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金纸店失火 大量炮竹爆炸 老板夫妻困屋内双亡
|
男子车内行窃遇车主 女司机遭挟持尖叫狂逃
|
黄振威斥美评论员看法偏颇 “大马人没挨饿 反吃太多”
|
担心失宠下狠手 18岁哥哥打死4岁弟弟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金纸店失火 大量炮竹爆炸 老板夫妻困屋内双亡
|
男子车内行窃遇车主 女司机遭挟持尖叫狂逃
|
黄振威斥美评论员看法偏颇 “大马人没挨饿 反吃太多”
|
担心失宠下狠手 18岁哥哥打死4岁弟弟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金纸店失火 大量炮竹爆炸 老板夫妻困屋内双亡
|
男子车内行窃遇车主 女司机遭挟持尖叫狂逃
|
黄振威斥美评论员看法偏颇 “大马人没挨饿 反吃太多”
|
担心失宠下狠手 18岁哥哥打死4岁弟弟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金纸店失火 大量炮竹爆炸 老板夫妻困屋内双亡
|
男子车内行窃遇车主 女司机遭挟持尖叫狂逃
|
黄振威斥美评论员看法偏颇 “大马人没挨饿 反吃太多”
|
担心失宠下狠手 18岁哥哥打死4岁弟弟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金纸店失火 大量炮竹爆炸 老板夫妻困屋内双亡
|
男子车内行窃遇车主 女司机遭挟持尖叫狂逃
|
黄振威斥美评论员看法偏颇 “大马人没挨饿 反吃太多”
|
担心失宠下狠手 18岁哥哥打死4岁弟弟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金纸店失火 大量炮竹爆炸 老板夫妻困屋内双亡
|
男子车内行窃遇车主 女司机遭挟持尖叫狂逃
|
黄振威斥美评论员看法偏颇 “大马人没挨饿 反吃太多”
|
担心失宠下狠手 18岁哥哥打死4岁弟弟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飛禽
社會
警方破獲盜獵集團 救出76只受保護飛禽
警方在霹靂州展開的“國家財產保護行動”中,破獲1個盜獵及非法販賣野生動物的不法集團,逮捕3名男子。
3年前
社會
星雲
丹絨端、蒼鷹、雀鷹……你們可好?/碧澄(甲洞)
去年初,我國開始實施行動管制令,天天足不出戶,居家痴痴等待情況好轉,重過舊常態生活。除了“搖筆桿”、翻舊籍,聊以度日,大多時間都處在“休息”、思念和回憶的狀態中。腦海中最常浮現的是王維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不全然排斥大都市,但偏愛大自然,毋庸置疑。折中辦法是在大都市求取基本的生活所需,而在都市以外尋求身心的平衡。每於假日,不是登山,便是臨海,以消除身軀的疲勞,洗滌心靈的塵垢。 近日,“工餘”之暇,以往到過的一些地方無端一一出現在腦袋,有的較清晰,有的較模糊。其中比較清晰的是森美蘭州幾個名聞遐邇的海灘。三四十年前,有人提議更改波德申的地名,以符合本地化的政策,不知是何原因,它至今還保持原名。波德申由興而衰,又再度興旺,這過程我都曾經目睹。這一帶印象相當深刻的,當然是直落甘望(Teluk Kemang)。這裡見證了我人生幾個階段的變更。再驅車往前,抵達的丹絨端(Tanjung Tuan)則有我下半生開端的印跡。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在首都一所華中任教,主要科目除了華文、馬來文以及中國文學,還有道德教育(Pendidikan Moral),且被委為吉隆坡區的“訓練人員”,可謂身負重任。訓練人員得遵照指示提早一天到丹絨端報到。記得右轉進入丹絨端的路口是一個軍營,讓人有嚴肅而安全的感覺。過後,廣闊的天空、高聳的燈塔、新舊的酒店、原始森林和連綿山丘競相迎接外賓。這些元素,顯然不是附近海灘都具備的。它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豐富”,小部分是人為的,大部分是天然的,討人喜愛。 那兒的酒店,以拉查督之家(Casa Rachado)歷史較為悠久。我們入住“靈感酒店”(Hotel Ilham),參與的老師提到這酒店的名稱,無不發出會心的微笑。那時,國家經濟不算太差,對參與者的待遇很好。每人獨居一室,每天3個正餐之外,還有兩個茶點。每天有3段時間,即早晨、中午和傍晚,我們可離開酒店自由活動。那幾天,我們對丹絨端有了較深入的認識。丹絨端這地名有點怪。丹絨(tanjung)的意思是海角,等於英語的cape,殆無疑義;端(tuan)的意思是先生或主人,則令人摸不著頭腦。是誰給它取了這個馬來地名?當時沒有電腦查究,就是目前也不容易找到一個可信的答案。它與森美蘭的波德申比鄰,卻劃入馬六甲的亞羅牙也縣。葡語“拉查督”(rachado)含“破裂”或“皮膚龜裂”之意,約等於英語的broken或chapped。是否因其地形而定名,不得而知。 過了兩三天,我們發現這裡至少有兩樣事情是來之前一無所知的,那就是它的歷史背景以及地理位置的可貴。我不禁汗顏,轉念一想,卻又為自己不是歷史或地理老師而自我解嘲。 拉查督海角這名稱是葡萄牙人給它取的。最先想必由於葡方在山上建立了拉查督燈塔(Rachado Lighthouse,現稱Rumah Api Tanjung Tuan)。葡方不惜工本興建燈塔,目的不外為監督馬六甲海峽上的敵國(尤其是荷蘭)船隻。葡萄牙於1511年佔領了馬六甲,過後勢力向外伸展,當時它的主要勁敵是荷蘭。根據記載,燈塔高24米,建於1528與1529年之間。英國於1824年立足馬來亞,1860年重建該塔,1863年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那地方在17世紀期間曾發生一宗重大的歷史事件。 一定會再去丹絨端 葡荷兩國在17世紀相繼向東拓展勢力,以葡國海軍佔優勢。據說有葡萄牙將荷蘭4艘軍艦,包括拿騷號(Nassau)擊沉的記錄。拉查督的戰役,十分劇烈,大可拍成一部吸引人的電影。史載那場戰役發生於1606年8月16至18日。葡方以馬六甲為基地,出動20艘戰船,荷方則由荷蘭東印度公司派遣戰船11艘。雙方的戰船最小超過400噸,最大可達800噸。結果雙方各有2艘戰船折損,葡方約500人陣亡,荷方則有150人犧牲,多人蒙受輕重傷。傳說來自柔佛的馬來官民暗中支持荷蘭軍隊,以致30年之後(1641年),荷蘭人得以把葡萄牙人逐出馬六甲,取代了後者的政治地位。葡萄牙從此在東南亞的勢力一蹶不振。 還有一個更早的傳說,相當有趣——馬六甲王朝的建立者拜裡米蘇拉(Parameswara)遺體可能就埋葬在燈塔左邊的原始森林裡。拜裡米蘇拉的名字顯示他是一位印度教徒,字面上是“大王”的意思。據說他是印尼巨港的王子,生於1344年,因政權鬥爭跑到淡馬錫(新加坡),成了淡馬錫的最後一名統治者,然後沿麻河北上,抵達馬六甲。他與隨從在馬六甲樹下歇息時,目睹鼠鹿把獵狗踢進河裡,遂覺得那地方不錯,就在那兒建立了馬六甲王朝,從1402年到1414年在位。如果有一天,歷史學家確實在那附近找到他的陵墓,那可是一件大事,就不曉得有沒人起過去那兒求證的念頭。 丹絨端的另一個優勢是它的地理因素營造的。附近的清真寺島(Pulau Masjid)和鑽石島(Pulau Intan)與這裡的白石山(Bukit Batu Putih)相映成趣。人們划船或爬山可各取所好。 丹絨端約80公頃的永久保留森林地,於1971年1月5日生效。除了紅木獲得當局的適當照顧,更成了各種動物與鳥類的天堂。而在20世紀70年代中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令下,各種鳥獸迅速繁殖。這裡逐漸形成一個猴子港灣(monkey bay),更孕育了各種動植物。估計這一帶每年出現五十多種鳥類和長著三十多萬種動植物。 記得那次舉辦的國民教育訓練課程落在四五月間,午休時段,整個海灘人頭湧動,其中不乏歐美或其他亞洲國家的遊客。他們大都有備而來,或站或坐,或撐傘或戴帽子和墨鏡,望遠鏡和攝影器材更是必備的物件,彼此動作一致,蔚為奇觀。原來從上午11時到下午3時是觀賞各種飛禽的良機,不可錯失。 各人矚目的,是來自遠方的鷹類猛禽,包括灰面鵟鷹(grey-faced buzzard eagle)、日本松雀鷹(Japanese sparrowhawk)、蜂鷹或雕頭鷹(oriental honey buzzard )、白腹海雕(white-bellied sea eagle)、蒼鷹或赤腹鷹(Chinese goshawk)、魚鷹或鶚(fish hawk,ospreys)、黑冠鵑隼(black baza)、巨斑鷹(greater spotted eagle)、黑肩鳶(black-shouldered kite)等等身體巨大,性格兇狠的候鳥。後來我在報上讀到一則消息,馬來西亞自然保育協會(MNS)自2006年開始,定3月4日和5日兩天舉行“飛禽觀賞大會”。可惜由於工作的關係,我都無法參與其盛。 當時一些常客對我說,那些候鳥來自北半球,特別是日本、韓國、中國、俄羅斯等地。它們每到冬季就飛來南方各處避寒。三四月,北半球各地入春,沒人告知它們,它們自動會循著原路飛返,在丹絨端一帶的原始森林歇息數天,稍後繼續飛行,全程估計不少於一萬公里。 我參與大夥兒,“徒眼”欣賞那些候鳥免費的精彩表演。它們在廣闊的長空來回翱翔,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顯示它們完全無視自然界施加的壓力。生存在世間的人類無時無刻不為各種煩惱和疾苦所羈絆,怎能與它們的逍遙自在相比?實際上是難以望其項背。 如今,受疫情的影響,我和家人不得不“拘禁”于都門。我對丹絨端和那兒的燈塔、蒼鶯、雀鷹等等無端興起濃濃的思念。想必那兒的酒店、沙灘也一樣冷落悽清,候鳥早已飛回它們的家鄉去了。 也許明年的三四月,雨過天晴,一切都變好了。那時,我一定會再去丹絨端,重溫三四十年前的夢。到時我所能見到的,該是你們的孫子或曾孫了吧?
4年前
星雲
更多飛禽
下一個
結束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