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讣告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讣告是公开的,丧家在报章刊登讣告通知亲人逝世的消息,连没有关系的读者民众也成为消息接收者。讣告也是私密的,它透露了逝者与家属的关系,也可能将失联的人牵引起来。 说来,讣告也记录了人在世间最后一趟有去无返的旅程。广告员往往是讣告经手者,让他们来说说一方讣告藏有什么故事。 报道:本刊 白慧琪 “年轻一代都不看报纸了,他们认为讣告要登给谁看?”星洲日报怡保办事处广告营业专员许铭江说起先前的讣告个案,逝者家属原本反对刊登。他们没料到,最后竟是讣告牵引回过往一段恩情。 逝者是一位老太太。年轻时,丈夫早逝,遗下她和5名年幼孩子。70年代,孤儿寡母生活不易,所幸有位朋友热心接济,对他们非常照顾,一直到小孩长大成人。 老太太的儿女各个成家立业,而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几年行动不便,没什么出门。就这样,与当年热心接济的朋友断了联系。在她去世后,就是在报纸上的一方讣告,当年的朋友才知道她的死讯。 [nonvip_content_start] “一大早纪念馆门还没开,他就已经赶到想见故人最后一面。”许铭江转述客户所见,当年这位照顾他们的叔叔来到灵堂,姐弟都非常意外,一问才知他是看到讣告才赶来灵堂。老先生老泪纵横,但至少不留遗憾,还能送故友最后一程。 客户的故事让许铭江非常感动。网络发达,的确越来越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刊登讣告。但是许铭江不想否定报纸讣告的作用,“还有很多老人家是透过报纸讣告,得知老朋友逝世的消息。” 大年初一到丧府写讣告 人生在世,喜事多,但离开尘世,仅此一次。亲人逝世,家属悲痛,因此入行三十多年来,许铭江处理讣告时都尽量带有同理心,尽快完成讣告。 大约20年前,某个大年初一,有位老人家过世了,殡葬业者通知许铭江前往帮忙处理讣告。年除夕和大年初一是报业假期,初一初二无报,这份讣告最快也是要等到年初三才能刊登了。 许铭江当时知会过丧家,他们表示理解,不强求他赶快来处理;他的母亲也觉得大过年的,最好不要到丧府去。但是他想了想,不忍让丧家悬吊着心,还是去了一趟。 丧府是传统的新村屋,屋里堆放了很多东西,连桌子也摆满物件。老人家的遗体就搁在一张帆布床上盖着,摆在厅里挪出的空间。当时还是用稿纸记录,许铭江到现场,连写字的台面都没有,丧家搬来一张椅子,让他在一处办事。 “我就坐在那老人家的身旁写讣告,真的是手一伸就会碰到。”忆起当时情况,尽管已有10年经验身经百战,在窄小的新村屋里,还是难免紧张害怕。他坐在厅里低头写讣告,问起亲属名字,丧家走进走出确认名字怎么写,称谓是什么。“也不懂到底是谁在回应我呢!” 能拿往事自我挖苦,也是因为那场大年初一的讣告工作后,受到朋友谈话启发。当时过年与朋友喝酒聚会,问及大年初一上哪去了,他不掩饰地告知自己去丧府处理讣告。在场朋友听了,有人唱衰他会“年头衰到年尾”,其他人跟着附和。 就只有一位信仰佛教的朋友替他说话,“其实驶乜惊(有什么好怕的)?人死了,你是去服务,去帮忙是有功德的。他泉下有知会保护你的。”有这一席话,许铭江从此豁然开朗,不管何时何地,再也不忌讳到丧府处理讣告。 秉持专业,四字用语忌照抄 讣告的用字讲究,每句话都有意涵。因此,写讣告忌讳“照抄”,有时只是修改个人资料,不顾语句,问题可大可小。 许铭江曾经手一则讣告,逝者是骨癌患者。写讣告时,家属提起逝者生前常常痛到死去活来,叫苦连天。进一步询问,是否在医院病逝?家属回答得支支吾吾,似有隐情。许铭江察觉异样,进一步探问,家属才坦白逝者病得太苦,周末趁家人外出用餐时,自己在家中结绳了断。他们回到家时,长辈已经断气。 家属本就自责不已,许铭江就不再八卦详情。但处理讣告时,他马上建议对方必须把“随侍在侧”四字删掉。“‘随侍在侧’是指陪在逝者身边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若对方是轻生,还写‘子孙等随侍在侧’,岂不是见死不救,看着他断气,这样不合逻辑!” 讣告背后不能说的秘密 讣告是私密的,它是家属为逝去亲人写的最后一封文告,自然得遵守亲人遗愿。有些家庭情况复杂,讣告该怎么写,各有意见。广告员经手处理讣告,说浅白点是拿钱办事,每每遇到客户家庭的种种情况,不便多问,写就是了。 新山文史工作者舒庆祥在星洲日报广告处工作50年,处理讣告,也收藏讣告。有一则讣告不是他经手的,收藏原因是觉得特别有趣、少见——逝者家属把家庭助理和爱犬的名字也列入名单中。 在他经手的讣告中,最显赫的人物是“亚洲糖王”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当时遵从逝者遗愿,讣告并没有张贴遗照。丧礼非常盛大,单是花圈就有600个,各界名人都前来吊唁。集团一名员工接洽舒庆祥处理讣告,因为逝者是大人物,他不免战战兢兢,颇有压力。虽然如此,他还是觉得非常荣幸能处理到名人的讣告。 说到家庭纠纷,舒庆祥也见识过。曾有一户名人,逝者生前有两房妻室。写讣告时,大房子女不愿意列入二房的名字,就直接刊登。二房心有不甘,隔天再以自己和子女的名义刊登一则新的讣告。两则讣告都是舒庆祥经手,出于服务客户的精神,就不过问其中缘由了。 许铭江也处理过家庭关系复杂的讣告。怡保一位富豪有几房子孙,他最看重其中一名儿子,从小重点栽培。这个儿子成家立业后,又娶了一名妾室,对方离过婚,还带着一名儿子。富豪非常不满意她的背景,一直不承认这个儿媳妇和继孙。 富豪逝世后,家属欲刊登讣告,到底该不该记下这名儿媳,和不同姓氏继孙的名字?许铭江说,当时处理这则讣告,前后修改过好几次。打印草稿让家属检查的时候,又一直有电话打来找他。结果阴错阳差,这名继孙的名字没被列入,或许是冥冥中从了富豪的遗愿。 这些成就,可写进讣告里 讣告家属名单众多,尤其家族庞大者,广告员还需与丧家来回校对,确认无误。许铭江透露,除了名字,还有5种情况会补充在名字前后,这些有的是让逝者长辈引以为荣的成就。 (一)勋衔 敦、丹斯里、拿督斯里、拿督及其他王室颁赠勋章,被视为家族荣耀。在讣告记下这些勋衔,算是替祖上增光。 (二)专业 医生、工程师、校长、律师和会计师,是少有列在家属名字后的职业,也是刻板印象里较被推崇的职业。许铭江分享,曾让家属校对讣告草稿,一切没问题后刊登,对方却急忙打来投诉没写到某某子孙是医生。至于其他职业能不能写,他答不上来,也没看过。 (三)学位 现今社会可说满街都是学士、硕士、博士,但是在长辈心中,子孙学有所成是他们的毕生骄傲。许铭江说,很多长辈心想“我没读过书,但我的子孙都是大学生!”在名字后写上学位,也是带给逝者荣耀。 (四)艺名或洋名 (五)子孙的公司宝号及职位,以及社团职位。
3年前
现代人办丧,多半交由报馆广告员或殡葬公司处理讣告。业务员甚至不用前往丧府,丧家只需透过通讯软体呈交逝者的基本资料和家属名单,对方随即回传一份草稿,核对无误后,讣告就写好了。 如此按照范本填充的讣告,对,也不对。对,在于依循传统,刊登讣告,交代了逝者的死讯和丧礼资讯。不对,在于讣告用字各有意涵,什么情况该怎么用,都是学问。 考考自己,“随侍在侧,亲视入殓,遵礼成服”这三句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该怎么用吗? 报道:本刊 白慧琪 请教本地文史田野工作者李永球如何写传统讣告,他传来替朋友修订的讣告供参考。这些年来,讲究讣告的朋友都请他帮忙修订,前后约10次。钻研民俗多年,他认为丧礼、墓碑、讣告等丧事事宜有一套写法用字。他这么写讣告…… [nonvip_content_start] (为尊重逝者及家属,故将姓名、生死年月等资料移除。) (1)逝者身分 太平旅隆:来自太平,后来到吉隆坡居住。此为参考印尼讣告的写法,交代逝者家乡与现居地。 蔡◯◯ ◯◯ ◯◯ 兄弟先严:几位兄弟已故父亲。此处用“先”表示已故,“家严/慈”适用于在世父母。 蔡◯◯老师逝世:逝者姓名与身分。 (2)主文 显考:显为德行显著,此为对已故父亲的赞颂。 四代大父:逝者有三代人,再虚加一代。 讳(字型小号)◯◯蔡府君:不直呼长辈名字,文字书写加一字“讳”,“府君”为尊称。 祖籍:男女皆可用祖籍。女性死者若依从丈夫祖籍,如潮州人嫁与福建人,可用“嫔归”福建。 寿终正寝:家中自然逝世,男性用“寿终正寝”,女性用“寿终内寝”;若在医院病逝,用“寿终”即可;遭逢意外或轻生,不能用“寿终”,只能用“逝世”,且不必写明意外原因。 享寿实龄八十有余: 60岁以上可用“享寿”,60岁以下用“享年”、30岁以下用“得年”。客粤两籍虚加3岁,才用“享寿积闰”。 随侍在侧:陪在逝者身边咽下最后一口气。长辈对晚辈可不用,逝者轻生也不适用。 亲视入殓:为逝者整理仪容、换上寿衣,将遗体放入棺材。若逝者口含珍珠或铜钱,可用“亲视含殓”。 遵礼成服:遵循古代礼制穿戴丧服。 叨在:表达感谢的愧称。 教亲姻乡友谊:讣告的告知对象,各种结谊之交。“教”教育界、“亲”亲戚、“姻”亲家、“乡”同乡、“友”朋友。另可用“商”商界伙伴、“工”劳工阶级同事。 哀此讣闻:以哀恸的心情,告知此噩耗。 (3)家属名单 以发讣者家庭为先,接着义(谊)子女,才到逝者兄弟姐妹、侄儿侄女、外甥男外甥女。妻子兄弟姐妹可用“内兄弟”“姨姐妹”。内兄弟的子女称“内侄”,姨姐妹的子女为“姨甥”。 已经逝世的家属,名字加框。外姓的亲属只框名不框姓,不过李永球考察中国的资料,可以连名带姓框起。 现今讣告常见的问题 随时代演进,现今讣告比起旧时白话许多。新山文史工作者舒庆祥说,讣告是随着人们的观念慢慢演变。一些传统字眼如“显考/妣”已改用“我们最敬爱的至亲”;“哀此讣闻”已改成“仅以沉痛的心情敬告亲友们”,都被普遍接受。 70年代起,他和同行有感于同名同姓人多,于是在发讣者或逝者名前添加公司宝号,如XX公司董事经理、XX公司东主。这种写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李永球认为,讣告一定有主要发讣者,例如:儿子为父母发讣(XXX先严/慈)、父亲为儿女发讣(吾儿/爱女)。他觉得现在报章常见“我们最敬爱的至亲”,字数多,且一并概括所有亲属,反而模糊了主丧者。 此外,配合逝者的宗教信仰,讣告也添加宗教色彩,例如天主和基督教徒的讣告添加十字架,佛教徒的有莲花图样。对此,李永球解释,华夏文化中婚丧喜庆无关宗教,华人的信仰是祖先,死后与祖先团聚。现在有不少佛教徒、道教徒在讣告使用宗教词汇,其实并不适合。例如,“羽化升天”其实是道士、道长专用词汇,形容修道成仙。 讣告样式设计的过去与未来 翻阅旧报章,60年代的讣告直书,字小且拥挤,栏目也不大。当时的讣告只有框框和文字,没有逝者头像,更没有其他图案。 星洲日报广告部制作组主任桂素婷分享,1994年开始使用电脑排版后,排版和印刷技术改良,讣告才多了些变化。例如,过往讣告都只是黑白,后来有了彩色讣告;逝者的头像多是植入方框,后能用电脑软体处理脱底。 现在设计讣告,制作组还找了很多图案衬底。常用的有蓝天白云、山水画、竹、莲花、菊花等等。桂素婷说,将这些图案搭配起来,调节深浅和渐层,能营造和谐、平静的氛围。针对天主或基督徒逝者,设计上则采用十字架或鸽子。 问及讣告还能有什么改良变化?设计是否要随时代更迭更加新颖?桂素婷坦言,胥视市场接受程度。目前,市场仍较保守,客户普遍还是喜欢旧有的莲花、山水等元素,毕竟多数逝者都是长辈,讣告设计也不能太年轻。 桂素婷也提出思考,讣告文体偏传统,字里行间还有些文言文,背景设计太过新颖也不搭调。若讣告真要改革,文字与图案是否也该相互搭配演变?
3年前
可以这么说,讣告是生者为死者发的最后一封文告…… 许多老一辈读者翻开报纸第一件事是翻阅讣告。他们静静扫描,细看照片、人名、地名。也许是家乡,或是曾经工作打拼的地方,有哪些曾经相遇的老朋友、老同事,或是久未联系的远房亲戚先行一步了。有时他们看见年纪轻轻的照片,即便素未谋面,也会不忍感叹一句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讣告的功能很简单,就是通报死讯。可报纸上一方讣告的内容并不简单,短短几行文字,交代了逝者生死、后事、亲属关系,以及最后敬意……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林添喜、受访者提供、本报资料中心 根据资料,《礼记》〈文王世子〉写“冠,取妻必告,死必赴,不忘亲也”,其中“赴”通“讣”。整句话的意思是:加冠(成年)、娶亲一定要告知,逝世一定要报丧,才表示不忘亲属。《礼记》〈檀弓〉也写,伯高死于衞,赴于孔子。伯高死在卫国,将死讯告知孔子。 本地文史田野工作者李永球说,自古以来就有讣告。讣告的功能简单,家中亲人过世,刊登一则讣告,通知各方亲友。旧时还没有报纸,人们就请读书人简单写一则张贴家门,或写一张纸条托人送到远方通知亲友。 [nonvip_content_start] 他在田野调查中曾听过,1970年代乡下电话仍不普及,丧家还需托德士司机到城里哪条街哪号门牌,向城里工作的亲人报告死讯。过往一些乡镇村落,若有一户人家办丧事,便以红丝线绑住一对红蜡烛,送给邻里每户人家。如此一来,大家都知道村里有人办丧事了。 谁来发? 谁会发? 在马来西亚,至少20世纪初前后就有讣告。当时的讣告不只由丧家发,乡团组织也会义不容辞代发〈敬告知交〉,告知同乡哪位乡长、乡贤逝世,何时出殡,有心者可前来送逝者最后一程。与讣告不同,〈敬告知交〉通常包含赞美的词句,歌颂逝者。 他手边看过较为久远的,是100年前刊登在《新国民日报》的〈敬告知交〉。当时太平福建公司为已故总理(福建会馆会长)黄务美刊登,年份还是用“民国十年”,即1921年。文中赞美逝者道:排难改纷,厥功甚伟,又极热心公益,交游亦广。 李永球说,旧时人们热心代登,结果一人过世竟有多则讣告,不免造成混乱。太平福建会馆1937年的会议记录就曾记载,提倡改良丧仪,出殡之期由丧家自发讣闻,不需亲戚朋友代登转达。 他也提到,华人习惯“报喜不报忧”,这也体现在丧礼文化上。乔迁、婚庆等喜事,人们会发请柬邀请宾客,若没收到请柬,可别不请自来。办丧事不会到处邀请,而是刊登讣告,看到消息的人自行决定是否前往吊唁,或致电慰问献上敬意。 兼具报丧、记载家谱功能 现今报章里的讣告,内容大致如下:方框里头贴着逝者头像,写上“讣告”、“XXX逝世”,主文交代逝者祖籍、生与死之日、岁数、丧礼仪式、出殡时间,以及亲属列表。 新山文史工作者舒庆祥自1971年加入星洲日报担任广告员,这50年来看过、经手过不计其数的讣告、挽词、泣谢和追思广告,也收藏不少名人讣告。他说,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报章的讣告特别多,他的香港朋友看了非常惊讶。 在他看来,讣告除了通报死讯这一基本功能,也可视作小型家谱。遥想当年,马新华人离乡背井南来,没有祠堂,更没有家谱。直到他们逝世后,讣告不仅写明祖籍,也详列亲属,形同家谱。他们的后人收藏当作纪录,将来又有亲人离世即沿用。 舒庆祥说,1971年星洲日报在新山罗米街(Jalan Dhobby)成立办事处后,采访部与广告业务才各自独立作业。在那之前,丧府不是上报馆找人刊登讣告,而是找记者或报纸代理代写。 发展至今,写讣告已非广告员专利。很多殡葬业者也把讣告纳入丧仪配套服务,备有固定格式的讣告,只更换文中姓名、祖籍、生死和出殡时间等逝者个人资料,并填充家属名单。很多年轻一辈也不在报章上替长辈登讣告,而是在脸书等社交媒体上通报。 撰写讣告要注意什么? 如此看来,人们仍非常重视讣告,但这份“重视”不应仅止于形式。讣告的文字、格式、内容和意思才是重点,却常被忽略。举例,长辈在家中自然死亡,男性用“寿终正寝”,女性则用“寿终内寝”;若在医院病逝,而非家中,用“寿终”即可;遭逢意外或轻生,不能用“寿终”,只能用“逝世”,且不必写明意外原因。“随侍在侧,亲视入殓,遵礼成服”,各有意涵,某些情况并不适用。 相较从前,舒庆祥认为讣告经年累月演进,已经移除许多较为封建的元素。例如,丈夫先死的妻子不再自称“未亡人”,父母双亡的儿子也不用“孤哀子”。李永球也说,从前的讣告不列女性和外家眷属,只写兄弟、儿子、侄子等,这种做法他并不欣赏。 就用语而言,舒庆祥觉得已经够浅白,无需再简化。虽然刊登讣告算是私事,年轻一辈在网上如何写讣告是个人自由,但他认为讣告还需要有一定传统礼数和规矩。 李永球也感慨,就连很多大专学府的学术人员也没有研究,可见的确很少人真正关注讣告。讣告是唯一还保留部分文言文的文体,内容精简,文字优雅,过于白话会显出一些毛病。例如,“显考/妣”,意即“我最敬爱的父亲/母亲”,两个字不仅概括七字意涵,也表述了发讣者的身分——逝者的儿子。讣告是生者为逝者写的最后一封文告,还需以最谨慎、崇敬、讲究的心,细细检查撰写。 除了讣告,还有什么丧事文告? 除了讣告,在报纸上刊登与逝者相关的文体还有挽词、泣谢,以及追思。逐一来看: 【挽词】 亲友、乡团组织、商业伙伴发给逝者的敬意。通常写上4个大字赞美逝者,男性长者用词如“五福完人”、“哲人其萎”、“高山仰止”,女性长者多用“驾返瑶池”、“懿德流芳”。 李永球解释,挽词其实就是丧礼上常见的挽幛。亲友、乡团组织或商业伙伴送来一块布料或被单,写明逝者(如:XX乡团理事某某先慈),四字赞美的话、XX乡团敬挽。 舒庆祥从事星洲日报广告业务多年,据他观察,1970年代挽词还不那么流行,多数是生意往来的客户或华团替知名人士刊登挽词。挽词也成为一些华团制定的福利,若理事亲人逝世,组织刊登挽词以表敬意。 “以前的挽词,(敬挽名单)一个人名5令吉,加起来多少,挽词就多大。”商界、华社名人或其亲人逝世,广告员也会主动向他们的商业伙伴或社团招挽词。“客户都很乐意,因为他们可能很忙无法亲自到丧府吊唁,我们(广告员)代劳,帮他们完成人情。” 要特别谨慎的是,广告员必须了解逝者身分、年龄、职业挑选四字用语。通常,年老且儿孙满堂者用“福寿全归”,丧府就非常满意了。 【泣谢】 丧礼结束后,主丧者率领家属感谢治丧期间众多亲朋戚友的帮忙,前来吊唁、赠送花圈、赙仪、刊登挽词等。 【追思】 逝者逝世周年纪念时,家属或亲友刊登,以表思念。舒庆祥是星洲日报资深广告员,从业50年。期间,他曾经手过连续十数年的追思广告。一位老先生每年都为死去的太太刊登追思广告,直到自己后来也逝世才停止。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