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萊益士胡先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在這個關鍵的雨季期間,將人員和資產用於舉行重要的第15屆全國大選必將導致一場巨大的災難,無數的生命和家庭將失去他們的生命。這是違反所有宗教的精神和法令的。 2001年至2021年期間,吉隆坡市中心曾發生過49次閃電水災。這些數據是由總稽查署提供的。正是這個部門確認了一馬發展公司(1MDB)在某個階段出現問題。 然而,2021年12月15日至18日期間,半島西海岸和東海岸連續3天不間斷的降雨確實是一場全國性災難。總降雨量達到了2500毫米,是2020年全年降雨量的總和。 2021年12月發生的水災造成超過53人死亡,需要疏散約50萬人,並導致總額61億令吉的經濟損失。確實是驚人的數字。由於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相互指責,準備不充分使問題更加凸顯。於是,人們組織了自己的救援隊,在許多寺廟烹煮食物,形成了我們照顧我們(#kitajagakita)的民間運動,提供幫助,填補政府留下的空白。有誰能忘記? 回到2022年3月的某日,淹沒吉隆坡的大雨又開始了。在幾個小時內,許多地區的水位已經上升到最高水平。 這僅僅是吉隆坡。表面上是大馬最發達的地區。事實是,鑑於針對吉隆坡和全馬低窪地區出現的多次警告和閃電水災事件,政客們應該為沒有阻止這些人為的災難而負責任。 然而,為了確保自己的勝利,巫統的五巨頭,特別是阿末扎希,已經同意推動首相依斯邁沙比利覲見國家元首,以儘快解散國會。 其動機不難辨別,也不難理解。巫統與伊黨及其他弱勢政黨聯合起來,確實希望大選投票率低。事實上,這是在阻礙大量人民出來表達“人民的心聲”。 在2013年的第13屆全國大選中,總投票率達到了驚人的84.84%。希盟未能在嚴重選區劃分不公的全國大選中組建政府。 這一次,人民的意願不會比前兩屆大選遜色。然而,在即將到來的雨季期間舉行大選是在壓制選民的投票率,違反了人民對政府的信任。 大馬氣象局預測,從10月3日到2022年11月,雨水將繼續襲擊這個國家。如有的話,這將是比以前更災難性的!整個國家的水災將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這一結論得到了東盟其他地區氣象局的證實。 大馬氣象局進一步預測,從2022年10月3日到2022年11月,也許會持續到今年年底,雨量將是無情的。這將是比大馬以往所面對的任何雨季都更具災難性的!水災將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問題。不僅僅是整個馬來西亞,整個婆羅洲也是如此。 除非阻止巫統提出這些惡毒和無理的要求。民主的力量,也就是整個民主的意志,就是在職者願意珍惜人的生命,實際上,正如伊斯蘭法的本旨(Maqasid Shariah)所要求的,珍惜所有人的生命。這是所有遵守法律的民主領袖及其政黨的標準。 在這個關鍵的雨季期間,將人員和資產用於舉行重要的第15屆全國大選必將導致一場巨大的災難,無數的生命和家庭將失去他們的生命。這是違反所有宗教的精神和法令的。 事實上,僅僅為了準備這次選舉,就必須花費納稅人10億令吉或更多。這是2億3700萬美元,為了確保大選的低投票率,而隨便浪費人民的錢。 所有大馬人都應該挺身反對巫統、伊黨或任何與他們結盟的政黨,他們設計這樣一個危險的陰謀以讓他們執政——違揹人民的意願,而人民會想要支持一個更好和更有韌性的政府。 根據氣象局的說法——即大馬將從10月3日到2022年11月經歷一個季風交換期——所有大馬人必須站出來反對巫統和伊黨以及所有試圖支持他們的人。 該局表示,在交換期,天氣狀況有可能造成前所未有的閃電水災和大規模水災,甚至將對薄弱的結構造成破壞並導致災難。 的確,對此,該局補充說:“本區域將收到來自不同方向的弱風,非常有利於雷暴雨的發生,導致大雨和強風,”總監慕哈末希爾米說。“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傍晚和上半夜”。 對此,他進一步補充說,在西海岸各州和半島內陸地區、沙巴西部和砂拉越中部的大多數地區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所有這些地區的人民都已經生活在恐懼和焦慮之中。 巫統最高理事會將這些人置於持續的不安中,他們認為他們不會得到幫助,巫統已將法庭幫的利益與人民的福祉對立起來。 現在,所有人都有責任挑戰巫統的意志。讓我們在公正黨署理主席拉菲茲的呼籲下,在bit.li/TumpuBanjir的請願書上簽名,挑戰巫統的虛偽。 現在,這是摧毀巫統和伊黨有組織的虛偽行動的關鍵,這種虛偽使他們處於最黑暗的角落。如果沒有這項大規模的工作,大馬將繼續在疲軟的經濟中掙扎,被疲軟的令吉所困,以及各種可能導致進一步系統性和結構性腐敗的問題。 目前的情況是,研究發現,大馬人從30歲開始,必須在未來30年內開始每月儲蓄3000令吉,以便能夠更好地享受退休生活,否則他們將成為自己國家的窮人。 大馬人必須起來反抗這種不人道的行為,以及巫統領導的國陣和伊黨在2022年最後一季預計出現最惡劣的天氣和大規模水災期間儘快舉行第15屆全國大選的意圖。這簡直是難以想象的人類和政治上的不道德行為!這些政客和政治的手段是有多低?
3年前
政府在確保公平稅收方面的努力並沒有達到預期,因為它過於溫和,缺乏所需的政治和官僚氣概。 2022年財政預算案在很多方面都試圖給人留下prihatin(關懷)的印象,且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國民的需求和關注。這一點尤其直接體現在福利援助方面——因為在提供現金援助方面沒有任何鬆動。 在策略1:“恢復生命和生計” 下,將推出大馬一家援助金(BKM)來加強關懷人民援助金(BPR),其總額稍高(2000令吉,相比起之前的1800令吉),而且覆蓋面更有針對性(如為單親家庭提供額500令吉外援助)。 政府也在認真看待社會保護的問題。2022年財政預算案將i-Saraan計劃的受益者擴大至自僱人士和沒有固定收入的人。政府如今也將為年齡介於55至60歲之間的會員提供最低15%或最高每年250令吉的津貼。 根據策略4:“支持公共服務領域”,將向130萬名56級及以下的公務員提供700令吉的特別援助金。而100萬名退休公務員則獲得350令吉。 但是,政府在確保公平稅收方面的努力並沒有達到預期,因為它過於溫和,缺乏所需的政治和官僚氣概。 有關企業收入超過1億令吉徵收33%“繁榮稅”以及上市股票買賣合約印花稅從0.1%提高到0.15%和取消每份合約200令吉上限的宣佈,在11月1日證券交易所重新開市時,引發了一波賣壓。 這導致大馬股票交易所的馬股市值蒸發了338億令吉,儘管FBM(富時綜合指數)KLCI(吉隆坡綜合指數)只下降了2%。預計這種下降趨勢將是短暫的。 徵收資本利得稅(CGT)——在性質上更具累進性和公平性——會不會催生出類似的結果? 最有可能的或許是有了一定的門檻,一旦CGT成為一個永久特徵,市場最終也會接受它。 《星報》於2021年2月3日刊登Harvey & Associates公司顧問Harvindar Singh的文章《洞察力——在大馬推出資本利得稅的影響》指出,儘管有CGT,但越南股市去年還是上漲了14% 作為一個有效的反投機工具,CGT可以幫助穩定價格(儘量減少波動),特別是與“仙股”(價格在1.50至1.00令吉及以下的股票)有關的股票。 現在,如果大馬股票交易所因投機或賭博活動而聞名,我們是否會感到自豪? 此外,CGT將抵消股票保證金融資機制(即從經紀人或銀行貸款購買股票)的自由供應,這可能導致出現“強制買賣”的結果——市場波動。 當然,強制買賣可能會產生類似於“繁榮和蕭條”現象的潛在連鎖反應,包括對貸款的銀行產生同樣嚴重的影響。想想不良貸款(NPLs)和“有毒”資產。 正如智庫埃米爾研究機構(Emir Research)在2021年10月13日的文章〈2022年財政預算案與第12大馬計劃——債務上限、暴利與資本利得稅〉中提到的受監管賣空活動(RSS)的情況一樣,CGT也可以幫助完善現有的措施,以減少對保證金追繳的風險(即當股票價值下跌時給戶頭充值)。 事實上,正是由於上述原因,CGT也符合伊斯蘭價值觀,更別說其他主流宗教的價值觀了。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財政預算案並沒有提到重新徵收商品及服務稅(GST)。如果是為了填補國庫缺口,為福利援助提供資金,那就太尷尬了——因為這意味著重新徵收的時候,B40群體並沒有減少,而是隨著來自M40群體的20%家庭的加入而增加。 也就是說,當負擔將由不斷擴大的B40群體人口來承擔時,就不應該徵收GST,因為他們的購買力多年來已被嚴重削弱,並因疫情而變得更糟。 因此,只有當更多的人進入作為中產階級支柱的M40群體時,GST才能捲土重來——反映出購買力的整體提高。 再來看收入,根據《2022年財政展望與聯邦政府預估收入》(第142頁),預計收入將增加5.9%,達到2340億令吉,“與更好的經濟前景一致”。 預計僅所得稅就佔2022年預算的37.5%(第102頁)。 預計這樣一個僅略低於整體預算撥款來源一半的數字,所得稅(個人、公司、石油、預扣款等)將承擔沉重的財務負擔。 但這樣的預測是否現實——有鑑於行管令期間收入下降的環境,因此任何利潤都必須由限制現金流來抵消? 貸款和政府資產的“使用”(售賣、租賃等)預計只佔2022年財政預算案的29.5%。這意味著大部分貸款將被用於債務展期。 根據第4章:2022年財政展望的債務管理,“…預計2021年,政府的總貸款將達到2108億令吉,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3.9%…1104億令吉(將被用於)償還利息,而[只有]988億令吉[用於]赤字融資”(第163頁)。 當然,債務展期是一種正常的財政政策做法。而EMIR研究機構一直主張,政府的預算案不像家庭那樣。任何約束都是自我施加的。 ​儘管如此,我們也意識到,由於我國貨幣的地位,我們也存在一些限制。我們當然不希望把自己置於外匯投機者能狙擊到的地位。 為此,我們提醒政府注意其現有的債務展期安排,並敦促政府制定一個(較低的)  “比率”,例如3比1,即每3000億令吉的赤字開銷,有1000億令吉被用於債務展期。這是為了確保貸款的生產部署。; 也許這應該被納入即將出臺的《財政責任法》中。 這也應該使我們的債息費用(debt service charges )得到控制——當更多的錢被用於消費,這將帶來收入方面的回酬(例如稅收),然後可用於償還債務。 更關鍵的是,我們沒有“印鈔機”的經驗(這是一個用詞不當的例子——因為印鈔機不是為了印製新鈔或 “金融資產淨額”,沒有相應的負債,不是為了財政部或甚至中央銀行,而是為了商業銀行的金庫提供資金,防止存款被提取)或更準確地稱為“貨幣融資”(MF)。 貨幣融資只是美國、英國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甚至歐盟在某種意義上通過歐洲中央銀行)直接和間接地做的事情。推出貨幣融資的國家通常也提出結構性債務展期。 這是因為在經濟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政府都必須首先支出,然後才能徵稅和/或貸款。 在美國,納稅義務(從字面上)消失了。納稅人不需要(從本質上)為財政部提供資金,財政部只需指示相關的聯邦儲備銀行分行(從其在中央銀行的賬戶中)將資金記入誰的賬戶,誰就是收款人。早在1946年,紐約聯邦儲備銀行(FRBNY)主席比爾茲利(Beardsley Ruml)就在其題為《納稅收入已經過時》的演講中提出了這個觀點。 但我們可以進行量化寬鬆(QE)。 量化寬鬆將有助於保持我們的大馬政府債券(MGS)和伊斯蘭債券(Sukuk)等支付的低利息,此舉反映了量化寬鬆的一種間接方式。有限形式的量化寬鬆將相應地支持有限或溫和形式的貨幣融資——國家銀行可以為我們的財政支出提供資金,這可以幫助減少我們某程度上的債務展期。 也就是說,與其從我們的機構投資者那裡借錢來展延我們先前存在的債務,不如利用量化寬鬆來先發制人(通過債券持有人將其長期持有的債券轉讓給中央銀行)。 簡而言之,國家銀行可以直接註銷(有限的)債務(長期債券),或者根據諸如五年期限的證券回購協議(10年期限的大馬政府債券的一半)轉售,即轉售債券以換取商業銀行的現金。 現在,這些現金將來自政府早前的赤字支出——要麼來自稅收加貸款,要麼僅是貸款。 實際上,與其債務展期,即借錢直接償還貸款: 1.我們必須先借錢來花; 2.這些支出(財政注入——貸款的有效使用)然後作為“儲備金”出現在國家銀行的商業銀行賬戶中; 3.之後,儲備金被用來回購政府債券; 4.買賣的收益將由國家銀行移交給財政部(連同利息),在時機成熟時償還債務。 這需要協調一致的策略性財務和貨幣政策,也是EMIR研究機構一貫的主張。 (本文由萊益士胡先(Dr Rais Hussin)與 Jason Loh共同撰寫。)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