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部落格

11月前
1年前
手机里存着没完成的稿,不断在叠加。正如许多搁置的房屋,建到一半骤然断了资金链,等待遥遥无期的后续。靠灵感写作的人,大抵都会面对如此尴尬苦恼的局面。 是过于自负吧,我写作不打草稿,也没在脑海里预设任何段落,连骨干的影子都难寻。甚至,写完才有主题,随性得有点可怕。每每灵感枯竭了,很潇洒地把它丢在一边,勉强没幸福。若以昔日用稿纸来写的作业手法,恐怕是牺牲了数不清的树。三分钟热度兼临渴掘井的作风,当真难移。 外子总言,你不觉得可惜吗?每次喜欢一样兴趣时万分投入,成功掌握技巧到快臻熟稔时,却又猛然刹车。留下的残局,四处可寻。那些浪费的时间与精力,正是追不回来的珍贵隐形成本。想反驳,却心虚语塞。解释再多,都是借口。 他对我着实是太纵容,任由我自行去追逐想要的事物,是我这块铁,成不了钢。他总是当个理智的分析师,面壁思过的学生,转个身又故态复萌。我反倒把焦点落在它处,微微埋怨他不似昔日。与君初识的文字红线,独剩我握着另一端,恋恋不舍。 直到,近日来有文友建议我把这些年来的文章先整理出来吧,或许,有天出书的梦想会水到渠成呢?会吗?心底虽是笑自己痴心妄想,实际上,脑海却已开启自动幻想模式,想着第一本书面世的模样;自己与人分享的容光焕发;读者排队跟我讨签名的激动,越想,体内的细胞跟着启动引擎,愈发兴奋不已。我的热血,再次沸腾起来。 翻找文章时,心中隐隐作痛的遗憾,渐渐浮上水面。我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的61篇原稿与文章,不知所终了。当时,自己难得起整理的兴致,把它们都装订成一本厚厚的册子。在搬离租房后,就放在娘家。印象中,是搬去婆家,但,等我好多年后猛然想起,却遍寻不获。它潇洒消失,不带走一片云彩。从来没有一刻,我懊恼自己的乱塞坏习惯。 10年的心血流失,像吸尘机瞬间抽空了我10年的记忆。仅存当初在部落格拍照留念的封面照,和第一篇在大都会城人小说刊登的〈成全〉。哪怕我不断放大照片,下半部分的文字,正如我脱下高度近视眼镜般模糊。 后来,才发现电脑里其实存有一份历年来(不包括中学时期刊登的文章)的记录表,我真该感谢当年自己的勤劳。完整的记录,意外成了我心血的证明。 也好在,我还有电邮与部落格存档。用电邮地址按图索骥寻找。过程中,抖出许多回忆粉末,模糊了酸涩的眼。 2007年6月18日,【星云】编辑部的回复是用繁体字写着“敬启者:大作收悉,留用,特此通知。盼继续惠赐稿件,谢谢。”彼时,粗枝大叶的我,并无留意副刊【星云】版上方的编辑名字,电邮也没署名,自是不知谁录取我的稿。或许是俊麟,我猜。 首次登上【星云】的喜悦,从久远的记忆中苏醒。当时一颗心快蹦出来的激动,劈头就跟隔座的上司分享,浑然忘了自己是身在公司这回事。能登上报纸,是一份莫大的肯定。后来,不止一个人对我说过,你很厉害咧,投稿【星云】很难被录取的,文章要有一定的水准呢。呵,我的屁股,翘得不是一般地高。 文字令我感觉人心还是热的 此后,写稿特别勤。陆续跟颖馨、兴隆、勇胜、丽娟(【幽默文学】版)和现在的靖芬打交道。与颖馨恰好是年纪相仿,家乡背景也类似,交流颇多。隔着两面荧幕,传递着微微的关心与家常。同时,也觉得离自己的梦想近一寸。副刊编辑或记者,亦是年少时无限憧憬的梦想之一。 兴隆在退稿的信言简意赅,通常都会写些原因。偶尔,我会听见自己玻璃心碎的声音。但是,我知道,那是善意的意见。离校以后,还有人愿意提点,是我在现实生活里渴望的贵人。看兴隆新书《温暖琐碎生活在南边》,提及担任副刊副主编时因退稿得罪过朋友。我想,是说者无心,看者有意,彼此焦点错置所造成的。 【幽默文学】版的丽娟在我屡屡投篮后,告诉了我她录用稿件的标准,并写明不是稿写得不好,而是主题不适合。这把我快跳下悬崖的信心及时拉回来。可是,过后再投,我还是没被录取过。 婚后停了5年重回写作,遇见靖芬与紫盈。除了惯常的待用与不适用,偶尔,还是会手痒多聊几句,却没想到获得认真回复。那暖意的余波可以在内心荡漾数天。或者,是因为我离社会远了,这些文字令我感觉人心还是热的。也曾手写信给她们,特别感谢一路来的相伴。冰冷的电邮,裹着温暖的文字,缓解我在现实中,寻不着文字知己的寂寥。 也曾努力想攀上【文艺春秋】的枝芽,屡屡遭到退稿。唯一的一次,还是沾了“花踪”甘露,在读者投书里,趁机蹚一趟弱水之旅。几度,想询问不适用原因,又速除所有字。何必为难人家,徒添尴尬呢。 “文章啊,还是要有一点含蓄才叫美。”与冰谷先生随谈里的一句话,总会不经意地在脑里闪出。 恍惚间,仿佛看见了又遁逃无踪。于是,在别人字里行间寻答案。不是文字不是文不对题,是底蕴。我喜欢把话说得太白,怕别人猜。殊不知,文字如同为人,到达一定程度,要学懂收敛,能有一语胜万言的功力,让人玩味,才是好文章。自己的知识匮乏,亦是华丽辞藻掩饰不来的败絮。 鸵鸟,总要把头拔出沙堆,才能看见更广袤万丈的天地。这片天花板,未来能否触及,谁能说得准。再努力当个老蚌吧,有一天,珍珠会在【文艺春秋】发光的。 正当沉浸在写完文章的喜悦之时,那个煞风景的理智派又说话了。 “你要切记,长文缩短啊!”外子突来的一记回马枪,打得我脸火辣辣地痛! 本性难移啊!
1年前
1年前
在网上探索一番后的新发现。原来部落格没死,至少在英文或西方的世界里没死。相反的,近几年似乎倒有逆袭之势。 你听过部落格或博客吗? 00后或10后可能没听过吧?(屈指一算,2010年出生的小朋友也上中学了,真吓人!) 好久好久以前,我也曾经写过部落格。是什么风驱使我开始自己的部落格,如今已不可考。但我记得自己有个自认“小而美”的部落格。没有特定的利基(niche),那时连这个字是什么意思都不懂呢。随心所欲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也不特别在乎有没有人读。 但那时的部落格好像就是这个样子,大家随手记录生活随想。除了自己写,也会读读其他部落客的文章,后来还学会用RSS订阅自己常读爱读的部落格,甚至因而学会一点点简单的html编码。当然,现在都忘光了。 因为写部落格,认识了一些“粉丝”(他们自称粉丝,但我有些不好意思)。有几人后来成了朋友,到现在都还会偶尔联络。我混部落格的时间没有很长,而且后来因为一些不愉快的事停更关闭;如今回想,却依然是令人怀念的美好旧时光。 后来,脸书出现,大家都渐渐从部落格转到脸书去了。以前订阅的部落客也纷纷在脸书开起专页,在脸书追踪他们后,就不再特地去他们的部落格阅读了。他们后来还有继续经营部落格吗?我也不晓得,网址都忘了呀。 就在我以为部落格已成明日黄花时,这个词却又再次走进我的世界。 [vip_content_start] 深知翻译是人工智能时代首当其冲的行业,不得不另辟蹊径。几番辗转周折后我又开始写起部落格了。只是这次我决定用英文写,而且不再是写什么个人生活随想;这次,我要把它当作一门生意来经营。 瘟疫后自由业者增加 那是在网上探索一番后的新发现。原来部落格没死,至少在英文或西方的世界里没死。相反的,近几年似乎倒有逆袭之势。 想来是与后疫情时代的大辞职潮同时发生的事。可能封城时期关在家时有了许多思考人生的时间;可能在家工作久了有些人不想再过通勤的日子。总之,一场瘟疫后,办公模式变得更自由,斜杠和自由业者增加,这些都是事实。 于是部落格也成了受欢迎的职业和赚钱模式之一。据报道,西方的大咖部落客动辄月入数万,超级大咖的收入甚至比一些公司的CEO更高。当然那些可能是少数,但即使小规模经营,只要定期更新部落格,吸引到一定浏览量后也可以通过广告、联盟营销、销售课程、售卖自家产品等方式获得不错的收入。 其实很多年前,我就听大学同学说过他的部落格广告帮他赚钱的事,当时的我只觉得不可思议:“网页上的广告会有人点击吗?”事实是,真的有人会点击那些广告;事实是,仔细想想,我也好几次在浏览网页时被广告吸引,而点开广告呵。 无论是何种媒介(文字、图片、影音等),无论是发表在哪个平台(部落格、优管、社交媒体、付费阅读平台等),人工智能越来越普及后,网络内容创作者这一行也会越来越蓬勃吧? 其一,电脑前的工作机会很可能会减少,人们不得不开始寻找其他可能性。其二,人工智能使创作门槛或难度降低。写作、绘图、分析数据、处理资料等之前必须自己亲力亲为,或花钱请人代劳的事,现在都可以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轻松完成了。 由于搭上了同一条船,现在比较能同理内容创作者,所以在看优管影片时会比较愿意按赞表示支持。除非原本就是名人或有相当的名气,不然大多数都得经过一段“即使没观众也得带着笑容唱下去”的寒窗期,才能慢慢积累到能过获得回报的流量啊。
1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