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谋生能力

10月前
1年前
比我大5岁的同事J递了辞呈,目前在结束手头工作和交接事宜。 有一晚下班搭J的顺风车回家,忍不住问她是否已提早退休。J认真地思索了一会儿,微笑说:“应该说要开始新生活了。有些事若不付诸实践,就会变成我日后的遗憾。You know?You only live once.” 于是,J决定辞职,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热爱的手工作坊里去。如今她的孩子有了谋生能力,卸下大半的经济负担,加上她先生不反对,以及这许多年的充分准备,令她觉得时机对了,终于可以落实开一间手工作坊的心愿。J还公开授课,让感兴趣的人有个学习手工制品的地方。 与J识于微时,并肩作战地一路走来,也知道她平素喜欢手作,是廿多年来不变的志趣。她的巧手在同事和朋友当中是公认的好,即使一支“水草”,经她一番折叠也能变成好看的玫瑰花。 有时看她趁午休时躲在接线员的柜台后方打毛线,同事偶尔会请她编织一些精致的小耳环、发夹、手袋之类的东西,她总是来者不拒。J打趣的说,这一切若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怎会持续不辍,怎会在事业的稳定期毅然选择开拓人生的新跑道? J的话在我心底泛起了些微波澜。 这些年,也许是来到了某个年龄阶段,心头不时会浮上两个尖锐,不容回避的自问:“倘若再过个10年、15年,我还会在目前的位置上吗?老后的自己又是怎么过的?” 有时这么想,仿佛真的看见了老年的自己,在某个未来默然回首注视现在的自己。那时候的她会说什么呢?或者,她是在想念着今天的自己,怎样在充满变数的人生旅途中突围,找到下一个据点?即使她不说,现在的我也知道,人生并没有真正地一劳永逸,退而不休才是真理。 是的,年轻时曾天真地以为退休就是拥有丰厚的退休金和过着悠闲、无所作为的日子。可当自己一步步地走到应该规划老年退休的时刻,开始发觉“退休”二字在我心中已悄然变化,退休并不意味着就此失去了生产力和创造力,退休是一种隐喻,暗示着我应该在尚未到达人生的断崖前,寻找下一个新的出路。 毕竟无人能保证好景常在,尤其在前景不明朗的后疫情时代里,人工智能面世,冰冷的机器人据说即将取代人类大部分工作,在物价高涨,银根紧缩的大环境之下,有非政府组织还建议国人应该延长退休年龄,可我想到的不是盲目地抓牢眼前的焦虑,与其怨天尤人,何不就试着去改变目前的现况,打造一个自己属意的新人生?趁现在的身心尚有余裕,去探索自己未知的领域,去体验不同的人生,不一定等到暮年才来实现心中的愿景。 不为自己设限 与此同时,同行的J已勇敢地往前跃进了。在许多人来看,J离开舒适圈去开发自己的天地,是充满激情和浪漫的想像。殊不知这些成功的表象是以滴水穿石的努力才成就的。J知道生命没有take two,所以不会在自己的四周设下条框,她诚实地说出自己对生命的向往,循序渐进地,抵达新的目的地。 古人说五十知天命,那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也不是随波逐流地任由时代摆布,而是清楚认知现实的局限,即使在限制下仍有突破、改变现状的决心,在活了大半辈子的人生旅途上,换一种方式继续生活,继续学习。
1年前
《晋书》谈王衍时说了一个和钱有关的故事。王衍官至司徒,好清谈,以清高自许,从来不说“钱”字。他的妻子郭氏趁王衍熟睡,在床周围置满铜钱。王衍醒来,大声将仆人叫来,并喊“举却阿堵物”。“阿堵物”字面意思为“阻碍之物”,“举却”译成白话为“搬走”。王衍的虚伪自此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话,“阿堵物”则被戏谑成钱的代名词。宋朝张耒直接以“阿堵物”入诗,〈和无咎〉有诗句“爱酒苦无阿堵物,寻春奈有主人家?” 张耒是苏轼学生,和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同列苏门四大学士。苏轼被贬官时,他也受到株连。除了在京城如意几年外,官场并不顺利,一生多舛,对贫穷深有体会。在诗句中他感叹自己爱酒但是没有钱,想要和春同在,春光却在他人家里。 钱和人之间有着无穷的张力或矛盾。《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范蠡救子故事。范蠡二儿子在楚国杀人被囚,理当问斩。范蠡让小儿子带钱到楚国疏通,老大以长子之名,不惜以死相逼,坚持更适合此行,范蠡妻子认同老大。吵闹一番后,范蠡无奈同意。临行前范蠡要老大带信和钱给朋友庄生,并嘱托一切听庄生安排。 庄生收到信和钱,即晋见楚王说星宿位置异常,只有积德行善才能避祸消灾。楚王传旨封存国库。范家老大从朋友处得知封存国库乃大赦前兆,高兴极了,觉得弟弟得救,无关庄生,找他要回钱。庄生以廉洁正直广为人知,本想事后原封不动将钱退还,怎知事情未了竟受侮辱。一气之下求见楚王,直指民间议论范蠡贿赂大臣方有大赦。楚王大怒,下令先处死范家老二后才宣布大赦。范家老大难以置信,最后带回老二尸体。 故事到这里时出现了淡定的范蠡,家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范蠡说早料此结局。老大虽爱弟弟,却不舍钱财。他从小跟着范蠡飘泊,知道生计艰难。小儿子的世界截然不同,出生时范蠡财富已经独霸一方,眼睛所见都是繁花锦簇。他知挥霍,不知撙节。当初范蠡安排小儿子出行,考虑的就是他大方个性。老大省俭,本是长处,最后竟断送二弟性命。“事之理也,无足悲者。”范蠡说。 白发人送黑发人,料事如神无济于事。与其说范蠡通过二儿子的死提醒后来者当舍则舍教训,不如说范蠡志在强调环境影响人对钱的拿捏。大部分人对当舍则舍有一定距离,那是有了钱后才会面对的问题。老百姓不怕钱多,钱从什么地方来才是挑战。 五四文人中,鲁迅是少数例外对钱的问题做了深度思考。他不会清高至耻言钱,也没有出于隐私而讳言钱。鲁迅在日记中不厌其烦将每一天支出和收入详细记录。衣食住行的各种开销,包括校园、书市、茶室、饭馆、娱乐场所的花费,《鲁迅日记》中都有清楚记录。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说“钱”一字虽然难听,但是“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娜拉是19世纪剧作家易卜生所写《玩偶之家》的女主角,易卜生借娜拉遭遇批评当时婚姻模式。娜拉在结尾终于觉醒,决定不做傀儡,反抗丈夫和家庭的束缚而出走。 一定要有谋生能力 鲁迅认为故事并没有完结,出走之后娜拉该怎么生活才是问题核心。要独立生活,真正得到自由,一定要有基本的谋生能力。陈明远在《文化人与钱》说鲁迅在日记中记录收入来源其实是“以自己的实践,以亲身体验”回答了生活难题。鲁迅的收入主要来自教书和稿酬,可归为中等生活水平一族,“如果不是鲁迅自我奋斗努力保持了中间阶层的自主经济地位,那么,也许他早就被黑暗势力无情的扼杀、吞噬了,那就根本谈不上还会有什么鲁迅精神。” 陈明远说。 穷不是罪过,但是不穷更好。 “人的一生,就是和穷挣扎的历史……能不和穷挣扎,或于挣扎之余还有点闲工夫做些别的事,那人是有福了。”这是梁实秋在〈穷〉中的话,“有福”二字,经历过苦日子的人当知其中真味。  “穷人眼里还有更穷的人。”梁实秋说。公元755年,杜甫回奉先探望妻儿,留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让人动容,这是杜甫让我最震撼的其中诗句,用今天的话是:进门听见家人哭,原来是小儿子饿死了。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