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资优生

兄弟情,是相互扶持、患难与共、共享美好。在魏恩勇(Jacob)和魏恩义(Isaac)身上,这份情义展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他们年仅13岁和12岁,被外界称为“天才兄弟”,但与他们接触时,首先感受到的并非浓厚的书卷气,而是他们自然流露的快乐与轻松,以及与父母相处时的温馨和谐氛围。 他们的谈话中既有对学术突破的兴奋,也满怀对彼此陪伴的珍惜,仿佛成长与成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奋斗,而是兄弟间携手前行、共同进步的美好旅程。 报道:本刊特约 杨林宜 摄影:本报 高建业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魏恩勇和魏恩义在小学时期,便以全A和A+的成绩完成了剑桥IGCSE与A Level考试,先后被大马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Malaysia)录取。魏恩义荣获“顶尖学生奖学金”(Top Achiever Scholarship),成为该校机械工程硕士课程学生。魏恩勇则凭借卓越表现获得了“优秀生奖学金”(High Achiever Scholarship),攻读工程基础课程。 魏恩义:1岁能识别1-100数字 从事医疗行业的父亲魏顺平和母亲郑淑慧在受访时回忆道,魏恩义从小展现出非凡的智力,尤其在数学方面,1岁时便能识别1至100的数字,并认出A至Z的字母;2岁时学会了数学加法,3岁时掌握了数学减法,甚至在4岁时,仅用10分钟便掌握了乘法。 5岁时,魏恩义完成了新加坡课程的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数学,6岁又完成了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数学,并独立开发了数学估算方法,大幅提升了计算速度。7岁时,魏恩义的学习速度飞跃式增长,他不仅完成了新加坡课程的五年级和六年级数学,还攻克了剑桥课程的初中一、二年级数学。同时,他成为了新加坡高智商协会门萨(Mensa Singapore)会员,其非语言智商(NVI)测试分数超过99.9%。 同年,魏恩义还担任了2018年新加坡数学竞赛(SINGA Math)全球团队赛初级组队长,并带领团队荣获冠军。8岁获得新加坡国际青少年荣誉学会(IJHS)会员证书。在8至9岁期间,他在剑桥国际中学教育证书(IGCSE)数学进阶课程及附加数学考试中取得了A等的优异成绩。 在10至12岁之间,魏恩义在剑桥A-Level纯数学与统计学中获得了A+,并在剑桥IGCSE物理、电脑科学、化学及生物考试中取得A+和A。13岁时,他在剑桥A-Level进阶数学及物理考试中取得A+和A,并获得雅思(IELTS)8级。同年,他获大马南安普顿大学机械工程硕士课程录取,该课程要求所有科目均为A等,成为该课程最年轻的学生。 魏恩勇:想跟上哥哥的脚步 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都是独特的,无法简单定义。魏恩勇的成长旅程中,除了父母的理解与耐心,还有哥哥的引导和陪伴。尽管他5岁时仍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完整数到100,但父母并没有焦虑或施压,他们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节奏。 “我们从不强迫他们,只要求他们忠于自己并享受学习的过程。在他们面临一些‘挑战’时,爸爸也会鼓励他们放慢脚步,甚至暂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调整。” 魏恩勇说,他努力的动力很大部分来自于哥哥,他想和哥哥一样,但并非只因为哥哥的优秀,更多的是希望成长路上能一直有哥哥的陪伴。看到哥哥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进,魏恩勇便也自发地跟上脚步,奋起直追。6岁便一鸣惊人,不仅完成了新加坡课程的小学一年级与二年级数学,还在全马幼儿数学比赛中荣获金牌与冠军。 7岁时的魏恩勇,学习进展惊人,平均每3个月完成一个级别,顺利完成了新加坡课程的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数学。8岁时,他在IGCSE数学科进阶课程中取得了A+(90%以上)的优异成绩。10岁时,他在AS Level纯数学考试中获得A,而在9至11岁期间,他在IGCSE(相当于中五)的附加数学、物理、电脑科学、化学及生物考试中,取得A+和A的成绩。 访问魏恩勇的当天,正值他在巴生务德小学的小六毕业典礼彩排。实际上,数月前他已顺利入学大马南安普顿大学攻读工程基础课程,成为该课程中最年轻的学生。 父母给予快乐童年 尽管魏恩义和魏恩勇的学习进度远超同龄人,但父母仍希望他们能享受与年龄相符的快乐童年,与同龄人共同成长。 魏恩义和魏恩勇都毕业于务德华小。华小教育强调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而务德华小的校长与老师们以开放和弹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挥个人兴趣和天赋。郑淑慧表示,两个孩子不仅与同学、老师建立了良好关系,还能学习中华文化与传统美德,他们也非常享受校园生活。 校长黄学逸在接受电话访问时,对魏恩义和魏恩勇父母的用心栽培深感欣慰,并勉励兄弟俩勇敢迎接挑战、坚定目标,同时心怀感恩,不忘父母与师长的教诲。他强调,小学是学生成长的根基,而华小不仅传授知识,更承载中华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礼、义、廉、耻、忠、孝、悌。 他补充,务德华小的教师团队年轻且充满活力,对教育怀抱极大热忱,并以真诚之心教导学生。“教育是良心事业,唯有真心付出,才能见证学生的成长与成就,而学生的成功,正是教师最大的安慰。” 积极参加各类比赛 魏恩义和魏恩勇并非典型的“读死书”孩子,他们的兴趣广泛,涵盖了体力运动和智力游戏。两人热爱射箭、羽毛球、游泳等体能项目,且多次在拔河比赛中夺得冠军;他们也钟情于国际象棋和其他可锻炼策略思维的游戏。此外,他们对音乐充满热情,擅长弹奏乌克丽丽,并曾与校队合作,在乌克丽丽比赛中荣获冠军。 魏顺平说,魏恩义从小就表现出自主学习的精神,不仅主动“敦促”忙碌的父母为他报名课程,还积极参赛。从7岁开始,他便在国内外数学竞赛中屡获金牌和冠军。魏恩勇同样优秀,在小学期间也在多个数学竞赛中获得金奖和银奖等荣誉。 此外,魏恩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理科生”。他对金融交易充满兴趣,并通过使用Southampton认证的彭博终端(Bloomberg Terminal),大大提升了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魏恩勇在艺术和创作方面展现出极大的天赋。郑淑慧提到,魏恩勇自小心思细腻,性格温暖。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他和哥哥从小接触各种类型的病患,深感许多病患遭遇的困境,并对此充满同情。 大约在10岁时,魏恩勇随父母参加医疗营。期间,他注意到一名患有抑郁症的病人,主动与对方交谈并试图开导他。魏恩勇的关怀和细心令父母感到欣慰,因为在医疗领域,同理心是至关重要的品质。正是因为这种体验,魏恩勇计划将艺术与学术结合,开辟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探索将创意与人道主义相结合的创新领域。 望能将所学应用于社会 “以人为本”是魏恩义和魏恩勇共同的愿景,也是他们追求学术与生活意义的核心。他们深知,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成就,更是希望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推动社会进步和福祉。对于未来,他们有着清晰的目标——通过创新和突破,为工程学、医疗保健和技术领域带来革命性的贡献。 魏恩义希望能为“即时医疗服务”(Point of Care,简称POC)带来突破性进展。POC是一种在患者所在的地点或附近进行即时医疗检测和治疗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病房、诊所、急救现场,甚至患者家中,旨在提高诊断效率和加快治疗决策。 目前,POC设备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魏恩义希望研发便携式POC设备,使这一便捷医疗服务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尤其惠及急诊患者和偏远地区的弱势群体,减少他们所承担的风险与痛苦。 魏恩义希望通过更精准的基因检测技术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注重大数据在基因组医学中的应用,推动个性化治疗的发展。未来,魏恩义计划在南安普顿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甚至更多元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深入医疗研究领域。 魏恩勇则希望将自己的艺术天赋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在医疗仿生领域寻求创新,设计出既具高功能性又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义肢设备,以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和自信心。 目前市面上的义肢存在质量与价格差距,且大多数使用者无法感知物体的触碰或压力,导致互动时显得不自然且僵硬。因此,魏恩勇希望能设计出更加灵活、精细可控的义肢,帮助使用者重拾信心,返回生活。虽然刚刚开始大学生活,但魏恩勇凭借自身的努力与自律,已着手进行相关研究,并乐于与家人分享他的发现与进展。 更多【新教育】: 动画导演黄翊翔/想像力是人人具备的超能力 重启人生,在停格的梦想里找到另一条道路 夫妻俩打造P320社区 连接议题、地方和自己
3星期前
1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