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零垃圾生活
VIP文
郑凤云|拯救地球,你愿意多走一步吗?
气候危机前,少了任何人多走一步,我们都不可能成功。这要求听起来很多,但关键时刻最不需要的就是不作为,谨记:改变从自己开始。 终于来到零垃圾专栏的最后一期。这“终于”说得有点释怀,也有点感慨。2016年的我把脑袋翻过来一遍,都不可能想到这几年发生的所有事情。当时的我称自己为activist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不满世界运行的方式,所以我身体力行去做,希望用行动带来点什么改变。世界有没有因我而改变?我不敢说有,但我自己倒是被彻头彻尾改变了。 因为这场零垃圾实验,我把我该做的、可以做的、不可以做的都做了一遍。如此的淋漓尽致,却让我体验到一个道理:个人力量很大,无奈每个人能做的有限。 [vip_content_start] 我可以用堆肥箱分解厨余,但全国千千万万吨厨余在缺乏设备下只能被填埋;我可以不用吸管,但每分每秒被浪费的数百万个塑胶袋,在缺乏管制下依然继续危害自然环境;我也可以过极简生活、用二手物品,可如果快时尚和快消费不被遏止,生态依然继续走向崩坏的边缘。 别误会,我并非认为个人行为毫无作用。相反,我坚信世上所有伟大的变革都是从个人开始。只是时间在倒数,我想的总是该怎么加速和放大这些改变。于是在零垃圾生活4年后,我脱离activist的身分,离开zero waste圈子,用另一个4年辗转在不同跑道,包括到英国求学,目的只有一个:成为体系的一部分,从内部推动变革。 这几年我变得不像以前那样畅所欲言,部分原因是有所顾忌,但更多是多了份理解。身在体系之中,我深深理解有时候制度的失败有其令人无奈的原因。我难以像以前一样,用非黑即白的方式论述事物。有段期间我也曾怀疑自己迷失了方向,可当我非常努力在工作中输出自己的影响力,期待能够改变决策,我才突然清醒。原来我骨子里还是个activist,我只是换了场景,用另一种方式寻求社会变革。 改变,从自己开始 在结束这持续了7年半的专栏前,我想很直白地对正在阅读的你说: 我相信会对零垃圾生活感兴趣的人,也是愿意多走一步的人。请继续你正在做的事,但请不要止步于此。气候危机正危害地球千千万万人,地球需要更多像你一样的人站出来,为逆转气候危机贡献一份力。 如果你是老师,请教育学生什么是气候危机,引导他们修正对环境有害的生活习惯; 如果你是企业员工,请在办公室发起绿色运动,提呈避免浪费的方案,协助机构开发对气候有正面效应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你是网红、明星,请发挥影响力,为永续品牌代言、在平台分享气候危机知识,为粉丝树立好榜样。 如果你是零售商,请制定环保方案,奖励自备容器的顾客,宣导不浪费的美德; 就算你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人,也请联署反对有害环境和社会的发展项目、写信给国会议员反映不满。最基本最基本的,请在下届大选,投选重视气候议程的政治人物。 气候危机前,少了任何人多走一步,我们都不可能成功。这要求听起来很多,但关键时刻最不需要的就是不作为,谨记:改变从自己开始。最后,再次谢谢大家多年陪伴。这条activist的路我会继续走下去,未来若在不同场合我们相遇了,请说声hi,让我知道我们曾相识于一个叫做零垃圾的篇章。 Till then,我们有缘再见!
1年前
VIP文
VIP文
郑凤云|零垃圾心得
过去七年多来每星期写一篇,到了后期,截稿日的前一天总是我最烦恼的时候。毕竟该写的都写了,不该写的也写了。零垃圾生活其实没那么复杂,这三百多篇文章很多时候是用不同方式重复写同样的事情。既然这样,这专栏结束前的倒数第二篇,就让我再重复一次零垃圾心得,希望对新老朋友有所帮助。 第1:从简单开始 零垃圾生活的捷径是从最不起眼的小事着手:随身带环保杯、随口说不要吸管、随便用二手物。先从不辛苦的、对生活没那么大影响的开始,就已经能解决大部分垃圾。若一开始就从最困难的着手,比如零垃圾第二天就自制面膜,很容易因为改变太剧烈而有挫败感,坚持下去就没那么容易了。 第2:找个伴 不是叫大家谈恋爱,而是找伙伴一起开始这段旅程。就像减肥一样,零垃圾生活需要的是改变生活中的行为和思维模式,这样逆着自己舒适的方式,就像处处跟自己作对一样——正想随手拿个塑胶袋来用,脑子有股声音说:不能拿!找朋友一起零垃圾,一股声音变成两股,就算遇到挫败也有人鼓励陪伴,牙咬一咬就过去了。 [vip_content_start] 第3:给自己画个灰色地带 零垃圾生活有许多两难时刻,比如忘了带饭盒却需要打包,用纸盒还是塑胶盒好?这时候允许自己进入灰色地带,不管是塑胶还是纸,只要带着感恩的心物尽其用就好。在灰色地带弹性处理出其不意的挑战,给自己反思的机会,渐渐了解更透彻后,就会从灰转黑白,再遇到让人困惑的情况也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第4:对自己宽容一点 这世界并非为零垃圾生活而设计,我们要过零垃圾生活,就像逆流而行,自然会感到困难。在遇到难题无法解决时,要记得,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我们愿意知难而行,已经是最大的成功。 最后一个心得,是我觉得最重要的零垃圾秘笈。修炼了这一点,零垃圾路上的许多障碍会自动消失,还会出现许多贵人帮助,让路边开满鲜花,让嘴角扬起笑容。这么厉害的秘笈我用了8年修炼,效果令人满意,今天就传授给大家: 永远将“请”、“谢谢”挂在嘴边。 这看似废话,竟是披荆斩棘最好用的parang刀。在开始零垃圾生活时,很容易将外界看作处处和自己作对的敌人。那些拒绝把汉堡包放到饭盒的快餐店员工,明明说了不要吸管却又给你吸管的咖啡店阿姨,还有随时随地都想帮你制造垃圾的推销员,怎么他们就是说了不听? 别急,下次试试在提要求时说:“不好意思想麻烦你一下,请你用我的容器打包,谢谢你。”只要一个转念,将态度从“我是一匹与世界为敌的孤狼”,调整到“我想做良善的事,但我需要帮助”,你会发现大部分人都愿意成全你的善意。 最窝心的是,我常发现说了请、谢谢之后,大家不仅更愿意帮助我,在帮助我完成这些小事时,大家也得以从重复单一的工作中暂时抽离,为自己有机会参与到好事而欣喜,很多人甚至反过来跟我说:“谢谢你,世界需要更多你这样的人。” 写到这里,我想对这一路帮助过我的人再次说一声谢谢,麻烦你们了实在不好意思。专栏即将结束,但零垃圾生活将继续。未来还请各位多多帮忙,小女子先谢过各位!
1年前
VIP文
零垃圾生活
郑凤云/走过8年,我的零垃圾旅程……
将近8年,你问我马来西亚有改变吗?有的,留心一点看,真的有的。什么是零垃圾Zero Waste?这问题现在随机问问路人,他们不一定能回答得出来,但总能模糊地讲出。
1年前
零垃圾生活
VIP文
郑凤云|走过8年,我的零垃圾旅程……
这专栏写了七年多,终于要来到尾声。在这倒数第三篇,我想记录一下这几年零垃圾生活中,发生过的一些美好且重要的事。 首先要提的当然是Zero Waste Malaysia。谁能想到当年一个念头竟变成一个全国性的环境保护组织?当然功劳不在于我,我只是在脸书创立群组时输入了这3个字,心想把亲朋好友都叫进来,那就有了一匹军师告诉我哪里可以买裸包装米,哪里可以回收电池。 一个念想再加上无数次发帖留言,我的“亲朋好友”现在有近5万人。大家庭难免有些争吵,但跌跌撞撞互相扶持,大家在零垃圾这条路上不断修行、成长。感恩感谢,Zero Waste Malaysia现在在一批有朝气干劲的年轻人领导下越做越好,有继续和企业合作,也和老师携手在校园推广零垃圾概念。几年前我已从组织退役,现在回望,这念头竟在马来西亚的土地生根了,虽然还嫩,但每每想到这里就觉得足够不可思议。 [vip_content_start] 第二件美好的事,是遍地开花的零垃圾商店。就像在荒漠上见到生命从无到有的发生,这经历人生能有几次?这些商店跟我毫无关系,但我记得每一间店开张时,我那兴奋、好奇的心情,带着自己相机探店,这里拍拍那里拍拍。这些店主都不是一般人,在零垃圾处女地开荒需要的不只是勇气,还有对马来西亚人的信任,相信我们是一个愿意改变、愿意成全环境和谐的良善之人。 许多店在疫情后相继关闭,也有许多新店用另一种方式出现了。那天在新开张的购物中心看见又一间零垃圾商店,我进去转了一圈,用的是无人商店的模式。店主是谁我已不认识,只从海报看见他们欢笑的脸介绍自己的理念。模式换了,纯粹的心不变。真好,真好。 第三件美好的事,是大马人曾经经历过不要吸管的浪潮,环境部还有过Zero Single-Use Plastics Roadmap。尽管小贩中心的不要吸管告示已经老旧无人理,那Roadmap似乎也被束之高阁,但曾经轰轰烈烈发生过也是个奇迹,不是吗?我们的社会离零垃圾还非常遥远,不要紧,就是在一次次尝试挫败、尝试挫败中,我们往前挪一小步一小步。只要不站着,总有一天会到的。 看见的改变 将近8年,你问我马来西亚有改变吗?有的,留心一点看,真的有的。像在美妆连锁店可以买到竹牙刷这件事,在8年前只是一个“梦想”。虽然现在还不是随处可见,但有需求才有供应,连锁美妆店愿意上架竹牙刷,感谢的还是你你你对环保产品的需求。 更重要的改变是,什么是零垃圾Zero Waste?这问题现在随机问问路人,他们不一定能回答得出来,但总能模糊地讲出一些类似“是不是没有乱丢垃圾啊……”,或者说“很熟很熟,好像哪里听过!” Amazing!这个圈子已经不是圈子,更像是绽开的花,从花蕊伸出甜蜜的花粉,风一吹,向四面八方飞翔。能有幸参与其中呵护这朵小花,我想说,在我将死之日回忆一生时,这8年一定是我这一生最闪亮的篇章。
1年前
VIP文
零垃圾生活
郑凤云/公交通勤
其实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喜欢公共交通的廉价,而且不受塞车的困扰,但在这里要爱上公共交通真的很难。最近一次临时要到槟城,于是买了快车票。哎,这快车时速竟只有100公里出一点点,期间停停走走,用了四个多小时才到北海巴士站。
1年前
零垃圾生活
VIP文
郑凤云|在大马搭公交
其实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喜欢公共交通的廉价,而且不受塞车的困扰,但在这里要爱上公共交通真的很难。最近一次临时要到槟城,于是买了快车票。哎,这快车时速竟只有100公里出一点点,期间停停走走,用了四个多小时才到北海巴士站。 开始上班后我加入了通勤一族,天天早上挤着进地铁去,晚上挤着进地铁回。几个礼拜下来,我要大大声呐喊:实在太便宜啦! RM50可以在吉隆坡做什么?有些人会说吃五六盘经济饭,有些人上一次咖啡馆都不够,但感谢交通部,RM50就可以买交通月票,一个月内无限次搭乘雪隆区交通工具。这月票对我这种天天通勤的人来说实在太划算,若一个月上班22天,没有月票的话得至少RM120,现在只要RM50,足足省了70令吉。这价格实在便宜到不行,就连已经十分便宜的北京地铁都没那么便宜。 [vip_content_start] 当然便宜是便宜,在马来西亚搭公共交通还是很苦的。今天和老板开会晚了,我急匆匆要离开,老板见外面下着倾盆大雨淡淡说了一句:“真的很佩服你们搭公共交通。”的确,连我都佩服自己!因为5分钟后我撑着伞走在倾盆大雨中,雷电交加,双脚泡在积水的路上,时不时经过的车子把水溅得我一身。走啊,还得继续走下去,不然还能怎样? 先前在爱丁堡我曾和朋友有过这样的讨论:这一年的生活,扣除往返马来西亚的长途飞机,我个人的碳足迹估计是人生的低谷。没有车子,去哪里靠双脚走走走,单程走个三四十分钟是正常,走一个小时去拜访朋友也不累,只有去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才偶尔搭巴士和火车。可一回来马来西亚,不得了了,连到家附近吃个晚餐都得开车,每几个星期还跨州,一面踩油门我一面想汽油燃烧后温室气体冉冉升空的画面,阿弥陀佛…… 其实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喜欢公共交通的廉价,而且不受塞车的困扰,但在这里要爱上公共交通真的很难。最近一次临时要到槟城,于是买了快车票。哎,这快车时速竟只有100公里出一点点,期间停停走走,用了四个多小时才到北海巴士站。不过晚上10点,渡轮就停驶了,乌漆嘛黑的电招车也叫不到……还好有朋友义气相挺来载我入岛,不然真要露宿街头。 在火车上我盯着时速表越来越不耐烦。如果有人在旁观察,会看到我翻了300圈白眼——我实在不记得搭过这么慢的火车!我想起中国即将被淘汰的绿皮车,轰隆轰隆慢吞吞前进。就连为人诟病的英国火车也是以近两倍的速度行驶。换句话说,用相同的时间,在英国我可以跨越650公里,在马来西亚只能300公里。怎么这么杯具啊? 抱怨归抱怨,对于可以天天搭公共交通上班我还是很感恩的。尤其下大雨的傍晚,我虽然成了落汤鸡,但看着挤得水泄不通的马路,我宁愿准时回家洗澡休息,也不要在车龙虚度光阴。很快我就要搬家了,远离了地铁站,我又得开车通勤。唉,人就是这样,到时候我又会怀念搭地铁的时光,抱怨怎么开车这么贵、这么累、这么慢,而且这么高碳排!
1年前
VIP文
VIP文
郑凤云|台湾回收政策
我常认为,若不减量,而是继续用一个产品替代另一个产品,我们就像挖坑填洞,这边洞刚填好,那边又被挖空了。台湾是个好例子,让我们好好思考我们为了什么而环保?环保是因为不要浪费,还是为了继续浪费?这界限似乎越来越模糊了…… 有去过台北的人应该听过西门町的阿宗面线。他们家的面线好吃不好吃见仁见智,但下次若有机会光顾,你们不妨留意垃圾桶那角落,他们有个箱子专门收集纸碗,上面写着:可回收。 我上网查了一下,这有两种可能。第一,台湾有“仅存”的3家回收厂能够分离纸容器上的塑胶淋膜,也就是能回收我们常见的纸杯纸碗。第二,这家面线店用的是纯纸容器,这种容器用的是水性涂料,换句话说,纸容器不含塑胶成分,可以和一般纸制品一起回收。 [vip_content_start] 阿宗面线用的是哪种方法我不知道,反正包里带了自己的饭盒,请店员装了热腾腾的面线。用自己的饭盒嘛,回家洗洗就好了,不必烦恼什么回收不回收的。 这次来台湾是为了参加展览,对台湾的印象还是那句:很厉害回收。会场上各个角落布满回收箱,而且参展商素质也很好,垃圾都分类好才送到回收角落。这在中国、英国和马来西亚的展会上都是不曾见过的。后来有机会去淡江大学参观,几乎每个楼层都有林林总总的回收箱,上面指示明确,用图案指明什么可以丢这里,什么应该丢隔壁。我拍了照发给在苏格兰的芭芭拉,赞扬台湾人文素质高,回收做得好,她也啧啧称奇。 除了回收,一些不容易察觉的改变也有不少的。像餐盒的回收量,台湾环保署的数据显示2019年回收量是8万吨,到了2021年翻倍到16万吨。相等于这人口2300万的地区回收了80亿个纸容器,人均35个。这数字还不包括纸杯以及没有进入回收系统的纸质容器。 以纸质容器取代塑胶 除了纸容器回收量大增,另一个改变是台北禁用一次性塑胶吸管了。便利商店门口贴了个海报,上面是一对帅哥美女拿着杯子喝水,相视而笑,中间写着“直接喝最好”,下方才是小小的字写着“替代方式:直接喝、纸吸管、不锈钢吸管”。如此想法正确的海报实在难得,要给个赞。 后来还听说台北市去年底开始禁止饮料店使用塑胶杯了,这点我实在没注意到,看回活动上拍到的照片,垃圾桶满满是喝空了的奶茶杯,这些杯子的确没一个是塑胶杯。我没机会体验到这禁令的影响,因为买珍珠奶茶都是用自己的保温杯,好几个地方都大方给我新台币5块钱的折扣。 关于这种从一次性塑胶过度到一次性纸制品的浪潮,台湾政府也做了些努力。例如向纸容器制造商和回收商征收费用,并用这些费用补贴纸制品回收商。不过《天下杂志》的一篇报道就指,政府提供的补贴太低,没什么经济效益,否则的话一开始也不会说台湾“仅存”3家纸容器回收商了。 我常认为,若不减量,而是继续用一个产品替代另一个产品,我们就像挖坑填洞,这边洞刚填好,那边又被挖空了。或许怎么都算一种进步吧,但如此大费周章的,很多时候只为了满足极不必要的消耗,这真的值得吗?台湾是个好例子,让我们好好思考我们为了什么而环保?环保是因为不要浪费,还是为了继续浪费?这界限似乎越来越模糊了……
1年前
VIP文
VIP文
郑凤云|聪明小点子,取代识别证吊带
最近参加在KLCC会展中心举办的马来西亚绿色科技展(IGEM),登记时扫描注册二维码,机器自动打印与会者的识别证。打印完毕,工作人员手里拿的只是一个个金属小夹子,用夹子把识别证夹在衣服上,绳子套子统统省去!我的天,这实在太聪明了。 之前上学时有门选修课叫循环经济,其中一项分组作业是构思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商业点子。这门课我没选,但听说有位同学提出租借运动衣的点子,结果被众人否决了。大家私底下认为这点子实在太恶心了。“全身臭汗味的运动衣就算洗了,味道都去不掉!”同学说。 我虽然赞同,但还是分享我听到的例子:香港某些健身房,顾客不必带任何装束,下了班直接上健身房,全身上下包括袜子,健身房都提供。所以那位同学的点子是有商业价值的,至于出发点是为了环保还是为了市场,就值得深思了。 [vip_content_start] 现在ESG正火热,大小企业陆续设立永续部门,可就像那位同学,若在其位的人少了对环保的透彻理解,自然会想出环保的赚钱点子,而不是赚钱的环保点子。相反也一样,在其位的人若用对了心,再不起眼的小事都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最近参加在KLCC会展中心举办的马来西亚绿色科技展(IGEM),登记时扫描注册二维码,机器自动打印与会者的识别证。打印完毕,我已经准备好要拒绝工作人员递过来的吊带,这种识别证吊带尾端通常夹着用来装识别证的塑胶套。可这时我发现工作人员手上并没有绳子也没有塑胶套,他手里拿的只是一个个金属小夹子。愣了一下我明白了,这是直接用夹子把识别证夹在衣服上,绳子套子统统省去! 去掉绳子塑胶套,减少浪费 我的天,这实在太聪明了。关于减少活动使用的识别证吊带,我想过不少点子,其一是鼓励主办方不要在绳子上打印活动日期,方便活动结束后向宾客收回明年再用。可现在看来,我这点子多么麻烦啊。首先要安排人力回收,接下来还得浪费空间存储上万条吊带,到时可能又有人说戴过的不卫生啦、收久了褪色啦等问题。KLCC这招太妙了。没用识别证吊带少了开销,去掉绳子和塑胶套,只留下小夹子,回收和储存起来方便多了。就算没回收,这小夹子带回家也有更多用途,大概率会被与会者重复使用。 这点子既不高科技也不创新。我想像,那个在其位的人或许和我一样,面对大大小小展会留下的吊带感到浪费。有天,或许他凝视着一堆被人丢弃却依然美美的绳子,开始思考:我怎么能减少浪费?也不晓得用了多久,但顺着这样的思路,他想出这个一点都不起眼的主意。不起眼不是贬义,能做到不起眼,说明新方案和旧方案行使了同样的功能,既不让使用者感到不舒服,也不需要使用者改变使用习惯。这小点子就这样静静地、低调地,减少数以万计的浪费。 看到这里,请大家想像你们是在其位的人。老板下令减少今年活动的浪费,KLCC会展中心是个成功的案例,那大家能反向思考,想想常见的环保馊主意吗? 让我自告奋勇。我大胆提议:拨款给大学实验室,请实验室开发新一代可降解材料制成识别证吊带。绳子必需印上我司尊贵的logo,旁边注明“可降解,爱护地球!”届时在开幕礼上必须由老总推荐这款高科技环保识别证吊带——对了,一定要邀请媒体朋友前来,并一人分发十条,可降解的嘛,是我司对全球零碳排的小小贡献,小小贡献!
1年前
VIP文
VIP文
郑凤云|滥用了,只是另一场灾难的开始……
再好的科技,被滥用了,也只是另一场灾难的开始。这是在见到椅子上的礼袋时我心里想的。 这场活动的主办方是MGTC,华文名字是大马绿色技术与气候变化中心。顾名思义,这官联机构的其中一项宗旨是推广绿色技术。礼袋用的塑胶袋就是所谓的绿色技术,一种宣称可在自然环境下分解且不会破坏环境的塑胶袋。 先不说这技术是怎么分解塑胶袋的,来看看塑胶袋装了什么:一大包快熟面。来参与活动的都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人士,在参与环保活动时获赠一袋快熟面?还装在可分解塑胶袋?这是什么黑色幽默? [vip_content_start] 我从不反对可分解塑胶袋,我反对的是滥用一次性产品。可分解塑胶袋用在对的地方,可以减少塑胶污染对环境的伤害。什么是对的地方?必须的、重要的、暂无替代品的地方,比如医疗包装、灾难救援品分发。用来装快熟面嘛,肯定不在此列。 MGTC推广绿色科技的用意固然是好,但用高科技塑胶袋装快熟面,传达了一个换汤不换药的信息:只要可分解,我们便可尽情浪费。 开发可分解塑胶的是一家英国公司Polymateria,使用的是Biotransfomation科技。该公司宣称塑胶生产商只要在生产塑胶产品时加入颗粒状Polymateria technology,做出来的产品其使用表现不仅跟一般塑胶无异,内含的Polymateria technology在被激活后会将塑胶转化为可降解的蜡状物,可在常温下逐渐被自然界的霉菌分解。该公司网站指出,由第三方实验室做的测验表明,使用该技术制作的一号(比如矿泉水罐)及五号塑胶(比如行李箱)产品可在一到两年内完全分解。 高科技塑胶袋的分解旅程 让我们来想想这高科技塑胶袋在马来西亚的旅程。小明和我一样参加了这场环保活动,有幸获赠一包装在高科技塑胶袋的快熟面。回到家小明把快熟面从袋子拿出来,把快熟面煮了大快朵颐。洗碗时正好需要塑胶袋来装垃圾,于是高科技塑胶袋塞满了垃圾,被小明丢到垃圾桶。第二天,高科技塑胶袋和这座城市千千万万的垃圾,被倒进亿亿万万垃圾堆里填埋。哎,太可惜了,这高科技塑胶袋没被小明随手丢到树林,而是进到填埋场。没阳光、没雨水、没空气,高科技塑胶袋在填埋场不会被分解! 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小明一样把快熟面吃了,但这个版本的小明很坏蛋,他随手把塑胶袋往窗口一扔一了百了。塑胶袋随风吹到附近的树林,获得雨水阳光和空气的滋润,降解程序启动。接下来的一年,小明天天往窗外扔塑胶袋,小树林的塑胶袋越来越多。一年后,小明丢的第一个塑胶袋分解得七七八八了,但树林还有364个塑胶袋等待分解…… 按照我们的消费模式,不分场合、用途,统统用高科技塑胶袋来装,很快整个马来西亚就会被高科技塑胶袋淹没。科技再怎么高级,大自然都会不胜负荷。最终回到了我开头说的,滥用了,只是另一场灾难的开始……
1年前
VIP文
VIP文
郑凤云|《原子习惯》讲什么……
最近在读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书名叫《原子习惯》。这本在全球大卖800万本的书,讲的不是物理学中的原子,而是如何通过每天一小点的积累,创造未来大大的改变。这聚沙成塔、sedikit sedikit, lama lama jadi bukit的道理众人皆知,但怎么开始、怎么坚持,才是这800万买书的人想知道的答案。 作者说,培养一个习惯,例如定时运动、保持健康饮食、每晚阅读等,普遍的做法是设定一个目标。比如3个月后瘦5公斤,一年看10本书等等。但这种做法有个缺点,就是难以坚持。就算坚持下去了,目标一达成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以至于重蹈覆彻回归原点。 他提出,与其把焦点放在得到什么成果,不如放在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作者的朋友就靠着“我要怎么成为健康的人”这个想法,成功减去近50公斤的体重。无论是点菜还是出门的交通工具,这位朋友时刻思考“健康的人会怎么做?”。吃沙拉、多走路,按照“健康的人”应该有的行为模式,这位朋友成功培养起健康的生活习惯。 [vip_content_start] 按照“想成为怎样的人”来做决定,每一次小胜利都给自己提供了新人设的证据:我今天运动了,我是个活跃的人;我今天吃了原型食物,我是饮食健康的人。收集到的证据越来越多,新人设也得到肯定。慢慢的,生活中不假思索就能做出符合新人设的决定,于是习惯养成。 看到这里,我把书放下,摸着胡须想:原来还没看这本书前,我已是原子习惯大师! 我成为了我想成为的人 这要从为什么开始零垃圾生活说起。当时的我和许多人一样,对气候变化、动物灭绝、塑胶活活饿死鲸鱼等事情愤愤不平,可转眼我又是一手拎着plastic bag一手拿着矿泉水瓶的“共犯”。那种强烈的对立感让我感到特别虚伪,就像灵肉分离一样,身体痛苦地做着违背意愿的事。 我想成为一个“言行合一”的人,这是我开始零垃圾生活的初衷。于是接下来的许多年,当我在挣扎该不该纠结于一根吸管、一个塑料袋、一个奶茶杯时,我考虑的不是垃圾多重多轻,而是一个言行合一的人应该如何看待这件垃圾。 对许多人来说,我的零垃圾生活更像一场秀。若这真是一场秀,我有太多后台独处的时间去尽情制造垃圾。但因为抱着“想成为言行合一的人”这样的想法,零垃圾的行为就不限于人前,在人后也能做到。在做出每个言行合一的决定后,我像是投票给自己建立的新人设。一年、两年、三年……8年过去了,我不假思索拒绝用吸管、我不假思索自备容器打包、我不假思索到饮水机装水。运用原子习惯法则,我成为了我想成为的人,零垃圾成为不假思索就能实践的事。 如果你也为如何开始零垃圾生活而苦恼,不妨想想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一个不浪费的人?一个珍爱自然生态的人?一个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每次做决定时,问问目标人设会怎么做?通过一步步实践,来一步步收集证据,一步步投票给自己。当你成为想成为的人时,零垃圾不过是种习惯,实践起来就不会觉得那么困难了。
1年前
VIP文
VIP文
郑凤云|在马来西亚,回收是“需要额外努力”的事
回国后一个月,那堆分类好的回收物还躺在厨房。看它们越堆越高的趋势,我不禁怀念起英国……不要误会,我怀念的是从房间走个十步就可以轻松脱手垃圾的“方便”。玻璃、塑胶、纸张、厨余、金属,这些生活中天天都见的回收物,我什么时候愿意,就可以什么时候把它们送到回收桶。拍拍手,搞定。 回到马来西亚,唉,回收又成了一件“需要额外努力的事”。所谓的额外努力,是寻找合适的回收方式、地点,再抽时间把东西送过去。 以我居住的地点为例,最理想的回收处是PJ Eco Recycling Plaza。这是州政府设立的一站式回收中心,几乎什么都收,连不常被接受的塑胶袋、文具、玻璃和保丽龙都接受。缺点是只在星期一到五早上9点到下午4点开放,对于要上班的人来说简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vip_content_start] 其实我的花园区一直有上门回收服务。这个由Nestle携手市议会开展的计划,将PJ划分成好几个区域,星期一到日每天到不同区域回收。居民只须在指定的回收日,将回收品放入分获的白色塑胶袋,再把袋子放到家门口就行了,非常方便。这个活动在我去英国前就展开了,回来后还继续,但我从没参与过,大家知道为什么吗?看回我上一句话估计你就能明白。回收物必须装入白色塑胶袋——为了减少垃圾,首先必须制造多一个垃圾?我……哎! 那天逛One Utama商场,无意间瞄到一个告示牌让我眼睛一亮:回收lanyard(证件吊牌)?顺着告示牌的指示,我来到商场近期设立的回收中心1Recycling Centre(IRC),地点就在停车场地下一层,不算难找。而且管理层还挺贴心的,特意在门口划了两个绿色停车位,方便顾客把回收物送到中心门口。除了常见的塑胶、金属和纸制品,这里也接受旧衣物及电子垃圾,且天天开放,从早上十点到晚上十点,时间非常有弹性。 硬要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那有两个。第一,这里不接受玻璃。这是本地回收的痛点,因为缺乏玻璃回收厂再加上玻璃的重量增加运输成本,可回收玻璃的地方少之又少。既然IRC是One Utama的社会企业责任项目之一,建议管理层试试披荆斩棘一番,为顾客提供回收玻璃的解决方法,而不仅局限在相对容易回收的物品。 第二,类似的回收中心在许多大型购物中心不算少见,但共同点是都设立在停车场。出发点虽是方便顾客卸货,但往深层想,其实也引导人们把车开进商场,做了回收再来消费一番。当然,商场为了盈利无可厚非,但若把回收中心设在停车场外,开放给社区人士利用这项设施,这更符合保护地球不分你我的概念。否则,不想逛街的人得白白支付停车费进来回收,没开车的人得扛着回收物在商场走来走去寻找回收中心,实属不便。 回收的方式有很多,但缺乏政府带头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及回收系统,使得在马来西亚做回收不像在英国只是“举手之劳“,而是“需要额外努力”的事。对于所有不嫌麻烦回收的你们,谢谢你们为地球多走一步。我知道这有时候真的很烦人(厨房堆积的回收物让人抓狂),但我会坚持下去,找回适合自己的回收方式。一起加油!
1年前
VIP文
VIP文
郑凤云|感恩食材的自由
回来后要重整尘封的厨房,才晴天霹雳发现我家附近的零垃圾商店都歇业了。一瞬间用得扁扁的菜瓜布不敢丢了,已经快空了的苏打粉也一点点抠来用……呜呼哀哉,我的零垃圾生活又打回原点! 2016年刚开始零垃圾生活时,马来西亚还没有所谓的零垃圾商店。当时和老公骑着摩托趴趴走,看见某店似乎有零垃圾的可能,就走进去瞧瞧逛逛,这样一寸寸画出专属我的零垃圾地图。后来零垃圾商店出现了,人生也轻松了许多。从前要去好几个地方才能买齐东西,在零垃圾商店一次过办好。虽然日子久了也挺闷的,干粮来来去去那几种,零食挑来挑去没什么想吃的,但方便快捷啊。以前画好的零垃圾地图也渐渐被我遗忘…… [vip_content_start] 这次回来虽然被打回原形,但有了在英国的惨痛经历,马来西亚再日常不过的一切在我眼里突然珍贵了起来。那天和老公去MCO期间常光顾的超市走走,哇,一大堆蔬菜都没有包起来,都是我“可以买”的。虽然有点戏剧性,但我真的在众蔬菜间张开了双手,拥抱久违的“自由”。 英国小镇也被超市垄断 在英国的这段期间,我一直觉得当地人已经没有了食材的自由。小商家已经式微甚至灭绝,大超市卖什么,人民就吃什么。举个例子你就知道我什么意思了。在马来西亚,我们也有逐渐被超市垄断的现象,但越往小城市走,连锁超市越不见踪影。最小的kampung,供应食物的是杂货店,是小小的菜市,是路边一个个农民的档口。英国的情况却完全相反。回国前我去了Cairngorms国家公园,住在国家公园里一个人口3000的小镇。那一排店屋有餐厅,有卖运动用品的店,有纪念品店,有油站,就是没有面包店,没有杂货店,没有水果店,也没有当地人兜售什么当地食材。因为镇中心就有一家连锁超市,里面应有尽有,游客和居民都往那里添购食材了。 当然一些小镇还是有小商贩的,这例子只是表达了英国和马来西亚在食物供应上本质的区别。我到苏格兰高地旅游过4次,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超市是不变的陪伴,就连油站都是超市开的,让人打了油顺便去店里买食材,哪有小商家生存的空间?也因为大超市如微血管般侵入英国最小的城镇,不管去到哪里,人们都吃差不多的食物。明明是个岛国,从苏格兰到英格兰,超市卖的鱼就那几种,红红的虾永远没有甜味,黄瓜永远包在plastic里…… 如果必须正能量点,那超市垄断食物供应链也是有好处的,那就是任何改变只需一朝一夕。想想,超市有这么大的渗透率,只要超市愿意,明天全英国的黄瓜就可以统统裸卖!哈,不管想得再美,我都不要马来西亚变成这样。看,我家附近的零垃圾商店虽然关了,但两公里内我有两间大巴刹、两间米店、一堆老字号杂货店、中药店、水果店、菜铺,他们售卖形形色色的裸包装食材,已经够应付我的生活所需了。或许比以前稍微麻烦了些,但回头看我们所拥有食材自由,我真的感恩、知足了!
1年前
VIP文
VIP文
郑凤云|垃圾依旧……无所不在
无处不在的塑胶吸管、一不小心就出现在桌上的UFO(酱料碟)、直接插在雪糕上的塑胶汤匙、堂食点饮料却装在塑胶封口杯送上来……垃圾大军无孔不入无所不在,上缺政策下无意识,我们的垃圾处理,还有很长很远的路要走啊。 “我的头很痛!看,官联公司活动用这么多保丽龙!”我把照片发给英国的同学,内心充满不适应。虽然在英国的这一年,我骂了不少当地滥用一次性餐具的习惯,但“保丽龙”这3个字似乎已经在那个国度绝迹,一下看到这么多保丽龙让我真的有点不适应。 我跟同学解释,保丽龙比许多一次性塑胶垃圾更具破坏性,因为虽然保丽龙“技术上”可回收,但实际上因为重量轻、体积大,回收商不太接受保丽龙。想想,好不容易载了整辆罗里的保丽龙回去,赚的钱搞不好还不足以抵消运输费,谁愿意收? [vip_content_start] 犹记得在杨美盈担任环境部长时,鼓励政府机关减少使用一次性塑胶。当时效果颇为显著,常看到矿泉水被替换成水壶、糕点装在普通碗碟。现在有没有倒退我不清楚,毕竟还没机会参加政府活动,但这场由官联公司举办的活动用的全是保丽龙,这阵仗让我开始怀疑人生:这些年我们都做了什么…… 可降解饭盒,要如何降解? 乐观一点想,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看似保丽龙的东西,其实是可降解的“环保”产品。那天在经济饭档口看到一大包“保丽龙”饭盒,但盒底原来写着Biodegradable。后来和朋友聊天,又提起他主办的活动用的也是可降解材质。这些变化让我又惊又喜。 喜的是“环保”产品开始深入到小贩层面,意即价格也开始和普通产品有得一拼了。惊的是,这么大量的可降解饭盒,有没有人问它们如何降解?可降解材质多种多样,我就不深入展开,但大部分这类产品共同面对的问题,是它们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降解。条件之一通常是高温,这高温不是随便丢到泥土晒晒太阳就行,而是需要工业等级的堆肥系统才能办到。所以当我们想像,可降解产品像落叶归根一样轻松、干净,那就是想得太美好了。 在垃圾处理系统较为完善的国家,市政府有相应的设施处理可降解产品。他们的问题不是如何降解,而是数量太多,如何管理。在马来西亚,我们不是没有工业级厨余机,但许多是私人机构购置,一般老百姓用不着。于是,可降解产品在缺乏条件下变成不可降解,只好和其他垃圾一起送到土埋场多年不化,问题依旧…… 垃圾问题要上下齐心才能解决,所谓的上是政策、硬体,下是行为、习惯。回国的第二天,我第一次带身经百战的不锈钢饭盒去打包。我自以为聪明,提醒店员别给我小包的小辣椒。短短一年而已,我这身武功怎么可能轻易被废掉?没想到去取个东西回来,我的饭盒已被层层塑胶袋包起来,而咖喱汁已经沾到袋子,退也不能退了…… “回来后中的第一个地雷。”我发了个苦笑的脸给朋友。无处不在的塑胶吸管、一不小心就出现在桌上的UFO(酱料碟)、直接插在雪糕上的塑胶汤匙、堂食点饮料却装在塑胶封口杯送上来……垃圾大军无孔不入无所不在,上缺政策下无意识,我们的垃圾处理,还有很长很远的路要走啊。
1年前
VIP文
零垃圾生活
郑凤云/捐赠品大灾难
在我离开宿舍当天,捐赠箱没那么满了,但不远处的大垃圾槽满溢各种被褥、床单、拖鞋、衣物……该给的意见我已经给了,我也在学生群组尽力分享捐赠品的信息,但这灾难会停止吗?不会。
1年前
零垃圾生活
VIP文
郑凤云|捐赠品大灾难
在我离开宿舍当天,捐赠箱没那么满了,但不远处的大垃圾槽满溢各种被褥、床单、拖鞋、衣物……该给的意见我已经给了,我也在学生群组尽力分享捐赠品的信息,但这灾难会停止吗?不会。 “如果学校好好跟学生沟通,这就不会发生了。”我愣愣地看着眼前的“垃圾堆”,心想。 这垃圾堆是宿舍设立的捐赠角落,供即将离开的学生捐赠物品。听起来很贴心,拿来行销还给人“学校真环保”的印象,可事实如何?1200人的宿舍,管理层只提供10个不大不小的纸箱,物品当然每天满到溢出来。今天的“垃圾堆”最严重,纸箱已被淹没,物品蔓延到大堂地上。这灾难只用一个周末形成。 [vip_content_start] “请问学校会如何处置这些物品?”我忍无可忍,问宿舍管理层。该负责人很自信说:“别担心,这些物品100%会被重复使用。” 听到100%这数字,我就知道大事不妙,世上哪有100%这回事?果不其然,当我询问前来收取捐赠物的慈善机构职员时,他说:“我们只收衣服,其他的物品一概不收!”他一面把一堆堆衣服塞进大塑胶袋,一面抱怨:“你们的管理层一点都不在乎这件事,这宿舍是我见过最糟糕的垃圾堆。若我把那些脏兮兮的东西带回机构,肯定会被骂!”他说毕业季是该机构每年最大的捐赠物来源,该机构和学校合作,每星期两次到二十多处收集捐赠物。一些宿舍管理良好,物品整齐分装在袋子,不像我们这个宿舍和所有“垃圾”混在一起。 后来我又经过“垃圾堆”,惊见清洁工人大把大把将生活用品装进垃圾袋。我问清洁工人,他说这些物品将被丢掉;我再问另一位管理员,他说没办法,肯定很多物品要进垃圾桶的。当我再询问宿舍负责人时,他却暴跳如雷否认这一切,还要我供出是谁告诉我这些事。 不管是慈善机构的工人,还是宿舍职员,在多次谈话中他们都表示这样的事“年年发生”,“重复很多年了”。这是不知者无罪吗?还是没经验所以犯错?不,这是不思进取,将错就错! 罪魁祸首:缺乏沟通 我总结了一下,酿成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是缺乏沟通。负责人说所有关于捐赠物的信息都清楚写在邮件,我反驳指邮件只有短短一句提到“学生可以把还可以用但已经不要的物品送到捐赠箱”。什么物品?如何打包?罐头食物可以吗?内衣可以吗?袜子可以吗?多数学生对回收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还可以用的物品都会“有人用得着”。我就在捐赠箱找到一卷还剩下10%的厕纸。很干净,还可以用,但,谁用? 此外,管理层也没有解释这些捐赠品将何去何从。如此大量、高价值的捐赠品交由校方处理,校方有责任交代物品的去向。什么物品捐给什么机构?多少捐赠物进了垃圾桶?多少给了新学生使用?当我问这些问题时,负责人无法回答。 在我离开宿舍当天,捐赠箱没那么满了,但不远处的大垃圾槽满溢各种被褥、床单、拖鞋、衣物……该给的意见我已经给了,我也在学生群组尽力分享捐赠品的信息,但这灾难会停止吗?不会。学校有错也有责任,学校没有提供足够资源减少浪费,也没有提供学生正确知识让我们做好捐赠工作,这是垃圾管理的漏洞。 学生也有错。看看那些只用了一年的物品,再看看外头因生活费高涨而水深火热人们,这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代版缩影。我相信任何有恻隐之心的人看到这垃圾堆,都不会开心。这场灾难将过度消费的恶果赤裸裸展现在学生面前,愿这能启发部分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里想好好才买,想好好才丢。因为这世上没有一个回收箱能把所有物品变废为宝。真的没有。
1年前
VIP文
VIP文
郑凤云|英国环保的6个赞
在英国留学的一年终于画下句点。很多人问我英国那边环保不环保?今天小小总结我的观察,选了我觉得英国做得很好的6个点,给他们大大的赞。 1.塑胶袋的确没有乱乱给: 以前习惯了买珍珠奶茶会给袋子,去杂货店买一包零食会给袋子,就连买条口香糖也会给袋子。多亏英国政府推行的塑胶袋收费政策,这里买东西常常是拿了物品就走,“给塑胶袋”已经不是标准动作。偶尔店员问要不要袋子,给的也是纸袋。若塑胶袋,多是要额外收费的。 2.水龙头打开就喝: 这里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再加上水很便宜,出门在外根本不必愁“装水”这件事。只要带个水瓶,到处都能找到饮水站,餐厅的白开水也不收费。 [vip_content_start] 3.素食很普遍: 这里的餐厅普遍会标注素食选项。很多餐厅的菜单有很大比例的素食餐点,有些还正面是荤食,背面是素食,甚至表明即将“素食化” ,要在某某年之前调整成无肉菜单。 4.公共交通很方便: 无车的一年我几乎是靠双脚、巴士和火车移动,不但一点不觉得麻烦,甚至还觉得比开车轻松自在。这里的巴士和火车准时靠谱,网络四通八达。朋友芭芭拉一辈子没拥有过车子,也不打算买车,生活一样逍遥。唯一缺点是火车票有时可以贵得离谱,再加上绵延不绝的罢工…… 5.二手物是主流: 这里的二手物市场非常发达,除了随处可见慈善二手店,还有相当受欢迎的古董店售卖有年代感的服装和旧物。网上也有免费赠物群组、二手买卖店。在这里说自己穿着、用着二手物并不羞耻,而是再正常不过的日常。 6.气候政策是国家大事: 英国的政治和马来西亚一样乱哄哄,但气候政策依然坚挺。这里有负责监督政府的Climate Change Committee,他们不仅为政府提供意见,还可以批评政府气候政策上的无能。这里有不尽完善但相当大胆的2030年禁售燃油车政策,因此电动车市场及基础设施火速发展。气候政策在这里攸关能源安全、国家经济,并不像在许多国家,环保被讥讽为“一群理想主义者嚷嚷要拯救北极熊”。虽然英国的气候政策错误百出反反复复,但必须给他们前卫、大胆和勇于挣扎前进给个赞。 总结下来,英国在环保上是充斥矛盾的国家,上面的所有赞,我也可以“弹”一遍。比如塑胶袋这件事,虽然购物不给塑胶袋了,可超市大部分蔬菜水果都包在塑胶袋,那些塑胶袋就不是塑胶袋?再加上便利生活才是王道,大小商店售卖的即食餐点是人们生活的主旋律:一包三文治、一包薯片、一瓶汽水就是早午晚餐;还有荒谬至极为蔬菜水果标上best before date的做法,导致大量食物浪费。 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固然具挑战但并非不可能,而那种“只要是纸做的就无所谓”、“有回收就够了”的浪费思维,才是最难改的。所以英国环保不环保?政策、硬体,yes;行为、思维?有待加强。
1年前
VIP文
更多零垃圾生活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