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酒精

4星期前
有一陣子發現,自己很常不自覺說出以“我很討厭”為開始的話。句子各式各樣,可以是討厭他人的舉動,或是討厭自己又不如預期了。 是怎麼發現無意識養成的習性呢?首先,是通過一個朋友。跟她在一起的時間裡,她總是大聲嚷嚷著自己的邊界與習慣,像一頭母獅子在領地裡插下旗幟,示意警告——未經允許不得進入。一開始自是不由得佩服,一個人妥善管理社交圈子,要與不要都粒粒分明。直到好幾次,她抱怨著:“我最討厭別人碰我!”與此同時她的雙手拍打著我的臂膀,霎時我醍醐灌頂,想著——朋友其實不就是一面鏡子嗎? 這話是米蘭·昆德拉說的,當然原話還更功利一些,他寫:朋友的唯一功能就是鏡子。一個標榜著討厭被人碰的人此刻正觸碰他人;看著她,我便像看著娃娃鏡裡的自己,臉型身體還顯得臃腫扁胖。後來當我每一次說起這句話,都會不自覺想起她。 有時,我們的“有所討厭”背後,往往就住著自己的影子。一如,當我因一個人的自私而討厭,卻沒有發現自己某種程度也是自私的人。會不會以為討厭著的他人,似乎只是那個沒辦法接受的自己?或截然相反的軌跡—— 下筆寫這篇文章之前,花了好多時間想自己說過哪些離譜得極欲刪掉的話。平日避重就輕,多是玩笑廢話度日;且沉重的話難說,說出來亦覆水難收。但在回憶的過程中,難免想起一些天意弄人的趣事。 幼時父親做生意,收入總有起落。他是個極度需要自由與自尊的男人,在一份工作裡找不到認同感便會辭去。三幾個月換一份工,家裡便永遠像在乘船。我們的房子、車子、學校幾乎都漂浮一般,每晚他喝醉回來便在廁所吐。 後來我也試過在外頭喝得不能自已、失重,一如他整個偏離的人生。 媽媽循例睡前都要打電話給他,問他今天幾點回家;答案是沒有,只有無盡綿長的懸宕塞滿寂靜的睡房。有時是很長很長的待機聲,最終傳來——The person you call is unavailable, please try later。那人不在、不存在、沒有、不能用。我們等等再試。 在那些幽深的夜晚裡,我曾惡狠狠地對自己說,我討厭死了那些喝酒的人,討厭死了那些冒險創業的男人;且立誓長大以後一定要做個勤勉的打工族,朝九晚五每個月到時領薪——絕不,絕不自己做生意! 人最好不要立下誓言。在動漫裡就有這麼一支死亡Flag,起源於AVG遊戲程式。說白了,就是“說完之後一定會死掉”的那種對白。不知怎麼的,我就變成了那個沒辦法好好坐在工位上,每天按時定點到辦公室上班的人;我也變成了那個需要靠酒精來幫忙自己度過一些時刻的人。 話總是說得太早。當厭惡如蛇草般蔓生,如流的歲月裡,也會自土地破殼纏繞你的身體,詛咒一般無法退散。在不自覺的時候,人已然變成當初那個深深埋怨的ta。討厭依然討厭,然而好事是,你多了一份體諒——開始明白對方為何如此,或為何不。 學著遇到批評不急著辯駁 “我最討厭……了”,這是吆喝抑或宣言?也許是自身邊界或權益被冒犯,才有所厭惡。好惡分明很重要,邊界模糊自然不可取;但我總在想,當那句話又蛇一樣從口中滑出,作為自證,會否把喜惡放得太大?自我作祟,當你每個句子都以“我,我,我”開頭,認識自我又變成聚焦在自己肚臍眼的事了。 跨年那晚,就和友人聊著新年期許。新的一年,不如就學著不要那麼容易被人影響,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吧。但其實我們都知道,即使在這個變異的個人主義與平民社會之中,還是老話一句——自我即社會,他人又是另一個地獄了。也就是說,不在意別人眼光幾乎不可能;且一旦過頭只會變得狂傲自大,一切以“我”為標準。 在意還是在意,就像討厭依舊討厭;只是試著先放在心裡,像一塊酒餅靜置發酵。遇到批評不急著自我辯駁,看看那不一樣的美麗的東西,起初我們都因為陌生而抗拒。 言語有毒,喜惡一般,說著就會成真,而埋著便能化土。土裡有生有死。
2月前
3月前
5月前
9月前
10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摩洛哥吃什麼?每餐必有:橄欖、黃瓜 、萵苣、甜菜根、紅蘿蔔、西蘭花、椰菜花、櫻桃番茄;各類麵包、煎餅。搭配果醋,各類橄欖油。還有大家都愛的鷹嘴豆泥。 也有米飯,但多是小米,沒什麼米香。也有我們習慣的大米,不過因為西班牙的影響,米心是不全熟帶梗那種。就是西班牙海鮮飯paella 的 al dante 煮法。 肉食雞肉為主。高級一點的料理,會有羊肉和牛肉。這裡是穆斯林國家,豬肉少見。 大城市雖有中餐和日、泰等,但大都符合清真標準。非穆斯林是少數,如果賣豬肉,市場太小。當然,才去不到兩個星期,這只是個人刻板印象。 如果你有一箇中華胃,每餐都要米飯麵食,醬油辣椒醬之類的,這裡適合你來減肥。肉類大都燉得滾肉爛熟的,沒有你熟悉的鍋氣。冷食也多,前菜冰冷,但又不是開胃的涼菜,而是沒有生命的室溫。 說是清真,酒精類是合法的,當然只限非穆斯林。一般只在高級餐廳,酒店找到。 意外的是摩洛哥也是葡萄酒產國,吃西餐時試過幾款搭配食物,個人覺得比一些法國和南美新世界的出色。價格也合理,馬幣百多大元,已經不錯。 啤酒更是精彩,這裡的名牌就叫卡薩布蘭卡,賣得比國際大牌子海泥根還貴,但入口清脆爽朗,啤酒花香悠然,酒體清盈,是喝過最好的啤酒之一。 餐廳價格奇貴,一杯馬幣三四十左右,超市價格只是三成。零售則要去大城市的大型超市。初入法資超市家樂福的酒品部,整個小倉庫般規模。酒類一應俱全,琳琅滿目。價格比我國便宜。 感覺就像大媽看到小鮮肉:怎一個亢奮了得。
1年前
(新加坡23日訊)新加坡交警凌晨在全島多個地點取締酒駕人士,逮捕了18人。一名馬賽地女司機明明車上有人可以開車,她卻仍酒後駕駛,結果當場被捕。 新加坡交警今天(23日)凌晨在全島多個地點設置路障,盤查經過的車輛,取締酒駕人士,媒體也受邀到場採訪。 在取締行動中,警員會先使用手提測醉器,初步檢測司機是否喝了酒。如果儀器顯示司機車內空氣和呼吸中含酒精成分,警員就會要求司機下車,在路邊吹氣測量體內的酒精含量。 如果酒測沒過關,司機將被逮捕,押送到交警總部。如果同行者或親友無法前來把車開走,交警也會扣留車輛。 兩頰泛紅步伐踉蹌仍開車 《8視界新聞網》記者在克里門梭道(Clemenceau Avenue)現場直擊,凌晨3時10分左右,一輛藍色寶馬轎車的女司機因沒通過手提測醉器檢測而被令靠邊停車。 她下車後走路搖擺,步伐踉蹌,兩頰泛紅。她在警員反覆解釋酒精檢測儀的操作原理和方法之後,都無法吹出足夠的氣體,直到約20分鐘後,經過多次嘗試才終於完成檢測。 結果顯示,她呼出的氣體每100毫升中的酒精含量超過35微克,屬於酒駕。 女司機返回車上與前座一名女子溝通如何將車開走後,被女警搜身上拷。據觀察,她一度分不清左右,當女警指示她向右走時,她竟然左轉。 凌晨4時左右,一名男子前來辦理手續,將這輛車開走。 稱食物或影響檢測結果 凌晨3時40分左右,一輛載有5人的白色馬賽地轎車也被攔截。 女司機沒有通過初步檢測,下車後還解釋說可能是因為吃了會影響檢測結果的食物,所以要求在旁邊等待片刻。 然而,過了約15分鐘後,她進行了吹氣檢測,結果還是超標,她被當場逮捕。 同車的一名男子隨後把車開走,相信他沒有喝酒,能清醒駕駛。 據觀察,女司機神志清醒,有條不紊地和同車人商量後續安排,包括由誰將車開走,以及由誰前往交警總部保釋她等。 被捕者包括70歲年長司機 除了上述兩名女司機,交警也在其他地點逮捕另16名涉嫌酒後駕駛的司機。 根據警方文告,共有56名司機接受檢測,10男7女因酒後駕駛被捕,他們的年齡介於23歲到70歲。 另外,一名35歲男司機因未按要求提供呼氣樣本供分析而被捕。 根據新加坡《公路交通法令》第67(1)條文,酒駕的罪名一旦成立,可被判罰款2000至1萬新元(約7000至3萬5000令吉)、坐牢不超過12個月,或兩者兼施。 重犯者可被判罰款5000至2萬新元(約1萬7500至7萬令吉)、坐牢長達2年,或兩者兼施。 違例者也可能被吊銷所有級別的駕駛執照。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