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食谱

以前听詹宏志讲“热情”Passion,字面都懂了,其实没有真正听得明白。最近看见那份热情,是在写食文字时。 一个人吃饭,常常要记得营养师的叮嘱,兼顾方方面面。简单点个包菜肉蛋汤,不喜蛋花,要求主厨帮我把蛋煎熟再下汤,他也肯费这个工;咕噜肉和星洲米粉,都是其他主厨推荐的,作法不走捷径,没有加咖哩粉;那天走进厨房和他聊天,看他在忙着制作烧肉,不禁皱起眉头,连火爆烧肉、豆角烧肉的原食材,都要自己来,也太辛苦了吧?!因此,虽然脾气臭,我还是死心塌地捧他的场。 还有就是在采访红豆Cendol时,我从Auntie Peggy’s Classic的女掌舵人眼里,看见那份光!只是小小一碗红豆冰,但见她和弟弟忙进忙出,一边要制作ABC和Cendol、一边要和熟客闲话家常、一边眼观八方另外递了一份红豆过来“你试试看其实垫在冰下滋味又不一样”……营业了数十年,依然充满干劲和热情。难怪那么多死忠顾客。 荣记手工自制云吞面 再来,就是今天的主角“荣记手工自制云吞面”。 据我观察,荣记有3个坚持: 第一个坚持,云吞面云吞皮,都是坚持传统手工自制;第二个坚持,每次只煮一粒面,所以要吃,就得等候;第三个坚持,是严以律己,每晚坚持7点就睡觉,第二天一早才有体力备料。 她们家的食材,全部自制自备,云吞面、云吞皮、叉烧、烧肉、客家炸肉、卤鸡脚、咖哩鸡…… 几次来访,女老板的眼神都是越谈越闪闪发光,充满热情干劲! “荣记”来自彭亨文积(Manchis)小城。这里曾盛产火柴木,文积,就是从马来语Manchis直译。 潘老师傅在家乡文积经营“荣阳餐室”,自制传统手工云吞面云吞皮。 师傅的传统木棍子压面手法,自婆婆传下,到他已是第三代,这一投入,就是32年。他唯一改动食谱的,是改用高筋面粉。 木棍子压面,可以让面的密度变大、结实,增加韧性、爽口。制作完成的云吞面,应具有韧性、滑身、弹性这些特点。 潘师傅从压面的回弹力,就可以测出那团面起筋够不够。好的面条,要有弹性,吸水极少,不会吸走面汤,如果吸水过多,面条就会软烂,就不好吃。而云吞皮,当然是越薄越好,可是,薄就容易破,但凡手工压制的云吞皮,就可以做到薄而不易破损。 当女儿回家和他说,她想制面,传承家里的手工制面手艺。潘师傅说,他下巴差点掉下来,不敢相信。毕竟,经营饮食辛苦,还要自己手工制面更辛苦! 有女儿可以传承手艺,老师傅当然高兴,全力支持,还时不时跑来吉隆坡“看”女儿女婿的面档。文积小镇口味偏甜,吉隆坡偏咸,他们就调整;但有些事情就不妥协了,比如煮面,火力一定要足,所以家乡的“荣阳”,吉隆坡的“荣记”,都是坚持一粒一粒面煮,没有偷呷步。因为煮一粒面、和同时煮3粒面,口感会不同。 知道“荣记”,其实是位云吞面师傅带我来,他特别推荐说:“她们家的面,一入口就知道和吉隆坡口感不一样”。 哪里找“荣记”?谷歌键入“Wai Kwan Restaurant 相有海鲜茶餐室”,找到茶室,就找得到“荣记传统手工自制云吞面”了。
4月前
5月前
9月前
最近刷小红书看到一款吸睛的汤,据说是由前哈佛大学专研癌症与免疫教授高桥弘医生所研发的食谱。这款“哈佛蔬菜汤”的食材只有4种:包菜、洋葱、红萝卜与南瓜,据说能抗癌提高免疫力;但小红书的广大群众纷纷用来当代餐减肥,还分享成功案例。当然,这款爆红的“哈佛蔬菜汤”还没来得及被纳入2022年出版的《四季里的港式汤水图鉴》。广东人对汤的标准,实在是太讲究了。即便作者是嫁到香港的台湾媳妇,但写得出42种汤水的她,看来已滋养出香港人的煲汤魂与喝汤胃。 大马华人已经很好地继承香港煲汤喝汤文化,我更有兴趣了解港式汤料是否与我们不同。最令我惊讶的是霸王花无花果排骨汤,武打女星的名字包装下其实是仙人掌家族的花朵,而它的果实就是火龙果。霸王花煲汤味道无法想像,但感觉总比火龙果煲汤靠谱得多。 还有一款花,是我年幼时家里种过,用来滚汤喝的不知名花,终于在这本书认识了它的真名——夜香花。作者试过用味道清淡,咀嚼时有微妙草味的夜香花来煎蛋,还做成天妇罗;但觉得最适合的还是煮冬瓜滚汤。我吃过的版本就只有妈妈牌江鱼仔煎蛋夜香花滚汤。现在还得好好回想当时吃的季节,是否只是作者书中的8月底至10月初这不足两个月的花季? 改名换命图个好意头 广东人的煲汤文化里渗透着华人趋吉避凶的习惯。只要建筑物里的楼层用3A取代4的时候,都可预判发展商大多是华人。同理之下,不吉利的猪血变猪红、干巴巴不好听的猪肝变猪润、难登大雅之堂的鸡脚变凤爪、念起来像“输瓜”的丝瓜改名为胜瓜、不想生活吃苦就把苦瓜雅称为凉瓜。改名换命,图的是一个好意头,也包涵了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话说如此,大马的苦瓜汤好像还是叫苦瓜汤。我喝过最便宜最好喝的苦瓜汤是在柔佛士乃,单位数的价位奠定了柔佛士乃苦瓜汤“平、靓、正”的汤品江湖地位。大马的苦瓜汤大多有猪骨汤底或猪内脏;台湾苦瓜汤的特色则是使用白玉苦瓜,为容易甜腻的卤肉饭增添一股清新。港式苦瓜汤用的则是造型像大槌子的雷公凿苦瓜和凹凸纹路不明显的油苦瓜。 年关已至,苦瓜汤再好喝再优秀也无法登上团圆饭桌,这是广大华人同胞的共识。妈妈们应该忙着到海味店买鱿鱼、瑶柱、蚝豉、花胶;为一锅锅新年靓汤做最好的准备,慰劳游子的身心疲惫,也预祝来年丰衣足食。好了不写了,我要去吃近期一见钟情的加影辣汤了!
9月前
11月前
寂静是一种资源,写美食,也不是一定要喧哗,静静的写,写我喜欢、曾经吃过的小摊小店,他们都在坚持,小,是他们故意的。听听老板们在采访中透露的心声: “如果依赖外劳,招牌一定完蛋。” “比如说腌咸菜,要煮到咸中带酸,才能放猪油、冰糖,但负责煮食的员工,往往没有耐心,急急早早调味,浪费了原料。” “这就是为什么多年来只开一家店,就是为了保持口碑,维持金字招牌。” 养病期间,正好整理从来没好好整理的一些资料收集,姑且称之为“小店&小摊&小吃观察”。专栏名“就是有偏见”,多少带有现在的生活态度,生命有限,只到欣赏的小店小摊,支持仍然亲力亲为的老板。 我对外劳(有称外籍移工),有一些“体悟”和“体会”。曾经聘请外劳,对他们有多一些了解。 我以为,菲国的素质最好,天分最高,工作态度也可以,也最团结,是我最乐意聘请的群体。他们家人都还在菲国,赚了钱,大部分都会回去和家人团聚。对于猪脚、猪扒、猪肉料理,他们也有一套菲国料理心得,一起工作,还能彼此交流两国美食,我发现,他们很会吃猪脚。 孟国外劳则自成一个庞大不可轻视的“团体”,能说流利英语的,几乎都是餐饮界的主管了,要不然就是自己做生意当老板,弹性很大,而且他们会扶持新来、弱势的自己人,这绝对是最不可小看的群体。 缅国外劳都想自己当老板 缅国的大多是老鸟,孩子都两三个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上学,他们也团结,但更倾向自己顾自己,他们大多想自己当老板(主要在餐饮),因为一些“偷懒”的餐饮老板,以为可以轻轻松松赚钱,自己免费奉送“祖传”食谱。他们学会各种餐单,在他们之间流传,谁要自己当老板开档,他们都有食谱可以供应,可以这么说,他们手上掌握最多华人食谱,最后都自己当老板。 今天要介绍这家,年糕,自己做、自己炸、自己卖。一人秀,没有请人,完全自己来。 【本期随食】老顾客早早就订过年年糕 制作年糕,一点也不轻松,俗称多工,这个钱,不好赚。 这辆餐车,是家庭小生意;也是这辆餐车,养大两位专科毕业的儿女。 太太在家里制作年糕,先生把制作好的年糕拿出来卖,现场炸年糕、炸香蕉、炸……。 过年时,也是生意高峰期,老顾客都知道他的年糕自己家里做,早早就来订年糕。因为家庭人手自制,产量有限,也为了维持品质,来晚了、满额了,老板就不再接单。 最难得的,是这么多年了,老板始终很勤劳换炸油,维持干净清澈,没有如外面的“黑乌金亮”。 哪里找?Damansara Heights的Jalan Batai——Yum Me Place茶餐室对面树下的唯一餐车就是了。
11月前
1年前
面龟是我们华族祭祀庆典必备的贡品。以往乌龟具长寿之意,常用于各式祭典仪式上,然而活乌龟取得不易,便替代以龟壳状的面制品作为祭品,“面龟”因此而得名。 许多人认为面龟不好吃,因此时常在祭祀结束后,把它们塞进冰箱。其实面龟并不难吃,而是那些说面龟不好吃的人不懂得如何把面龟变得好吃罢了。 面龟在母亲的手上就好似一本活食谱,她总可以把那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面龟变成一道又一道的美食。母亲最拿手的包括面龟夹肉干煎蛋、面龟涂抹上一层咖椰与牛油、面龟搭配烧肉和面龟煎蛋。这些搭配其实都非常简单。 面龟夹肉干煎蛋和面龟搭配烧肉这两道料理,其实就像我们在外头吃到的汉堡,只是馅料有些不同。这两道料理最不可或缺的是辣椒酱这个配角,它有着画龙点睛的效果,添加食物的风味。 相信不少人对我提到的“面龟煎蛋”这道料理比较陌生和好奇吧。它的做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把蒸好的面龟切成一定的厚度,涂上一层白兰他,过后裹上一层蛋液煎香,再前后两面撒上一小搓的糖,煎至焦黄色,这道料理就完成了。这样的做法让面龟除了有蛋香,还甜中带咸,味道很有层次感。 我曾问母亲她是如何研发出面龟煎蛋这道料理的,她说,那是因为当时她从外地工作回到外婆家,发现冰箱内有一袋面龟,她不想浪费食物,又不想让面龟占着冰箱的空间,所以和外婆一起想出的料理。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母亲素来爱煲汤,一个星期7天有五六天都会煲一大锅汤。全家上下最最爱喝的莫过于味道偏咸还带点香甜的咸菜汤。儿时,母亲为了我们四姐弟能够摄取足够多的营养总是煲我们最不爱喝的花生根汤。起初我也特别排斥,只因花生根汤的味道过于淡且带点干涩。尽管如此,自从母亲说花生根汤喝多了有助于长高,我便开始两大碗两大碗的喝。兴许花生根汤真有助于长高,我从小到大也算是个高个子的女生。我甚至比父亲、母亲及姐姐还高了一截。 母亲为了腾出时间照顾我们,经常七早八早就起床煲汤。那时候的我并没有体谅母亲的用心良苦,竟开始埋怨母亲日日煲淡而无味的汤。现如今我已不常在家,我总是在疲惫的时候期盼看见桌上有一碗热腾腾的汤。 我是个蛮挑食的孩子,自小不爱吃肉。我虽从小长得高却也瘦得如根竹子一般。我不仅不爱吃肥肉,连脆酥的炸鸡皮也不爱吃。对我而言,肥肉带着一股又油又腻的味道。以前,我曾经鼓起勇气尝试吃过一口后就把嘴里的饭给吐了。我虽然知道鸡皮脆口却依旧不能接受其油腻的口感。母亲总是为我们的吃食犯愁,因为姐姐弟弟都特别爱吃肉却不爱吃菜。母亲每一餐都必须要煮肉、菜及蛋才能满足我们四姐弟,可总是会有剩菜。 孩子总能一口吃出母亲的味道 到城里上大学后,我经常想念家里的饭菜。人啊,总在自己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儿时一直梦寐以求的快餐早已让我厌倦。那时候的我还想着以后长大了餐餐都吃快餐,要是有机会到外用餐绝不吃家里的饭菜。如今外面的餐饮于我而言总极其油腻且不健康。虽然味道吃起来又足又香,可还是少了一种熟悉。也许外面的食物油量太多,我曾经在一个月里胖了整整5公斤。回到家后,我感恩终于能吃上家常饭了。从前只能在新年吃到的猪脚醋和客家炸肉,现在终能在回家的那日吃上。在家里的小厨房烹煮客家炸肉太过繁琐麻烦,可母亲还是愿意为多日未归家的孩子煮上一顿丰盛的。天下父母都心系于自己的孩子,渴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一切。我曾在网上看过一句话:“天底下只有自己的父母才会真正担心自己的孩子温饱吃穿。”母亲知道我喜欢的菜肴。每逢我回家之时,桌上摆着的必定有我爱吃的那几道菜。 在外用餐时,我也会点自己爱吃的那几道菜,可总是欠缺母亲煮出来的味道。那个熟悉的味道伴随了我好多年,是除了母亲再无他人能煮出来的味道。这或许也算是每个母亲的魅力吧!每个母亲煮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即便是一样的食谱、调料、器材甚至是火候,孩子总能一口吃出母亲的味道。或许这就是幸福的味道吧? 小时候总盼着自己长大得快一点,幻想有个时光机能穿越到未来,遇见那个已成年的自己。年少无知的我希望脱离父母的掌控,觉得是他们束缚了自己,却未曾想长大后的自己多么想回到那无忧无虑的年代。曾经的家被我当作鸟笼,可它现在对我来说犹如温室,让我无比的向往。我好想好想好想回到儿时,做个快乐、纯真的小孩。看着慢慢年迈的父母亲,白发满头的他们,多希望自己能再多陪陪他们。
2年前
身为妈妈,照顾家人饮食健康是必然的。为了让孩子吃出健康,一位来自麻坡的妈妈用心钻研各种食谱,煮出最天然的滋味,让孩子在获得充分营养的当儿,也能大饱口福。 这位妈妈烹煮的美味佳肴,不只孩子赞不绝口,外甥更念念不忘,每次回乡时,都会要求阿姨烹煮他喜爱的菜肴,满足他的味蕾。 本期《食客指路之私房好菜》的指路人黄伟杰,要向读者介绍其阿姨邱宝俐的厨艺,并指阿姨煮的食物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指大动。 邱宝俐:周末备料方便烹煮 身为老师的邱宝俐(47岁)平日忙于工作,一般上会列出一整个星期要烹煮的菜肴清单,在周末早上先到巴刹购买所需食材,处理妥当后按分量及种类收藏在雪柜里。 就算再忙碌,孩子的健康仍是她最重要的考量,而这个做法能让她放工回到家后,就立刻烹煮晚餐,家人也能在短时间内享用到热腾腾的餐食。 在行动管制令期间,身为妈妈的邱宝俐为驱散孩子阴郁的心情,出尽法宝、费尽心思烹煮各式菜肴,希望让孩子吃得健康的同时,也促进亲子关系。 她说,每当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一上桌,孩子看了都食指大动,忍不住想马上大快朵颐;他们开心用餐,也是一件让妈妈开心的事。 “行管令期间时间比较充裕,我时常上网观看各类烹饪视频,然后再自行做出些许调整,依据孩子的喜好,尝试烹煮各种美食。” 行动管制令结束后,生活回到原本的状态,邱宝俐能够用来烹煮的时间更紧凑,因此菜肴趋向简单方便。 她说,回归正常生活后,要处理的事务更多,所以她都会准备不需要太长时间处理的菜肴,例如日本寿司、煎韩式煎饼、意大利面、广式炒粉及腊肠鸡饭等。 为了健康着想,她烹煮的菜肴都不用任何人工添加剂,只以食材本身的鲜味和甜味,煮出最天然的鲜美味道。 不断学习掌握新菜色 邱宝俐向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披露,小时候父母每天到芭里劳作,她升上中学后,妈妈就教导她简单的烹饪技巧,希望她能为家人准备简单的餐点,正因如此,她掌握了烹煮的基础。 当了母亲后,邱宝俐为母则强,为了孩子更细心钻研食谱,希望孩子能吃出健康。 她开心指出,如今无论中餐或西餐,一概难不倒她。 为了孩子和喜欢的烹饪,她一直不断学习,以掌握新菜色、新烹饪方式与技巧,希望厨艺更上一层楼。 摆盘拍照添乐趣 艳丽的食物照片,为邱宝俐带来无比的欢乐和乐趣。 邱宝俐也喜欢为食物拍照,她经常在烹饪后细心摆盘,运用一些家中的装饰品和大自然物品作为点缀,拍出一张张美丽的照片。 看着一张张色彩艳丽的照片,她会对自己努力后的成果感到无比欢乐,闲暇时翻阅回味更成为她的人生乐趣。 “曾有一名朋友,将我拍摄的食物照片制作成一段视频送给我,让我惊喜和感动。” 邱宝俐也常常与朋友及邻居分享煮好的菜肴,希望大家在品尝后能为她提供意见,以提升烹饪技巧。 她说,朋友及邻居吃得不亦乐乎,还赞不绝口,甚至还有住在其他地区的朋友,嚷着要搬到她这儿来与她为邻,只为多尝尝她烹煮的菜肴。 “白玉青螺”制作方式 材料:丝瓜、肉碎、虾、枸杞 步骤: 1.用花雕酒、酱油、胡椒粉、盐、薯粉和麻油腌制肉碎备用。 2.丝瓜削皮,切成圆筒状,厚度可依个人喜好决定。 3.用刀稍微去掉丝瓜其中一端的瓜肉,再用肉碎填满。 4.接着在肉碎上端,摆上一只已剥壳的虾和一颗枸纪。 5.放入锅里蒸大约6分钟,即可上桌。  
2年前
2年前
前几天在Instagram收到一条陌生信息,说见我在账号里上载了好多自己烹调的食物的照片,便问我是不是名美食博主。 我看到信息的当下只觉荒诞好笑,加上平素没有回复陌生信息的习惯,笑过以后就把信息删除了。事后以玩笑的态度跟我母亲说,怎知她竟颇以为然,还不停地游说我把以往上烘焙课所学得的食谱都拿出来复习一遍,并将成品上载至社交网站。母亲十分乐观的以为美食博主就是这样误打误撞地就半途出家,又误打误撞地在网上蹿红,然后误打误撞地有利可图。 对于母亲的乐观(毋宁说是天真),我除了哭笑不得,还是哭笑不得。 几年前在吉隆坡工作的时候,我确实上过好一阵子的烘焙课。那是一家从日本来的烹饪工作室,学费不菲,但无论是地点、师资,还是设施都是极好的。我上朝九晚六时就在下班以后直接搭捷运过去,舒舒服服地上完课再搭捷运回到公司大厦取车回家,巧妙地避开可怕的塞车时段。第二天再把“功课”带到公司,表面上笼络同事,实际上是让亲爱的同事替我消灭我只想做而不想吃的精致西点。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怪癖,但比起吃,我确实更热衷做。印象中我似乎从中学家政课开始就挺喜欢下厨的感觉,也特别期待和珍惜母亲将厨房让给我的那些罕有且短暂的时光。可是厨房终究还是她的天下,我每切一根萝卜、每剥一瓣蒜、每舀一匙调料,她都忍不住一一查问,最后再以一句“哎呀,你还是回房去看书写字啦!”把我驱逐出场。 凭各人价值观做选择 前几天傍晚在给父母炒香蒜杂菌橄榄油意面的时候和母亲说起这件事,才发现原来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母亲对我用厨房的态度早已宽松不少,我也隐约觉得她逐渐还是认为女孩子终要入得厨房才不算太失礼。 兜转多年,我终于得到了中学时梦寐以求的厨房使用自由,只可惜我虽仍爱钻研食谱,但对下厨的热衷冷却了许多,或者应该说是恐惧许多。 自从尝试制作了《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出现的藕粉桂花糖糕,我才知道会下厨有时候竟是件挺尴尬的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下厨的女子和令人闻之色变的“黄脸婆”划上了等号。下厨仿佛是中年已婚妇女的专利,不是年轻未婚女子的生活技能,更不该是一项嗜好。厨房工作的辛劳闷热又怎么能和书房里的舒适优雅扯上关系?一边是黏腻汗水,一边是凉爽闲适,任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不过做选择却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如何权衡,各有方式。有的人凭得失;有的人凭利益;有的人凭情分;有的人凭喜好。总而言之,这全在各人的价值思想。譬如我的同届同学,有的走出了原生家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事业王国;有的则走入另一个家庭,确确实实的三年抱两,羡煞不少旧友。 现在是下午4点半,我在饭厅里写着这篇稿,听着自厨房传来的破壁机打豆浆所发出的啪嗒啪嗒声,脑里幻想着豆浆蛋糕的香甜气味和松软口感……这个阶段的我对厨房还是有一丝眷恋。 厨房固然是我母亲的主场,但饭厅从以前到现在一直都是我做功课温书的地方。 想起以往念大学时住的二人一房的宿舍,所有日常起居都在同一个空间里。书桌即是饭桌,亦是梳妆桌。其实无论是回到书房,还是走入厨房,我还是我。我,始终是我。
2年前
现代人外食,讲究“均衡饮食”。读过一点书的,会告诉你什么是“营养金字塔”:多蛋白质、多维他命;少碳水化合物、少脂肪、少糖。 典型菜单:鱼、肉、蔬菜各一份,再来个豆腐。很少会点两份鱼,两份蔬菜。就算两份肉类,也不会是两鸡或两猪。三代同堂分食两碗饭,见米如见鬼。 无菜无豆腐的配搭,尤其少见。个人向来推崇以自由饮食解放灵魂,想吃就吃。如是旅行,更该尝在地特色,全肉全鱼无所谓。时间食量有限,不必为了“均衡”,非蔬菜豆腐不可,而牺牲平日吃不到的地方美食。更何况所有餐馆的蔬菜,做法千篇一律。养生为名,怕死为实,不是蒜米清炒就是油菜,望之生畏。 潇洒一点吧:两鱼三肉,两肉三虾,想点就点,想吃就吃。最主要是光盘别浪费,无须强求均衡。保健养生有赖长期生活习惯:早睡多运动适量饮酒不动怒,忍无可忍不必再忍多拜神。在外一餐半餐骗自己“均衡”一下,不会保你长命百岁。 “均衡饮食”的点菜概念,必要个豆腐。和蔬菜一样,豆腐变不出什么花样。来来去去,不是葱油、红烧、铁板,麻婆,就是瓦煲。略有心思的煮炒店,偶有川味鱼香和家常豆腐。 多点创意,可学台菜,拌皮蛋肉丝,或海带紫菜。就还没看过韩式泡菜豆腐或臭豆腐拌白豆腐,再加几粒臭豆调色。玩大点:猪肝猪脑豆腐搅拌机打碎,加点蜜糖当甜品。 个人最喜欢的豆腐,就是图片所示的“老少平安”。传统粤菜,平凡无奇,但一般餐馆已不做。简单的去骨鱼肉蒸豆腐,软香无刺,老少都平安。 给业者老大建议几个做法:豆腐炒滑蛋虾仁、蒸腊肠片、蒸咸鱼鸡粒、蒸雪菜肉末,都是配饭佳肴。以上几道不难做,让非豆腐不可的顾客多点选择。 带汤汁的,可以炖白菜,或干脆加时下风行的咸蛋黄弄成羹,年轻人一定喜欢。胆固醇太低者,可趁机补补。 高贵点,蟹肉瑶柱蒸豆腐;或竹笙瑶柱扒豆腐。围上小鲍鱼,洒金华火腿碎,几点松露油,就可以卖天价了。最高境界,学《射雕英雄传》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把一整条金华火腿钻二十四个洞,酿入豆腐,让豆腐吸其“金华”。只取豆腐弃火腿,奢华又浮夸。 别以为行情不佳。彼岸货币汇率奇高,高价豆腐可吸引邻国豪客。一份豆腐卖一八八大元,豪客还是雀鸣般聒噪cheap cheap cheap。爱国,就是要为国赚取外汇,此乃光宗耀祖千秋大业,何乐不为? 更多文章: 胡须佬/私房菜 胡须佬/新加坡炒粿条 胡须佬/7招教你搞出难吃的炒粿条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