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视频 |
伊朗南部港口发生大爆炸 已致4死逾500人伤
|
教宗方济各葬礼空前盛大 多国领袖 数万信众送别“人民的教宗”
|
亚亦君令补选即时滚动 |
正式成绩 国阵5006张多数票胜选
|
预言日本26日毁灭性强震 冲绳通灵者被骂垃圾骗子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视频 |
伊朗南部港口发生大爆炸 已致4死逾500人伤
|
教宗方济各葬礼空前盛大 多国领袖 数万信众送别“人民的教宗”
|
亚亦君令补选即时滚动 |
正式成绩 国阵5006张多数票胜选
|
预言日本26日毁灭性强震 冲绳通灵者被骂垃圾骗子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视频 |
伊朗南部港口发生大爆炸 已致4死逾500人伤
|
教宗方济各葬礼空前盛大 多国领袖 数万信众送别“人民的教宗”
|
亚亦君令补选即时滚动 |
正式成绩 国阵5006张多数票胜选
|
预言日本26日毁灭性强震 冲绳通灵者被骂垃圾骗子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视频 |
伊朗南部港口发生大爆炸 已致4死逾500人伤
|
教宗方济各葬礼空前盛大 多国领袖 数万信众送别“人民的教宗”
|
亚亦君令补选即时滚动 |
正式成绩 国阵5006张多数票胜选
|
预言日本26日毁灭性强震 冲绳通灵者被骂垃圾骗子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视频 |
伊朗南部港口发生大爆炸 已致4死逾500人伤
|
教宗方济各葬礼空前盛大 多国领袖 数万信众送别“人民的教宗”
|
亚亦君令补选即时滚动 |
正式成绩 国阵5006张多数票胜选
|
预言日本26日毁灭性强震 冲绳通灵者被骂垃圾骗子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视频 |
伊朗南部港口发生大爆炸 已致4死逾500人伤
|
教宗方济各葬礼空前盛大 多国领袖 数万信众送别“人民的教宗”
|
亚亦君令补选即时滚动 |
正式成绩 国阵5006张多数票胜选
|
预言日本26日毁灭性强震 冲绳通灵者被骂垃圾骗子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藍色
即時國際
藍色起源“全女班”太空旅行 貝佐斯未婚妻自己設計太空服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今天執行“全女班”的太空任務,參與的包括貝佐斯的未婚妻勞倫桑切斯和樂壇天后凱蒂佩利,是自1963年人類史上第一位女太空人獨自完成太空飛行以來,首次以全女班飛上太空!
2星期前
即時國際
星雲
樹猶如此/火柴(沙亞南)
有棵樹生長在媽媽肚子裡,媽媽說自我倆生下來後,她就沒享過福。那棵樹在媽媽的肚子里長大,撐大她的肚皮。後來,它逃走了,媽媽鬆垮垮的皮膚像裝滿水的袋子。二房的衣櫃,媽媽的衣服最小從L尺碼起跳。因衣料多的緣故,商家定價也高出幾個錢。她在逛夜市時,總嫌它們太貴,再小一點少一點錢,或許她買得下手。媽或許不是因價錢太貴而不買,或許她想買的只是過去的理想身材。 “都怪你們,衣服都穿不下了。” 我記得媽懼怕別人知道,她穿什麼尺碼的衣服。喜酒的當晚,她身上穿著24格塑身馬甲。馬甲是婚前買的,她依舊留著。媽媽只扣不到一半,卻嚷著要我幫她穿上。 “真的不行,扣最外面的也不行?” 真的不行,我說。我不記得媽最後有沒有穿著馬甲,只知道,她眼底寫滿肚肉的厭惡。我不確定這種厭惡源自於那棵樹,還是沒有人給她買一件稱身的馬甲。 “生你們幹嘛,什麼也穿不了。”話裡話外,媽的抱怨都指向無形的犧牲。沒有人說明,為什麼生孩子的女性要承受變醜的風險。準確來說,除了她們,沒有多少人會問這問題。她鬆弛的肚皮是後遺症證明。這不是基因導致,而是可以用現象牽絆來解釋。具體的說,好像也沒有人問過,肚子裡面的孩子到底要不要出生? 媽媽的精準省錢法 沒有人問過,一棵樹為什麼要長葉子?撇除科學論證的光合作用,再來是葉綠素供給,好像就只有科學。如果用它概括每一片樹葉活著的意義,它們的存在都有固定程式——活著就是科學的證明。 我從堆疊的玩具中找到近似於樹葉的現象。媽媽總是喜歡買高仿的樂高玩具。也可能家裡太窮,買不起正版。樂高不是我的喜愛,只是弟弟愛不釋手的玩具。玩具箱裡還有別的,比如遙控跑車、出擊槍、電動陀螺……放眼望去,都是深沉的藍色。我只能承認,我依舊帶著性別的刻板印象。也或許,就是那時候養成的,藍色屬於弟弟的性別,粉色屬於我。只可惜,兒時我很少見到粉色,但這種說法是主觀現象。人的視線範圍只能集中在正眼方向,或許粉色出現過,只是我無意間忽略它們的存在。 反正它們曾經出現過就是了。這樣,我就有理由證明自己存在過,或得知有人記得我。媽媽眼裡的我和弟弟是藍色的同體。玩具箱裡大半部分的藍色就足以佐證。我說,藍色也挺漂亮,像大海的顏色。我至今也喜歡藍色,只是不確定是不是它出現太多次的緣故。總之,媽媽的省錢法還蠻精準。一男一女,只要買一份玩具,就夠兩個人輪流玩。我或許也分不清,藍究竟是我最初喜歡的顏色,還是被塑造出來的假象。 反正在媽媽的眼裡,我倆就像毫無差別的樹葉。媽媽如果真要實行“有差別的養”,我們家或許還要再吃幾年西北風。媽媽的理智容不下多餘的慾望。物質在媽媽的手裡就是一道數學題。姐姐留下的還能用,妹妹就繼續;可弟弟只有一個,何況沒有一件像樣的物品適合弟弟。每次過年、開學,弟弟的東西都是嶄新的,有時我還以為他才是媽媽的孩子。“你的出生不合時宜”,這是我姐對我說的。如果你再比弟弟慢一分鐘,你就是最受寵的孩子。除非,你是男孩子,否則這命水的偏差無法改變。 一棵樹,只有最高的葉子能獲得最多陽光。樹猶如此,媽媽種下的樹漸漸長大。我曾經目睹這棵樹的樣子,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幼稚園的第一節美術課,老師說要在紙上畫一棵大樹。回家的時候,我在紙上畫了一棵像雲朵的樹,樹的身體是小小的,彎彎的樣子,像一個頂著大腦袋的孩子。我媽也在畫畫。她畫了一棵大樹,樹葉一片片疊加在枝頭,樹幹壯碩,身體畫滿細膩的木紋。那是媽媽給弟弟畫的大樹。 綠色的樹葉散發母性的味道,我不曾想過媽媽是如何讓我倆同日誕生的。匆匆的我擠出來,再熬過10分鐘的痛,長出翠綠的新葉。大樹最愛碧綠孩子,讓它在最靠近天空的上方,享受日光的照耀。媽媽總是告訴弟弟,樹要塗滿綠色,不要留白。弟弟彩的樹,永遠都比我年輕,不會枯萎。它不曾在隱蔽之下生長。 只有得不到陽光的葉子會褪色。我爸這時又會站出來,給我補上。某天,我爸出海回來,給我帶回一個塑膠芭比模型。模型只有一個掌心大小,不能變裝,也不能移動手臂,擺出一副定形的姿勢。洗乾淨後,小芭比變成我最喜歡的玩具。 在玩具箱裡,它是唯一像小女生的玩具。也許因為芭比,我才不至於殺死內在的小孩。
2月前
星雲
文藝春秋
許延隆/石獅探頭
說來慚愧,直到21歲時我才知道自己原來喜歡紅色。 顏色很重要嗎?對有些人來說或許是,也有些人不屑一顧,但我想他們並不會在這一層上過多糾結。喜歡就是喜歡,哪有那麼多彎繞轉折。 這甚至不能說是問題,我的答案卻還是遲了這麼多年才成功靠岸。 在那之前,我喜歡的是什麼?是藍色,是天空和海洋,是Chelsea Blue。不過分鮮豔,也不那麼惹眼。 那這和紅色有什麼關係呢?事到如今,說什麼似乎已然於事無補。可我仍想為這有些荒謬的問題給出一番解釋,填補一些空白。我思索了許久,最終也僅能得出一個連我都不怎麼信服的解釋。 是因為紅色惹眼?太過張揚?以至於引人注目?或許是,一定是。而藍恰恰是紅的對立面。或許正是因為這一層聯繫,我才會將藍色當作我的偽裝色。 偽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如今已沒有準確的答案。童年慢而長,路徑早已湮滅在記憶的角落,哪裡找得到什麼始源。 但我還是成功掃出一些碎屑。面目模糊的,年輕的母親總是會讓我和弟選擇物品的顏色。弟從小便自信,早早便選定了紅。至於我,天真懵懂,即使現在詢問那個年紀的我恐怕也得不出答案,不知是出於謙讓或是不甘,就這樣陰差陽錯選了藍。 就這樣錯了這麼多年,到最後連自己都信以為真。 就像莫菲斯手裡的藍藥丸,而我終究不是尼奧,選擇自溺於自以為的現實。 直到在大學的自習室,同學N突然問我是不是喜歡紅,而當我給出習以為常的答案後,她疑惑地指出:“那你的電腦、揹包和雨傘怎麼都是紅色?” 這些物件都是我離家升學後陸續購置的,但我竟下意識都選了紅。我這才後知後覺這一連串的巧合,驚覺這冥冥之中的註定。溫暖的幻夢被炸開,某些錯過、被壓抑的事物正陸續歸來。 如今回想,不僅是顏色,我總是遲到。 比如因疫情緩和才終於得以離家來到M大;比如和伊複合;比如喜歡哈利波特那麼久,這才通過分院測試確定自己是一位格蘭芬多,紅色的獅子;比如發現自己喜歡獅子。 家鄉真的有獅子,但在獅子到來前她是石獅的棲息地。傳說監獄前的那間寺廟的一對石獅曾吸取日月精華修煉成精,總在夜晚於湖畔散步喝水,卻被紅毛人一槍打回原形再無造化之可能。有人說這一槍打壞了家鄉的風水,就像廟前的監獄一樣。傳說煞有介事,但我曾到過那裡,確有石獅,卻沒彈孔。 或許它們逃走了吧,我如此安慰年幼的自己。 對當時的我來說,故事和書是不可多得的慰藉。除此之外便是無止盡的練習和模仿,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正常人。 像我說的,我總是遲到,而母親比我更早領悟到這點。 我的時間比別人慢,開口說話、讀書寫字這些他人眼中正常輕鬆的事情,我卻必須花上較多的心力勉強達成。母親早早便計算出一套公式,我必須付出三倍努力方能跟上他人步伐。 像我這樣的孩子是極難養育的。兒時母親曾說我是一攤爛泥,扶不上牆,我則不甘且怨恨地說自己是寶石,總有一天會發光。母親認為那不過是氣話,但我害怕她一語成讖。如今回想或許我們各自都說對了一半,我只不過是一顆頑石,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精力雕琢磨平方能向前滾動。 於是我暗自蟄伏、潛心修煉,努力變成他人的模樣,默默等待著成人的一天。以至於後來當我回憶時,童年總是昏暗不明的,我看不清自己身在何處。 2021年註定是個特殊的一年,大疫仍在,但擱淺的世界再次轉動。我第一次離家到K城上大學,多年的偽裝和修煉終得正果,得以行走在人間。而錯過的人事物失而復得,模糊的自己得以完整,遲緩的時間正常流動,我曾昂首闊步像只獅子,以為在此找到了自己的棲息地。 我曾在此盡情奔跑、張牙、舞爪,將捕食到的統統化為我的血肉。 但K城是叢林沼澤,而非能自由奔馳的曠野。我曾自信地嘗試從M大徒步回到不遠的租屋,在巴士上習以為常的直線卻變異成迷宮怪圈,明明是曾見過的風景和道路,卻成為似是而非的人間魔境,無論怎麼嘗試都無法走出。就連導航都無法將我拯救,最終還是隨機坐上一輛巴士才成功逃離。 心跳急促、雙腳痠痛、喘息不止,乘坐在寧靜安定的巴士裡,迷亂感卻一點點在蔓延。 那或許是對我的啟示,K城只能是一座城市,她不能成為家鄉,至少對我而言即是如此。很多人在此停留,卻有不少人選擇離開。 去還是留?這是一個問題,看似簡單,卻繁衍成大群的族裔。是為了家人和伊而留下,還是出走更遠的遠方?是該繼續躲藏在象牙塔裡,還是步入人生的曠野?太多的問題,但沒有萬全的答案。 無數的煩惱接踵而至,無法割捨的物事暗自牽動。來自未來的子彈將我打回原形。那段時間我常躲在房間裡,在洞穴蜷縮身軀,舔舐傷口。這便是為人的代價嗎?我竟有些懷念在家鄉那猶如母胎的模糊時光,一切還沒開始,一切都還來得及。 但生命還得繼續,正如石頭仍要向上滾動。誰叫我吃了那顆紅藥丸。那時的錯亂迷茫仍未退卻,可我早已從K城遷徙至另一座首都。我再次模仿他人的行為,學習他們的語言。但我知道這裡也不會是我的棲息地。 後來我從來自P島的同學H口中得知他們也有一對石獅,只不過是生活在海邊,還會游泳戲水。 會是它們嗎?我問道。同學只是聳肩,有些事沒有答案。 但我更願意相信是它們,從家鄉遷徙至海島,而且還活得好好的。 說不定和它們打招呼,它們還會探出頭來,默默觀察。 希望它們不會咬我一口,雖然我喜歡紅色。 相關文章: 張絲蕙/星星泡飯 曾真/我的攝影 黃玟穎/偶遇米迦勒
4月前
文藝春秋
星雲
生活是一抹藍/鄧潔盈(蕉賴)
我對藍色的第一認知來自天空。小時候沒有智能手機陪伴,放學了來到離家不遠的公園。那裡的體育設施生鏽已久,操場長滿了雜草,別說踢球了,走起路來都扎腿,即使是週末也顯得冷清清的。但是隻要鞦韆、滑梯、蹺蹺板還在,我還是會在公園玩一個傍晚,不亦樂乎。 有時是幼兒園的朋友,有時是一個人,坐上發出摩擦聲的鞦韆,握著脫漆的鐵鏈,全身用力盪到最高處,試著觸碰近在眼前的天空。鞦韆是一個行動不便的老婆婆,擺動的幅度不夠大,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我玩得不夠盡興,又跑去滑滑梯。滑梯板的長度一滑便到終點,已不能滿足正長身體的我。小小的我免疫小小的兒童公園,一天玩下來沒有多少刺激,便躺在滑梯尾處讓時間流淌。那一整片的藍天似用不完的顏料,白雲是沒被水彩筆弄髒的棉花,還沒等我大展身手畫畫,藍天白雲漸漸落紅。傍晚時分,太陽比我更早下山睡覺去,晚霞照耀整片天空,剛躺下來的我還沒來得及喘氣,流汗不停,青草與泥土混雜在一起的味道徘徊於鼻息。我對幼兒園沒有留下多少念想,這是為數不多深刻的記憶。 我小學常看的漫畫《哥妹倆》接觸了第二種藍色。《藍眼淚》裡,藍敏兒帶著果果來到海邊,藍眼淚漂浮在波光粼粼的海平線,藍敏兒許下助人為樂的心願。當晚發生火災,藍敏兒為了逃亡跳海,卻不幸被一塊重物撞擊逝世,而她也在彌留之際捐出器官,真正實現了她的願望,以另一種方式延續生命。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除了天空以外大自然的其他藍色,藍敏兒有一雙漂亮的藍眼睛,她的善良也讓果果和其他朋友流下淚水。藍敏兒不像白天的蔚藍顯而易見,而是黑夜之後在海灘守護大自然的藍眼淚,既憂鬱又美麗。 藍色已成為音樂 藍色不僅僅是大自然的憂鬱,它也逐漸滲透到我的音樂世界。一首〈沙灘〉讓我第一次留意陶喆這位歌手:“Only Blue Only Blue/ 愛讓人好憂鬱/ 我的心我的心藍藍地”。藍色不再是一種顏色,而是化身為一種音樂、一種情緒陪伴在我身邊。《David Tao》的封面是浸在水中的陶喆,一大片克萊因藍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從此奠定了我的音樂喜好,其中慵懶舒暢的曲風和不過時的編曲成為我最常循環的專輯之一。如果說蔚藍是晴朗的天空,那克萊因藍則是憂鬱的代表。陶喆的音樂是下班後臥在沙發喃喃自語的心事,戴上耳機隔離世外的煩惱,將手機音量調至最高,陶喆的歌聲餘音繞樑,蓋著被子昏昏欲睡的我獲得慰藉。 我常循環的不只有陶喆的音樂,還有兩位我最愛的臺灣歌手,男伍佰女陳綺貞——《吉他手》的封面是一身白裙的陳綺貞站在海中。陳綺貞的民謠是吟唱少女心事,如〈小步舞曲〉:“天空突然下起傾盆大雨/ 戀人在屋簷下相偎相依/ 移動我的腳步輕鬆躲雨/ 人潮擁擠握住溼熱的手心”。抱著木吉他的陳綺貞,用著清澈透亮的嗓音觀察細微渺小的一瞬間。陳綺貞的歌曲沒有大喜大悲的情緒,彷彿是洗澡後掛在肩膀的毛巾,未乾的頭髮,浴室還沒來得及排出去的積水和快要消散的霧氣。一塊塊藍色瓷磚便是陳綺貞隱藏的秘密。 伍佰不一樣的藍色 伍佰&China blue賦予藍色不一樣的意義。China Blue漢語直譯為“陶瓷藍”,真正的意思卻是“中國布魯斯(藍調)”,藍調音樂是伍佰&China Blue音樂生涯的起點,如早期的《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和《少年吔,安啦!》。然而搞純正的藍調在華語樂壇是行不通的,為了成名,伍佰&China Blue以藍調音樂作為底色,寫出更多元化的曲風,迎來大眾熟悉的伍佰&China Blue。伍佰&China Blue樂隊成軍32年,沒有換過隊員或解散,這在華語搖滾史堪稱是一個奇蹟。當這樣的堅持展現在他們的音樂裡,Blue不再是簡單的天藍色,而是〈白鴿〉MV裡波瀾不驚的天空,出租車川流不息,只有伍佰一人反其道而行,唱著:“前方啊 沒有方向/ 身上啊 沒有了衣裳/ 鮮血啊 滲出了翅膀/ 我的眼淚 溼透了胸膛”。鍵盤手大貓的鋼琴solo緩緩升起,伍佰在高速公路上奔跑,一股向下的力量蔓延開來,往無法預知的方向前進。MV的結尾伍佰從高樓往下跳,卻是以無形的姿態飛翔,衝破困境,開啟嶄新的生命。 聽著〈白鴿〉,我才明白藍色不只是乾淨透徹,它也可以容納世間的皺紋和疤痕,一場大雨下來後,藍色煥然一新、生機勃勃。伍佰的歌詞富有詩意,卻在他不加修飾的嗓音、親切的地瓜腔中感受到粗糲的浪漫,那不是溫室裡的花朵,是溼泥土頑強生長的野草。 伍佰&China Blue的藍色承載千絲萬縷的情感,樂器的敲打聲則是對生活的反抗,伍佰的歌聲似乎在告訴我們,歷盡千帆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受過傷也罷,至少今天我還能隨心所欲地活著。 後來,這一抹藍色又闖進一部部看過的電影。偶然點開的《阿黛爾的生活》講述阿黛爾和艾瑪一對同性戀人的故事。阿黛爾被一頭藍髮的艾瑪吸引,從此念念不忘,來到女同酒吧後與艾瑪聊天互傾情愫,不久後兩人確定關係。阿黛爾來自工人家庭,艾瑪生長在中產家庭,註定兩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有所差距。這時,艾瑪不再染藍髮,生活的雞毛蒜皮浮出水面,艾瑪奔波於工作也不回家,寂寞難耐的阿黛爾和在派對上認識的男子發生關係,艾瑪大發雷霆將阿黛爾趕出家門。阿黛爾因藍色認識艾瑪,最後全身浸泡在藍色海洋,洗掉這場勢不可擋的愛戀。藍色是開啟阿黛爾愛情的大門,也是阿黛爾渴求艾瑪原諒時,艾瑪無情地將阿黛爾趕出去的家門。 在《藍色大門》裡,藍色則是孟克柔與張士豪青春和初戀,他們像小孩般打鬥玩鬧,度過了一個迷迷糊糊的暑假。當孟克柔跨過藍色大門看向贏得游泳比賽的張士豪,兩人也正式跨過青春的一道門檻,告別暑假迎接成人的到來。孟克柔與張士豪第一次見面交談的夜晚,正是陳綺貞唱的 “溼熱的手心”,那一塊塊藍色瓷磚堆砌成的溫熱泳池,反射孟克柔與張士豪乾淨稚嫩的臉龐,守護著兩人的懵懂無知。 藍眼淚的凋零 晚上7點的雙武隆漁村碼頭聚集了不少馬來西亞本地和國外旅行團,他們為了目睹藍眼淚的風采而來。我也是。我們穿上救生衣乘船出發。船長加速,船尾的馬達發出嗡嗡叫,螺旋槳攪動出一條滾滾海浪,海水伴隨著狂風拍打我的臉龐。一不留神,船停了下來,在海浪中肆意晃動,團友握緊扶手發出驚呼,我慶幸自己沒有暈船的症狀。坐在船尾的船員不知在什麼時候從海里撈出藍眼淚,鋪在船的過道上。我們按照船員的指示輕輕揉搓夜光藻,藍眼淚好不容易發出一絲微弱的光芒。不久,藍眼淚在黑夜中漸漸凋零,彷彿生命力就此停止。船員撈取好幾次藍眼淚後,船長二話不說便調頭返航。我疑惑地問船員:“我們就這樣回去了?”船員點了點頭。 我們乘船離去,我沒有悶悶不樂,但覺得這是一場掛羊頭賣狗肉。百里迢迢來到雙武隆漁村,期待看到如網絡上流傳的震撼壯觀的藍眼淚,但它們只是靜靜地躺在撈魚網裡,這些分量還不足以實現藍敏兒的願望。馬達的嗡嗡叫愈發刺耳,我轉頭眺望海風吹來的方向,船外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海水翻湧出一片片浪花。夜幕降臨,深藍色覆蓋整片天空,夕陽落日時留下的一絲餘暉竟像是展翅的老鷹,彷彿是老天爺隨意繪畫的山水畫。 我突然明白,我不需要刻意尋找心中的那片藍藏在天涯何處。我的生活處處是藍色,就如小時候玩累了躺在滑梯尾處,當我需要藍色,只要抬起頭,它就在眼前。
6月前
星雲
關注東海岸
蔡華倫:華商需通過藍海策略 從紅海血浪中突圍
(關丹2日訊)彭亨中華總商會青年團署理團長蔡華倫說,華商在紅海血浪中展開博弈征戰,能夠僥倖成功的人當然並不多,失敗倒盤的故事卻比比皆是。 他說,華商在本土發展企業,經營生意,近年來都覺得生意越來越不容易經營,可以選擇的經營模式和項目越來越少,幾乎都在傳統行業翻轉打滾。 “由於轉型改造沒有真正到位達標,華裔商家紛紛從事橫面擴張繁衍,很少策動直線提升改良,不斷複製同樣的經營模式,促銷同等層次的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多競爭者角逐狹隘的市場份額,紅海惡性競爭也開始浮上臺面。” 他今早在彭亨中總與誠國集團聯辦“藍海策略與稅務研討會”上,如是致詞。受邀主講者包括黃慧瑩、吳浩逢以及莫景榮。 他說,“生意越來越難做” 的感嘆聲浪越來越大,因此需通過藍海策略,讓商家從紅海血浪中突圍而出。 “今天的藍海也不是永遠的藍海,必須持續升級改良,優化昇華,成為長期存活,永續成功的經營模式。” 他也說,搞企業做生意,是一生一世的學習和提升,是永續不斷的改革創新。
1年前
關注東海岸
即時國內
獨家專訪 | 善解人意又風趣 鍾愛藍色的王
藍色,是柔佛王室鍾愛的色系。訪問當天,陛下不巧身穿短袖藍衣,進入真正的訪問地點後,眼簾盡是藍。
2年前
即時國內
文藝春秋
已晴/藍
你說我現在需要做的,不是跟世界一起來傷害自己,你說我要站在和自己同一條陣線,甚至當自己的前鋒人員,手張開得大大、眼神兇猛像野獸一樣怒視世界,保護在後面遍體鱗傷的自己。
2年前
文藝春秋
藝文
吳偉才/一筆揮金說藍色
梵谷的星空,左上角那真正的藍色就是群青,只不過他又迷戀黃色,因此“星夜”就是群青與明黃兩個顏色在糾纏掙扎,他是個極愛外露的煽情派,這樣大膽地藍色黃色交匯,難怪當年人人都看他不爽,當他是瘋子。但我就喜歡。
2年前
藝文
獅城二三事
世界水日 獅城建築披上藍外衣
(新加坡20日訊)夜裡亮起藍色燈光的濱海灣金沙,呈現有別於平日的景觀,吸引不少路人駐足欣賞。 《聯合早報》報道,配合世界水日,從3月18日至22日,新加坡50多座地標和建築在夜晚將建築外部燈光換為藍色,提醒公眾節省用水的重要,以及傳達新加坡對打造可持續水源的承諾。 這項名為“城市變藍”(City Turns Blue)的計劃,是公用事業局配合世界水日推出的項目。 除了濱海灣金沙,參與計劃的其他機構包括新加坡體育城、邱德拔醫院、富麗華河畔大酒店,以及位於烏節路的快捷假日酒店等。 此外,雙溪加株的豐城(Gain City)旗艦店雖不坐落在市中心,但也同樣在這5天裡披上了藍色的外衣。
2年前
獅城二三事
中港臺
路上驚見“阿凡達狗” 陳冠霖怒批全網氣炸
日前陳冠霖發出一張照片,只見一隻狗被主人染成“藍色”,如同電影《阿凡達》中的角色,帖文一出引發熱議,讓不少網民氣炸表示:“太可惡了!”
2年前
中港臺
都市動態
溝渠 蓄洪池一片藍 化學桶清洗廠排汙闖禍
巴生南區聖淘沙商業區溝渠、雙溪奧河(Sungai Aur)蓄洪池和班達馬蘭船頭拿督公河岸,昨午突然湧現一片“藍色”河水奇景,嚇壞許多居民和漁民,並拍下照片上傳到社交媒體分享,引起許多巴生人關注。
3年前
都市動態
更多藍色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