,無憂無慮。3年後,參與初中會考,順利取得畢業文憑,然後直接升上高中一年級。 參與義工 樂在其中 念高中二年級那一年,我糊里糊塗跟隨同班同學一起報考“日間師訓學院”。後來才知道,那是我國獨立後,當局為培訓小學教師而設立的師資訓練學院。被學院錄取後,我開始了另一段學習里程碑。 3年後,師訓畢業,我成為一名教師,被當局調派到華文小學執教去。 我上初中,我念高中,我考師訓,由始至終,自己決定,沒有徵詢任何人的意見。是的,即便是父母,對於我個人的抉擇,也從未提供意見。這也難怪,目不識丁的父母,他們有自知之明,對於教育問題,所知畢竟有限,根本出不了什麼主意,做出什麼勸告。是的,我瞭解不善辭令的父母,只是默默地在背後支持我;他們對我的愛,從不溢於言表,充分表現了鄉下人憨厚的本性。 寫下我學習的這一段心路歷程,一方面也是為紀念已故張春隆修士。是他的出現,讓我的人生篇章得以改寫。其次,對於先父先母,在生時一直以身教代替言教,默默地呵護養育,表達無限的思念感恩。 此外,也想借此短文,提醒天底下所有鄉下人、田芭仔,“我們不是天生的一群傻瓜笨蛋。失意時,不必自卑,不必自責。得意時,不要自大,不要自滿。但要自愛,更要勤奮讀書,努力工作。” 至於我,今已邁入耄耋之年。回顧過去求學心路歷程,似乎冥冥中總有一雙無形之手,在危急時拉了一把,讓我從絕望深淵中看到希望曙光。 師訓畢業後,走進教育圈子。平時,除了教學工作,在機緣巧合下,積極參與社團、教會團體的義務工作,樂在其中。 這時期,很多同僚,在教學之餘,有的積極尋求更高的職位,有的私底下找尋外快,參與股票買賣、教補習班、招徠保險客戶等等。我卻十足鄉下人本色,傻里傻氣,對賺取外快顯得冷感,對粗茶淡飯甘之如飴,固守崗位,繼續參與華團活動,付出時間與精神。我樂在其中,根本沒想過要獲得讚美,也沒有想過什麼賞報。十足傻頭傻腦。 假如有人問我:“那,你的人生快樂嗎?” 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快樂!” 至於我的人生完滿嗎?那是見仁見智了。 中國國學大師季羨林不是如此寫了麼:“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3年前
星雲
更多自愛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