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融和兴儒乐社
大柔佛焦点
融和兴儒乐社再登场 话潮州乡音、乐曲和乡情抒情怀
(新山15日讯)潮州乡音、潮州乐曲、潮州乡情。 融和兴儒乐社一批年轻社员和老将,于昨晚(14日)再次登上新山富力公主湾苏丹后查丽苏菲雅歌剧院的舞台,为本地及来自海外的观众,呈献他们热爱又辛勤苦练的潮乐和潮曲,反响相当热烈。 传统潮乐、潮曲的表演向来不多,参与演出的机会更少,但新山仍有默默为这项传统文化艺术努力耕耘的一群人,融和兴儒乐社的社员就是其中之一。 该社社长拿汀林秀清披露,融和兴儒乐社是于去年庆祝创社15周年时,首次站上苏丹后查丽苏菲雅歌剧院舞台,今年则是配合“马中建交50周年”,邀请了中国广东潮剧院二团的团员,联合举办一连两天的公演“鼓乐剧曲之七”,借此交流并增进该社社员的表演技艺。 据了解,昨晚的演出仅为融和兴儒乐社的一场“热身”,好戏则是在今明两天(15及16日)登场,令爱好潮乐的民众,尤其是一些长者们非常期待。 为了让观众一次看个够,该社发售的入场券,一张票可观赏一连三个晚上的演出,绝对值回票价。 林秀清介绍,今次登上舞台的社员,80%都是年轻社员,而这批青年们大多不仅擅长一种乐器,十分难得。 她坦言,希望有更多平台能让社员们展现他们努力的成果,同时,也将潮乐、潮曲推向更广大的群众,符合融和兴儒乐社继承、弘扬、普及和提升中华传统技艺的宗旨。 为了今次演出,社员们早在去年10月开始筹备,并于近3个月积极彩排,希望呈献更好的演出。 昨晚的表演犹如先吊观众的胃口,仅呈献了5个表演曲目,分别为《龙凤呈祥》、《高山流水故乡情》、《浪淘沙》、《见故人悲喜交并》以及《金秋之夜》。 其中,《龙凤呈祥》和《金秋之夜》“主角”皆为潮州大锣鼓。特别一提,《金秋之夜》这首曲目是由来自中国广东省澄海的陈璨然老师编曲,并获得新加坡资深潮州音乐师吴瑞明老师亲临指导。 该曲目也曾在2012年柔佛古庙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大锣鼓观摩赛中,获得了“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喧哗奖”以及2015年中国广东潮剧院“第三届海丝潮韵金奖”。 接著,《高山流水故乡情》和《见故人悲喜交并》皆是潮州唱曲,前者是以多首潮州弦丝名串成唱词的经典潮语歌曲,后者是潮剧《梅亭雪》,描绘官宦公子王金龙在三司会审后,夜晚冒著寒风前往梅亭与爱慕的女子名妓苏三相会的情节。 《浪淘沙》则是潮州弦乐的经典之作,逼真地描绘了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的景象。 “鼓乐剧曲之七”15日和16日的演出曲目更丰富,且是融和兴儒乐社与广东潮剧院二团难得的联合演出,值得拭目以待。
5月前
大柔佛焦点
特稿
【特稿】融和兴儒乐社潮戏曲体验会 70人开拓对传统戏曲视野
(新山15日讯)新山融和兴儒乐社第二场 《潮韵酬知己 新山若比邻》潮州戏曲体验会,在袅袅潮音欢乐中圆满举行。 来自中国潮州市“凤之声曲艺团”团长杨丽风(48岁)也受邀前来,为一众潮州戏曲爱好者作现场指导。 儒乐社团员也和来自中国山东、香港和吉隆坡的潮曲导师同台伴奏 ;麻坡香妃雅韵轩主席黄玉珍也带领学生前来助阵。 该社戏剧部总监兼剧务陈素云接受《大柔佛社区报》访问时指出,共有70人参与这项活动,包括该社团员和对潮州乐曲有兴趣的公众。 她希望通过体验会,开拓学员们对传统戏曲的视野,促进本地与国内外潮乐团队的交流。 陈素云也披露,该社除了在新山会所开班授课,社员还在雪隆潮州会馆资助下,每周一次北上到吉隆坡华小指导小学生潮州大锣鼓,希望借由进入中小学府授课,让传统戏剧在本地发扬光大。 “其实在几年前,我们也曾在新山大马花园国中开设大锣鼓队,但可惜的是,由于某些因素,锣鼓队无法继续进行。” 来自吉隆坡的大马潮州音乐联谊社社长吴俊标也率领3名团友来交流,以示对友会的支持;他们分别是副社长蔡发展、秘书谢名贵及理事林锐仁。 吴俊标说,这是该社首次到新山作交流,他也对这个南方城市学习潮州乐曲的风气如此兴盛而赞叹不已。 他说:“和吉隆坡相比,这里学习潮州戏曲的风气好太多了,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年轻人,甚至是儿童来参与活动,这在吉隆坡是很少见的。” 他也把这现象归功于本地乡团组织,如融和兴儒乐社, 多年来努力推动潮乐戏曲的成果。 杨丽凤则受询时表示,她日前出席潮州八邑会馆89周年晚宴,眼见许多稚龄孩童竟能操着乡音表演歌舞,感到非常欣慰。 她形容自己是马来西亚的常客,自2010年首度来马作指导交流后,过去10年,她几乎走遍各大小城市,包括东马美里和古晋。 教授潮剧近20年的杨丽凤说:“潮剧并非仅潮州人能学,我有不少学员都不是潮州人。为了让小学生学会对白发音,我会让父母也一起学习潮州话,就这样两代人藉着潮剧将乡音一并传承下去。” 她也强调,她的学员当中,其实对潮州戏曲是零基础的,只要肯按部就班,用心练好基本工,还是会有成就的。 参与体验会的两名年轻学员谢德恩(16岁)和吴坤桦(19岁)则表示,他们是受家人耳濡目染下,从小对潮州戏曲充满兴趣。 两人同是潮州子弟,谢德恩目前在社团担任锣鼓队副总监,擅常拉椰胡;吴坤桦则是从4岁起,学习扬琴,两人从小跟着乐团到处表演,可说是身经百战。 就读于开屏山庄国中的谢德恩也是校内红新月队成员,他说:“许多传统乐器如今都被人遗忘了,而我对于自己还能掌握这技巧,感到很骄傲。” 他表示,曾经向身边的朋友介绍传统戏曲,并且带领他们来参观表演,但可惜朋友们兴趣不大。 目前协助家人经营饮食店的吴坤桦指出,与传统乐器比较,时下年轻人更倾向于学习西洋乐,如钢琴和吉他之类。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们没机会接触到传统乐器,因此不知道有这些乐器的存在。” 能操一口流利潮州话的他笑称,自己虽然只有19岁,却能完全融入社团,并且视团里的长辈们如家人一般。 另一方面,多年来推广潮剧艺术不遗余力的黄玉珍表示,很多人因为不懂得潮州话,而对这传统艺术却步,这是非常可惜的。 她说:“唱潮州戏曲和唱普通歌曲是一样的,只要你会唱歌、 勤练习就一定能学会。” 她指出,在她的学生当中,许多都是用拼音的方式来背诵歌曲,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正练习,最终都能上台表演。 她也感谢杨丽凤多年来与她并肩作战,共同推动本地的潮剧文化。 黄玉珍的学生黄潮媚(57岁,前幼教工作者)则指出,她9年前拜师学艺,一路跟随老师学习,也非常敬佩对方发扬传统艺术的不懈精神。 据她指出,当时会想学潮州曲主要是看到广告介绍而且每月学费仅12令吉,因此才报名。 她说:“我也曾经想过放弃,因为觉得很难学,而且身边一起学习的朋友一个接一个打退堂鼓,也影响了我的信心,但老师总是温柔的鼓励我,让我重拾信心。” 视频: 中国潮州市《凤之声曲艺团》团长杨丽凤,指导新山融和兴儒乐社团员的精彩片段。
1年前
特稿
大柔佛
融和兴儒乐社 14日办潮戏曲体验会
(麻坡7日讯)新山融和兴儒乐社将于本月14日(星期六),举办第二场《潮韵酬知己 新山若比邻》潮州戏曲体验会,邀请来自中国潮州市“凤之声曲艺团”团长杨丽凤现场指导。 该社戏剧部总监兼剧务陈素云表示,希望通过体验会让年轻人对传统戏曲改观,喜爱潮剧的公众也可现场献唱交流,再由导师点评。 当晚也有来自中国山东、香港和吉隆坡的潮曲导师及融和兴儒乐社社员现场伴奏,积极推广潮剧艺术的麻坡香妃雅韵轩主席黄玉珍也将前来助阵,可谓相当难得的导师阵容,而且入场免费。 杨丽凤:潮剧让乡音延续 杨丽凤导师(48岁)教授潮剧将近20年,不仅在潮汕地区指导中小学生潮州戏曲,从2009年开始,也到马新两地指导本地学员,就连疫情期间也通过视频给本地学员继续授课。 她表示,潮剧并非仅潮州人能学,她在本地的不少学员都不是潮州人。有趣的是,为了让小学生学会对白发音,她还常常让父母也一起学习潮州话,就这样两代人藉着潮剧将乡音一并传承下去。 年轻人接棒传统戏曲 新山融和兴儒乐社是一个以传承、弘扬及普及传统潮州戏曲的社团。社员涵盖老中青三代,在上个月改选的新届理事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最年轻仅16岁。该社不仅常在马新两地演出,也曾受邀到中国汕头及广东参与汇演深获好评。 除了在新山会所开班授课教导潮剧,社员还在雪隆潮州会馆资助下,每周一次北上到吉隆坡华小指导小学生潮州大锣鼓,希望借由进入中小学府授课让传统戏剧在本地发扬光大。 “希望公众不论任何籍贯都可以来参与这场难得的体验会,从中学习和了解珍贵的传统艺术!”陈素云说。 《潮韵酬知己新山若比邻》第二场体验会,日期为10月14日(星期六),晚上7时45分至晚上10时,地点在融和兴儒乐社会所(SSF楼上)1, Jalan Johor Jaya 1, Taman Johor Jaya 81100,可到融和兴儒乐社脸书填写电子表格,或联系011-60544133(念恩)报名。
1年前
大柔佛
大柔佛焦点
疫后融和兴儒乐社顺利演出 潮州音乐响宴赢喝采
(新山12日讯)受疫情影响,融和兴儒乐社原本计划3年前呈献的“鼓乐融和剧曲兴潮”表演,终于昨晚顺利完成演出,吸引约500位观众捧场,在锣鼓声声、乐声阵阵,共赴一场丰富精彩的传统潮州音乐响宴。 这场演出于苏丹后查丽苏菲雅歌剧院举行,汇集了老中青三代表演者,曲目除了有经典的潮州大锣鼓“龙凤呈祥”,还有家喻户晓的潮州弦诗“十杯酒”,以及唱曲“翁媳夜行”、潮州小锣鼓带来的“狮子戏球”等,展现潮乐不同风格演奏形式及艺术特色。 融和兴儒乐社社长拿汀林秀清受询时表示,该乐社成立至今15年,能够在疫情趋缓并获得各界大力支持下,使表演成功举行,她深感喜悦。 她说,社员为了演出努力练习,希望让观众感受传统潮州乐曲的精华,也积极推广文化艺术,提升精神生活和传承潮乐的永续发展。 “不少社员在约六七岁就加入,彼此像是大家庭成员,互相学习,当中有者是在新加坡工作,下班便回来新山练习,非常难得。” 林秀清也说,有10位来自峇株巴辖的观众先前已购票,不料一场水灾打乱行程,以致无法前来欣赏演出。 在雪隆致力推动潮州传统乐曲的吴俊标(84岁)昨晚特南下助阵并呈献唱曲。他说,本身自小喜欢潮汕传统音乐,期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吸引更多的年轻一代关注传统音乐,以更好地延续传统文化精髓。 来自新加坡的吴瑞明(78岁)为融和兴儒乐社音乐指导老师。他表示,该社拥有不同年龄段的社员,大家都期望深入接触古典潮州音乐,学习和体验潮州音乐的独特魅力。 此表演活动导演林嘉来自中国汕头,现为新加坡永久居民。 他说,融和兴儒乐社社员本著奉献精神,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通过表演与群众分享并弘扬潮州音乐文化与韵味。 19岁的社员吴坤桦则指出,自己受家长耳濡目染下,4岁加入融和兴儒乐社,至今在社中擅长打击乐器,至于唱功还“未敢领教”,因为“唱不上去”。
2年前
大柔佛焦点
星云
永远激扬的歌乐生命——儒乐团老爸陈鹏举
尽管于高龄82岁时因右腿血管堵塞未及时就医而截肢,4年来屈就于轮椅的他还是与“融和兴儒乐社”老中青三代的社员在国内“东奔西跑”,参与潮剧与潮州大锣鼓的推广与交流展演,大有“Old soldiers never die”的马背豪情。 说来真巧,西马半岛,一南一北,各有一班围绕着家族核心的潮剧团守护着潮戏文化。北方是槟城的金玉楼春铁枝木偶潮剧团;南马就是85岁的陈鹏举带着老中青三代社员,包括女儿及外孙们鼓乐不辍的“融和兴儒乐社”。个子高大,年轻时曾入伍后备军服务、军阶达上校的陈鹏举如今满头冬雪,儒乐社里年少的社员也亲昵地唤他“公公”。 相识逾二十年,我最近很高兴能以潮语和这位多年来被我称为“儒乐团老爸”的陈鹏举在台上交流对谈,回顾他一生念兹在兹的潮州歌乐文化。 几十年来,他一贯所为就是儒乐社的管家保姆,打点杂务之余也拉胡陪练。夜里,采排结束,他将团员一一载送回家,一辆车塞9个人,最后回抵家门,往往已是凌晨两三点。 他对剧团的用心眷顾,让我联想起二个人物。一是创立麻坡关圣宫龙狮团并将其带上世界高桩狮王巅峰的陈忠兴团长;另一位,就是已过世十四载的歌乐教父陈徽崇,他们,都是视“子弟兵”如家人的“老爸”。 当年担任柔佛颍川陈氏公会总务的陈鹏举,若只将他创立的儒乐团当成“会馆活动单位”,就不会长年如此不知劳累地重复如歌的“星夜行程”。 从小在峇株巴辖随母亲穿梭“戏棚脚”的鹏举,童年是浸润在潮州戏曲和潮州大锣鼓色彩斑斓的流光溢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新马方言戏曲的兴旺期,潮州戏班不管是“老赛桃”丶“新荣华”还是“织云”,都人强马壮,角儿不乏美女俊男风华绝代。那年代,潮戏所到乡镇,就是群情骚动。 鹏举从弦丝乐入手,60年代在新山直律街颍川公会的老会所与同好拉胡唱曲,潮音的瘾愈拉愈重,终于成为生命中最高光的轮廓。 20年前(2002),柔佛潮州八邑会馆在会长李树藩领导的改革下,达成共识,决定将柔佛古庙主神元天上帝的神诞庆典改造成《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乡音民俗庙会,连传统上与戏班绑定的“酬神戏”也改由颍川儒乐团负责演出。“做戏给老爷看”对刚成立4年的儒乐团是项极大的挑战,但陈氏公会时任会长陈联顺也认同此项创举。 儒乐团便硬着头皮上阵! 那几年,儒乐团在颍川公会位于彩虹花园新会所“挑灯排戏”的过程,是民间潮戏团最美的一道风景。 那里有从广东潮剧院远道礼聘而来的导演,也有功力深厚的中国司鼓师傅,新山擅于文畔弦丝或哨呐伴奏的,也是素享“秀才”美誉的周锐鸿先生。临近演期,还有北马和新加坡过来助阵的文武畔乐师。 看排戏上了瘾 儒乐团男女演员也不遑多让,有还在宽中念书连潮语唱词都以罗马拼音标注满谱的俏丽女生;也有穿着校服来到会馆才换上戏服的同窗新手,老生演员更有担纲宽中管弦乐团指挥的音乐老师陈宏光等。当然,少不了迄今还坚持在不同儒乐团里的那一大票很“专业”的业余戏骨。 因负责协凋《三月初三锣鼓响》节目,我常游走于新山几个伙伴潮团,如去镇安古庙看看新加坡“大肥荣”气盖山河的潮州大锣鼓,也登楼彩虹会所,探看鹏举的潮戏大家庭。 渐渐,看排戏上了瘾,三两年内,一出出全连的潮戏我都“陪练”到底,看文武乐师将演员围成了一台戏,鼓点急缓疏密有致,扬琴椰胡潮韵起伏,好看,又好听。 后来,长堤两岸有几位文武畔乐师经已谢幕人生,颍川儒乐团也迁归公会总社,彩虹花园的夜戏,便成了我回忆中绝响的“《韩熙载夜宴图》”。 把最美的儒乐团时光比喻为五代的“夜宴图”,还绝少不了那位与唱戏无关,但少了他又“唱”不成戏的人物,那就是华友潮州菜馆的老板大厨阿财。每晚9时后,他都会从菜馆煮了两大锅潮味香糜,重累累提上楼来。旋即,满堂粥香,热腾腾地就提振了下半场的精气神。 那些年,我就是这样的一个“戏沙”兼食客。唯一没参与的,是鹏举的午夜载送工程。 时隔多年呀!我是多么高兴能在中秋的这个潮乐晚会上,陪陈鹏举聊他的儒乐生涯,陪他回顾永远激扬的歌乐生命。 锣鼓潮声澎湃中,我心中暗喝一声:“陈鹏举少校,敬礼!”。
2年前
星云
更多融和兴儒乐社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