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豆芽

10月前
11月前
(新加坡18日訊)25元(新幣,約88令吉)鹹魚豆芽引爭議。食客上網發貼文申訴,稱豆芽“金土種出來的”,餐館則澄清指25元其實是兩盤豆芽的價格。 《新明日報》一名姓林的女食客昨天在社交媒體貼文,投訴到中峇魯一帶的餐廳用餐時,點的鹹魚豆芽竟要25元。 她笑稱:“我相信他們的豆芽是在像黃金一樣貴重的泥土上長出來的。” 女食客也上載了兩張照片,一張是餐桌上放著一盤魚生、一盤豆芽和一碗粥。另一張則是收據的照片,上面註明鹹魚豆芽(大)25元。 相關貼文在網上引起議論,有人留言說:“這是喜馬拉雅山種植,九九八十一年採集一次的”,另一人笑稱豆芽是用名牌礦泉水培植。 記者昨天下午走訪該餐廳,發現店內的餐單註明了各種粥和飲料的價錢,但炒菜、煎蛋等現炒菜餚的價格並未標價。 店裡負責人稱他們不便發言,指餐館已在臉書上貼文澄清來龍去脈。 根據店家在臉書的貼文,指女食客上傳的照片,像在暗示一盤豆芽要25元。但經過了解後,當時店員其實是送上兩盤豆芽,好讓對方一行8人容易分享。 “我們的店員向對方解釋了分開兩盤的做法,她當下也接受了。”   店家貼文後,女食客留言駁斥,稱豆芽上桌後,當時有向店員詢問食物的分量,還問對方這是否就是25元的大份豆芽。 女食客稱眾人很是驚訝,還想過要求退貨退錢。她指店家過後嘗試補救,才送上多一盤豆芽的。 被指第二盤是‘賠禮’ 餐館否認:一場誤會 針對女食客稱店員捧出第二盤芽菜是“補救”的說法,餐廳回應說,這是店員和食客間的“一場誤會”。 店家回應說:“你拿著收據到櫃檯詢問鹹魚豆芽的價錢,她(店員)還沒有看見你桌上的菜就回答‘是’。” 店家進一步解釋,指店員緊接著跟隨顧客到餐桌查看,才發現分量不對,之後就到廚房向廚師詢問,結果得知是要分開兩盤上桌。 “所以第二盤豆芽不是‘賠禮道歉’,而是所點的菜的一部分。” 店家也對於造成不便致歉,並指應該在點餐時就通知食客分開兩盤的處理方式。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新加坡30日訊)買炒粿條但不要豆芽,必須另加新幣5角錢,攤主的另類加價引起爭議!女攤主解釋,原本炒一鍋可賣四五份,另炒一碟免豆芽的很費時間。 根據《新明日報》報道,法嘉購物中心(Fajar Shopping Centre)食閣一個售賣炒粿條、炒米粉、蠔蛋和菜頭粿的攤位,在攤位外貼上告示,稱如果要加食材,需要多收費。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如果要純炒粿條、純炒麵,甚至不要豆芽,也都必須另加新幣5角錢。 攤主吳女士(50歲)受訪時透露,一般的炒粿條和炒米粉都會配上豆芽。“我們在開張時就貼上告示,目的不是為了多掙5角錢,而是為了方便自己。我們攤位有3個鍋,一次可以炒出四五份,但如果食客不要豆芽,我們就得重新專門為他炒一份,費時費力。” 吳女士解釋,自己“炒”了20年,兩個月前才搬到這個新攤位。 她說,之前在別處做生意時遇過一位客人要買3包炒粉,要的分別是純面、純粿條和純米粉;光是為了這位客人,她就要炒3次。 “如果是在用餐時間,其他排隊的食客也需等很長時間。” 食客方小姐(32歲,文員)說,可以理解攤主的做法。她不吃豆芽,但也會點普通有豆芽的炒粿條。“我不會多花5角買沒有豆芽的炒粿條,我可以自己挑出豆芽。” 公眾張先生(70歲,退休人士)則認為,攤主已經將價格清楚地貼在店外。“如果不要豆芽就加錢,那些無法接受的食客可以選擇不要吃。”
2年前
這個課題本來打算三期解決,結果第二篇才寫了兩道菜。喋喋不休,長篇大論,本就是鬍鬚佬說故事的方式,就搞成系列吧。 繼續出第三道菜: 三、金沙蝦球(臺幣200) 金沙,就是我們這裡莫名其妙流行起來的的鹹蛋黃。加了蒜米、蔥粒,故金"沙"。 這種做法最搶味,來個金砂樹皮,一樣好吃。遮醜最好:假如某餐廳努力推薦鹹蛋螃蟹或其他海鮮,食材大多不夠新鮮。 這道菜,香口惹味,喜歡煎炸的小朋友最愛。下酒更沒問題。 200大元,沒幾粒蝦球,不和大家搶,喝酒。 四、蒜泥鮮蚵(200) 在外吃飯,除非對食材來源很有把握,一般不敢叫貝殼類海產。 年少愛吃生蠔 ,記錄是一晚大啖30顆。吃的還不是那種酒店自助餐的廉價生蠔,而是高級餐廳的belon。一次在國外中招,搞到差點留院後, 回來就見蠔生畏了。 去臺灣也少吃著名的蚵仔煎,所以這一道也是同行者叫的。 臺菜有道著名的蔭鼓蚵仔,小朋友不會,要了這道。蒜泥蚵仔在臺菜老店X福也是名菜,蒜泥不敢碰,每次都略過。 五、蔥爆松板豬(220) "松阪"豬這個名字,肯定是臺灣獨創。松阪不是地名 ,是豬的部位:豬頸肉啦。 這肉在日本叫tontoro,切片後有點像霜降的松阪牛。最有創意的臺灣人乾脆叫松阪豬 ,身價立即大增也。 這個部位耐煮耐烤,過火不柴,略帶油花,肉味豐腴不膩,是吃日式烤肉和涮肉的好材料。切片最美,才有咬頭。 這店卻切細條,浪費了好料,應該是切條才看不到肉少吧。火候算是爆足,加上之前兩道休筷,這肉吃得津津有味。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