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隐私

1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2月前
2月前
7月前
7月前
因为协助管理民宿,也就有机会窥探来去人客留下的各种生活痕迹,那些细微而透露着许多信息的小枝节,不着眼时不会发现,一旦定睛思忖,外加一点想像或推理,有时似乎就能看见一个人的脾性和作息。 收拾别人短居后的房子,势必会遇见各种脏污和遗痕:厨房流理台泼溅的水渍、餐桌上洒落的碎屑、客厅沙发上沾惹的污垢、寝室床头柜上遗忘的发圈,厕所更不必说,关于身体的物语,你以为冲洗掉了,其实还堵塞在排水孔上,泄露着你不敢言说的秘语。 纵使只待上一两晚,从原来生活的场域借宿陌生的环境,身为人——一种米养百种人——总会在那短短的几十个小时里,不由自主地在活动的空间中流露出各自的样貌。人走茶凉,有些气息却不会那么轻易淡却,而赶在下一批住客入住前踏进同一空间准备清扫的我,便以最不掩藏的距离目睹了他者赤裸的轨迹。 比如,光从玄关处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洁白的瓷砖地板上沾满覆辙的鞋印,或是拖曳行李箱时刻下的轮印,可以猜想他们可能赶着退房,在穿上鞋子准备离开之际又似乎忘了什么,索性穿着鞋子登堂入室,一步步走进了睡房。 越过玄关,映入眼帘的先是饭厅,餐桌上若是光洁依旧,提供的碗盘纹丝未动,就可臆测他们并未开伙下厨。而循着这条思路往垃圾桶查看,往往会看见成山的垃圾,各类打包便当盒或塑料袋、饮料杯或瓶罐等,甚或还有烧酒和威士忌等酒樽,可想而知前夜此处的欢畅。 而若是餐桌上杯盘狼藉,洗碗槽堆积用后不洗的餐具,除了无奈,我总好奇这群人的家庭教育是什么德性。年轻孩子饭后不收拾也就罢了,为人父母者如果跟着视若无睹,并且对此毫不置喙,也太让人感伤身教的失败。 再不然,也有可能是自宅井然有序,却对外宿他屋粗鲁马虎,心想反正不是我的家,而且我给了钱之类的奥客思维,一时间也会对人性的自私感到悲哀。所幸此类案例算少数,大部分住客仍懂得民宿的概念,即使借用了锅碗炊具,也会洗净归位。 作为一个房子的主要聚集空间,这个时代的客厅或许不再是以挂在墙上的电视为主角了。人们人手一机,串流影音平台几乎分化了一个家庭的凝聚力。不过在旅游期间,围坐在客厅地毯上的画面应该还是常见的,甚至反而因为脱离了日常,民宿的客厅倒成了向心的场所。 我像是福尔摩斯,从白色的绒毛地毯缝隙挑起薯片、饼干、鱿鱼丝碎屑,再试图擦去沙发扶手和茶几上的草莓酱和巧克力糖浆,偶尔也得把滚到电视柜底下的啤酒铝罐、扑克牌和葵花籽壳扫出来,借由仍萦绕在空气中的明显花椒味拼凑出一幅前一晚这里的派对景象。 转进睡房,开始潜入人们的隐私区块。睡觉是私密的,贴身承载肉身的寝具枕头于是收服了许多无言的讯息。枕头上浮现的口水痕、棉被下如一朵玫瑰般晕开的血渍、白色床单上粘附的毛发,即使人去楼空,这些身体留下的摩斯密码仿佛案发现场的证据,人前你妆发再精雕细琢,身后你无意倾泻的有机物都直指你某时某地的存在感。 闯进别人的隐私重地 记得有一回在铺垫床单时找到了掉在床角的一包处方药,标签上明列了患者的名字、药名和用药方式。我好奇用谷歌查了查药名,发现是治疗前列腺的药物,于是脑海中立即浮现了一名中老年以上的男性形象,开始想像一家子老小出游的画面。 常常在房间层架上也会捡到购物发票,在我顺手揉烂丢进垃圾袋以前,我偶尔会瞟一眼内容,发现是全家便利店的关东煮、大卖场买的卫生棉或是高原某家有机火锅店的消费凭据……素未谋面、甚至不知相貌者的住户(除却订房平台上的简扼个资),往往因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被我拼凑出一张张生活气息感浓厚的轮廓。 而来到卫浴空间,更是一个人难以回避身体秘辛的时刻。我一边刷洗厕盆,一边试图抱着非人情的心态,犹如夏目漱石《草枕》里描述的那位云游四海的画师,试图用一种自我抽离的方式来纵览流经眼前的人事。我像是闯进了别人的隐私重地,翻开了他们的潘多拉盒,瞧见了我本不该知晓的内绪。 无论是颜色、形状、气味还是触感,都夹藏着各种情绪,每一次从踏进民宿到全身而退之间——尽管日复一日的清扫或多或少麻木了感官——不免还是会被各种光怪陆离的情景突刺,防不胜防。前阵子看了文·温德斯(Wim Wenders)的《我的完美日常》(Perfect Days),我开始尝试代入役所广司饰演的公共厕所清洁员的心境,想像自己和他一样,日日擦拭别人的马桶,仍将一抹温柔的笑意含在嘴角。但说到底那样的境界太高,我还办不到就是了。 不管是宛如核爆后的废墟,还是原封不动如新居,我站在这个空间的当下,总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慨。前有古人,后犹来者,民宿放诸时光之流像是一叶浮萍,而我是撑篙的船伕,负责送往迎来,将来宾一一复写成过客。
8月前
9月前
9月前
9月前
12月前
1年前
根据个人资料保护局总监莫哈末纳兹里,该局上半年接获近15/0宗资料泄露案件,而去年仅不到50宗。资料的泄露也导致类似案件激增,其中大部分涉及勒索软件攻击。案件的激增也引发了人们对个人资料安全的担忧。 尽管如此,个资保护局的讯息显示,国人虽然对此深感担忧,可是却仍然“太容易分享个人资料”。个资保护局举的例子,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经验,那就是当我们在超市购物时,被要求提供大马卡信息以注册会员或获取小礼物,很多人都会毫无戒心地提供这些信息,而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机构会如何处理这些数据。 这种轻率行为可能导致多种潜在问题,比如一些公司可能会购买这些个人资料,然后将其用于制造个性化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接到一些提供购物优惠的短信,甚至银行及医疗机构提供贷款和免费体检电话的原因之一。 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一旦这些个人资料落入犯罪分子手中,就很容易成为诈骗目标了。 除此之外,个人资料泄漏还有一部分是由技术问题造成的,比如使用了旧的、未打补丁的安全系统,这使得它们容易受到恶意攻击。 其他还有一些人为因素,例如意外泄漏敏感信息、密码薄弱、网络钓鱼攻击、内部人员滥用以及储存个人资料的设备被盗等等。 其实要减少个人资料和信息泄露,除了需要政府的介入干预,也需要个人对这方面提高警惕,和加强在使用电子交易时的保安意识。 政府可以做的是,制定更加严格的个人数据保护法律,确保公司和组织合规处理个人资料,并对泄漏事件进行严惩。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培训和教育,以增强公众的个人资料保护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个人资料的重要性。 至于个人方面,自然是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个人资料,不要为了小礼物将个人资料分享给陌生人或未知的机构;同时要使用高强度的密码,并定期更改以保护个人账户的安全。更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点击任何附设在电子邮件和信息里的可疑链接或附件,以免成为网络钓鱼攻击的受害者。最后是不要在公共网络上存储敏感信息,并使用加密工具来保护个人资料。 其实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已经不断的加强这方面的讯息教导,至于要如何做到提高警觉防止受骗,则还需要人们谨慎和自我提升保护意识了。网络犯罪是一个不断进化的威胁,我们唯有不断提高安全水平,才可以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