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通书

话说刚出社会工作的前几年,未有汽车,上下班都以摩托代步。要是刚巧碰上雨天,那就得淋雨了。 直到后来某天在外婆家因为无聊拿起一本《通书》(也称《通胜》)翻阅时,发现当中有着一篇题为〈节气与气象的农谚〉的篇章,里面收录各种从事农业的古人凭借多年对各种时节与天气变化的观察,整理出来的一套资料,以方便务农者参考,并预判气候、预测农作物收成情况或避开天灾。 当时想着我虽然和农业没有任何关系,但上下班日晒雨淋的,若能借此预判天气,调整行程,那不也是美事一桩吗? 因为当时对廿四节气不熟悉,所以有一大部分都记不起来,但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当中的“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顶看初三,下看十八”和“立春落雨至清明”。里头的共同点是,若初三下雨,基本上接下来的日子都是多雨的,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日子我的雨衣得准备好了。 知识得与时并进 今年除夕,团圆饭后和朋友聚会时刚好聊到天气这个话题,我就向朋友们抛书包了。初一落,初二散,说明初一下雨的话,初二就会是晴天。当然也表明不一定准确,毕竟天气预测这回事还是仅供参考嘛。 初一和家人到庙里拜拜时,那雨下得是真的大。在庙里避雨的我又想起初一落初二散嘛,明天该晴天了吧?结果,初二下午又下起了大雨。想起除夕那晚还刚跟朋友说到这个,马上就失准了,还好我事先已跟朋友表明是仅供参考,不然就糗大了。 后来想想,农谚既然是古人记载的观察经验,自然没有把近年全球暖化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计算在内了。除了天气本来就变化多端,还得考虑地域问题。总不可能《通书》所在之地,天气都一样,那太不符合逻辑了。 前人的经验固然宝贵,但把知识与经验套用在日常生活上,还得与时并进,把当前的各种变数纳入考量。不然,就变成人们说的“一本通书看到老”了。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