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迷失

4月前
8月前
經過一個月的假期,新學年要開課了!來臨的星期一,7歲的孩子即將穿上新校服,帶著稚氣和好奇的眼神,走進小學校園,成為一年級新生。而13歲的青少年,則將掀開中學生涯序幕。其他的孩子們,也將升高一個年級,走進新的班級,和新的老師相遇。 每個學習階段都如此讓人期待!但伴隨而來的,也可能是意想不到的成長挑戰——升上中學的華小生要適應教學語言的轉換,小學生要學習遵從紀律和服從校規、要處理人際關係、要如期完成作業,必要時,還要學習爭取和表達。 說到表達,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言善道,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是“社牛”,而當我們家的小孩個性比較內向安靜,遇事比較膽小退縮,或者總是為他人著想,不敢為自己爭取……他們即將進入學校過群體生活,該怎麼辦呢? 這個開學,想跟大家推薦一本很紅的繪本——《我說話像河流》。這本曾榮獲《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童書的繪本,差點就被我錯過了!第一次草草翻閱,竟覺得“不怎麼樣”,直到當閨蜜問起,我才:“咦?難道是我沒認真讀?” 於是找了一個安靜的午後,再度細心翻閱,讀著讀著,眼淚竟簌然而下。這繪本,原來如此細膩感人,也帶給我們深刻的反省:“我們的一句話,也許能夠翻轉孩子的人生!” 獻給那些與群體格格不入的人 《我說話像河流》的作者喬丹·斯科特是加拿大著名詩人,他本身患有口吃,這是他根據親身經歷述說的故事:“每天早晨醒來,有許多詞語的聲音圍繞在我四周,我卻沒有辦法把它們說出來……當你想開口說話,詞語卻卡在喉嚨深處時,怎麼辦?” “這本書,特別獻給那些迷失、孤獨或與群體格格不入的人。” 每天早上醒來,書裡的小男孩都很安靜:“我默不作聲地吃著燕麥片,一語不發地準備面對這一天。在學校,我躲在教室最後一排,希望自己不用說話。只要老師問我問題,全班同學都會回頭看我。”這勾起了我的回憶。小時候,我也曾有一段時間患有口吃。四年級的時候,遇到拯救天使——班級任黃金葉老師。當年,講故事比賽的班級代表,老師除了選有機會拿獎的優秀生,還把機會讓給了兩位口吃的學生,我是其中一個。 [vip_content_start] 印象非常深刻,當時老師讓我們站出去,含著糖果練習說故事,鼓勵我們克服口吃障礙,拿出站上臺的勇氣。那一年,經過刻苦的練習,我不負老師期望,奪得亞軍,從此建立自信,不再害怕說話。黃老師是我的貴人,是我終身感謝的導師! 所以第一次翻閱這本繪本,我怎會如此草率?這個故事,早該深深共鳴! 回到教室裡那兩頁,左邊畫面清晰,右邊畫面模糊,翻看導讀手冊才知道,這是繪者西德尼·史密斯的表現手法—— “在學校裡,同學異樣的眼光和嘲笑,放大了男孩對自身缺陷的自卑。兩幅教室的畫面視角相同,清晰的是客觀環境,模糊的那張在表達,當男孩成為全班焦點,他內心的焦慮以及他和周圍世界之間有著一層朦朧的障礙,無法跨越。” 繪本的魅力本就在於,圖畫能說話。這兩幅圖顯示了繪者的功力。(這個繪者,就是上一期介紹的《路邊花》和《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的作者!) 16張側臉 不同的情緒 還有一頁,繪了16張側臉,原來是要通過不同的表情來表達無法好好說話的內心的恐懼——“這些側影,色澤有的明確,有的渾濁,有的深濃,有的淺淡,仿若他發出的聲音。” 當一個患有口吃的孩子結結巴巴地在全班同學面前,好不容易才說出完整的句子。那種窘境,只有當事人最清楚。 “老師說,每個人都必須上臺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地方。今天輪到我了,我的嘴巴卻說不出話來。我好想回家。” 這該有多難過!所以我們也可以藉由閱讀,教導孩子們,不要嘲笑口吃的同學,因為在他們尋找自己的路上,周圍的人的寬容和支持非常非常重要! 我說話像河流 小男孩就幸運的有一位理解他的,有智慧的爸爸。爸爸在放學的時候對他說:“今天只是說話不順暢而已,我們去個安靜的地方吧!”於是,父親帶著他到河邊,摟著他,指著河流說:“看見水怎麼流動了嗎?你說話就像那樣。” 就是讀到這裡,我的淚水開始奪眶。 河流——水花四濺、急流回旋、翻滾奔騰、拍打衝擊。這頁左右翻開來,是四大對摺頁,是河,小男孩在河裡,只有一小行字:“爸爸說,我說話像河流。” 小男孩於是在這句話裡釋懷了,讀者,也在這畫面裡,找到愛! “我要記住這句話,好讓自己不再哭泣——我說話像河流;不再害怕說話——我說話像河流。” 第二天,小男孩上學以後,站到全班面前,分享他最喜歡的地方,他說的,就是那條河。 這樣的結尾,太美!感謝作者,寫出詩一般的繪本! 這個新學年,讓我們一起學習寬容、理解和接納,讓我們能有足夠的智慧克服和成長!無論是說話還是人生卡住的時候,願我們都能想起書中的河,找到屬於自己的律動,坦然面對,勇敢跨越。 《我說話像河流》 文:喬丹·斯科特(加拿大)加拿大詩人,因其對加拿大詩歌創作的貢獻,2018年榮獲拉特納作家信託詩歌獎。他的作品《布拉特》探討了口吃詩學。《我說話像河流》是他為孩子們創作的第一本書。目前他與妻子和兩個兒子定居在加拿大溫哥華島的科莫克斯谷地。圖:西德尼·史密斯(加拿大)西德尼·史密斯(Sydney Smith)畢業於諾瓦藝術與設計大學(NSCAD University),是2022年國際安徒生獎短名單入圍插畫家,作品曾兩度獲得凱特·格林納威金獎、兩度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五度獲選《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童書、號角圖書獎等。
1年前
處在異地戀的我,給男友設下了很多規則,比如幾點要回家,幾點要視頻。一定要根據時間表去進行。這對一般異地戀情侶很普通。但由於男友的工作性質時常有變化,導致他不能根據我設下所謂的時間表打電話給我。而我是個追求完美主義的人,計劃做了就要跟。我們也因此吵了好幾回。因為我認為,只有他服從我的控制,就可以證明他很愛我。 但我好像錯了,越控制我越辛苦,他也不舒服。或許,我應該放下我對他的控制,兩個人在一起不應該改變誰,最重要的是表達和溝通。或許,放下了,我會活得更自在一些。 交換角色想一想,如果他對我的自由萬般的約束,我想我也一定很壓力和懊惱。 第二個我最想放下的是,別人對我的評價。世俗人的眼光真的很讓人兩難。你應該要這樣這樣,那樣那樣。A君說走左邊,有很多咖啡廳;B君說走右邊,沿路風景很好看。大家都說得那條路很值得去走,我站在十字路口,腳步不知道要邁向左還是右。這麼老了還不結婚嗎?等下老了沒人要…… 外界太多的聲音,會導致我迷失了我的方向。最後我瞭解,根本沒有十全十美的選擇。每選擇一條路,都要放棄另一條選項。但人生不是你自己的嗎?做個自己會快樂的選擇,跟隨自己的心去走想走的路吧。 2023年要走完了,這一年來的成長是我最意想不到的,我很開心,也祝福大家。
1年前
日常,就在上下班的兩點一線奔走著。或在點裡兜轉,或在線上奔跑。這輩子似乎都在趕,趕著起床,趕著刷牙,趕著啟動汽車引擎,趕著通過紅綠燈,趕著上班打卡,趕著買咖啡,趕著找座位,趕著返回辦公桌,趕著完成工作。還有趕著吃飯,上廁所,然後下班打卡後,趕著回家。 日常,盡是迷失,迷失在工作日的節奏裡。5天半的工作日,稍稍進位,就成了6天工作日。一週只餘下一個週日。幸好還有周日。見見穿過玻璃窗打在地板上的陽光,聽聽開門關門呀呀作響的老木門聲音,拿起杯子,倒下溫水,傾聽滑落在玻璃杯裡的水滴群,是如何咕嚕咕嚕地說個不停。 出門外,見旁的綠意,盎然。晨光傾瀉,葉子上的露水顯得既透明又明亮。圓滾滾的身段,像雪球。那葉,似乎怕癢,被經過的微風瘙癢,笑得東搖西擺。圓滾的露珠,像極公園裡溜滑梯的小孩,滑落。與葉子同樂,樂呵地說:“好玩好玩,我要再滑多一次。” 聞著綠意草香,隔著不遠處有個褐色泥塊吸引我的注意。 我近一看,是個蝸牛,小小,小小個的蝸牛。沒見過它,大概我來去匆忙,少和它們打哈哈。 “你哪來的呀?” 它晃動著兩條黑色觸鬚,像是回答“嗯”,繼續埋頭苦行。我不擾,蹲下,看它蠕行。 它的殼帶螺旋紋,黑褐色,中央突起,似乎這樣滿足力學結構,也增加了收納空間。或許自己胖一點,也能把自己收進去。它沒理會我這外人的評頭論足,自顧自地扯動自己的身子和外殼,往前蠕。緩緩,緩緩地從枝幹,攀上了一片葉子。按它蠕的方向,葉子的盡頭就像是懸崖。 “喂,再往前就要掉下去了哦。” 它仍舊晃動著觸角,繼續蠕啊蠕。 “真的咧,會掉下去的哦。” 它仍舊晃動著觸鬚,繼續蠕,蠕啊蠕啊蠕。 我放下手裡已乾涸的玻璃杯。不再出言提醒,心中若有所思。 到了葉懸崖,蝸牛像是覺察踩空,天馬行空地揮動著黑色觸鬚,像是自言:“誒,前面好像不太可以走誒。” “那試試右邊好了。” 右邊,好像也不行。但,還有右邊的右邊,和右邊的右邊的右邊。 選錯,也不怎樣,因為還有右邊的右邊。 趕不上,就趕不上好了。我們,還有左邊的左邊呢。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