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舞蹈

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自学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不管基于哪种原因,无非都是认为传统学校的体制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唯有离开才能够更自在地学习。 本地舞蹈家缪长青的女儿张文昕小时候就读华小,学校的环境容易使她焦虑,一旦焦虑她就没办法专注学习,甚至出现轻微的阅读障碍症状。父母担心长此下去不但会影响她的学习,更怕是把她的天赋和自信都一并摧毁,所以决定让她在家自学。 比起同龄的人,虽然她好像少了校园生活的体验,但她其实学到很多在社会上很重要,而学校却不会教的事。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黄安健 同学间的嬉闹声,还有每次体育课后教室里弥漫的那股气味,是校园生活中平常不过的一部分。可是对一些学生来说,这些感官刺激却像噩梦般的存在,以致他们没有办法专注学习。 张文昕(22岁)小时候就是这样一位学生。当时她就读雪州八打灵再也一所华小,对阅读文字渐渐感到很吃力,这种情况到了三年级变得严重,家长于是带她去做检查,发现她有轻微的阅读障碍(Dyslexia),原来只要她的嗅觉和听觉受到刺激她就会焦虑,一焦虑就会出现阅读困难的问题。 严重时,她看到的句子会很错乱,比如“the donkey jumps over the fence”一段简单的句子,她怎么读就是觉得脑子转不动,而一旦她感到紧张,这些字的顺序就会跳来跳去,变成比如“fence, the donkey, jumps”。唯有等她平静下来,她眼里的文字才会停止躁动。 “数字也一样,”她说,只要她感到紧张,她可能就会把“17”看成“7”,所以她往往需要反复阅读好几遍才能够确保没看错。 虽阅读困难 但其他天赋不能埋没 可想而知,当阅读变得困难,对学习和心情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当时她常被老师责骂,跟同学又觉得格格不入,上学对她来说变成一件很痛苦的事。直到有一天,她妈妈赫然发现学校老师居然指示她抄同学的作业,觉得如果继续让她待在学校的话,她不但没有办法好好学习,更怕是把她原有的自信都消磨殆尽,所以决定在她小学三年级那年办理退学。 退学后,她父母送她到阅读障碍学习中心上课,但没多久也让她退学了,因为那里的学童似乎被当作残障人士对待,好像他们没有学习能力似的,妈妈缪长青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不对。 缪长青是舞蹈家,本身培养过不少优秀弟子。她打从心底认为女儿很有艺术天分,并不觉得女儿有“障碍”,何况很多名人其实都有阅读方面的困难,但他们一样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所以她对当时还是小孩的女儿说:“You are gifted. We got to do something special for you.(你有天赋,我们要为你做点特别的事)。” 那段时期,缪长青不管去哪里教舞蹈,她都会把女儿带在身边。她和丈夫也有物色其他学校,但只要是传统学校那样的教室环境,女儿就会很抗拒。大约一年后,他们找到一位老师提供一对一的教学,女儿从此开始在家学习美国的课程。 不是只有在学校才能交到朋友 离开传统教育体制以后,张文昕快乐得很,有种从苦海解脱的感觉。但她父母则承受不少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身边的人,比如有些长辈会说:“成绩不好不要紧,你们好歹要给她去学校交一些朋友”,又或者担心没有一纸文凭,她将来要如何在社会立足? 这些疑虑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问题。先说社交生活,这一点缪长青很放心,因为她说女儿本来的社交能力就很强,离开学校后反而生活圈子变得更大,不管大人、小孩或老人都能聊得上话,不是只有在学校才能交到朋友。 至于文凭,他们一家人其实不是很在意,因为张文昕的兴趣偏向艺文这一方面,就她过往打工和实习的经历,从未有人要求她出示文凭,别人更看重的是她的能力。她不否认,假如她想从事的是医生或律师这种专业,文凭就显得很重要,但至少她目前都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在家自学 家庭条件乃关键 在家自学这条路要能走得下去,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是关键因素,张文昕显然都具备了这些条件。 早在她还是3个月大的宝宝时,她就已经在婴儿篮里跟着妈妈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加上她爸爸张明仁是资深剧场经理的关系,她从小就在剧场和后台走动,天天跟剧场人打交道,这样的环境造就她有强大的自信跟社交智商,以及对自由有着一颗向往的心。 同样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张明仁小时候被诊断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幸好他的父母很开明,没有对他施加任何压力,身为精神科医生的父亲还说“他想玩就让他玩”,所以他是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下成长,数学成绩还特别优异。后来当他自己也当上了父亲,他便用父母教养他的方式教养女儿,给予女儿足够的空间与尊重。 比起文凭,他更着重培养女儿的品格和韧性。他说,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创意产业这个领域,“社交智商非常重要,可是我们的学校却往往没有教这些社交技能。” 回想当年帮女儿办理退学,这位幽默的父亲说:“我一点都不感到有压力,因为终于不用一大早送她去上学了!”坐在其身旁的女儿则认真道:“我觉得把我从学校拉出来是个好主意,要不然我可能会失去一切(重要的品质)。” 继承衣钵 舞动青春 2024年对他们一家来说是忙碌的一年,因为缪长青筹备多时的ArtKU舞蹈节将在7月登场,张文昕除了分担幕后工作如剪接影片和经营社群媒体,她到时也会上台表演,包括会有一支独舞。 小时候,张文昕有过跟妈妈一起表演的美好经验。事实上,妈妈当年刚怀上她的时候还有在台上演出,所以严格来说,她还没出世就已经有登台的经验了。 ArtKU舞蹈节的活动包括舞蹈表演、讲座、大师班、多媒体展览和示范讲座。其中的舞蹈表演是缪长青的近作集锦,主题为“55.5”,寓意她55岁还在“舞”动。 因为疗伤的关系,缪长青已经多年没有上台表演。她说:“很多人以为缪长青不做舞蹈了,可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只是我身体不允许。现在既然可以了,我就想到我的老师(廖春慧)。她虽然85岁,但她还在学习,还在教舞蹈,还在编舞,还在到处去给讲座,我想要向她学习。” 缪长青以前是很严厉的舞蹈老师,她早期的学生见到她都不敢说话,直到她接触即兴的教育方式,她开始让学生自由发挥和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此一来,学生开心很多,她也开心很多。 对于女儿,她以前也有严厉的一面。她说:“我对她比较严格都是在上课的时候。她小时候都有来上我教的即兴课,而且她只愿意上我的课,其他的舞蹈课她都不要去。我会给很多鼓励,也会有一些明确的指示,比如怎样的动作容易受伤。我觉得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和解释原理是怎样,她和其他学生都会欣然接受。” 父母对女儿的期许 为了这次的ArtKU舞蹈节,他们一家三口多了很多一起工作的机会。要知道许多孩子都很抗拒跟自己的父母共事,但张文昕一点也不抗拒,父母对于这点感到很欣慰。 问到对于女儿的期许,缪长青说:“我爸爸(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前会长缪进新)对我的期许是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也是我对我女儿的期许。” “要开心!”张明仁对女儿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他们一家三口不惧风浪,当年让女儿在家自学就是对“要开心”的一项重大实践。 ArtKU舞蹈节演出资讯 日期:2024年7月13日(星期六)和2024年7月14日(星期日) 地点:雪州八打灵再也表演艺术中心(PJPAC),1 Utama 活动亮点: ·舞蹈展演:55.5——缪长青近作集锦 ·讲座:汉丽宝公主及其舞台创作、民间舞的保存与再创 ·示范讲座:东南亚舞的身韵(廖春慧) ·大师班:现代芭蕾的身体(林伟源) ·多媒体展览:马来西亚制造(缪长青) 订票:03-7732 4788 社交媒体:@artku_sgc/#artku2024 更多【新教育】: 建筑测量师 为楼宇把脉的医生 我国第一位女法医牙医诺哈雅蒂查化/ 一颗牙齿 成破案关键 【拉曼大学太空研讨会】崛起中的东南亚太空科技
1星期前
2星期前
4星期前
新调子,是由国大(UKM)学生创立的创作坊。早期校园创作风潮席卷全马,各大专院校纷纷成立创作组织。国大新调子、马大摇篮手、拉曼红砖工作坊、优大乐塔创作坊、理工大学螺丝钉等创作坊都相继出现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有者更在毕业后成为了音乐工业里响当当的名字。可以说,这类创作坊是一些音乐人梦想的开端。也就因为如此,创作坊的发表会一向是音乐界盛事。 和去年相比,今年新调子的发表会兼包并容,选择走出华语歌曲的框框。据悉,去年的发表会只有中英双语。今年的发表会,将会有三语创作歌曲,也有各族乐手加入表演阵容。除了语言的增加,他们也力求表演形式的突破。除了常见的电子琴、电吉他等乐器,今年他们也纳入了笛子、喇叭甚至小提琴,力求在曲风上创造新的特色。今年的曲风也跟着主题而做出了极大改变。去年的新调子表演主题热血且自由,那是从疫情走出来后的呐喊。今年新调子主打青春校园感觉,并开放接受全校投稿,让学校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新调子的发表会。 在表演编排上,新调子也力求突破。去年的三场舞蹈表演环节虽然保留下来,但舞蹈监制做出了改变,除了正式节目,舞蹈环节也会放在暖场时段,保证大家在任何时刻都有高素质表演可以欣赏。舞蹈本来就是极适合搭配音乐的一种表演形式,大型演唱会里总会看见舞者的身影。舞蹈也和歌曲创作类似,需要编舞。根据新调子发言人表示,她们保证,今年整个表演都是原创曲、原创编舞。此外,今年和以往不一样的是,舞蹈部分今年会纳入韩国流行元素(K-Pop),我们将会看见舞蹈总监和音乐总监的交叉合作,舞蹈不只是舞蹈,而是以歌曲为中心而开展。 志同道合的音乐朋友 新调子今年的创作主题是青春校园风,名为“五樂·盛夏”。他们将日子定于五月廿五,颇有夏天摇滚的味道,适合校园里青春洋溢的作风,“校园”加上“夏天的热情”,是他们今次打算呈现给观众的面貌。这次的英文主题则是When I meet you in May,“我们于五月的校园相见”。 在聊及创作坊日常,可以看出他们为音乐而付出的种种努力,由于练歌房并不在校园内,每次练习,制作人都会拉队搭巴士去音乐房一起努力。当新调子乐队开始多起来,筹委就得编排不同乐队的练习流程表。偶尔在小小的练歌房练习累了,他们也会到校内外表演,权当实习。 参与音乐活动,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认识到兴趣相同的朋友,于日常练习中聊些音乐或音乐以外的话题。团员们各有喜欢的歌手、喜欢的歌,一番思想碰撞后,也会将交流心得套用在自己的歌上面,增加编曲灵感。对他们而言,加时练习是时常会发生的事情,尤其目前适逢学校假期,学生们暂时抛开课业束缚,可以用上一整天去排练属于自己的歌。 废寝忘食的练团青春 新调子拥有上届筹委留下来的经费,加上本届筹委本身的筹款,他们长期在校外租下自己的会所。据悉,业主对新调子成员照顾有加,私下给予优惠给这群学生逐梦。虽然练歌房位置在最高且最难出租的四楼单位,但业主和新调子成员之间的美好合作形成互惠关系,使得音乐传到了商区的马路边,成了一道人文风景。 比起其他创作坊的多面性发展,新调子这几年更倾向专注于演奏现场音乐,并记录下乐队最原本的演出样貌。其他创作坊,如螺丝钉元老级音乐人张蔚源(〈走路去纽约〉作曲人)曾向笔者提及,他们在当年是第一批使用乐器数码界面(MIDI)编曲的创作坊。而笔者本身的优大乐塔创作坊也曾致力于掌握Logic编曲软件,学习混音技巧,并用所学制作专辑。至于新调子近几年走向,则更注重于现场演出。 由于新调子趋向开放多元,发表会词曲人不一定来自新调子成员,而是来自国大各分校学生。收到的曲子将由制作人转成乐谱,重新编曲,并安排乐队演绎。一场发表会拉近了分校学生之间的关系。一些学生不惜从遥远分校来到总校进行交流,或牺牲自己时间到练歌房参与盛事。除了例常练习,新调子为了维持表演素质,将每个周五列为练歌房彩排日。每支队伍跟着流程进行表演,让回归创作坊的学长姐们回来点评。这间中免不了因不同的美学价值观而有碰撞,但成员们可以互相妥协,互相帮助,协助乐队达到新高度。目前距离表演仅剩下两周,团员每天练6小时,所有人身体不堪负荷,却乐在其中。 乐手透露,曾有一位女生为了精益求精,于凌晨12点赶到练歌房编曲。当时团员们一起到乐房相互陪伴,直至凌晨3点才护送该女生回家。对外人而言,做这些事需要傻劲,过程或许会让不了解的人感到费解,但笔者和《学海》前主编王国刚曾联手创办乐塔创作坊,学生时代的我们亦曾在练歌房呆到三更半夜,熬夜写歌是常有的事。 夜越深,玩音乐的人更精神。熬夜不是一种任性,而是一种叩问缪斯的态度。 主题:五樂·盛夏 日期:2024年5月25日(星期六) 时间:7PM至10:30PM 地点:Auditorium PERMATApintar,UKM 洽询:庄瀛倩 011-7227 9159              余政业 011-5176 6628 相关报导: “梦想幽会”21日登场 12tone Ensemble唱返舞台 登马华《传承》音乐剧 艺人助阵添看头 紧身衣拍MV惹议 网红企业家宣布“封麦” 苏永康大马开唱自嘲“过气” 观众比10年前少四分三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4月前
4月前
7月前
7月前
7月前
(新山29日讯)12所华小共500名舞蹈员呈献的23支舞蹈精湛演出,成就了巴西古当华小舞蹈观摩会完美、圆满落幕。 柔苏丹后基金会赞助1万 巴西古当华小舞蹈观摩会由柔佛州苏丹后法蒂玛基金会赞助,巴西古当华小校长联谊会主办,日前在启东华小举行。 当晚出席嘉宾包括:柔佛州华人尊长兼柔佛州苏丹后法蒂玛基金会主席拿督黄匡顺尊长,柔苏丹后法蒂玛基金会董事会成员拿督黄种文,柔佛州教育厅华校事务助理厅长邓惟光。 此外,巴西古当县各华校校长,各校董事长、家教协会主席,董家协理事和柔苏丹后法蒂玛基金会代表等。 邱智豪:互相学习宝贵机会 巴西古当华小校长联谊会主席邱智豪致词表示,这场别具意义的舞蹈观摩会,将让出席者体验到一场令人振奋的舞蹈文化交流盛宴,一次过欣赏12所华小的总共500名舞蹈员的23支舞蹈的演出。 这次交流活动旨在促进巴西古当县12所华小的文化交流与友谊,为小小舞者们提供了展示才华、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宝贵机会。 邱智豪也代表巴西古当县12所华小,感谢苏丹后法蒂玛基金会在这次的舞蹈观摩会赞助了1万零吉作为活动基金。 邓惟光:通过舞蹈表达情感 柔佛州负责华校事务助理局长邓惟光致词表示,舞蹈是一门美妙的艺术,是人类情感和表达的一种独特方式。它穿越了语言、文化和国界,将人们连接在一起,传达情感、故事和思想。 邓惟光表示,舞蹈观摩会的举行,不仅是为了让与会者欣赏舞蹈的美丽,也为了感受舞者用身体语言表达的深情。 “舞蹈观摩会上所呈献的每一场表演都是学生辛勤的付出,学生们通过舞蹈讲述故事,表达情感,创造美丽。这是一场充满魅力的表演,让大家领略到舞蹈之美。” 他指出,除了学术成绩,学校及家长也必须重视孩子全方位的发展,他身为教育局长官,希望学生都能拥有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最好的教学资源。 黄匡顺:盼能每年举办 柔佛苏丹后法蒂玛基金会董事会成员拿督黄种文代表柔佛州华人尊长拿督黄匡顺致开幕词时,赞扬巴西古当12所华小同心协力,把舞蹈观摩会办得有声有色,希望如此的文化盛会能够每年都举办,延续传统文化的种子,同时也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平台。 黄种文也感谢各校董家协和家长鼎力支持,老师们努力认真教导,舞蹈员辛勤苦练,为全体观众呈献了最精彩的舞蹈。 致词过后,黄种文代表柔佛州苏丹后法蒂玛基金会移交一张志银1万令吉的模拟支票给邱智豪,作为赞助这项活动的经费。 当晚出席的出席者达到1300人,整个启东礼堂座无虚席,彰显盛会的成功。
8月前
9月前
10月前
当大家随着主流走进电影院观看芭比海默,谈论着女性主权和原子弹威力的当儿,有一群人踏入了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klpac),观赏舞蹈表演。 以往观赏的舞蹈,若不是夹杂在各种文娱表演中,就是串连于大型庆典盛会的节目间。今次观赏专属大马华人的舞蹈表演,还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拥有韵律操底子,也曾在念书时期廖化作先锋地参与舞蹈演出,但舞蹈予我,一直被一种深不可测的神秘面纱所覆盖。即使跳着韩流舞蹈、抛出水袖或舞着折扇和纨扇,依然无法如专业舞者般流露出韵味与魅力。于是,我始终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一直处于仰慕、崇拜和敬服的视角。我们之间像是以一种神和信徒的关系而展开的。 托星洲《活力副刊》的福,获得两张华人舞蹈周的入场券,抱着兴奋和期待,参与上周日(编按:2023年7月31日至8月6日)的马来西亚国际华人舞蹈周盛宴。每一支舞演出前必定会以中英诗句的形式,通过幻灯片介绍舞蹈概念。第一支舞《天地诀》,由郭少麒老师与李劲松先生双剑合璧联合呈献。武术融入了现代舞,刚柔并济,发展出新颖的舞蹈风格。双杰开天辟地般精彩对舞,展现了阳刚气质。挥刀耍剑不一定要喊打喊杀,这支舞也撕开了男舞蹈员必定阴柔的标签。郭少麒老师曾于2013年的舞蹈营教我跳舞,偶尔也会出现在《快乐星期天》艺文版,追求着他对舞蹈一如既往的热爱与向往。10年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舞蹈家的血脉似乎流淌着不老传说,动力和活力源源不绝。 10支舞蹈里,个人最喜欢雪隆广青舞团的《繁花》。没有特别的道具,5位舞蹈员徒手带来的表演,却足以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幻灯片展示“从原初体态之变异,遇变再变,永恒的变动”的字句,让人不明所以。再观赏舞蹈,舞蹈员四肢着地舞动、背部贴地滚动、踮脚高抬腿,多元的肢体语言与音乐的节奏律动完美融合。其中舞蹈员奋力往前奔跑的力道是唯美的,倒立后双脚缓慢踏动的姿态是奇特的,呈现齿轮转动的机械之美。我们每一个人就像小小的齿轮,在这个世界里环环相扣,如同艺术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养分。随着音乐风格转换,疯狂乱舞的那一幕,更让我心底的涟漪逐渐荡漾划开……身体细胞告诉我,就是这种自然奔放的氛围,深深吸引及牵动着我,仿佛在邀请我加入她们。尽管无法完全理解该舞蹈的含义,但我只想把此刻的感觉记录下来,保存收藏,等待哪一天这段美好的记忆再次被唤起。 中学生扮演慈爱老母亲 以红色为主的两支舞蹈——沙巴Synergy舞蹈剧场的《红。楼》和新越舞团的《槿花缘》寓意非凡。前者由3位红衣舞蹈员借由舞蹈、茶道、掷圣杯,用故事手法表现出女人不同层次的红色。我从中感受到古时候的女人在思想上深受封建文化的约束,只能将精神寄托于神明。后者则由9位红衣舞蹈员呈现,她们柔软的身段和典雅的姿态,在舞台上绽放精彩。《槿花缘》也带出“不做别人的赏物,只做绚丽的自己”的主题,为女性发声。这两支舞形成强烈的对比,带动观众的感情,渲染出古典之美及中华文化的艺术价值。 最多舞蹈员参与的一支舞非隆中华舞蹈学会《游子的外衣》莫属。独在异乡为异客,家的温暖,是母亲缝制的外衣。年纪尚轻的中学生居然能够扮演年迈的老母亲,弯腰的姿态和慈爱的神韵传神到位,突破时空的界限。也许是人数众多的优势,这支舞蹈张力十足,尽管朴实无华,却能把伟大的母爱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郭少麒老师带领全体表演者谢幕时的一句话把气氛推向了高潮。他说:“一个老人的离世同等与一座图书馆的消失。为了让图书馆继续操作,能做的就是传承的工作。”他成功做到了,是我们马来西亚华人的骄傲。华人舞蹈的传承在这里生根发芽,结合本地的多元民族文化色彩,蜕变成一种独特之美。为期7天的华人舞蹈周,让本地舞蹈创作者的潜能表露无疑。所幸没有错过最后一场的舞蹈盛宴,还能带着一份感动回家,而这一路全是繁华盛景。
10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