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韵律操

旋转、跳跃,轻盈的舞姿,灵活的动作,挑战人体极限的伸展……韵律操(rhythmic gymnastics)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柔美。无论是体态的优美还是动作的炫目,背后都是千锤百炼的结晶。 放眼东南亚,马来西亚韵律操队可说是常胜军,自2015年新加坡东运会起,连续四届蝉联韵律操全场总冠军,展现了强大的统治力。然而,韵律操在我国并非热门运动,除了局限于女性才能参赛外,教练和训练资源零星散布于少数城市,导致韵律操未能在大马遍地开花。 在柔佛新山,谢雪君教练年复一年地浇灌韵律操之花,只盼这项运动能在文化沙漠中扎根发芽,有朝一日繁花似锦。 新山作为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却长期缺乏正式合格的韵律操教练。而这正是谢雪君与韵律操结缘后,毅然坚持努力钻研的契机。 谢雪君原本是一位华小老师,2006年被派往士姑来国光华小任教,当时的国光韵律操队伍仅有约20人,也是新山区唯一的韵律操队。恰巧时任带队老师请产假,谢雪君被迫顶替带队,迅速在6个月内接受培训,成为新山韵律操队的带队老师。 回忆当年,谢雪君透露,队内的教练只是曾学习韵律操的运动员,并没有合格的专业教练进行训练,导致学生在比赛中因技能错误而无辜被扣分。2008年,当谢雪君被选为韵律操队教练时,她开始深入了解韵律操的精髓,学习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技能。她不懈地参加各项课程,以理解韵律操的规则,同时向其他资深教练及前国州选手请教带队和纠正动作的方法。凭借自身的努力,她最终成为了合格的韵律操教练。 2014年起,教育局开始专注发展韵律操项目,选定国光华小作为新山韵律操的训练中心。然而,她发现其他学校的学生难以前来参与日常训练,无以为继之下她辞去了教练一职,韵律操队也就此解散。 “其实新山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学生却无从训练,我对此深感惋惜。”时间一晃来到2020年,谢雪君心中的韵律操之火未曾熄灭,她在Starlight新山韵律操队开始培训有志于参与韵律操的学生。Starlight从最初的3位学生,一步一脚印发展至今天的逾50位学生。 积极推广韵律操之美 谢雪君深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除了训练学生外,Starlight也提供平台让有志于成为教练,并且具备参赛经验的前选手,前来受训为合格教练。因此,如今她的教练团队都是年轻而富有经验的国州选手,包括来自吉隆坡和峇株巴辖的前选手。她们的目标是将新山韵律操队发展趋于成熟,让更多合格且具有热忱的教练一起发扬韵律操之美,把新山的韵律操传承下去。 她坦言,经营新山韵律操队是一项非常艰辛的任务,面对的问题包括缺少完善的场地和设备,而且用具和器材都非常昂贵,加上新山家长尚未充分了解韵律操。因此,她努力走出校园,带领学生参加新山各地的表演,同时通过社交媒体推广韵律操之美。 何谓韵律操之美?谢雪君形容,这体现于选手的体态、身体的柔软度、脸部表情和神韵,以及根据规定的动作标准,如将身体部位伸展至90或180度,跳跃、平衡、灵活、旋转,细致到角度都需要拿捏得当。她也非常注重每位运动员的态度,尤其是训练和比赛期间的个人纪律和行为。训练时的她很严格,但训练之外她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 韵律操面对宗教和性别课题的挑战 询及韵律操运动中的性别课题,谢雪君表示,在马来西亚只有女性可参与韵律操运动,意味着有一半的国民无法亲身体验此项运动。她质疑,男生无权参加韵律操,是否因为韵律操的美不符合传统男性应具备的阳刚气质?她认为,男生同样可以参与艺术体操,许多男生具备柔韧性,能够掌握艺术体操的精髓和技巧,动作也可以很轻盈。女性可以做到的高难度动作,男性也可以做到,且呈现另一种力与美的结合。 支持这项运动的人以女性为主,参赛者的男性亲属因性别身分感到尴尬,所以无法亲身前往赛场支持,赛场上多是母亲陪伴孩子参赛。谢雪君认为,如果能有更多男性参与,韵律操运动的发展或许会更上一层楼。 在2024年全柔学联韵律体操赛中,谢雪君发现哥打丁宜、笨珍和居銮队的参赛者清一色都是穆斯林,她认为种族因素也是韵律操训练无法回避的议题。由于韵律操的服装紧身且相对暴露,要招收穆斯林的学生就变得非常困难。曾有县教育局官员表示,若想要推广韵律操,也只能专注在华小和淡小,因为穆斯林的韵律操服装必须宽松并且遮住羞体。谢雪君曾经收过非华裔学生,父母觉得可以接受紧身的服装,只要内衬长裤及长袖即可。她希望可以推广韵律操,让更多穆斯林能够参与,通过运动打破种族之间的隔阂。 访问尾声,谢雪君感性地说,尽管再苦再难,她也依然热爱这项运动。看着辛苦训练的学生在全国赛上获奖,就如同圆了自己追寻的舞蹈梦想。尽管她已无法实现这个夙愿,但愿更多热爱韵律操的小朋友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像繁星一样闪烁发光。 相关报道: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制服团体聚会 第二届全国政府中学华文学会干部研习营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跨越种族藩篱 丘淑霖说声 早安 Kawan!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為自己贏一次 930公里 徒步朝聖的救贖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读报纸的无用之用,我们培养独立思考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唤醒文学被忽视的力量 新纪元文学创作营&文学奖养成班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科技无法取代的人情味 乐龄照护服务日渐吃香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动手升级再造把垃圾变黄金
4星期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既然我孩子的天赋被发掘了,那再苦再累,我都会陪着她。” 这是一名10岁女孩的母亲的心里话。她的女儿于前年遇到伯乐,获选加入韵律操队后,她的每个周末时光就是带着孩子往返吉隆坡接受训练,至今已持续一年多。 这名妈妈就是本期《今日面谱》的主角——郑秀萍。 女儿被副校长相中展开韵律操之旅 郑秀萍(40岁,自雇人士)的女儿郑宇玲(就读麻坡中华基督小学四年级),是韵律操国家队教练栽培的学员之一,曾在多个国内外比赛中载誉而归。 二年级时,女儿因身材比例及柔嫩性都符合韵律操的要求,被副校长相中后,自此展开她的韵律操之旅。 郑秀萍回忆道,女儿在学校训练数个月后就开始参与比赛,在全柔学联比赛中获得亚军后,被国家队教练认为具有潜能,而建议她把女儿送到吉隆坡武吉加里尔接受训练。 “教练有建议女儿转校,我们则要求每个月或每两个月送女儿去训练一次,但教练说最少必须每周一次。” 她坦言,当时她与丈夫张洪瑝(44岁)考虑到每周都要舟车劳顿地赶往吉隆坡,还要承担开销,所以夫妻2人考虑了3个月,才在12月份带女儿到吉隆坡。 抱着一试心态没想到女儿喜欢 “开始时,我们只想试试,没想到女儿非常喜欢及开心,所以我们在去年3月决定每周陪孩子到吉隆坡,一般是周四放学后赶去,周六训练后回来。” 然而,除了每周的奔波与额外的开销,郑秀萍更没了过去周末的休息时间与自己的空间,让她一度感到迷茫,夫妻间也曾因此起过争执。 “以往的周末我会返回新山的娘家或和家人到马六甲走走,但如今只剩下陪伴女儿到吉隆坡训练。” 所幸经过沟通,看到女儿的韵律操天赋、对韵律操的热爱与坚持,他们还是决定继续陪伴她走下去。 “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都还是没有方向,我的女儿在这个年纪就已找到方向,天赋也被发掘,也立志要当韵律操教练,这是好事。” 暂不转校 让女儿代表柔参赛 如今,郑秀萍有时会开车载女儿去训练,不想驾车时就乘搭巴士,再由丈夫到吉隆坡接回母女俩;碰上学校假期或柔佛州公假,两人就会留在吉隆坡更久。 询及为何不让女儿转到吉隆坡就读,她表示除了女儿年纪还小,也想到要饮水思源,感谢母校当初的慧眼,并想让女儿能有多几次代表柔佛州参赛的机会。 不强求不给女儿压力 只陪伴鼓励 郑秀萍强调,许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对她而言,女儿可以走到那个阶段,都由女儿自己决定,她不会给女儿压力,也不会强求或执着。 她表示,从女儿3岁半学芭蕾舞到如今的韵律操,她都尊重女儿的选择。 “在韵律操训练中,我看到一些家长会干涉培训方式,对孩子有诸多要求或过于保护孩子,可我看了女儿训练数次后,就放心地把女儿交给教练。” 她说,她曾因女儿被教练责骂而感到心痛,惟她相信教练的专业,更明白孩子需要吃苦才会成长。 “我不想成为‘恐龙家长’,而且女儿的人生路最终都必须由她自己走下去,我只能充当陪伴与鼓励的角色。” 欣慰不影响课业反而更自律 她披露,自从参与培训后,女儿的课业不只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自律自信、能吃苦,想法也更加成熟,让她感到欣慰。 郑秀萍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遇上伯乐。因此,她庆幸女儿能在全麻唯一把韵律操列为课外活动的麻坡中华基小就读,并遇上慧眼识珠的副校长杜爱莉。 接受培训未正式进国家队 为2026年马运会做准备 郑秀萍解释,要加入国家韵律操队必须年满12岁,所以女儿目前是在接受培训,尚未正式进入国家队,不过,教练有要求她为2026年大马运动会做准备。 女儿郑宇玲目前已参加过全柔学联赛、全国学联赛、马来西亚国际赛,也到过新加坡及上海比赛,并在新加坡赛中夺得全能冠军;去年,她还获得麻县教育局颁发2023荣誉奖。 “过去的比赛我都陪着女儿去,包括在新加坡和上海的比赛,每次看着女儿表演,我都非常紧张,反而女儿则很从容淡定。” 她相信女儿经历过训练与比赛,提升了抗压性,也开拓了眼界,这对她的成长将大有助益。 她透露,女儿8岁才学韵律操,比起其他3、4岁就开始学的孩子,属于开蒙较晚,但这并没有成为女儿的障碍。 “重要的是,家长不要拿孩子跟其他人比较,也不要让孩子弥补自己的遗憾,因为每个孩子的强项与步伐都不一样;所以,尊重、爱与鼓励非常重要。” 意外落败冲出场外抱母亲 陪女儿一起哭泣很难忘 尽管郑宇玲在比赛中多次得奖,败落时也少把失望写在脸上,更不会当场大哭。然而,她却在一次比赛成绩揭晓后,冲出场外抱着母亲哭泣。 郑秀萍指出,当时她对女儿的表现感到意外,不过,在了解缘由后,她竟然也陪着女儿一起哭泣。 原来,这是一场在去年5月份举办的比赛,当时女儿信心满满,想在比赛中赢得奖牌后作为母亲节礼物送给妈妈,所以才在落败伤心哭泣。 她说,女儿的想法让她感动落泪,这也是陪伴女儿的过程中,最让她难忘的事件。 另一方面,郑宇玲受访时表示,韵律操有很多工具,包括呼啦圈、球、彩带、绳子及棒子,非常有趣,所以她非常喜欢,也期待每周都到吉隆坡接受训练。 郑宇玲的周末与假期一般都在训练中度过,休息时还要抓紧时间完成功课,虽然忙碌,但她没想过要休息。 “我知道爸妈的辛苦,所以我要好好练习,好好比赛来回报父母。”
8月前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昔加末15日讯)每一个追梦的孩子都需要强而有力的支持,昔加末一群学生家长与导师为了更全面且永续推广艺术体操,并成为学员的强大后盾,特于2019年成立昔加末艺术体操社,盼孩子们能跨大步奔向梦想。 昔加末艺术体操社(Kelab Gimnastik Spirit Rhythmic,简称RGS)秘书陈劲行和理事林思婉向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表示,该社于2019年11月14日成功获得体育专员署的注册,为的是要推广县内艺术体操(也称韵律操)运动,同时提供学员有关教练、器材等各方面的协助。 陈劲行指出,2019年注册后,该社聘请一名来自吉隆坡的专业教练每周到来训练学员,但后因行管令而改为网课,后来恢复实体课但又因故暂停。因此,该社要重新凝聚学员。 艺术体操的开支不小,学员需要缴付教练开支,购买器材和服装等,而训练场地的地毯也是一笔费用。因此,一群家长动念成立组织协助,并于2019年获得注册。目前,该会拥有约60名会员。 陈劲行和林思婉表示,该会将提供会员教练费用的补贴、免费器材使用,以及参赛时的服装租用等便利。 “若真要购买艺术体操的器材,绳、圈、彩带、球和棒,每一样需耗资约300令吉,共计1500令吉,参赛服装介于800令吉至数千令吉,每个月的教练费至少100令吉,开支不小。” 除了以上开支外,训练场地的地毯也不便宜。如果地毯能够固定放置在一个训练场地,不必每逢训练时才打开和收起则能够延长地毯的寿命。由于缺乏经费,学生目前使用的地毯较薄和器材欠理想,学员在训练时所面对的困难也较高。 他们说,该社目前需要筹募3万2000令吉的费用添置器材和地毯,而每年的费用需约5000令吉。 “我们接下来会举办筹募活动基金的项目,但如何进行仍在探讨中。除此之外,艺术体操社也将举办培训营、舞蹈活动等,加以推广这项运动。” 他们表示,学生于每周五上午8时30分至中午12时在昔华小学进行训练,欢迎感兴趣的学生或家长于上述时段到昔华小学了解情况或游览该社脸书专页(RGS)。 任何查询,也可联络昔加末艺术体操社负责人(019-742 0556)。 林思婉于2009年开始成为康文小学艺术体操队的导师。本身在艺术体操领域是零基础,她通过看书和请教朋友自我提升,2010年开始训练初小学生。至今,她是昔县内唯一拥有艺术体操教练准证者。 “一开始时,我带了4名学生参赛,后来慢慢增加到8名、12名等。导师要要负责编舞、编辑音乐等,参赛前需要提呈参赛学生的动作图,同时也要负责学生参赛时的妆容等。” 她说,艺术体操后来逐渐发展起来,开始有其他学校的学生到康文小学训练。直至2019年她升职到冶美华小,于是把艺术体操训练场移到冶美小学。在行管令后,训练场地则移到昔华小学。 她指出,艺术体操需要专业培训,而且必须持续不断的长时间训练。每一年,学员只在年尾时休假两周,其余时候每周皆进行训练。 “参与艺术体操学生的体态会很优美,体力也相对较好,许多学员同时也是跳高、跑步选手。另外,通过艺术体操的训练,她们会培养出坚持,而且因需记下比赛的动作也有助提升她们的记忆力。” 林思婉表示,昔县艺术体操学员这些年来参与不同等级的赛事,有的学员也参与了国际赛事,例如该社主席苏拉雅的女儿依丽娜这两年来参加过至少4项国际个人赛且都有很好的成绩。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