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順其自然

出席好友婚宴,新郎哥太忙沒機會說上話,於是隔天相約小聚。聊著近況他突然問我,知不知龍年何時結束,該如何確保自己一定要在36歲生下龍寶寶。 他說這番話時眼神露出一絲焦慮。這記眼神在婚宴中曾一閃而過,當時男女家全員上臺向賓客敬酒,大妗舌燦蓮花賀第二杯酒:恭祝一對新人今晚返屋企就恩恩愛愛,快快脆脆三年抱倆,添丁添孫添福添壽,出年趁龍年生返個龍子龍女,光宗耀祖,飲—— 就在冷氣房空間震耳欲聾之際,一道更響的鳴唱打斷了這波生龍寶寶的人聲加持。 忘了說,他的婚宴設在週五中午,和馬來人的週五聚禮撞期,酒樓無法避開鄰近清真寺擴音器的聖音。 大妗也被這闖入婚宴的響聲愣了幾秒,不過很快就恢復表情,扯高聲量鼓動所有賓客,第三杯飲聲一定要蓋過祈禱的喇叭,沒說祝詞即嘶聲高喊:飲——勝! 關於週五擺酒一事,新郎哥發請柬時就承認這非理想的時間。為何明知時間不好還要選?他說全城的酒席訂單擠滿所有周末,排期到明年下半年。為何不能等明年下半年才宴客,他說自己某日發現不能錯過成家立業的黃金時間,於是火急火燎向認識一年的女友求婚,再匆忙決定要在半年內擺酒宴客。 新老爺對宴席安排極不滿意,午宴不僅氣派不夠,外坡親朋好友也難請假赴宴,但拗不過親兒。實際上老人家最介懷的,是親友間訛傳新娘子已“有餡”等不了。 順其自然永遠是最好 事實恰恰相反,新郎哥就是趕著結婚才名正言順繼後香燈。“我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小孩,但我覺得我人生應該有小孩,要生就選龍年生。” 他看我聽到這番話沒特別反應,馬上接著說:“你不要說這是迷信,科學也有統計,龍年出生的人成就真的比較高。” 我解釋,這是望子成龍的“自證預言”,父母對龍孩子的期望更高,給予更多栽培資源,有能力按生肖排孕的夫妻也較有經濟盈餘。但是扎堆生龍寶寶,群龍內卷怎麼看都不是很開心的事。我要他別糾結了,順其自然永遠是最好的法則。 他似乎很認同順其自然這個說法,告別後幾個月,我收到他的簡訊:“我找人算過,我是龍,老婆是兔,卯辰相害,感情煩惱多。兔龍相害,兔為主動,龍處被動。其中一個化解辦法就是生屬豬、羊或猴的孩子提升家庭運勢。我看我生孩子最快也要等羊年。” 之前還說因科學統計才要生龍,搞了一系列大龍鳳,就因某師傅一句話打消龍寶計劃。 真是葉公好龍。
1年前5.5千點閱
旅行的次數多了,會逐漸意識到自己需要什麼而不需要什麼。很多事情體驗一次就夠了,擁有更多並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快樂。有一天突然發現,原來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很少…… 因為一個沒接下的翻譯案子而心情鬱悶,在旅行途中的這一刻,突然需要某種儀式感的方式來宣洩情緒。第一個念頭是去澡堂泡澡,用一瓢冷水淋在頭上,澆熄我一股腦子的自負和傲氣。 但臨近午夜時分,旅館附近的澡堂都打烊了。只好轉而尋求酒精的慰藉了。手機上顯示營業中的威士忌酒吧,兜兜轉轉走了約莫一公里,厚重的木門卻無人回應。酒吧英文名字叫“老祖宗”,這竟是今晚連老祖宗也不同情我的處境就是了。 折返旅館路上,遇見一家仍在營業的備長炭燒手羽店,年輕店員勉為其難表示還有5分鐘就“last order”,我忙說:“大丈夫です”。不假思索點了生啤和雞翼,暢快喝下一大口,什麼沮喪失意挫敗感都一併吞進去。 異鄉深夜,還有一家願意為你敞開大門的店,還有帶著笑意招待你的臉孔,是多麼值得感恩的事。待回到旅館房間,把鞋一脫,臥在床上,幾乎忘了當初奪門而出的理由。 [nonvip_content_start] 我在旅途中被許多溫暖的小店短暫收留過,也認識了許多朋友。在這些地方聆聽別人的生活經歷,從他們的故事裡體驗當地的人和文化,比旅行的目的地帶來更多驚喜和收穫。留學法國的女子,自我養成獨特的生活品味,收藏了很多畫,養著兩隻貓,為了照顧失智的親人而回到鄉下,心卻仍嚮往遠方。酒吧裡的年輕男子,喝多了後開始喧嚷自己感情和慾望上的風流狂妄,越是張揚,聽起來卻越是孤單。 旅行會給你啟發,讓你試著認識這個複雜的世界,學習如何跟別人相處,交朋友。 旅行的次數多了,會逐漸意識到自己需要什麼而不需要什麼。很多事情體驗一次就夠了,擁有更多並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快樂。有一天突然發現,原來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很少。 旅行是體力活。為了旅行,想要變得更健康,更強壯,可以登上更陡的坡,可以扛起更重的揹包,可以品嚐更豐美的食物。 不過,如果說旅行教會了我什麼,那就是要順其自然,給自己多一點時間,讓答案和結果在面前自然開展。犯錯總是有的,比如迷路,訂錯車票,或是遺失一件隨身的行李。但這些過錯都處理過後,就沒什麼好在乎了。 所以,若沒有變成更好的人,沒有變等更強、更壯、更自信,也無所謂。人生已經如此地艱難,既然恐高就無需逼自己挑戰笨豬跳。旅行會赤裸裸地讓你直視自己的弱點、缺陷,以及各種能力的極限,待你終於豁然開朗,前方才會柳暗花明。
2年前78點閱
這兩年都習慣窩在家,當個宅女。終於,提起勇氣出外旅遊,到了避暑的旅遊勝地——金馬侖。回想上回去金馬侖已是10年前的事。以往我是當作司機,帶著父母去旅遊。這次,我換了角色,弟弟和弟媳當司機,我跟父母以及兩位侄女坐在後座,充當乘客。行程一律由弟弟和弟媳包辦。 奇妙的是我發現,當我換個角色,我所看到的金馬侖格外美麗。年輕的我喜歡掌控一切,屬於我的工作範圍,只要稍微不在我的預設下發生,便會為之而生氣。旅遊的時間表都由我安排,我習慣將一切都安排妥當,旅程卻往往無法如計劃進行,有時會為了旅途中的小插曲而悶悶不樂。這回,我就當個被動者,什麼都不用做,順其自然的旅客,反而更能輕鬆自在地享受旅程。 猶記有一次,我在怡保的佛教寺院裡協助法師辦活動。我一開始跟法師談好活動流程,也向負責講課的仁波切談好課程流程。原先以為,一切安排就緒,應該不會發生變故。結果,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一切都不在自己掌控之內。我只好隨順因緣辦事,隨機應變。 不要太快給自己設定目標 近幾年來,我重拾毛筆,認真地練習書法,也後悔以前時常不努力,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於是,我看了許多的書法理論書,上一些課程,然後為自己擬定了一個學習書法的計劃,先學某個碑,再某個貼等。我還沾沾自喜地向我的書法老師談起自己的計劃,結果被潑冷水。 他說:“不要太快給自己設定目標,你在寫的過程,會產生變化,也許那個時候,你才知道你該寫哪個碑或哪個帖?” 也許,太早預設目標,雖然可以確保自己順利達標,可是別忘了每個過程裡發生的事,都不是隻有我們說了就算,反而應該隨著因緣去調整,比較有彈性。我原打算寫魏碑後,就寫褚遂良的楷書,可是,寫著寫著,卻換寫柳公權楷書。所以,事情未必按著自己的計劃走。順其自然,不但不會給自己束縛,反而會讓自己變得更有智慧和輕鬆。
3年前1.9千點閱
3年前3.5千點閱
3年前7.4千點閱
晚上10點半在客廳聽“新聞報報看”,小外孫依偎在我肩上突然冒出一句話:“外公,這個家以後會有人住嗎?” “不會,舅舅阿姨全在外,外公外婆老了就跟他們住,這個家給你住要嗎?” “不要,很骯髒,有鬼。” 好笑又好氣的回應,當下讓我心湖起伏。怎麼一個5歲的小男孩會如此排斥老家,肯定平時看多了殭屍片。看著他天真無邪的笑臉,今晚怎會突然傷感問了我這麼一句話?自己從未想過的問題像觸電似的僵硬,坐在沙發不動,腦海在思索一個問題:“人生最後的一個家在哪裡?” 聽老人說,人的一生最少會經歷3次的搬家,最後的一次入土為安才是落葉歸根。塵歸塵土歸土,沒有人可逃過死亡,有生就有死,這是定律。以前只要談到死,大家心怕怕,忌口怕衰運找上門,自瘟疫暴發後,每日新聞中知道世界各地死亡人數天天暴增,更有人死無葬身之地。在印度,連燒屍的木材已一木難求,在我國更一度一棺難求,火化還要排期等候,真叫人心酸悲嘆,世界變了樣。人生連最後的一個家也難了,只好飄屍恆河,四處為家,嗚呼哀哉。 回想25年前搬來這裡,孩子各個還小。依稀記得,他們為了爭坐新沙發、爭看大電視(當時29吋已是很大了)、爭睡最高層的床位而每天大吵大鬧。曾多次為了勸架,大動肝火打了他們。一轉眼,各個長大了,家裡的沙發已換了4套,電視已是65吋大屏幕加了個卡拉OK系統大喇叭,讓老爸可開懷唱歌賞樂。偌大的客廳已不再有人爭坐沙發、爭電視,只剩老爸一人孤芳自賞,自尋樂趣,偶爾小外孫與我爭看電視節目。 擴建後的老家有10個房間,兩個前後陽臺,孩子笑我為何要擴建得如此大間,如果是20年前,他們還可以天天玩捉迷藏,在陽臺與朋友開生日派對或月光會,現在已無用武之地,將來準會後悔。如今這兩個陽臺他們從未踏足半步,唯一的用途,是歲末大掃除可晾曬窗簾、床單。一年中只那麼三五天,石磚早已長滿了青苔,成了野貓的天堂。我不後悔,只是感嘆時間的飛逝,為何日子溜得快。 兒孫自有兒孫福 孩子長大自己也變老了,歲月的無情換來了另一段人生。每一站都有精彩的故事,只要隨遇而安,不怨天尤人,日子總會好過的,人也會知足常樂。人生路上,我們都是過客,每段旅程都會有終點,每個生命都會有盡頭,擁有再多的財富,也只是借用。為了生活大家努力打拼,賺了財富損了健康,留下眾多身外物沒福享用,卻成了兒女們失和的導火線,值得嗎?正如星雲大師所說 “人生要享用,不要享有。” 前陣子報紙每隔幾日內夾兩大墓園公司的廣告傳單,看得心動甚想投資。試探老伴的意見,沒想她非常排斥也罵了我頭腦有問題。後來不知何因,經朋友的開解加上疫情的加劇,她突然改變了想法,問我為何事情靜了下來。不是我靜,而是報紙裡沒了廣告傳單,想必他們生意火旺,應接不暇,沒空招生意了。 家不需要寬大,而是笑聲要多;家是進來後不想出去的地方;家是給孩子根的滋潤與能飛的翅膀。家更是心靈的避風港與安樂窩。我有一位友族朋友租戶,住不到3個月又搬家。問他何因,答是左鄰右舍難相處。原來夫婦倆前前後後搬了18次家,我佩服他們的韌性,只要住不滿意,扣完押金又另尋他處,難道不累嗎? 想到家,想到搬家,腦海不知怎的突然浮現人生“另一個家”。今晚心情沉重,想到以後再多不捨也終有一天要離開它。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今晚是否自己想太多了,忘了人生四然——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其當然,順其自然?
3年前4.4千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