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艺术教育

年龄的差异所产生的,必然是不同世代经验所碰撞出来的火花。从画画到网络内容的创作,看似不甚关联的组合,却依旧存在一些幽微的关系。好比如艺术的呈现皆能够在不同的载体中释放能量,接连召唤出不同的效果,形成得天独厚的美学风格。 配合“一石万变──叶逢仪·涟漪2.0个展”举行的“与叶逢仪对话系列”活动中,邀请了艺术家兼艺术教育者叶健一和内容创作者陈培永,深入谈论他们不同世代的创作者对于创作的意义。 曾子曰:不同世代对创作的观念不同 担任对谈会主持人的媒体人兼专栏作家曾子曰表示,“每个年代在创作的时候都会不一样,可能因为当时候的社会现象、价值观、媒体生态的因素,对创作的概念也可能有所不同。” 叶逢仪:关于创作,我是幸运的人 在一般的华人家庭里,“搞艺术”的往往会被标上“吃不饱饭”的标签,但叶逢仪却表示,“我这个年代,很多父母都会反对我们走艺术这一行,可我是比较幸运的,我的家庭都很赞同我,给我自由并且鼓励我。所以我一路走来应该是没有什么阻碍的,都是一帆风顺。所以说当画家是幸福、快乐的。”谈及绘画,叶逢仪也说明在他所属的那个年代里,一切都要从基础开始,且条规较多。但到了现在,他一直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名言,因而要懂得如何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而非只是去学习前人的东西。 叶健一:母亲曾担心没饭吃 在画画这件事情上,叶健一坦言自己是在大学的时候才真正开始的。在这之前,她很幸运地获得了奖学金念美术系,但母亲却在她选择美术系之后,担心起她没有饭吃。叶健一也补充,“我想这是当家长都会有的顾虑,但我确实是比较幸运的,有一个父亲是当画家的,所有人脉都在你的面前摆着,那就用而且要好好地去用,用了之后要对得起曾经帮过你的媒体人。” 叶健一形容,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想过要定下来,找一个地方开一个画室,但是其父亲叶逢仪却不同意,只因他认为当一个艺术家需要有很多的自由,直到后来说服父亲让自己去外面闯一闯,才最终定了下来,开办了自己的画室。   陈培永: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内容属性 身为网络内容创作者的培永表示,创作的内容必然会依据时代而拥有不同的属性,在各式各样的平台上也会造就不同的内容创作者。他以自己开始进行内容创作的时期来区分,包括网络平台“优管”(YouTube)盛行的时期,直到现在浓缩版的“直视频”时代,都在在彰显网络内容创作者的追求。然而培永也说明,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自己已经没办法再去和这些创作“直视频”的人抗衡,而唯一能够做的便是“拥抱”,也就是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以及怎么去区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风格。”但最重要的是,将大部分的心思管好自己的内容怎么做好就好了。”培永补充道。 创作瓶颈的分岔路 父女之间的创作风格各异,在画画这件事情上面对瓶颈的时候也各有自己的面对方式。 “做艺术创作瓶颈一定会有的。我个人的做法是,当我真的遇到的时候我会转个方向。”叶逢仪在接受专访时说。“比如说画麻雀画到一半,再画下去的话就是老调重弹了,这样的话我就会换一个位置,把它变成配角,而主角用别的东西。运用这样转换位置跟转换思维的方式来处理作品的内涵,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一点,而且观众也比较会有新鲜感。” 每一次的画展,叶逢仪都坚持要比上一次的不一样,让观展的人都能够期待下一次展览的新意,即便是一件通俗的事情,它都有产生共鸣的可能性。他也举例大家熟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来谈作品的创新性:“电影从以前拍到现在一直在拍,可是为什么人家还会一直拍,因为人家主角不一样、导演不一样,虽然故事内容相同但手法不一样,这和我们的创作其实也一样。”无论是画家、艺术家,在创作这件事情上能够敏感的转换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用简单的方式面对 至于同样身为画家的女儿叶健一,在面对创作瓶颈的时候则比较简单明了。 “我遇到瓶颈的时候就会暂时把它放下,因为我们的生活里头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去专注,而且必须要你去做的,可能说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些不一样,包括那个启发也不一样,所以我是用比较直接的方式。” 实际上除了放下瓶颈之外,叶健一也会从自己教导的学生或是非文化界的朋友身上得到启发,也因此造就她喜欢跟不同行业的人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学到新的事物,并且用到自己的作品上,而这样的事情常常都在发生。 “一石入水,涟漪荡漾”是此次展览的核心概念。除了叶逢仪的个人画作,叶逢仪也以“石头”为题,邀请108位来自叶健一画室(Jane Yap Atelier)的老中青学生参与创作。他先准备百余幅画上小石头的画布,再由年轻画者二次创作。 “一石万变──叶逢仪·涟漪2.0个展” 日期:5月18日至7月7日 时间:上午11时至下午5时(每逢星期一休馆) 入场:免费 地点:SGM综合文化中心(243, Jalan Bukit Bintang, 55100 Kuala Lumpur) 详情:脸书Harmoni Soka Art 网页: https://harmoni-soka.org/cn/  
5月前
跟本地人聊古典音乐,很多人会觉得古典音乐很“atas”、很难懂。槟城人黄嘉富为了打破这种刻板印象,从大学时期就在家乡办音乐节、办大师班、办工作坊,希望把资源和外国音乐家带到这里。 像他如此热爱古典音乐,想必是那种出身音乐世家,从小学习古典音乐的人?不!他其实从中学才开始接触古典音乐,进入大专后念的还是会计课程,转了一大圈才终于真正踏上古典音乐这条路。 许多读音乐系的学生,毕业后都想考进职业乐团或成为独当一面的演奏家。但音乐系出身的黄嘉富(Kenny Ooi)道出一个残酷的现实:每年有那么多音乐系学生毕业,但乐团平均只录取五六十个人,尤其像他这种吹小号的乐手,人数更是可能只有三四位,要当演奏家哪有那么容易? 黄嘉富(27岁)毕业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他这么说并不是要吓阻年轻人学音乐,事实上,他创立了一家社会企业,这家社会企业致力于推广古典音乐,以及为音乐爱好者提供学习机会。 因一场演奏会 种下了报读音乐系的种子 他本身对古典音乐的启蒙不算早,虽然他在槟城锺灵国民型中学求学时期是学校铜管乐团的小号手,但那时候他对古典音乐的兴趣还不浓厚。直到16岁左右,有一次在槟城欣赏了马来西亚青年爱乐乐团的演奏会,他心里响起一个声音:“我一定要参加这个乐团!” 当时他还只是青涩的中学生,却不惜每个月独自来回槟城和吉隆坡两次,只为了向吉隆坡一位专业小号老师拜师学艺。果然一年之后,他成功考上马来西亚青年爱乐乐团,得到不少演出机会。 中学毕业后,他很想要报读音乐系,可是父母不赞同,理由是担心读音乐没出路。为了这件事,他差点闹家庭革命,但最后还是妥协跟父母说:“你们要我读什么我就去读,可是你们不能阻止我业余玩音乐。”因为这样,他去了拉曼大学学院(现为拉曼理工大学),修读会计文凭课程。 就在他快要毕业时,他遇到一位贵人,贵人建议他去报考新加坡国大的杨秀桃音乐学院,因为杨秀桃音乐学院不但提供奖学金还提供生活补助,可解决他心里一直担心的学费问题。 当时候,他瞒着父母去新加坡考试,等终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便有底气跟父母说:“现在我已经念完你们要我念的东西,是时候让我做我想做的事情了。” 大学未毕业就创办国际铜管音乐节 在杨秀桃音乐学院,他终于踏上向往已久的音乐征途,那些年他有很多表演机会,例如2019年,他跟随亚洲青年管弦乐团去了亚洲14个城市巡演。这些阅历开阔了他的眼界,但同时也令他很感慨,心想马来西亚四周明明有很多古典音乐的资源,可是为什么这些资源跟机会偏偏很少出现在马来西亚?他是不是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个情况? 当时他还是大学生,但很快的他就付诸行动,于2019年在槟城主办国际铜管音乐节,以及创立Rondo Production。 Rondo Production属于社会企业,主要目标是推广古典音乐。虽然成立后的第二年即遇上冠病疫情大暴发,但Rondo还是想办法在疫情期间办了不少线上大师班,成功邀请来自柏林、维也纳等知名乐团的音乐家在网上授课。之后随着疫情好转,很多活动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像今年5月底在槟城举行的RondoFest音乐节,乐团的编制就涵盖了铜管、木管和弦乐,黄嘉富自豪表示:“这对我们团队来说算是很大的成就。” 除此之外,Rondo也会派导师去有需要的学校免费教课,比如某某学校的管乐团如果需要特别指导,Rondo就会安排导师去办工作坊。截至目前为止,黄嘉富说,Rondo已经去了大约10所学校,包括今年6月才去了东马的沙巴保佛中学和亚庇建国中学。 为何古典音乐没办法在本地普及? Rondo名字的由来跟古典音乐有关。Rondo指的是回旋曲,回旋曲是一种曲式,这种歌曲有一个主要旋律,这个主要旋律至少出现3次,每次重复时都会加插其他乐段,也就是所谓的“插部”,在主要旋律和不同插部的交替下形成回旋曲。 为什么取名Rondo?黄嘉富解释:“因为音乐教育和艺术教育是我们的主题,我们的活动比如演奏会、音乐节、工作坊和大师班就像变奏,这些变奏都会围绕着我们的主题。” 虽然Rondo接触的对象多数是有一定音乐基础的人,但其实也有一些活动谁都可以参加,包括没有音乐底子的人。 “我们的推广目的不是要栽培出一千多个专业音乐家,而是让大家有机会接触音乐。”黄嘉富说:“讲到学习古典音乐,很多马来西亚人就觉得很贵、很‘atas’,可是欧洲国家不是这样的情况,比如我去参加外国音乐节,我看见很多吹小号吹得比我好的人,而这些人不是读音乐的,他们是医生、是律师,却比一个真正念音乐的人吹得更好。” 为什么古典音乐在我国没办法普及呢?他说,这就要问我们学校的音乐课到底在教些什么,以他的观察,本地学校几乎从第一堂课就直接教音符这些乐理,不像台湾学校会引导学生认识音乐,比如告诉学生音乐从哪里来,以及世上有哪些伟大音乐家等背景知识。他认为,本地音乐课欠缺这种音乐史的内容,如果学生还未了解音乐的由来就被逼着学五线谱,我们就难怪他们觉得古典音乐很难理解。 音乐系的出路不只是演奏家 2019年也就是创办Rondo的那一年,家人曾经问黄嘉富:“你学音乐不是要当一个演奏家吗?可是你现在却变成好像社会企业家?”当时他是这么回答家人的:“我觉得这个世界不需要更多像我这样的演奏家,东南亚比较需要一个人或一个平台去推广更多演出和学习机会,所以我选择尝试走这条路。” 许多音乐系的毕业生,确实一心一意想要当演奏家,没有想过其他出路。黄嘉富说,这种想法在二三十年前也许是可行的,因为那时候没有这么多音乐家,只要有实力就有机会被看见。 可是现在情况不同,现在我国每年大概有1000名音乐系学生毕业,试想如果每个人都以考上职业乐团为唯一目标的话,那个难度等同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此他认为,音乐系学生应该抱持开放的心,当还在音乐学院的时候就要汲取各种各样的养分,别把自己局限在某个框架里面,只有把其他东西尝试过了才清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他本身其实就是很好的例子,当他还在大学求学,他就把握实习机会,接触艺术行政和艺术教育的工作。从音乐系毕业后,他还去修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一来是为了学习经营社会企业,二来是为了认识音乐圈以外的人。 他常对想要学音乐的人说,音乐世界很宽阔,出路不是只有一条,“凡是有机会就应该把握,人家请你去开课,你就去教;人家请你去演出,你就去演:人家请你去做音乐行政,你就去做;人家请你去制作音乐专辑,你就去试试看。”他说:“慢慢的,你会知道音乐有什么出路,不要自我设限。” 更多【新教育】文章: 好声音提升自信 声音教练黄英威教你把话说清楚 饥饿30青年特务走访沙巴内陆社区 打破贫穷刻板印象 难民首先是人 相信艺术可以疗愈伤痛 赴一场南方之谈 “写在南方之南” 把故乡之音带往台湾 到一个地方就用鼓说一个故事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