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登機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時間整理
|
清明後5生肖“運勢旺” 事業、財富、感情皆豐收!
|
中國官媒:若對華加徵對等關稅 美國必將面對反制
|
開齋前夕返鄉潮劇增 數大道交通緩慢
|
緬甸又發生地震 首都內比都肇5.1級地震
|
登機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時間整理
|
清明後5生肖“運勢旺” 事業、財富、感情皆豐收!
|
中國官媒:若對華加徵對等關稅 美國必將面對反制
|
開齋前夕返鄉潮劇增 數大道交通緩慢
|
緬甸又發生地震 首都內比都肇5.1級地震
|
登機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時間整理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清明后5生肖“运势旺” 事业、财富、感情皆丰收!
|
中国官媒:若对华加征对等关税 美国必将面对反制
|
开斋前夕返乡潮剧增 数大道交通缓慢
|
缅甸又发生地震 首都内比都肇5.1级地震
|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清明后5生肖“运势旺” 事业、财富、感情皆丰收!
|
中国官媒:若对华加征对等关税 美国必将面对反制
|
开斋前夕返乡潮剧增 数大道交通缓慢
|
缅甸又发生地震 首都内比都肇5.1级地震
|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清明后5生肖“运势旺” 事业、财富、感情皆丰收!
|
中国官媒:若对华加征对等关税 美国必将面对反制
|
开斋前夕返乡潮剧增 数大道交通缓慢
|
缅甸又发生地震 首都内比都肇5.1级地震
|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清明后5生肖“运势旺” 事业、财富、感情皆丰收!
|
中国官媒:若对华加征对等关税 美国必将面对反制
|
开斋前夕返乡潮剧增 数大道交通缓慢
|
缅甸又发生地震 首都内比都肇5.1级地震
|
登机前要搞懂!各大航空Check-in时间整理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觀音
都市動態
仙水港村利安廟 烏冷最高觀音像8日開光
一尊身高11呎8寸的觀音像已經矗立在仙水港村,該尊堪稱為烏冷縣最高的觀音像於9月8日(星期日)開光後,將公開給善信膜拜和打卡。
7月前
1.4千點閱
都市動態
星雲
京都御苑的守護貓/雋衡(怡保)
二條城位於二條町,離我們下榻的四條町不遠,步行約半小時可以到。我們選擇搭電車節省體力,從四條站上車,烏丸御池站下車。其實走個10分鐘就能抵達,但要命的是我看錯地圖,錯過了二條城唯一的入口處,帶著W繞了二條城的外護城河整整一圈。 後來發現,還有一個更方便的方式,就是在烏丸御池站換車,乘搭京都市運地鐵的東西線到二條城前站,能節省多10分鐘的腳程。 錯有錯著,設若我們一開始參觀內部,是無法欣賞得到外護城河的景觀的。這是我們在京都的第二天,前一天我們下機後在白天時段只參觀了伏見稻荷大社,之後睡倒酒店床上直到傍晚,還未真正探索京都的景緻。我們是自由行,不趕行程,路上起的風是冷爽的,即使套著外套也不熱,因此即使我們知道兜了遠路,還是饒有興致地信步河畔,看看左邊的護城河,看看右邊的日式平房。護城河包圍的二條城,地基是用方塊狀巨石鋪墊,呈不均勻的黑色,似乎是1788年那場大火所燻烤留下的。二條城四周原本眾多的櫓樓被大火燒燬,僅存東南隅櫓和西南隅櫓兩座,至今各自獨守城隅。 繞了接近一圈,終於找到二條城的入口處。循著指示牌,我們跨過前後有唐破風、捨棄銅和瓦而採用檜柏樹皮製成的屋頂的唐門,兩側柱子上雕刻著鶴、松竹梅和獅子,其中獅子據說是二之丸御殿的守門神。站在唐門望去,二之丸御殿看似只有一前一後的兩座大小御殿,實則後面尚有連接的建築物,一共有6棟,在鳥瞰圖看來,建築物自東南往西北逶迤蜿蜒,如一尾肥碩的蛇。御殿建起之初是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到訪首都京都、參見天皇的居住地,這個位置可說是毗鄰天皇的居所,京都御殿。二之丸御殿在之後十幾代幕府將軍的手中轉折,直到1867年上演日本史上重要的事件“大政奉還”,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在“尊王攘夷”運動的壓迫之下將政權交還給天皇,在他的手裡結束江戶幕府統治的時代。 二之丸御殿內有33個房間,33這個數量,應該與京都另一個著名景點三十三間堂一樣,參考了觀音菩薩三十三身這個數字。日本是神的國度,國人普遍信奉神道教,對佛教諸神也持有深刻的信仰。《昭南》記錄一則發生在昭南時期的故事,日本士兵看見李玉波父親家中供奉的觀音菩薩神像後,對之深深鞠躬後,提醒李父絕對不要現身軍政部傳喚的登記處,因而李氏家族逃過了男丁被誅殺的厄運。 我們買的票沒包含參觀畫展,因此無法進入二之丸御殿內的特設畫展。兩人缺乏藝術造詣,決定當個打卡拍風景照的普通遊客好了。就這樣,我們錯過了入內欣賞寬永時代留存至今,三千六百多件障壁畫的機會,也無緣踏上那條據說會發出黃鶯鳴叫般聲音的黃鶯走廊。二之丸御殿左側有一隅只有松樹,樹下置放兩尊鈞鍾,任其日曬雨淋,相信是仿製品。順著松樹底下那條小徑,會來到一處為了迎接後水尾天皇行幸,而經小堀遠州特別改造的二之丸庭園,該處景緻綠意盎然,即使我們欠缺日式庭院藝術鑑賞能力,也不禁駐足欣賞,多拍幾張美照。遊客人數多,但不至於擁擠,耐心原地稍等還是能拍到無人在後面走過的照片。 小徑盡頭是本丸櫓門,被政府列為重要文化財,當年後水尾天皇曾走在這條從御殿到天守閣、用榻榻米鋪墊的走道,跨過這座自寬永三年就矗立至今的防禦之門。我們和其他遊客踏在細石鋪滿的小徑,感覺特別紮實。腳底發出的窸窸窣窣,令人遙想當時天皇率領一眾隨從大臣,浩浩蕩蕩踏在榻榻米上發出的聲響。 本丸櫓門本有另一個守在西邊的兄弟,名叫本丸西櫓門,不過已在1788年燒燬,獨剩本丸櫓門看守東邊。兩道櫓門的前方原本有一條跨越內護城河的木橋,在戰爭期間守軍可以緊急拆毀木橋,阻止敵軍入侵,如今使用巨石鋪墊變成永久石橋,方便遊人出入。後水尾天皇親臨過的本丸御殿不對外開放,我們兜轉對面的本丸庭園,攀爬幾十級階梯,來到二條城的最高站立點,這就是曾經傲視京都、如今僅存殘垣的天守閣遺蹟。依憑殘留石牆,可以環顧護城河畔宛如精緻盆栽的護城林,無風的時候可以清楚看見嫋娜樹影倒映在水面上。4月末的京都,已過春季上旬櫻花盛開的季節,離秋季又太久,無緣親見春櫻秋楓的美景。大風偶爾吹過,撥開樹牆的枝葉,就能窺探隱藏在裡面的本丸御殿、本丸庭園。 在天守閣遺蹟看風景,很容易產生蒼涼之感,彷彿昨日天守閣猶存,今日就消失殆盡,歷史就這麼恍惚地過去幾千年。歷史上那些大人物,宛若存在過,又宛若不曾存在,如今連當年的古建築物也不復存在。若天守閣在1750年遭遇雷擊後得以及時復建,或許今日我們能夠高登這座城堡的屋根,用後水尾天皇和在他身後的德川家康他們的視角,俯視這座古今迥異的古都。 離開二條城,我們在堀川丸太町店吃親子丼當午餐,小憩個半小時補足體力。正午的太陽依舊涼爽,你可以感覺到陽光照射在皮膚暖洋洋的觸感,不熱,一點也不似南洋毒辣辣的烈陽。沿著丸太町通,我們筆直走著約10分鐘,來到京都御苑的外圍。搭乘電車的話,可以從京都市營地鐵烏丸線的今出川站下車,那裡也最靠近京都御苑的核心,京都御所的入口處。 京都御苑佔地65公頃,除了京都御所,那裡也是大宮御所、仙洞御所,以及其他神社的所在地。作為歷史悠久的古都,京都是一座神社之都,也是一座古樹之都。走進蓊鬱樹木包圍的御園,會有一種分不清古今之變的錯覺感。銀杏、朴樹、櫸樹、糙葉樹、樟樹、黑松等古樹在這片區域安然無恙茁壯生長了百年,成為京都御苑與外圍樹林鄰接的樹牆,成為文明與大自然的一道界限。 天皇似乎平易近人 走入京都御苑南邊的堺町御門,一隻橘尾白貓驀然竄出草叢,悠閒懶散在前方打滾翻身,胖鼓鼓的身體,閉著的眼睛似彎月,相當討喜。W磨蹭它的肚皮幾下,它站直身子走幾步,再回頭看我們,似乎有意當我們的導航貓,於是我們尾隨它,慢慢走入更深的樹林,無意間來到宗像神社和白雲神社。神社無人看管,任人參觀,我們驚歎於那些垂掛在神社屋簷和石造鳥居底下的注連繩、雷電造型的御幣,卻渾然不知,主祭宗像三女神和配祀宇迦之御魂神的宗像神社竟有超過1200年的歷史。白雲神社創建年份遲一些,也有800年。宗像神社有一座亭子,正中央置放巨樹樹根的一節,遠看似一手撐著腦袋、身體側臥著的武士,近看狀如恐龍頭骨,饒有藝術觀賞性。亭子下沒有文字記錄樹根的歷史來源,我猜測是宗像神社建立之處,從土裡挖掘出來某棵神樹的樹根吧。 從宗像神社走出來,那隻白貓已然靠在其他遊客的腳邊,撒嬌討摸。W跟它拍了幾張照片後,依依不捨地被我拉走。 在御苑的遊客不比二條城的少,但御苑的景點星羅棋佈,沒有固定的參覽路線,人們是各走各的。這時,我們的腳底開始傳來一些痠痛感,但我們還是往北的方向蹣跚而行,總算來到京都御所位於西南方的泥造外圍牆隅。一棵大樹用4組雙木柱子撐住樹枝,從遠處看去宛如大地伸出4雙筷子從四面八方夾住這棵樹,讓人留下深刻印象。那棵大樹,令我想起太平湖畔有“翠臂擒波”之稱的雨樹,它們伸向湖水的大樹幹同樣裝上了支柱避免斷裂掉落。 桓武天皇於794年、從奈良平城京經長岡京遷都到平安京以後,京都御所就成為歷代天皇居住之所,直到明治天皇於1869年遷都東京。若論同一時代擁有相同規格和地位的帝王宮殿,當屬大唐盛世的大明宮,但大明宮的瓦樑柱臺早已隨著戰火灰飛煙滅,只留下西安市城區北郊的那一片遺蹟。唐朝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根基,影響極深,因此參觀京都御所,亦可視作窺探失傳已久的唐文明。 京都御所有6道門,但僅有清所門開放用作出入口,最靠近我們的是建禮門和宜秋門,但兩者皆緊閉,後來才得知建禮門僅在紫宸殿舉行即位大典等重要儀式時才打開。我們對著兩道門看得咬牙切齒,只得繼續跨多幾步。御所內部面積廣袤,但僅開放下半部區域供遊客遊覽。我們依據手冊上的遊覽路線,從清所門右轉,直走到御車寄、諸大夫之間、新御車寄、建禮門內部、紫宸殿、日華門、清涼殿、御池庭、御內庭,再從御常御殿和御三間旁的小徑走出去,就回到清所門的出口,臨近該處的御臺所跡是一大片空地,遊客可坐在大涼棚裡的塑膠椅子上歇息。 我們遊走二條城外圍和內部各一圈,再從二條城走到京都御苑,在繁多蔥鬱的樹林裡迷失一段路,小腿早已痠痛不堪,因此遊覽御所的時候不似遊覽二條城那樣興奮專注。雖是走馬看花,並非沒有留下感想。 紫宸殿前方兩側種有“左近之櫻”和“右近之橘”,古樹點綴正殿的庭前頗有雅意。清涼殿為10世紀後天皇日常起居的宮殿,雖圍起欄杆不能湊近觀看,但也能看出宮殿的內部樸素淡泊,整體色調低調隱晦,感覺讓人很親近,天皇似乎沒那麼高高在上。 離開京都御所,我們返回之前的路線,回到堺町御門。W四處張望,想是跟白貓做一聲告別,卻不見那隻白滾滾、搖擺著橘色尾巴的胖貓。或許,守護這座御苑的貓完成了它今日的使命,就回到石牆縫裡、石燈籠旁、涼亭之下,或者是任何它認為舒適的地方,繼續它的酣睡去了。 我們乘搭烏丸線的電車到四條站,徒步到錦市場,也許是腳底傳來悶悶熱辣的痛感,也許是商品的價格昂貴得有點離譜,我們草草走過這座由紅黃綠3種霓光色玻璃窗鋪成的屋頂的錦市場。離開那裡,我們偶然闖進河原町OPA購物廣場,在那裡解決了晚餐,從Bookoff二手店抱回一隻可愛的新葉喵。新葉喵遍體青綠,是一隻會散發薰香的貓科寶可夢。設若官方以京都御所那隻橘尾白貓作為吉祥物,推出相關的周邊商品,它的玩偶說不定會是暢銷品呢。
12月前
6.8千點閱
星雲
雪隆頭條
巴生觀音亭開庫日人龍長 上班族也排隊“借庫”
市道不景,人人都缺錢,惟有摸黑排隊向觀音娘娘“借庫”,討個好彩頭讓自己今年可以生財和添好運!
1年前
3.2千點閱
雪隆頭條
聚焦古城
視頻 | 青龍宮年景亮起來啦 成為遊客一道新春旅遊風景線
(馬六甲1日訊)士蘭道青龍宮年景佈置從不缺席,龍年帶來了“金龍報喜”、“雙龍賜福道”、“福龍降財”、“祥龍獻瑞”及“觀音乘龍”,充滿了滿滿福氣和財氣! 點看視頻:青龍宮年景亮起來啦,成為遊客的一道新春旅遊風景線
1年前
7.9千點閱
聚焦古城
全國綜合
觀音文化展1224揭幕 地點:雪實達城會展中心
2022年觀音世界重點活動即將於12月24日至26日,在沙亞南實達城會展中心(Setia City Convention Centre)舉行。
2年前
2.6千點閱
全國綜合
文藝春秋
林健文/回聲
池水是歲月 靜好,安穩 有時滂沱大雨 總是把湖折皺 落一地的花
2年前
1.8千點閱
文藝春秋
全國綜合
焚化大士爺火舌照片現人形 網民:是觀音!
大山腳埠眾盂蘭勝會大士爺14日晚迴鑾,民眾在焚化大士爺過程中拍到一張火舌照片,網民紛紛留言指是觀音。
3年前
2.8萬點閱
全國綜合
星雲
牛肉穿腸過,菩薩心中留/甘德政(吉隆坡)
一年一度華人新年的儀式感,就是吃發財漢堡包,我通常會選牛肉。 其實我12歲前沒碰過牛肉。從小被外婆帶大的我,出生不久就被上契給觀音媽,依照福建人傳統不吃牛肉。小時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跟著老人家的飲食習慣就是了。 UPSR考試結束後,我和同學跑到學校附近的麥當勞慶祝。之前只在肯德基有點餐經驗的我,第一次看到麥當勞的餐牌卻不懂得怎樣點餐,就直接指著最大的Big Mac圖案,吃進肚子後,才知道是牛肉。 “破戒”後難免有些愧疚感,但年紀還小的我很快就沒當回事,也沒跟外婆提起,以後就在外頭吃牛肉,回家就不吃。 現在偶爾回老家,我還是會上香拜觀音。對我這種不太虔誠於信仰活動的世俗主義者來說,拜神拜祖先只是我緬懷生前很疼我的外婆的一種儀式,沒太執著飲食禁忌,目前心態是“牛肉穿腸過,菩薩心中留”。 長大後到國外旅行,才第一次聽到“如有華人食客囑咐別在食物中加牛肉,可以肯定此人不是來自馬來西亞,就是來自新加坡”的說法。原來全世界華人多吃牛肉,只有新馬兩地的華人有戒吃牛肉的習俗。難道我們真的不一樣? 據一些民俗專家的說法,新馬華人不吃牛肉者,以拜觀音的福建人佔絕大多數,其他籍貫的華人較少有戒牛肉的習俗。由於福建人是新馬華人的最大群體,因此就讓外國人產生“新馬華人都不吃牛肉”的刻板印象。 也有學者指出,以前閩南地區的農耕社會非常依賴牛隻耕田,牛為人類盡力服務,功勞很大,人類感恩牛的貢獻,因此形成不殺牛不吃牛肉的宗教觀念,其實主要是要保障農業生產力;另一種說法是,新馬兩地的印度人很多,華人受到印度人影響也不吃牛肉了。 上大學時,有次和印度同學到麥當勞用餐,他點雞肉漢堡,我點Big Mac。我在餐桌上開玩笑地問:“雞肉和牛肉都是同一個油鍋炸的,肯定都沾上牛油,你吃的時候不pantang(避忌)嗎?”他回我一句:“法克由”,然後大家各吃各的。當然這種互相調侃對話只有在很熟的朋友之間才會有,不然就引起敏感爭議了。 我到中國留學,發現到處都有蘭州牛肉麵;到香港旅遊,大街小巷都有瀨尿牛肉丸;到臺灣旅遊,看到通街都賣牛肉麵,而且臺灣也是閩南人為主的社會,觀音信眾非常多,但好像沒所謂的戒吃牛肉禁忌。這些大中華地區不同華人社會的現象,更讓我對新馬華人戒吃牛肉的“特殊性”感到“驕傲”。 在馬來半島,福建和潮州人聚集的北馬、東海岸、馬六甲、中馬部分地區、南馬沿海一帶,較少見到專賣牛肉的餐館。以粵籍和客籍華人為主的吉隆坡茨廠街附近,還可以找到老字號的牛肉麵;好奇的是,福建永春人聚集的柔佛東甲地區,為何最馳名的當地美食竟然是牛肉麵,這就有待民俗學家去考究了。
3年前
1.4萬點閱
星雲
北馬焦點
吉打廣福宮善信雲集 向觀音 借庫 祈順利
農曆正月二十六是觀音開庫日,不少善男信女紛紛到百年曆史的吉打廣福宮,向觀音菩薩借庫和還庫,祈求新的一年裡財運亨通,事事順利
3年前
4.8千點閱
北馬焦點
更多觀音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