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说书
周刊专题
【还是要读书/04】现代说书人|黄康伟: 买书 读书 说书, 寻找社会的另一可能
说书会上,书友围坐长桌,每人随机抽牌,抽出小说里的角色或情节。 猫——可是我知道它没救了,它太虚弱了,没办法活下来……我想要感到同情却没办法。 “换作是你,会怎么做?”“我觉得我会……”书友接着讨论起来。这是现代说书人黄康伟的“欢迎光临人生绞肉机:《幸存者,如我们》体验阅读会”。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刘永发 影音:本刊 陈愐壮 星期六下午,文运书坊,书架与书架间摆起长桌,就是黄康伟的说书角落。两名参与者都有参与过他主持的说书活动。 “他讲东西有重点,也愿意让读者表达自己……”书友陈凯仪曾在新山参加黄康伟的说书会。几次下来,感受到说书人越来越用心,例如透过画画表达,或抽卡片,让说书会变得有趣。 黄康伟自认是“社会观察者”,他爱阅读,工作之余也办读书会、说书会,偶尔把一些议题的讨论与思考集结成小志(zine)。他第一次参加读书会是在新纪元学院(当时尚未升格大学学院)。老师曾丽萍导读的是《现代性》,“科普类的书籍,对我来说非常吃力,很多概念没有办法思考。” 读书会约四五人,老师导读,但所有成员不只是听而已。一到两周一次的读书会,大家要事先准备负责的章节,摘要报告给大家。黄康伟第一次体验到,读书再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事。大家共同阅读一个读本,即使有不同的关心、焦虑,可以互相交流,思考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轮到自己办读书会,是在台湾继续念研究所后。2016年,他在异乡开办了“莱佛士花读书会”。这与前一年参加学生运动,烈火般的青春有关系…… 进入学院后,黄康伟加入马来西亚青年与学生民主运动(DEMA)。后来他到台湾继续双联课程,趁暑假回国赶上了净选盟4.0集会。2015年正是时任首相纳吉卷入1MDB丑闻,学运伙伴于是趁示威集会当儿,在国会大厦前发起“占领行动”。 他们从国家银行一路示威游行到国会大厦前,占领并过夜。31小时后,他们被警方逮捕,送往增江扣留所。“我明确感受到一个威权政府怎样迫害人民,一个人的人权是可以随时被当权者瓦解掉。” 黄康伟记得,所有财物都被清点和没收保管,换上橙色扣留服。他们被警方唤作“Parlimen”(国会),代表就是那群占领国会的人。“我觉得好像被剥夺了原来的身分,我再也不叫黄康伟。” 扣留所隔间里,一个印度黑帮大佬问他时间,他也答不上。在扣留所是没有时钟的,作为每天恪守时间的现代人,他的名字和时间感都被剥夺了。他想起傅柯的《必须保卫社会》,是不是为了保卫社会的大多数,就把被认为异类的人全部排除,关进小小的扣留所? 他还想到葛兰西的《狱中札记》。独裁者墨索里尼把葛兰西关进监狱里,是为了让那颗脑袋停止运作20年。他觉得,那个政权把他们关进扣留所,是不是也在迫使他们停止思考,好继续维护极权和专制? 办读书与说书会 在阅读中寻找答案 壮烈的暑假结束,黄康伟赴台继续升学念研究所。社运的经验非常疲累,让他对马来西亚感到很多不安,但人又在遥远的台湾。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更接近这块土地正在发生的事情?“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阅读,所以2016年开始组织了‘莱佛士花读书会’。” 取名“莱佛士花”有其反叛意味。黄康伟解释,莱佛士是殖民者,莱佛士花是恶臭的花,“把这两个东西连结起来,在讲殖民者怎样榨取我们。所以我们是透过一种‘反省我们被榨取’的方式,去思考马来西亚。” 远在台湾的几位大马留学生组织起来,透过阅读反思,选书注重马来西亚史。他们读还没有资本主义,到有资本主义的社会,因为殖民者进来而变成今天这副模样。简而言之,透过阅读理解时空变化,来梳理马来西亚的现况。他们也选读左翼书籍,例如刚过世的赛胡先阿里的《马来人的问题与未来》,希望透过不同的视角去理解这块土地。 2019年毕业回国,在商务印书馆邀请下,与同样是爱书人的黄麒达一起主持说书会,讲《中华秩序》。说书会与读书会截然不同。读书会,大伙准备各自读书报告,再一起讨论;说书要挑出书本最想表达的重点或亮点,分享给参与者。 他用篮球赛比喻,球员运球、传球、得分就像透过阅读寻找答案的过程。参与说书会像观赛,不用下场打球,看说书人分享即可。读书会的话,每个参与者都要化身球员,一群人一起配合得分,讨论阅读心得。 说书会并非类似网络速食文化“几分钟看电影”。黄康伟认为,说书人的工作是推荐阅读,让读者发觉更多细节,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要抛出‘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的出发点’,这点怎样让读者有共鸣,是说书会最困难的部分。” “阅读还是很重要,不能只是讨论而已,要真诚地阅读,真诚地对知识有更多求教,那才是说书会、读书会最主要的目的。” 读书让情绪找到出口 黄康伟的阅读核心领域集中在社会学、政治学、民主转型等。开启社会学大门也和过去的人生经历有关。2007年新山攫夺匪猖獗,当时还是高中生的他也被攫夺过。是贫富悬殊吗?还是政治不稳定?他开始阅读报章杂志去寻找答案。当年的文学杂志《蕉风》(497期)的一篇文章写到,新山被封为“国境之南,罪恶之城”,吸引了他。 高中毕业后到电子厂打工当“马劳”。凌晨4时30分搭上蓝色厂巴出发过海到对岸,7时30分开始12小时工作,下班回到家已经是晚上9时、10时。高中刚毕业的他,天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不时被主管骂,有很多愤怒和委屈。 “是后来透过很长时间,到学院、大学、研究所念书,才可以把这个愤怒消化掉,去理解、明白我的痛苦、愤怒。”黄康伟说,“这个事情让我‘还是要读书’,读书才可以去化解那个愤怒,而不是让它停留在情绪而已。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马劳”的劳动经验像是碎片分散在脑中。“在我念书时碰到劳动相关的书籍,很容易调动这些记忆和情绪。”他特别记得,手机壁纸设成一颗太阳,因为大家都是早班或晚班,很难看见太阳。 “大家的脸色都很苍白,没有血色。我难以理解那个面貌,为什么我们可以为了工作,把生活变得好像绞肉机,我们的肉体整个变成商品卖出去,生活变得一团模糊。”黄康伟觉得在工厂工作最可怕的是,装配了那么多商品,却没有把自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人。 上大学时,老师推荐他阅读了王爱华的《Spirits of Resistance and Capitalist Discipline: Factory Women in Malaysia》,讲的是1970年代马来西亚女工的劳动过程。他读到,退无可退的时候可以用hysteria(歇斯底里)的方式来集体对抗。 “这让我觉得好像可以有个出口,把过去很多的委屈、不满愤怒去解毒出来。”黄康伟强调不是阅读的“读”,而是毒素的“毒”。阅读让他不再只有负面情绪,而是可以去正面理解自己过去的经验,甚至希望去改善、改变它。 将每把声音集结成文字 制成小志 读书会是集体阅读和思考,下一步是把讨论的思绪集结成文字,制成小志。例如在学院时期的《学运报》;留台是在“境外生权益小组”结识的各国朋友依然关心各自国家的社会运动,于是策划了《HUB 社运志》,分别有台湾、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四本。2018年509大选,政权首次更迭,莱佛士花读书会在台召集留台生举办论坛,讨论各种议题,将精华集结成《黑手指变天》。 黄康伟最喜欢的则是2021年出版的《于是民主Gostan了》。2020年喜来登政变以后,马来西亚马上陷入冠病疫情,慕尤丁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他和伙伴讨论,民主从转型到倒退,要怎样面对国家的未来? 《于是民主Gostan了》的封面是一艘小纸船,不知哪里是船头,看似要流向巨兽的嘴里。这反映了黄康伟和伙伴当时的想法:为什么我们会倒退?为什么大家的船头方向是不一样的? 每本小志,黄康伟都摘录一句没署名的话:究竟成功或失败,并没有关系,至少我做了努力。希望年轻一代会遵循我走过的路并将它发展完善。我深信社会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火焰绝不会熄灭。 他希望读者一起来解读是谁留下来这一句话,“它不断激励我们寻找马来西亚,或这个社会的另一种可能。” 相关报道: 【还是要读书/01】文字侦探︱许钦斐:化身福尔摩斯,侦破字里行间的错处 【还是要读书/02】阅读播客|芝士份子:深信书本的力量,播客说书你来听书 【还是要读书/03】二手书店|BooKu:读书──能沉静躁动的灵魂,为二手书寻找知音人 【还是要读书/05】好读店小二|廖文烈:遨游书海,为寡淡生活添调剂 延伸阅读: 【杂志新浪潮/01】新兴杂志新气派 【杂志新浪潮/02】无本|以热血的心,为电影人说故事 【杂志新浪潮/03】草稿|零经验,那就从零开始 【杂志新浪潮/04】跨出纸本,开创不一样的阅读舞台
2月前
周刊专题
读家
【读家说书】杨焌恒 / 峇峇娘惹是南洋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通过地方考察,即使是同根同源的峇峇娘惹,也会根据当地风土人情而改变,发展出与其他地区有微妙差异的文化。 《发现峇峇娘惹:推动近代东南亚发展的神秘商业贵族》是日本国际记者太田泰彦走访东南亚各地,写下的一本探索峇峇娘惹文化的南洋游记。 为了采集资料,作者到新加坡、马六甲、槟城、普吉岛、印尼爪哇岛茂物,采访峇峇娘惹著名领袖的后裔、娘惹文化的经商者(珠绣凉鞋技艺师、彩色装饰瓷砖收集者、服装设计师、娘惹料理师),参观富有文化色彩的场地,包括私人博物馆The Intan、峇峇娘惹古迹博物馆、侨生博物馆等。 通过地方考察,作者发现即使是同根同源的峇峇娘惹,也会根据当地风土人情而改变,发展出与其他地区有微妙差异的文化。这本书也发掘一个有趣的事实,即东南亚最多峇峇娘惹族群居的地方,不是在马来半岛,而是在普吉岛上,占据该岛的七成人口,人数约28万人。 ◢族群身分是政治筹码 从书名可看出,作者似乎有带着某种假想的书写意图,想印证峇峇娘惹家族是南洋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背后推动东南亚的发展。他将史上著名的4位政治人物和富商串联在一起,试图营造一种峇峇娘惹族掌控东南亚政治的错觉。在他的人物清单里,李光耀和陈祯禄不多做介绍;陈笃生是曾任甲必丹的新加坡企业家兼慈善家,而他的儿子陈金钟是暹罗王国时期的外交官。他的政绩是什么?协助泰国王室的经济和外交顾问,善用国际远洋航线出口泰国产品,首次将泰国米出口到海外的人,就是他。 来到现代,承认自身的族群身分并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尤其是政治人物。李光耀在1965年被质问他的族群身分时,拒绝承认是峇峇娘惹族。这个举动被认为是出自政治考量,因为事实上,李氏南洋始祖李云龙早期在“糖王”黄仲涵的“协荣茂轮船公司”里担任经理,后来经商致富,为李氏家族打下深厚的经济实力。为了获取草根阶层的政治支持,李光耀不得不对他的族群身分缄口不语,这种行为反而与马来西亚政治人物高调土族身分的举动大相径庭。 作者还举出一个有力的证据,来说明峇峇娘惹族富可敌国的财力。处于日据时期成立的“昭南岛华侨协会”(书中译成“对华侨协会”),新加坡的峇峇娘惹家族被迫筹措5000万美金,给日本陆军第二十五军充作军饷之用,而这笔未上报日本陆军省的、相等于新马两地流通货币总额五分之一的巨款竟神秘失踪,被认为是被山下奉文卷款了。 这本书的优点是,作者用他从日本现存档案里挖掘的史料,来补充历史和文化知识断层之间的缝隙。不过他的一些观点容易引起争议,比如他暗示峇峇娘惹的男人有同性恋倾向。他的论据是,峇峇娘惹文化是相当的女性化(feminine),又强调族群的发源是身为宦官的郑和(暗示没有完整男子之身),社会结构以母系文化为主(中国商人长期在外经商,留下当地母亲照顾孩子)。另外,他采访的人物对象仅限于上流社会,关于峇峇娘惹族的富裕和高贵有点偏向印象式的写法,未免让人有以管窥豹的感觉。(原文上传于23/1/2024) 相关文章:【读家说书】周志诚 / 跟华人不同的族群
5月前
读家
读家
【十甫说书】内衣外穿?中国古人早就这么做了
十甫:“我根本分不清啥是襦、祅、背子,而文中常说的抹胸、肚兜、亵衣什么的,我常无归为一类。为免再无知下去,我还是耐心读一读这本书,长长见识。” 《中国内衣史》作者黄强在自序中就直言,中国服饰相关的著作很多,但关于中国内衣的流变史、发展史、时尚史的著作却没有……至少在这本书于2008年出版前的确没有,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未经考察,我不敢说“后无来者”、“仅此一本”。 这本书出版了十多年,也被我收藏了十多年,至今才翻出来读。当时在广州买下时,同时购买的还有《中国服装史》,这类书籍于我基本是当作资料收藏,有需要时才会翻阅,不会特别去读。 不过最近想读些闲书,抬头观望自己的书架,一眼就相中了这本,原因无他,还是因为读了太多穿越/重生小说闹的。我偏喜古代背景的穿越/重生小说,难以避免有些作者对于人物服装的描述,而这些描述对我来说简直是“对牛弹琴”,我根本分不清啥是襦、祅、背子,而文中常说的抹胸、肚兜、亵衣什么的,我常无归为一类。为免再无知下去,我还是耐心读一读这本书,长长见识。 本书共分为11章,从上古时期的内衣说起,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明清分章分析,却将宋朝与元辽金归为一章而谈,然后也分章谈民国时期的内衣、现代与当代的内衣变化等,最后以〈内衣演进伴随着意识演变〉收尾,可说是一本完整的中国内衣演变与文化相关的探索史。 《中国内衣史》以图文并茂讲解各种内衣的形制与结构,更贴心的一点,是在这些名词后注明读音和意思,让读者无需另外翻阅辞典了解读音。 由于内衣名目繁多,读完了整本书,其实记住的并不全,主要是记住一些重点,例如,“内衣外穿”、“褒衣博带”等。 “内衣外穿”的还挺多,例如:袍,原来也曾是内衣的一种。再来就是曲裙、裲裆(古称半臂,类似今天的背心)、衫(单衣)等。简言之,这些内衣,贴身而穿,外加罩袍的便为内衣,若穿在外示人的,就是外衣。 相对的,我较熟悉的抹胸、肚兜等内衣,原来主要是宋、明、清妇女的内衣。而开放的唐朝,妇女不穿内衣,喜袒胸于外,即使穿了内衣,也会以内衣示人,以突出丰满之美。 说了上半身, 岂能跳过下半身呢? 早期,古人无论男女皆不穿内裤的,下著裳,有者也穿直裆裤(无裆裤),后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服装变革,将无裆裤变有裆裤,裆裤本来可外可内的,直接成为内衣(裤)了。而到了汉代,有裆裤和无裆裤的穿着其实带着浓厚的社会阶级之分。有档裤是短裤,称为“犊鼻禈”,为下层老百姓所穿的服饰,方便劳作。而长裤皆为无档裤,是有身分阶层人士所穿,这时期,上层人士仍抱持着宽襦大裳的审美观,所以无档长裤便为他们所喜,主要原因是方便便溺,然后又避免裸露腿部。 无裆裤这种让现代人一看就觉得下面凉凉的服饰,竟然生命力奇强,直至明清时代,上层人士无论外衣多繁复美观,衣裙之下所着的裤子皆为无裆裤。还是因为那个方便功能。至于现代,不晓得中国的小儿是否还有穿无裆裤?在马来西亚,是不可能出现这些无档裤的,无论小婴儿还是不能自理便溺的小孩,皆穿尿布了事。 另外,本书也为我解惑,原来古时候内衣也称“袜”,而抹胸也有穿在外面的时候,长度和韧度还足以让人自缢而亡;还有,民国时期所说的“义乳” 原来是指乳罩,而非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假乳”。 至于先前提到“褒衣博带”,指的是魏晋时的服饰。那个时代的衣饰,疏松宽大,穿着在魏晋男子身上,容易表现出悠闲、飘逸、风流的姿态,让后人推崇羡慕不已,岂不知,那时代除了玄学盛行、好清淡,人们也吃五石散成风。而吃了药后会发热,但热量散发不出体外,并且致使皮肤干燥,若与衣服摩擦,就容易溃烂,所以那时期的人为避免皮肤溃烂就穿着宽大衣裳,“褒衣博带”是不得以为之,不值得人羡。 服饰对我而言,外在的衣裳可不计品牌、价格,只要穿得舒服、不失礼即可。但对于乳罩的要求,可严格了,定要合身、舒适,也要穿得美观,而且每个品牌的产品皆不一样,需得亲自去试穿才能买到对的。而我经过多年的体验,如今只认定一个品牌,无论价格多高昂,就只能咬牙买,原因无他,因为这品牌的裁剪非常适合我的身形,一穿即合,这是其他品牌做不到的。
12月前
读家
北马新闻
频道正能量 订户5万人 黄千芸优管说书
优管说书人黄千芸每周都会在“千芸说书bookreview”,更新读过的好书心得。
1年前
北马新闻
读家
【读家说书】回首2022,拥抱2023:我们读书掌握世界!
2022年疫情趋缓,经济和国门逐步开放,原以为曙光在前,怎知剧情再来一次反转,一场自然之战之后,一场人为之战紧接开打。战场虽远,但战争的剧烈残暴仍然波及我们——精神和心理因战争的残酷而受折磨,生活则因经济影响而困顿。但无论日常生活有多么苦涩和艰难,我们还是可以并需要从中找寻美好或幸福的一瞬间,比如一段阅读时光,或学习一个新知识的过程。阅读和学习往往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更谦卑地面对他人和世界。 ❶乌俄战争与政治学 活在相对和平的年代,我们经常忘记战争其实并未曾远离。虽然离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有一代人的时间,但这几十年之间,各种形式的战争一直都在发生,只是我们不是太“近视”,就是太善忘。2022年2月末俄乌战争全面爆发的新闻传来,着实又让我们跌破眼镜和心惊胆跳了一把。我们进而发现,这场战争影响的辐射程度似乎是非其他战争所能比拟的。 现代资讯的发达,让我们可以跟着各种媒体紧贴战争局势的发展和变化。战火刚起不久,就有不少相关书籍出版,尤其在以此事件作为参照与借镜的台湾:于4月出版的 《自由世界的前哨:2022乌克兰战争》是华文圈首本聚焦2022年乌克兰战争的书籍,汇集多名作者多角度去探讨及阐发2022乌俄战争的成因及影响;8月出版的《乌克兰的不可能战争:反抗,所以存在》是《报导者》的记者与编辑团队,用5个月的时间通过实地与线上采访,从各种角度报导这场战争的样貌;同月出版的《帝国解体与自由的堡垒》,有从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开始就研究乌俄冲突的专家,为我们爬梳乌俄战争的历史和发展之余,也针对一些争议点提出析辩;最近出版的《乌克兰的眼泪:一位母亲的战时日记》则像安妮日记,是一个正在经历着战乱的乌克兰妈妈所写所绘的战争纪实日记,传达了新闻所不能记载的战争故事。 乌俄战争的发生并非平地一声雷,两国文明史上本是血脉相通,但在近代史的发展中却一直存在各种问题与冲突。要了解这场战争的脉络,也可以从两国纠缠不清的历史开始。《乌克兰:从帝国边疆到独立民族, 追寻自我的荆棘之路》、《硝烟中的雅努斯:乌克兰》等书都是了解乌克兰历史、政治、社会、文化等必读书目;另一方,也有《逆转的文明史 罗斯大地》、《俄罗斯:一千年的狂野纪事》等书去解读那片广袤大地的地理历史、民族结构和政治演变。 只有回到历史现场,我们方能从其承载的重量中,去反思这场苦难的意义,进而从中获得力量和勇气去面对未来,才不会陷进虚无的悲观和消极境地。并且谨记,和平其实并非常态,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尽自身的力量去维持。同时,也值得让刚经历过一场大选的我们去深思,如何以己之力避免极端主义的发生和蔓延,才能在脆弱的民主面中踽踽前行。政治这门充满“可能性的艺术”,并不是政治人物或学者才需要研究的高深学问,政治就在生活中,如同《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作者刘瑜所说,唯有当“我们将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才能从此时此地抽离,获得一种俯瞰的视角,进而再聚焦定位现实,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 ❷通膨与货币学 我们好不容易从一场大疫中存活了下来,但疫情还未过去远方战火又起,诸此种种导致资源短缺,造成了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全球通货膨胀问题。一年来物价全面上涨, “涨“字成了马来西亚2022年度汉字,我们也从一把青菜的价格、一盘已不经济的经济饭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热辣辣的通胀之痛。再来,2023年全球经济放缓甚至衰退的前景预测也已迫在眉睫。 过去我们都知道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一环,但或许并不知道为何如此,以及该如何面对;我们甚至可能只知道赚钱花钱,却不了解货币错综复杂的机制如何运作。这时候不妨阅读类似《货币简史:你不能不知道的通膨真相》这些经济或货币学相关书籍,从现实生活带来的刺痛感稍微跳脱出来,去了解货币背后的历史和运作机制、通膨如何产生等问题。 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美国联储局(或称美联储或联准会)以几轮暴力加息来缓和国内通膨,此举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全球经济走向和各国货币政策。究竟联储局这项政策可以稳定经济,还是会带来经济衰退呢?缩紧或放宽货币政策的背后原因又是什么?回到原点,联储局又是一个什么样,因何而产生的机构? 或许现在也正是时候来了解一下联储局的背景以及其货币政策了。由联储局前主席、2020年诺贝尔奖得主之一的柏南克(Ben Bernanke)撰写的《柏南克谈联准会:二十一世纪货币政策》,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联储局的成立、组织结构、政策与策略等,并检视现今与展望未来的联储局走向,这有助于我们对经济前景看得更清楚一些。作者另一著作《伯南克论大萧条:经济的衰退与复苏》则以1929年经济大萧条为研究对象,探讨大萧条的原因和传导机制。以史为鉴,或许也将有助于我们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我们该如何为经济衰退做准备?其实过去百年以来,经济不止衰退过一次。经济发展的起落,就如同潮汐涨退那样,只是如一叶小舟的我们该如何在大浪潮中生存,还是需要一些专家的智慧和历史的借鉴。历史的巨轮看似重复滚动,但中间又有多少变因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通过阅读,也许可以让我们在危机中看到转机,机智地去改变重整,或至少获得一些耐心及耐力撑过低谷时期。 (【延申阅读】《通膨的恐惧:消除你对货币供给过多的疑虑,从联准会政策看收入、失业率、恶性通膨问题的解答》、《全球通胀与衰退》、《通膨、美元、货币的一课经济学:对总体经济的影响》) ❸南洋与东南亚学 撇开学校里那些生硬沉闷的历史课本不谈,我们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片独特而丰富、多元又复杂的区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过去成为各文明的交汇之地;我们都希望,这块区域在世界版图上将再次显示出其重要性,闪耀出其独特的光芒,不再是中心主义论述中所建构的边角一隅。 今年无独有偶,几本与东南亚相关的重要学术论著都陆续推出了中文版,也让本地的中文阅读者有更多的机会从多个角度去认识这片土地。其中有东南亚研究专家安东尼·瑞德的两本大块头专著《东南亚史:多元而独特,关键的十字路口》、《帝国炼金术: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政治认同》,作者摒弃王朝史和国别史线性叙事的方式,改以用宏观的视角来分析东南亚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几个民族国家是非常后期,且是被建构出来的事情),其地理环境、历史、民族、文化等种种演变,呈现出不同角度的东南亚。 《懒惰土著的迷思:16至20世纪马来人、菲律宾人和爪哇人的形象及其于殖民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功能》则是已故马来西亚社会学家及思想家赛胡先·阿拉塔斯于70年代写成的经典著作,如今翻译成中文实属难得,也非常值得一读。他以后殖民主义的思维去分析所谓“马来人的懒惰”这一偏见,其实是源自于殖民者带有殖民资本主义企图的论述,最后让此迷思内化到了被论述者本身的自我形象及他者的认知中(想想自己是否也常有这种以偏概全的偏见就可知道这个迷思的存在),成了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一道挥之不去的意识形态魅影。这个论述和一再被利用的“华人富有马来人贫穷论”一样,是有着政治目的的虚妄假说,也是需要加以努力去祛魅的问题。 此外,也有不少新进学者及国内外作家针对东南亚乃至各国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或编或写或绘的作品,内容涵盖方方面面,从历史、政治、社会、族群研究等,到文学作品的选读和分析。除了有严谨的学理探讨(如《在承认与平等之间:思想视角下的“马华问题”》分析了马来西亚华人的两个困境),也有较为轻松但不乏辛辣批判的图文叙事(如《漫画之王陈福财的新加坡史》,以漫画虚构故事嵌入新加坡真实历史),这些作品都让这片土地丰富的色彩得以被大家所看见。 生于此,身在此,作为共同体,我们如何想象自己并参与这片土地的未来,或许从这里开始——以理性和感性兼并的态度,以或宏观或微观的视角,从地理历史、社会民族、文化文学等各个角度深入去阅读她的世界。 (【延申阅读】《赤道线的南洋密码:台湾@马来半岛的跨域文化田野踏查志》、《在承认与平等之间:思想视角下的“马华问题”》、《马华文学与文化读本》、《南洋读本:文学、海洋、岛屿》) ❹读书与书店学 2022年马来西亚文化圈最火热的话题之一,莫过于两家大型连锁书店的进驻,让本地爱书人欢腾不已,不但掀起一波打卡热潮,也引起不少讨论,比如对于书店的定位方向和策略格局、书店的选书选品和装潢陈列,各表示赞赏和失望的都大有人在。 无论如何,在许多实体书店难以为继的时候还有新书店加入——不管是大是小,是综合式还是主题式书店,是单纯卖书还是复合兼卖其他——总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比起一家服装店,我们似乎对书店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和不同的“想象”,这自然是因为书店所售卖的商品“书籍”,承载着跟其他商品不一样的精神和文化功能。但是,“书店”这个场域本身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个空间总是为我们带来一种梦想 和希望的感觉,并且带着发现与创新的意义,还有着一定的交流功能:书与书,读者与书、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书店主人……可以说,书店创造了一个特殊空间,让人与书、人与人碰撞出各种精彩的火花。这也是为什么逛书店成了一种兴趣或曰文化。许多爱书人在旅行时,往往都喜欢逛一逛当地书店,或者来一个书店之旅(《岛读台湾》);而关于书店的书籍,每一年也都有被出版并且销量可观(《书店学》),就连书店主人撰写的开店秘辛和书店日常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沙漠。诗集。书店》、《卖书成痴的真心告白》);更有甚者,不少爱书人的梦想是开一家书店——虽然大家都知道卖书这行当,其实辛苦又赚不了多少钱。 热闹之后,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书店的林立(误,其实只在一个城市林立,比起别囯的城市更是小巫见大巫)是否表示我们的阅读文化已经提高?(根据报道马来西亚的阅读率其实比几个邻国都来得低。)逛书店的热潮是阅读文化有所提升的表现,还是只是一种打卡文化潮流使然?进而还可以深思,书籍或者实体书店对我们来说究竟有着什么存在意义?书店又可以为一个城市或社区带来什么意义?书店是一门文化生意,重点在文化还是生意?在大书店分散有限的阅读群众下,小书店又该如何找到生存之道?诸此种种衍生的课题几乎可以发展出一门“书店学”,而从最近出版的书店相关书籍中,相信都可以寻找到不少启发点。 每个爱书人心中都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也许已经存在于某座城市或社区,也许还未出现。又或许,你想要什么样的书店,必须由你自己来形塑——不是说要真的去开一家书店,而是可以多支持你喜欢的书店(不要只等跳楼促销);也可以每到一家书店,与一本书不期而遇时买下那一瞬间(不要计较书价),让各类型书店都可以有存在的空间,生生不息。无论如何,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老话——来读书吧! 欲知更多书讯,可浏览城邦书店网站:https://www.cite.com.my
2年前
读家
更多说书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