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芙蓉达城(巴力丁宜)华小

阅报好处多不胜数!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报纸就如社会文明灯塔,每天提供多元的最新资讯,这无疑能提升学生对周遭事情的认知与理解。 可以说,报纸是一种动态,它能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之际,也能训练他们的思考能力,带来启发性,还有及时性。 森美兰州的华小从过去至今,对于星洲日报“学生阅报计划”都给予鼎力的支持。对于校方而言,鼓励学生养成阅报习惯,能让他们紧贴时事动态,也能让他们的知识更为渊博。 学生分享阅报心得 黄炳汉:提升识字能力 武吉不兰律益侨华小校长黄炳汉受访时说,学校平常除了鼓励学生多阅读课本,也会积极推广阅报,并且尽量把报纸放在学生容易接触的地方,例如食堂、阅读角落、图书馆等等。 他指出,该校每逢周会,都会安排学生分享阅报后的心得,没有局限分享的内容,视学生感兴趣的新闻,借以分享给其他同学,可以是时事、健康知识等等。 黄炳汉说,从学生分享阅报的心得,不难发现学生们都有丰富了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事。 他指出,最近,教育总监揭露我国有数万名一年级学生未能掌握识字,因此阅报无疑是其中一个管道,让一年级学生去认识更多字。 他提到,对于一年级学生,校方有规定老师每天抽出一小时的时间,让识字比较弱的小一生阅读,包括阅报。经过观察,他发现学生的识字能力有逐渐进步。 无论如何,他觉得学生阅报计划是一个良好的计划,让学生定期阅报,关注新闻,也能有效掌握时事动态。 他也建议,学生阅报计划不妨跟学校配合,举办亲子阅报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同阅报,一起跟上时代脚步,与此同时也能促进亲子关系。 鼓励学生多阅报 李治𣚦:掌握最新资讯 芙蓉新华小学校长李治𣚦说,新闻资讯日新月异,通过阅报,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每天所发生的事情及掌握课外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提升对事件的分析能力。 在新华小学有一个宽阔的角落被打造成阅报园地,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多翻阅报章,每天多读一些新闻,帮助拓展学生对世界的视野。 李治𣚦说,学校除了鼓励学生多阅报,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阅报计划的系列活动,这些都能激励学生养成阅报的习惯。 他也说,老师在周会上,会不时与学生分享报章上的时事;在课堂上,若教学课题是与时事动态有关,老师便会融入时事内容,借此让学生分析或分享,以从中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最新资讯及动态。对于一些有见解的学生,老师还会表扬。 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因此,他认为,阅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也锻炼他们的思维,尤其在写作上,老师会评估学生是否善用时事内容及最新资讯融入文章中。换言之,阅报有良好的辅助功能。 “道德课和华文课会有比较多机会接触到新闻内容,老师偶尔会抽出短短数分钟时间,与学生分享新闻,丰富他们的见闻。” 积极推动学生阅报计划 陈敏凝:与学生讨论新闻 芙蓉达城(巴力丁宜)华小校长陈敏凝说,学校一向积极推动学生阅报计划,每逢周二晨读时间,都会让高年组学生阅报。 “每个月第一个星期的其中一堂道德课,老师也会展示《星洲日报》的新闻,讨论热门话题,与学生分析个中道德价值。” 陈敏凝说,除此之外,学校也积极参与学生阅报计划的剪报活动,被遴选参加星洲日报小学生时事问答比赛的学生,每天早上都会在特定教室阅读报章。 “我们的图书馆也会天天更新报章,确保学生下课可以到图书馆翻阅,而底楼楼梯间也有摆放报章,让学生在下课或放学时段阅读。” 金群利集团赞助逾23万 森州中小学及福利机构受惠 金群利集团副执行主席拿督斯里李典和热心守护华文报,今年慷慨赞助世华媒体集团旗下4份华文报章,即《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及《光明日报》予森州89所中小学及福利机构,总共23万842令吉40仙的经费。 出席移交模拟支票暨赠报仪式者为(左起)美嘉威安老院院长刘西堂、芙蓉振华中学代校长邱尔建、陈敏凝、本报森州区经理李意和、金群利集团总经理张锦祥、南洋商报森州经理陈秋梅、中国报森州经理陈革锭、芙蓉双溪沙叻华小校长冯丽云、芙蓉中英华小校长郑丽霓及本报高级市场兼学生阅报计划执行员潘静雯。
1月前
摄影:李祝福 (芙蓉20日讯)成功把大马24节令鼓带到台湾发扬并落地生根10年,台湾彰化县大村乡大西国民小学首次来到我国“寻根”并走访24节令鼓的发源地,与国内多所华小进行鼓艺交流,提升对这门文化艺术的认识! 台湾彰化县大村乡大西国民小学这次一行共26人,包括15名学员,前后到访了雪隆、槟城、霹雳及森州,与吉隆坡康乐二校、霹雳南华小学、北野鼓团、众鼓访进行交流。 而芙蓉达城(巴力丁宜)华小则是拜访团的最后一站,同时,大西国民小学也与达城(巴力丁宜)华小达成未来3年的合作备忘录,以促进两校之间的交流。 在今日活动上,大西国民小学与芙蓉达城(巴力丁宜)华小的学生,趁此难得的机会切磋鼓艺,虽然大西国民华小的使用的鼓数量不多,但整个表演跌宕起伏,且鼓声澎湃汹涌。 芙蓉达城(巴力丁宜)华小的鼓队呈现则是百花齐放,展现不一样的技巧,令人叹为观止,经此活动,双方也从中吸取不少经验,增广见闻。 芙蓉达城(巴力丁宜)华小校长陈敏凝说,这次活动是获得该校教练的穿针引线所促成,让校内的鼓手们能够亲身体验海外鼓艺的魅力,同时,这也是该校自8年前搬迁以来,首次与其他学校签署合作备忘录,所以很有纪念性。 她认为,这次的经历无疑将对学生的艺术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跨国交流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团队可以相互学习,提升表演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推广和保护这富有文化意义的传统艺术。 她提到,24节令鼓在国内可说是一个普及化的华人鼓乐表演艺术,几乎可以在各个与华人文化或表演艺术相关的活动场合看到这项表演,24节令鼓更是大马华人社会独创的文化产物,其全新的鼓乐表演形式,也在2009年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她说,24节令鼓不仅在国内蓬勃发展,同时也成为了东南亚华人文化传承的象征之一,去年更是被被纳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表演节目,且登上多家电视台,令越来越多人所关注,并在世界上大放异彩。 陈敏凝强调,作为大马华人有责任肩负起传承及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使华裔的文化种子能够扎根在每一个角落,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传承文化的路上是永无止境,且必须时刻坚守。 她披露,在发展24节令鼓这方面,该校也贡献微薄的力量,并于去年8月成立了一支25人的24节令鼓队。这是一支由各族群学生组成的鼓队,充分展现出我国种族和谐共处的精神。 “在今年,我们又成立了第二支24节令鼓队共24人,当中6人或33.33%为友族生,不一样的是,这次大部分学员都是女生,分别为17女7男。” 她认为,24节令鼓是一项很适合学生的课外活动,因为24节令鼓属于群鼓表演,对鼓手们有一定要求,首重纪律,讲求尊师重道,鼓手们必须训练以增强体魄、身体协调及培养默契和团队精神,所以它是一个很好、很全面的课余活动。 她补充,这项活动同时让鼓手们更加认识及了解华人传统文化,同时也在学生心里埋下发扬华人传统文化的种子,确保华人传统文化的传承。 大西国小校长许铭裕指出,这次该校总共在大马逗留5天,经过这几天的走访,他发现马来西亚的华小经营并不容易,很多设备都必须由董家协来筹建,相比而言,台湾的学校是相当幸福,全由政府出资。 另外,他也感受到大马华小给予拜访团的热情,相信整个拜访团的人员都有所体会,并对大家付出的热情表示感动。 他说到,虽然台湾与马来西亚的华裔说着相同的语言,但他体会到,在大马办华文教育太辛苦,为了延续传统文化,必须花费很多经费及精力。 他说,24节令鼓在该校已经深耕了10年,已经在当地落地生根,虽然目前在台湾,只有不到20所小学开办24节令鼓,但是,该校向趁此机会,带领学生来到大马“寻根”,看一看24节令鼓的发源地。 他也发现,24节令鼓对马来西亚的华社,是很重要的文化习俗,几乎每所学校都能见到这项表演,他希望这项文化表演可以继续在大马传承下去,同时,也希望该校能与大马的华小多进行鼓艺交流。 另一方面,尽管董事长张锦祥及家协主席陈日佳不克出席,但他们仍透过其致词,欢迎来自台湾的大西国民小学24节令鼓队来到该校交流,同时也捐赠纪念品给大西国民小学。 其中,张锦祥说,这次活动对于该校的鼓手而言,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背景的鼓手们,互相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及结交朋友,这种跨文化的互动,正是该校所倡导的核心教育理念。 他强调,该校相当重视24节令鼓在校内发展,在成立24节令鼓队上,董家协不仅在资金上鼎力相助,还提供了各类资源保障,为鼓队购置了30面鼓、鼓架、大鼓以及高架,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最好的条件下学习和演练。 “鼓上书写的文字,也是由书法师傅亲手挥毫而成,而不是打印上去的,因此更具收藏和艺术价值。” 他说,华小生能有机会学习这门艺术真是来之不易,该校的教练更是从吉隆坡远道而来,跨州到这里授课,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他希望鼓手们能够珍惜这一切,把握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艺。 张锦祥强调,24节令鼓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本地华裔文化的推广媒介,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该校的文化素养,还能让校内友族学生欣赏到中华文化中的鼓音乐之美,这也是该校致力于多元文化共融的具体体现。 他说,随着该校与台湾彰化县大村乡大西国民小学签署为期3年的合作备忘录,他希望这次交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达到双方共同期待的目标,在未来的3年里,通过双方的合作,该校的学生将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学习这门优秀的艺术形式。 另外,陈日佳则说,我国是多元种族的国家,在这里有着各式各样的文化瑰宝,使我国成为独特的国家,文化艺术更是发展国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他说,该校的鼓队成立后,除了让友族见识到华人传统文化的精神,学生们也在短短的几个月,掌握到击鼓的技巧并参加比赛,对学生而言,是踏出非常好的第一步。 他希望借这次交流会,该校学生与台湾的鼓队互相学习,也让各族学生有机会跟国外的鼓队透过交流,加强对彼此的了解。
3月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