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英伦随笔
星云
【英伦随笔】战场离我们那么近/张永修
我们住在伦敦北部郊区科林达(Colindale),乘地铁到市中心约45分钟,地铁每三五分钟就有一趟,非常便利。但伦敦地铁员工常有罢工,若罢工,可搭巴士,不过就没那么快捷。 曾住在这里的朋友向我们推荐过皇家空军博物馆,它一直不在我们的旅游名单上,主要是我们对战争的东西不感兴趣。直到某个地铁罢工日,打乱了我们周末原定的计划,我们才将就去看看。其实它非常靠近,就20分钟的步行路程。 和英国其他博物馆一样,皇家空军博物馆也无需购票,无需预约可直入参观,里头有不同的战斗机的扼要介绍,包括真实照片和迷你模型、制造日期,投入战场及退伍日期,以及此战机经历的战役。此外还有供少儿及年轻人玩乐的战机模型和太空战争的电子游戏、《壮志凌云》(Top Gun)影片战斗机飞行的精彩画面和电影主题曲,还有真人大小的飞行员人像板块模型及身分职衔介绍,以及当事人战后的情况写真,比如退伍的断腿飞行员过后转行从事烹饪行业的短片介绍。 参观后留在餐厅喝咖啡休息,原本打算看电子书打发剩余的时间,后来发现出口处有显眼的告示,指外头另有5个展览馆,各以号码标识。其他展馆面积,每个都不比第一个展馆小。这些展馆,以年份和一战及二战作为区分。原来科林达在一战时是制造战斗机之地。这里展出的飞机,都是退伍的不同国家的真实战机,有些还可以让观众入舱内作近距离的接触。间隔的墙板上,有不同型号战机的生产年份和特点介绍,还有参战的男女士兵人数,以及生还者人数。其他展示,包括战士们随身携带的幸运玩具,如小型的泰迪熊,女兵喜好的飞机模型别针等。一些机舱外部,绘着丰乳美女。 一战展馆有一面墙,挂着三个大大的“11”阿拉伯数字。那是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时,战争宣布结束的时刻。战争结束,战死的士兵有记录,不过老百姓呢?展馆还展示了战机用的炸弹和被打下来的残破战机,让人触目惊心。 21年后,开始了二战。 近年来的俄乌战争和中东战争,让人担忧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像越吹越胀的气球,随时可能引爆。 死在战场上的,永远不是主战的恶魔。他们无觉于别人的痛苦与灾难,连天烽火是他们庆典中的烟花。
3星期前
星云
星云
英伦随笔2篇/张永修
1/上了你瘾 我曾经担心在英国找不到三合一即冲咖啡。临行前E送了一大包越南即冲咖啡,内有100小包,可以喝上数个月。我还是忘不了大马的咖啡,坚持要带上一大包(也就只有12条)。 刚抵达,住下民宿,到对面街特易购超市货柜上找过,后来也在其他超市找过,就是不见三合一,或二合一的即冲咖啡。我暗地里说幸好我带了些来。 走到伦敦,到处可闻现磨咖啡的香气。现磨咖啡不贵,平均2.60至2.80镑一杯,带杯子来还可以获得折扣。后来我大概知道英国人为何不买/卖三合一即冲咖啡了。 伦敦有两家超市的会员,每天可免费享用一次现磨咖啡,会员只要当天消费(不计数额)就能享用。注册为会员也是免费的。我喜欢Waitrose 超市提供的Nero咖啡(比特易购超市的好喝),够香浓。我到图书馆的路上有这家超市,因此经常去买冷食做午餐,顺便拿一杯香浓热咖啡。天冷时,边走边喝。我一位在英国念书的朋友,也常到此超市买一个价格一英镑的西饼,小盒装的果酱和牛油任拿,配上一杯香浓咖啡,就是她所谓“穷学生”一天的早餐。 另一家超市Sainsbury’s 有很好吃的自家制作的西饼和面包,它的冷食套餐通常可以配西饼和罐装星巴克咖啡(或瓶装果汁)。返马前遇到地铁工人罢工,提早赶到机场,入闸前匆匆服用晕车丸,便把水瓶丢了,忘了随身行李还带了一罐星巴克咖啡,最后留在关卡处了。 Costa咖啡在英国非常普遍,感觉其锋芒有超越过江龙星巴克之势。我怀念英国的Costa咖啡,回国后便到与Costa合作的油站买一杯,味道却差一大截,原来所卖的是,非现磨的即冲咖啡,绞磨声来自录音。 2/无情的火车传闻 有位朋友在大马搭火车,因少过5分钟抵达而不被允许进入月台。因为火车准时,你来不及找到月台,就错过火车了。 一般的情况下,火车是准时的,这是工业革命的时间管理给人最直接的教育:不能迟到。但大马的情况有些特殊,很多事故都“不累”(Boleh)发生。 为了去牛津大学,我们第一次在英国搭火车。在出发前一个星期就先到上车地点帕丁顿火车站视察。火车站占地广阔,与地铁站相连,若不先来探路,到时可能慌张误了时间。帕丁顿有个吉祥物,是小孩喜欢的帕丁顿熊。在帕丁顿火车站多处有它的塑像。厕所旁那只肯定你不会错过,它就依着长椅看书,留一端让你跟它合照。当然,纪念品店尽是这只宠物,等你带回家。 出发当天,我们与前来伦敦集合的家人一起,半小时前就到某号月台等候。让人不解的是,其他月台都开放了,仅此月台不开放,一直到火车抵达才放行。那一刻,上同一班火车的乘客一窝蜂地往前冲,我与家人偕老带幼的,像在逃难。火车有多个车厢,大家边跑边找车厢号码,上到车厢,忙着搬运一家人的行李,非常狼狈。火车到站10分钟,就无情的开走了。不知道有没有残障人士或小孩的鞋子落下了?窗外风景飞逝,我还喘着气。 英国火车给人印象不佳,有个传闻说:买了车票不一定上得了车(常遇到罢工),上了车,不一定有坐位(买站票者见空位就坐),即使买对号入座的票也如此,捷足先登的可能是上一趟误点的乘客。 幸好后来我们往返剑桥、爱丁堡的火车经验,都一路悠闲愉快。
4星期前
星云
星云
英伦随笔3篇/张永修
【英伦随笔】1.访屋记 其实,我们订的民宿在哪里,我们也不很清楚正确的位置,大概只能从地图上得知模糊的印象。 找房子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我们事先筹备了很久,联络过多名亲友,但都纸上谈兵,无法成事。看房子的事,还是要人到现场比较稳当。 住进民宿后,首要任务就是跟之前联络上的房东约定看房时间。一位房东是中国人,是亲戚在英国的朋友,靠近大学,地点相当理想。他穿戴脚车运动员服饰骑脚车在地铁站外见我们,然后步行到他家,房内只有床架,其他空空如也,我们只能说考虑后再让他知道。 另一位房东是香港人,微信里的照片大概是年轻时拍的。屋子在第四区,离市中心约45分钟车程。房子在顶楼,有床有柜,有桌椅,有微波炉,有落地窗和天窗,最令我们满意的是,有自己私人的卫生间。(一楼的卫生间是一楼和底楼四个房间众多人口共用;房东住底楼后院有她自己专用的卫生间。)我们很快就决定放弃已经付费的民宿,第二天就搬过去。 我们还缺两个枕头和被单,便步行到20分钟的商业区去,买了再提着回来,幸好不重,路也不远,气温凉爽。(半路,看到McD,我年轻时最喜欢的快餐店,当然要重温旧情,进去歇脚喝一杯热巧克力,还有买1.99英镑的卷饼。) 回到租房,却不懂如何锁门。我们插入钥匙,正转反转都不能把门锁上。屋里静悄悄,房东和其他人都出门了,我们摸索了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突然间门从外面开启,进来一名穿校服的男孩,我们忙说是新搬来的,不知如何锁门。他说把门把拉上即上锁。我们傻了眼,暗叫太“山孤”了。回过神来,男孩已消失,全屋静寂。过后很久,我们都没再看过男孩,不知他住哪间。我心里暗想,他是到来帮我们的天使吗? 【英伦随笔】2.日不落国 16世纪,是英国的黄金盛世。据说当时,英国在世界各地的领土之大,让太阳永不落下。这种比喻,有点像后来的“海水到处有华人”,一个无其大,一个无其多。我迟了几百年,在英国还没宣布破产之前,我去了一趟这日不落国,在那里感受一下所谓的“太阳不下山”的情景。 初到英国,每到晚上八、九点,就眼皮沉重,想要睡觉,当时太阳还没下山。那时间点约是大马时间凌晨三、四点。 我们夜归,从地铁站回来,要经过“谷歌地图”没法拍到、曾让我们害怕的公园。到来之前,问了曾居住在这一带的朋友,这公园有没有野兽?她说那里是周围居民的好去处,人来人往,不必担心。后来我们在那里三次遇到狐狸,落单的狐狸像胆小的狗,见人就躲到车后、树丛,或矮墙的另一头。原来人更令动物害怕。 晚上八九点,太阳还挂在天上,公园果然热闹不减:大人在户外打乒乓,骑三轮滑板车的孩子还在飞驰,假山和铁架上攀爬的孩童在喧闹,家长在长桌旁野餐闲聊,草地上滚着皮球和少年,遛狗的还没回去……幸好,春天的夜晚,太阳仍然照明,我们像新婚夫妻,用15分钟拍拖回住处。 睡眠中,我们被鸟声吵醒,因为太阳出来了,晨光戳破鸟们的梦境,不知是雀鸟还是海鸥,呱呱噪啼,抢着司晨。那时刻,时间是凌晨三、四点。 【英伦随笔】3.无法洒脱 回马多时,我手提电脑上的气象台还保留在伦敦某个地区。每当打开电脑,我就知道当地的气温,像当年分隔两地的情人,要凭电话线感受另一头的寒热。 英国天气变化无常,看天气预测是外出者的例常功课,该不该带伞或加外套,随你。 到了伦敦,发现手机的天气预测标志与大马的不同。雨天的云朵图有几个版本,下的雨点有多寡,一滴水代表鹅毛细雨,两滴水是小雨,三滴水是大雨。若是出太阳,那就万里无云,一片干净的蓝天(大马天空很少没有云朵的)。 春天与夏天的雨通常不大,大雨也是一阵子,皮鞋也不致透水。潇洒的英国人通常不当回事,慢步雨中。我会紧张背后的电脑,披了风衣,还要张开雨伞。 一天出游,发现电话没有移动数据 ,应用程式Citymapper无法指路,因此打电话到总台充值,对方却好有心情,以浓重的北方腔调与我聊起当天的天气,大概是要缓解用户的焦躁吧。 某天气象预测有刮风。在大马我们不住海边,从来不把刮风当一回事。那个周末,我们到诺丁山(Notting Hill)市集走,顺便寻找影片里休·格兰特的书店,幻想转角处遇到茱莉亚·罗拔丝,但没有收获。过后步行到住满富豪的住宅区,在斜坡上突然遇大风,大树弯曲,枝桠断折,沙土飞扬。我们紧捉对方,闭上双目防飞沙入眼,挨在墙角等强风过境,幸好不久后就云淡风轻。我们跟着Citymapper继续赶路,朝着设在荷兰公园里的“京都庭园”(Kyoto Garden)的方向走,后来进入几乎不见人烟的荒山野道,幸好当地治安良好。回程我们走大路,出荷兰公园的路况好多了,出口来到设计博物馆(The Design Museum),巧遇艾未未的作品展。 当晚回到住处,厕所窗户90度往外洞开,因泼雨造成台面积水,三夹板遇潮而膨胀,我大惊,赶忙弄干积水,希望隔天台面回复平整。我出门前,通常会将厕所的窗户留个缝隙,让空气流通。当天风力过猛,将窗户敞开过度以致一时合不回,害我要爬到窗沿,几番用力,最终把窗户扳回关上。
1月前
星云
星云
【英伦随笔】春末,来到伦敦/张永修
据说,英国的冬天奇冷,而且夜长昼短。对于来自赤道人,适宜出游的时节,就是其他3个季节。我们选择停驻伦敦数月,春末出发,那是玫瑰盛开的时候,气温在摄氏13至25度之间,正好。 我有朋友陪孩子在英国念书,找了3个星期才租到房子,之前都是住酒店。这教人不得不重视住宿问题。因此,早几个月,妻便花很多时间在网络上搜索出租讯息。一般房子中介,对身处外地的人不感兴趣,发去的询问电邮总得不到回复。只有人在当地,才能正式着手看房子。因此,在抵达之时,先要有个落脚点,或酒店或民宿,暂时住住。 在还没有下定之前,我们看中的民宿,很快也会被其他人看中而捷足先登。最后铁了心,在H城订了8天的民宿,希望在这期限内能解决房事。 定了民宿,在Apple Map看立体位置,发现民宿在一家超市楼上,旁边有餐馆,看似便利。到了现场,发现出入口从右旁的小巷进出,还要上一个长梯高坡。扛着两个大行李爬了二十几级,进了屋子再上二楼,所见的,不是网络上展示的样子。门边就是双人床,简单的厨房在两步之遥,浴室是3尺乘3尺的空间。一盆美丽的假花摆在窗边,打开窗,清新凉爽的气流扑面而来,窗外美丽景色,把所有劳累与不满都化开了。 其实民宿离地铁站仅一箭之遥,穿过地下道到对面走到第二座建筑就是了。对面有一家特易购(Tesco),是我们家乡熟悉的超市,据说是英国排名前五名的超市,有自家经营的银行。我到的那家规模小,也设有银行提款机。顺便买了第二天的早餐:面包和果酱,兑换马币,也不贵。
2月前
星云
星云
【英伦随笔】张永修/你有找某某作家吗?
我在英国的时候,朋友用短信问我有去找某某作家吗? 先说几个作家的故事。 多年前某上海作家X来马当花踪评审,很多大马作家以能与X谈话、合照或获得签名而引以为荣。一位曾经与会的大马作家,不知从何处得到X的地址,在一次飞上海时,特地上门拜访,却见不到X。 另一位大作家Y在访马期间,获得某大马作家的接待。Y态度亲切和蔼,大马作家提起曾写过Y的评论文章,希望得到Y的指导,Y请马华作家将文章寄给他的秘书。事后马华作家照办,此后石沉大海,没有下文。 一位知名作家Z,在谈到与编辑的关系时如此形容:是“鱼帮水,水帮鱼”。这原本是很密切而自然的事,但大马前首相纳吉有类似的话在先,就让人感觉有互相利用之嫌。纳吉在竞选期间拨款给华校,并暗示选民回报,红颜白齿的说:我帮你,你帮我。 下面是我的故事。 我原本在更早的时候就有去英国的打算,后来遇到新冠肺炎肆虐,多国沦陷,纷纷锁国封城,我即将计划挪后。 在此之前,我曾询问过一位居住在伦敦的前报人A有关住宿的问题。因为我会在伦敦待上数个月,不可能常住旅店,因此想找出租房子。A简单的交代说她不熟租房事宜,我谢过她之后没有再联络。 A在写作上曾咨询我一些技术问题,书写好之后,又问我出版事宜,我向她推荐了某出版社,后来她的书顺利在该出版社出版。她从英国回来,没有联络我。 新冠肺炎期间,她在某报以日记的方式写了在伦敦的相关报道,后来没有续文,我担心她的情况,脸书上看不到她的消息,也找不到我们之前在Messenger 的信息,便问同住伦敦的另一位也是作家的前报人B,对方回答说他与A不久前有聚会,她好着呢。此时我才知道我被A拉黑了。 在英国,我连认识的人都不敢找,深怕给人添麻烦。因此,你说我会去找那些作家吗?
3月前
星云
更多英伦随笔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