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饮食文学

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吃的确是一种安慰。科学家证实,人的喜怒哀乐与食物有密切关联。日本作家水上勉在他的饮食手记《时光里的醍醐味》说,食材无关贵贱,生活的醍醐味,来自对饮食的用心与敬意…… 在银行担任要职的女友W工作压力大,以美食解压,尤其爱吃甜食。近期做了定期健检,被告知血糖值超标,胆固醇也不是很美,医生建议她改变饮食习惯,夺回健康。她找相熟的营养师咨询,得到一份减脂饮食菜单,首要目标是从瘦身着手。 瘦身是女人永远的课题,主要是从饮食和运动双管齐下。为了健康,W遵从医嘱,忍痛与心爱的蛋糕和曲奇饼告别,开始选择无麸质饮食(Gluten-free diet),不让过多的淀粉质食品出现在餐桌上,同时坚持每天在住家附近的公园跑步。半年下来,她瘦了8公斤,变年轻了,血糖和胆固醇回复正常水平。 W是我其中一名日语班学生。平日事业家庭两头忙,只能隔周透过ZOOM上网课,视讯时可明显看到她的改变。她和我分享这半年来的瘦身经验,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了我,让我也动念参照她的减糖饮食计划,以达到理想的BMI指数。 她的菜单以原型食物为主。早餐前喝一大杯温水,再吃3-4片无麸质面包(她极力推荐彩虹牌的无面粉发芽面包)、一杯乳酪或牛奶、蓝莓或牛油果,不吃其他含糖量高的水果;餐盘上没有淀粉含量高的食材。吃好的蛋白质,补充维他命C,多喝柠檬水,避开加工食品。她说甜食、汽水都是添加糖隐身之处,碰不得。进食顺序也很重要,比如先喝汤再吃菜,最后才吃饭,还要细嚼慢咽,让大脑收到“吃饱了”的讯号,最好维持七分饱的状态。 [nonvip_content_start] 减脂方法五花八门,早前也听朋友提起168断食法或间歇性断食,戒掉碳水化合物如面包、白饭,少喝含糖饮料。营养师指出,想要减肥成功不复胖,必须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单是食物选择,还包括控制分量。又说糖脂会增加体内发炎及氧化程度,对肌肤状态造成负面影响。要把健康和身材找回来,这些都不能碰。 民以食为天。人靠食物而活,但人活着并不单靠食物,还有其他重要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爱情。食物不仅是为了存活,也能慰藉我们的情感。这些年饮食文学蓬勃发展,李昂、蔡珠儿、韩良忆、舒国治、刘克襄等大咖都是饮食文学的高手,他们用文字记录食物与人之间感情交缠的故事,借由文字传递人生况味,触动我们记忆中对美食的美好回忆。 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吃的确是一种安慰。科学家证实,人的喜怒哀乐与食物有密切关联。有些食物含有使人快乐的物质,进而调节情绪。日本作家水上勉在他的饮食手记《时光里的醍醐味》说,食材无关贵贱,生活的醍醐味,来自对饮食的用心与敬意。一日三餐怎么吃?英谚语云:You are what you eat. 只要用心吃,自然吃出最高的美味来。
7月前
3年前
3年前
(新山18日讯)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资深讲座教授王润华认为,“饮食文学”是国族文化的考古,也是国族的记忆与历史。 第100场南方沙龙人文学术讲座昨晚通过南方大学学院脸书直播,王润华受邀开讲“文化研究新思潮下的饮食文学书写”时,这么表示。 王润华为南方大学学院前任资深副校长,曾获新加坡国家文化奖、亚细安国家文化奖、泰国的东南亚文学奖等,也曾获元智大学及南方大学学院杰出学术研究奖。昨晚的直播讲座,主持人为南方大学学院研究生与研究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莫家浩。 民族饮食是对考古的重要 王润华强调,研究一个民族的饮食,是人类考古学很重要的课题,因为它是土地、族群的文化记忆与历史。 他举例,书写娘惹粽子和捞鱼生象征著华族文化本土化、创新与继承。捞鱼生的食材用鱼肉与蔬菜瓜果,成为跨族群、包括伊斯兰教徒也能享用,是马新华人团结本土其他族群共同生活与打拼象征。 他说,马新华文作家过去对饮食的书写不少,只是人们阅读时,没注意到,也没特地把这些书写视为文学。 王润华提到,鲁白野于1950年书写《马来散记》和《狮散城记》,企图颠覆强大的东方主义论述,历史感加上社会文化使命感,为文人少有。另,二战之前,老舍在伦敦新加坡书写的《二马》就已提出颠覆西方作家的东方主义书写。 他表示,目前文化研究的三大文化思想潮流,分别为“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导致文学思潮走向后设思考,这种研究潮流与写作思考促使一切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文学,便从文化的广大角度重新出发,把文学研究与写作,带到一个新语境,形成新典范。 “文化研究”始于60年代 这个新典范“文化研究”或称文化批评(又称文化评论),在60年代开始成形,最早研究机构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惟70年代到了美国后快速成长,以跨学科的广大角度与多种方法来从事文学研究。 从事文化批评的学者,反对把文化限制在“高尚文化”,相当重视通俗的,大众化的,多种形式的普通文化与生活。 他解释,美国的“文学研究”纷纷改称为“文化研究”,传统文学概念被颠覆。文化研究逐渐从高贵文化重心转移到以通俗文化为主要研究范围。文化非传统的精致艺术,更应包括与重视大众艺术,从过去高雅的歌剧、芭蕾舞、交响乐的焦点,逐渐被电影、电视、服装、电视、服装、发型照片、饮食、街头表演取代。 这使得过去研究经典文学巨著的热潮退下,研究连环图、漫画、武侠小说、饮食、植物水果书写兴起,掀起地方性的书写与研究热潮。 他继说,“文化研究”在全球化地球村带动下,掀起地方性书写与研究的热潮,从大叙述走向小叙述,从单元文化走向多元地方文化,而老百姓的饮食、习俗生活、植特、水果成为关心的焦点。 他披露,70年代以后,进入后现代,无论历史与文学书写,不再相信传统留下来的共同观念与教义的“大叙述”手法是唯一最好的叙述手法,反之则强调写真实历史,报导事件 ,写小说,不一定要从巨大主题、帝王、官方档案文献的记载或广大的角度去叙述。小叙述被形容为“最精粹的想象创造形式”。 另一方面,王润华提到,当代文化批评家推翻学院派文学批评家传统的研究方法,即将文学当作文化考古,不仅注意文本,也要了解文本产生、流传、阅读、使用的社会、政治、文化情况。 王润华表示,文化研究唤醒了古代经典文学的小叙述,如饮食书写。 文化批评家研究一部古典名著时,可用现代电影本作分析,或把世界名作当作普通阅读材料,例如把《红楼梦》当饮食文化或建筑花园手册研究,或根据书中提及的食材和菜肴梳理出版《红楼美食》。 马新作家深入书本土美食 纵观马新两地,王润华透露,近30年来,在文化研究影响下,作家把饮食超越食谱编写,将之当作文学书写。马新作家更深入书本土美食,从餐饮,扩大进入多元民族小贩的美食。 他指出,大马作家许通元写沙巴与柔佛的美食,冰谷写热带丛林的野味、手法很文学,技巧很创新。郭永秀与许多新加坡作家,近年以现代诗和散文呈现新加坡的小贩食物,相当精彩。 近数十年,许多新加坡作家也写食谱,如陈笃汉的《大老板小排档》把新加坡餐馆和小贩美食,以美妙文字书写,再配上彩照。另外,蔡澜的美食书写也不少。遗憾的是这类书写,保守的文学界并没将之归纳为文学作品。 黄美芬主编的《作家厨房》,邀多位作家以高度文学性的散文书写,吴韦材写〈咸橄榄炒饭〉、王润华〈能医治怀乡病的马来麻婆豆腐〉、韩川〈印尼凉拌菜〉等,是新加坡作家集体书写美食的运动。 王润华表示,文化研究带著全球化的大趋势,书写与研究全球各地的本土食物特别风行。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