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踏鸡

黄清赞老师(Ng Cheng Chan 1939年生),霹雳太平人,祖籍福建南安埔头溪西乡七都。父亲黄福成(Ng Hock Seng 1896-1979)与叔父黄奕宋两兄弟在少年时,从中国南来马来亚的太平。 福成移居太平后,起初是当杂工,专做粗活,生活辛苦。后来转型“踏鸡”(福建话的踏鸡,意为踏脚车贩卖鸡鸭),他与几位福建籍贯的友人,一起踏起“大车架”(福建话的大车架,即一种轮胎比较大,辐条比较粗,尾端有个大铁架可供载重物),尾端大铁架处,安置一个竹编大鸡笼,上面有个笼盖,可放进鸡鸭数十只,车头的手柄处,左右各吊着一个长形竹笼,供摆放鸡鸭蛋用的。 他们一伙数个人,一起踏起脚车到太平北部,沿路往甘榜的每家每户,向人们收买鸡鸭或蛋类,最远到达峇眼色海,然后回到太平市,就在万山(菜市)里贩卖给顾客们。同行里有个外号“鸭囝德”(叶文德)的,他在万山里有两个摊位供贩卖鸡鸭蛋类。而福成则没有摊位,只能在外面摆个位售卖。 踏鸡赚到了钱,黄福成便与一些人合资做生意。曾经合股树胶园,结果被人舞弊“吃钱”,分文未得。也曾经合资开采锡矿,结果也是分文未得,被吃掉了钱。又合资啰哩(卡车),由他出钱购买啰哩,对方驾驶载货赚钱,起初还分到一些钱,拿了几次钱后,当再去时,对方语气凶恶放刁说,买啰哩的钱已经分完给他,如果下次还再来,就会不客气打他,结果钱也就拿不回了。 后来又有人邀出钱建屋,对方出地,地在青厝区,福成出钱建屋,建好后两人分别各住半间。屋子倒是获得居住了十多年,后来地主卖掉屋子,他也是分文未得。也曾经借人家的商店寄卖白米,却给顾客们赊欠,最后血本无归。福成是个忠厚的老实古意人,经常被人家欺负,钱财被人讹骗到一干二净,一生潦倒。 母亲李玉燕(Lee Geok Yan 1910-2007),本地出生,喜穿娘惹装,上衣是娘惹短衣,下面着“幔”(纱笼),不是正统娘惹。与其父婚后育有四子三女,清赞是最小的男儿,上有清吉、清泉、清林、清碹、清珠,三兄二姊,下有一个妹妹清叶。二次大战前,母亲在太平跑马埔(Lawan Kuda Lama. 今名Batu 2 ½ Jalan Simpang)非法地占了 [vip_content_start] 一块约半依格的土地,建了一座简单的房屋,带领他们一家大小在此居住,另筑一间寮房饲养了猪、鸡、鸭(番鸭、土鸭)、火鸡等。附近空地栽种许多树薯(木薯)、番薯、葱茅(香茅)、蕹菜、香蕉树等。这里原为红毛人开采锡矿后,留下的非法地,人们纷纷在此非法霸地建立家园。 养猪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母亲先向实兆远购买猪囝,先喂食粗麦片等杂粮,待长大到约20斤(约12公斤)左右,则向新板一间杂货店陈头家(俗名花矸。福建音)赊账购买猪饲料,由他先提供饲料,待猪养大后卖掉时,才扣钱还他。 陈头家每次都让工人(名叫陈显护)以大脚车载来“椰粕”(椰肉丝榨油后,遗下的椰丝粕晒干来卖给人家养牲畜)、“薯头”(树薯刨丝取出薯粉后,遗下的薯粕晒干卖给人家饲养牲畜),经过饲养,当猪长大到约两百多斤就售卖。 这时候,陈老板找人来买猪,以大秤抬起称重量,然后以细藤打扁作笔,蘸上红的色水在猪的颈项背部,以码子(苏州码子)书写其重量。按斤计算,陈老板扣除了饲料钱后,余款归他们获得。 相关文章: 李永球 | 养猪生涯(中) 李永球 | 养猪生涯(下)
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