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至2.8% 中美增长幅度均降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国民服务3.0 次期录取开放查询
|
载送僧人皮卡遇袭 一沙弥中弹身亡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至2.8% 中美增长幅度均降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国民服务3.0 次期录取开放查询
|
载送僧人皮卡遇袭 一沙弥中弹身亡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至2.8% 中美增长幅度均降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国民服务3.0 次期录取开放查询
|
载送僧人皮卡遇袭 一沙弥中弹身亡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至2.8% 中美增长幅度均降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国民服务3.0 次期录取开放查询
|
载送僧人皮卡遇袭 一沙弥中弹身亡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至2.8% 中美增长幅度均降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国民服务3.0 次期录取开放查询
|
载送僧人皮卡遇袭 一沙弥中弹身亡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至2.8% 中美增长幅度均降
|
品馨蔬食—传承妈妈的味道 开启健康饮食新篇章
|
国民服务3.0 次期录取开放查询
|
载送僧人皮卡遇袭 一沙弥中弹身亡
|
SOCSO最新福利!打工人享免费看病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跨界
星雲
跨界二則/千羽(吉隆坡)
01 / 進了這家店就喝這杯茶 這不是我的茶。 跨界讀博,我被自己的勇氣帥瞎了眼。然而,上了幾堂課,我卻覺得怎麼好像跟自己想像中差很多呢?我打從心底裡吶喊“這不是我的茶”。能說出這樣一句話,表示我內心的掙扎和抗拒。奈何進了店,入了座,茶也奉上了,不喝,就涼了。進了這家店就喝這杯茶,這店有的就這些,愛喝不喝。 回想起來,我確實是在這家陌生的“店”門外徘徊良久才決定進門的,只是選擇後彷彿又陷入了彷徨。 跨界讀博意味著得做好面對不熟悉的領域和概念的準備。選擇研究方向或課題時,我只能根據自己懂得的皮毛,仔細考慮自己的興趣、能力和目標,並與導師教授討論才能理出一個頭緒。這種情況,就像在店裡諮詢店員或朋友以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茶一樣。 跨界讀博還需克服學科之間的差異。選擇一杯茶可能涉及對茶葉種類、製作方法和口感的瞭解,而跨界讀博需要學習新領域的知識、理論和方法。過程中免不了閱讀大量的文獻、參加課程和諮詢導師的意見,以便快速適應新環境,並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選擇一杯茶可以帶來新的味覺體驗和享受,跨界讀博則可以接觸到不同學科的思維方式、研究方法和理論觀點,從而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和創新思維。 儘管跨界讀博充滿挑戰,但我相信這會迸發出不一樣的火花。此杯中茶雖澀,也許,不久後便會回甘。稍安勿躁,來都來了,放寬心,慢慢品唄。 在吶喊“這不是我的茶”時,我也不斷提醒自己“是誰說要進這家店的”?還不是當初自己喝膩了別的茶,想要換個口味。淺嘗一口就說不是我的茶,這是沒風度還是自打臉呢?如果這杯真喝不下,可否用它來調一杯特飲?也許就此成了一杯好茶呢?再說,一桌的豐盛饗宴也需有清茶祛膩調節,又何必急著拒絕呢? 02 / 追尋馬斯洛 10年前,我像著了魔似的,迫切想重新回到學習的氛圍。在不知道自己尋找的是何種學習氛圍的情況下,我跑去學古箏。然而,3個月過去,我發現音符並沒有在自己的血液裡,於是,我毅然把從古箏音樂學院租回來的古箏退還回去了。 10年後的今天,我再次被那種按捺不住的情緒吞噬。 在準備讀博的友人協助下,經過兩輪分別跟商學系和社會科學系的5位教授線上會議,被問及為何不在商學系繼續深造,而選擇“跨界”到社會科學系時,我的回答是“我想”。聽起來再純粹不過的願想,卻隱藏不住一絲執拗,所以,心中所想,真切地反射到簡單粗暴的言語當中。教授不吝賜教,希望指給我一條明路,省得我因一時迷惘而踏上一條曲折之路,還不一定到得了終點。他們的用意和好意,我深深感悟,也感謝。然而,我還是秉承自己的初心,選擇了跨界,也許,客家人都是這般的“硬頸”(執著)吧。 其實,跨界是費時、費力、費錢的麻煩。明明可以直通,我卻非得挑一條有收費站的曲折路線。3個科目、6份功課、3個演示,9周內完成,除非做好了栽在跨界路上的打算,否則,說不吃力就是自欺欺人。 友人說,遠一點的路,也許沿途風景更迷人。毫無疑問,這條經過深思熟慮而選擇的路線,必定有值得期待的魅力,我甚至打趣稱這一路必定風光明媚,處處花團錦簇,而那些沿途遇見的似錦繁花,又名“頭昏眼花”。 我從小就不是一個喜歡上學的孩子,學習成績也是一般。唯一一次考獲第一名,還是10年前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當時,以應屆第一的名次受邀上臺致辭,那便是我人生中,在學習的道路上絕無僅有的一次高光時刻。 而今,相隔10年再一次回到學校,我知道,這一次,我為自己挖的坑是前所未有的大而深,而且,在這個超級大深坑之前,我還義無反顧地為自己多添加了3個大坑。現在看來,估計得插上翅膀才能飛越過去。 有人說,一把年紀才活成自己年少時最厭倦的模樣,這不是在開倒車嗎?其實,這一路上,一把年紀的比比皆是,而且,少了那些歲月的打磨,還未必能經得起讀博的洗禮呢。雖然我沒有翅膀,但是,我願用我的意志化成行動,按部就班地前進。 這一路,漫長而險峻,我稱之為:追尋馬斯洛(注)之旅。我,出發啦。 備註: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受尊重、自我實踐。
2年前
星雲
即時國內
隆警區主任不滿“跨界”掃賭?蘇海里:先了解情況
新任吉隆坡總警長拿督蘇海里指出,他會針對全國警察刑事罪案調查總監拿督斯里阿育漢指有隆市警區主任不滿特別行動小組“跨界”取締非法賭博活動一事,先向同僚瞭解及查問情況。
2年前
即時國內
藝文
【演出資訊】/// 1 0///—— 李慕義、吳繡妤、吳振輝的跨界實驗
///1 0///——李慕義(視覺藝術家)、吳繡妤(打擊樂手、作曲家)、吳振輝(舞蹈、編舞家)的跨界合作計劃,通過視覺藝術、音樂和舞蹈來說“故事”,探察現今生活被數據驅動的現象。 對藝術家而言,世界由大大小小的“故事”組成,且成為人們不斷前進的動力。經歷非數字與數字世界的過渡,藝術家將其經驗通過跨界合作的方式,去探討不同藝術形式在數據驅動、數據的傳輸、處理和使用方式下的可能。 這是三位藝術家的首次合作,演出與展覽將包括不同媒介如影像、互動裝置、動態藝術、舞蹈、電子和現場音樂。他們在Boh Cameronian的資助下,以這個實驗性演出作為開端,希望能持續跨界,以數字和非數字媒介的方式創作,促進不同藝術領域的交流。 除此之外,藝術家們也將充分利用由住宅改造而成的藝文空間Temu House,塑造出不一樣的觀賞經驗。 ///1 0///也與本地年輕藝文團體Filamen和FABU合作。他們活躍於多媒體創作、投影製作,並受邀到世界各地展出與工作。 【藝術家簡介】 打擊樂手,作曲家吳繡妤自小學習電子風琴,14歲開始接觸二十四節令鼓,並於2001年參與手集團,成為兼職鼓手。2006年成為職業鼓手後,開始了她嚮往的音樂之路。繡妤接觸的音樂類型非常廣泛,這讓她在編曲上喜歡加入不同音樂的元素。2019年,她嘗試結合巴厘島和馬來甘美蘭音樂,並且歌手以福建話歌唱。她於2015年成為手集團音樂總監,並且開始編曲以及和不同藝術家合作。 吳振輝是沙巴舞蹈家,他曾在香港演藝學院學舞,到過多國演出,也曾被譽為馬來西亞最佳男舞者之一。在BOH Cameronian藝術獎上贏得了好些獎項,包括最佳表演者、最佳編舞者、長篇及短篇作品和最佳團體合奏等。他希望通過私人及社區舞蹈環境進一步探索舞蹈產業。 李慕義則是馬來西亞視覺藝術家,他先是畢業於達爾尚藝術學院,後來畢業於倫敦密德薩斯大學純美術系。他常例如現成品,探討它們的實際用途與人文或歷史的關係。近年來,他多專注於藝術家之間的合作項目和藝術駐村。2020年,他獲得Cendana公共藝術委託項目的資助,與另3名本地藝文工作者發起了跨界合作項目《勞動與重量》,除此他也獲得英國文化協會文化交流項目的資助,與英國藝術家Laura Porter發起線上駐村計劃Reciprocal Space。同年,他更獲得大華銀行繪畫大獎金獎。2022年,李慕義得到法國大使館的資助,在南法阿爾駐村3個月。他的作品曾在德國、英國、新加坡和韓國展出。 【活動資訊】 【演出】 2023年4月7日 至 4月9日(週五至週日)@ 8.30pm 2023年4月14日 至 4月16日(週五至週日)@ 8.30pm 【展覽】 2023年4月7日 至 4月16日 @ 10am 至 5pm (展館週五至週日開放,其他時間需要預約) 地點:Temu House 八打靈再也 票價:RM88 (由於場地考量,位置有限),展覽不收費 購票銜接:https://www.temu.my/post/one_zero 詢問:012-802 0661(李慕義)、016-216 4373(Viv Adram)
2年前
藝文
文藝春秋
【文學關鍵字】楊嘉仁/隔山打牛和第四象限
【小說創作談 / 六之五】 最近寫給小說新人的幾篇雜論,不慎讓作家友人感覺“被批評了”(取其意,原句不宜見報),腦中即閃現周星馳電影中“隔山打牛”的畫面,想來電影也暗示了批評的技巧,受用無盡。當然練習階段的許多基本概念、習作所需的限制如篇幅等,對“藝高膽大”的小說家是過去式了,或許也不適合有才情的新人作者,後者可能會大力反對“故事”的存在,希望在文字的哲思中建立小說的新世界,在精神上類似新詩作者打破“意象”和“語言”的嘗試。自然會想到的問題是:從“小說新人”到“藝高膽大”,中間隔著的“山”有多遠?恐怕要引用《少林足球》了。 若借用“山”的比喻談小說(也適用於廣義的文學作品),同一座山,在水墨畫、攝影作品、油畫、電影等媒介裡各有風采,視野和焦點的選擇有不同的取捨,如同小說中故事的“前景”和“背景”(新人常不自覺地調換了兩者位置),其中最關鍵的是眼光的不同。若遇到高人讀者,見山不是山;若是爬山登頂者,感悟天人合一,忘了身在此山中,和之前的所有曲折;遇到海明威小說〈白象似的群山〉裡不知要說什麼的女主角,群山是一群白象;若不明所以地問起作家本人,他可能會打發說:“都說過了,只是冰山一角。” 不同讀者未必會看到相同的東西,也未必會看到作者看到的事——寫著的時候,帶著這樣的認知,可能是重要的,但不盡然時時刻刻都需要記掛著讀者,有些部分只有作者能知道(作者行使霸權)。或許我可以引用自己的詩句(如沒記錯),來描述讀者和作者的碰面:“我們相逢在 / 岌岌可危的細線之上”,可聯想地球在危險的宇宙中,竟然獲得短暫的安然時光。說服不同類型的讀者自是不容易的,因為作者還帶著“作者”和“敘事者”的雙重視角,除了常會焦點錯亂,無法輕易對上眼神,當讀者是學者或評論人時,則更具挑戰。有人乾脆就說:“作者已死(即使活著也無需多說)”。 先不提長篇,短篇和微型小說放在“練習”中,依然類似走鋼索,步步為營,在高處求平衡穩定,其中需要拿捏力度輕重、緩急,精準度甚至虛實,都是難以明說、不具體甚至一直處在變化中的,我們卻不得不做出相應的選擇,最基本的目標是避免從高處往下掉,而不是對錯的考量。就內容而言,小說情節走在過於戲劇化和完全“沒戲”之間;“前景”和“背景”之間;情節氾濫、天馬行空和過於單一之間;過於寫實與過於虛無飄渺之間;未來與過去(歷史)之間;困境與困境之間。而角色常常處在大我和小我之間;夢想和現實之間;現實與回憶之間;情感和慾望氾濫與無動於衷之間;勇敢與懦弱之間;過分完美與極度黑暗之間;生死(未卜)之間;悲喜之間。而說來有點刻意的小說形式,在下筆的當兒,多帶實驗性質,基本的起承轉合結構(伏筆安放何處)、單線雙線發展、人物刻畫的程度(內心世界如何展現)、內心和場景的“對話”、修辭象徵手法等都需要邊寫邊調整,力求精準,很多時候事態發展不如預期,要不要拯救主角還難以有定論,其實很難有餘力顧及其他類似“反映現實”的事。 小說內容和形式,都得在拿捏得“恰到好處”的各種“之間”移動,做各種剪接增刪,只求作者眼光精準,讓小說得以“自圓其說”。在理論上內容和形式需要做到融合,但現實中往往是互相牽制(可引伸為夫妻、同事關係等)。若難以用文字具體表達這種抽象關係,或許可以採用理工科的方式,在寫小說之前做一道題:“試以內容為x軸,形式為y軸,各種輕重、急緩、虛實等單位為刻度,為此篇小說取一定點。”對小說新人而言,這個定點(定位)很重要,下筆前“心裡有數”,甚至有個大綱,可避免寫作過程中的可能發生的災難(如放棄)。如果把“故事現實而手法寫實”列在第一象限,“故事現實而手法超現實”可以是第四象限,它們都是可以成立的選擇,差別在於難度。即便是“藝高膽大”的小說家的同一部作品,也不會隨意在不同的定點之間移動,故事的虛虛實實或許還容易掌控(小說家的經驗),文字風格的變化除非是不同敘事角度所需,很多時候會影響閱讀的流暢。 嘗試用“象限”的概念來表達(硬扯)小說內容和形式的關係,除了是“自圓其說”,也是某種跨界,而小說本來也是跨界的產物。小說導師們常說,要為人物做個清單,細細寫下他們的個性、背景(甚至包括喜歡的顏色和星座),想像他們坐在面前接受作者的採訪,把自己的一切說出來,作者還要進一步分析人物,揣摩其心理狀態,十足心理醫生(雖然只能在故事中協助治療)。這個年代的小說新人們當然都非常清醒,不會問:“那麼是否需要報讀心理學?”(小說導師們內心獨白:“做上帝比較有用”)。科幻小說作者不需要成為量子物理學家,在家寫作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作者阿嘉莎‧克莉絲蒂 (Agatha Christie)也不需要殺人,或成為偵探,但需要知道火車上每個人的心事和來歷。不同的“人設”,來自各種職業和生活背景,小說作者總是先要細看,看出關鍵之處,再把人物擺放在適當的時空,但人性的複雜無法輕易歸類,或簡單分善惡,那是小說情節需要展現的部分了。小說作者應該先是“看人的人”,並且看透,這其實不容易,特別是心思單純的人。看透肯定是一種跨界,跨入靈魂之界,據說年輕的張愛玲早就看透了。但小說作者可以選擇寫,或不寫透。 處理小說的各種煩瑣的考量,足見更多“跨界練習”之必要,也顯示了超越對“文字之美”的單一追求。只是沉溺於文字,或只是沉迷於情節,都是不足的。小說的內容和形式都不能獨善其身。儘管說想像力無疆界,故事可以無盡發展,盡情“跨界”,但文字載體會把它們都拉回來。一位寫長篇小說的同學曾經採用“Worldbuilding”(不確定正確的中文翻譯)的概念,構思小說連串場景,聽起來像“造物者”的工作,讓人想到遊戲世界的各個關卡,甚至最近紅起來的“元宇宙”(Metaverse),但這方法真正的用意是在設定場景的規則和範圍,訂下“界線”,後來能不能把龐大的“設計”寫好,有待小說形式和文字支撐,去體驗作者的各種“界定”。許多新人作者“跨界”電影拍攝手法,生動處理畫面和對白,往往忽略了電影難以展現、而文字得以進入的“內心世界”。馬華小說家(不是百分百確定,姑且匿名)說過,要寫一部“不能拍成電影”的小說,是對“跨界”的自覺。 小說形式或文字的表達方式更被各種外在因素所左右,其中最大的是作者的“自我”,這說透了會變成宗教或哲學大哉問,但在小說的世界中,技術上而言那影響了“敘事者”的眼光,是否看得深沉,是否悲憫,或者無感。無感的敘事者如何說一個大悲劇呢?作者可能會說,“看到”和“展現”就足夠了。但為何不能多一點敘事者(通常是作者)的心事呢?或許作者本就不想讓讀者知道太多。 延伸閱讀: 【小說創作談 / 六之一】楊嘉仁/讓人心律不整的小說 【小說創作談 / 六之二】楊嘉仁/小說之門? 【小說創作談 / 六之三】楊嘉仁/說不完的故事 【小說創作談 / 六之四】楊嘉仁/不再為校增光
3年前
文藝春秋
更多跨界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