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香料

1星期前
2月前
(马六甲13日讯)香料园游船码头不仅设有甲河游船服务,事实上它并非浪得虚名,而是确实种植了很多香料植物及药草,让国内外的船客都有机会长知识,成为一个宝藏地带! 香料园(Taman Rempah)坐落于帆加南马河段,与地保桥为邻,在码头船客等候区旁有一片种植区,乍看之下像一片绿化种植区,走近一看则被走道上的多种植物图案吸引,才发现园区另有乾坤。 弥漫各种香料芬芳 这是一片由马六甲历史城市政厅负责种植的香料植物区,这里的空气弥漫着各种香料的芬芳,混合着泥土的气息,仿佛每一口呼吸都在品味自然的馈赠。 负责员工阿都拉沙烈热情向记者介绍所种植的各种香料和药草,并表示当地的打理团队及清洁工人,已经向好多游客介绍这些宝藏植物,包括来自新加坡和中国的游客。 在阿都拉的展示下,有机会看到了红色圆形的“皇冠果”(Mahkota Dewa),据悉可泡水饮用,还有俗称神秘果(Buah Ajaib)的细小红色果子,放入口中咀嚼吮吸,其神奇之处是尝之后可改变味蕾,转酸为甜,而且唇齿留香,非常特别。 同时,药草区里有“黄药子”(Dioscorea bulbifera),表面像长满痘痘的马铃薯,是一种历代医者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治疗的中药。 各植物气味非常明显 在较有阳光的种植区,看到民间推崇的“东革阿里”(Tongkat Ali)植物、可降血糖的猫须草(Misai Kuching)、“高高在上”的亚参果(Asam Jawa)、咀嚼起来带酸的亚参果片树(Asam Keping)、接地气的黑胡椒、据悉可改善痔疮的山栳叶(Daun Kaduk)、气味强烈的“Temong Putih”等。 阿都拉说,这里种有咖啡果树、红毛榴梿、香茅、咖喱叶、班兰叶、姜黄等香料和水果,每个的气味都非常明显,而许多人相信具有排毒功效的“黑面将军”,也是香料园里的一员。 15世纪甲已成香料贸易中心 旅游方式千百种,增长知识的园区何尝不是一个旅游宝藏呢?回想起马六甲的过去,自公元15世纪起成为了香料贸易的中心,不仅是贸易的主要商品,还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探险者前来马六甲进行贸易。 这段历史不仅对马六甲,对整个世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香料园用独特的方式将自然的美丽与人类历史交织在一起,为游客提供了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建议大家有空来走走看看吧!  
3月前
7月前
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klpac)及艺人馆全民剧场将在这个3月,为观众带来一场东南亚民谣音乐之旅——《香料、魔幻与神秘》(Spice, Magic & Mystique)合唱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由导演周奕延及联合导演暨音乐总监麦志豪,及青年合唱团联手打造,以东南亚民谣为主轴,带您在印尼、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文化间游走。这也是两位导演合作10周年的纪念。编舞Zhafir Muzani亦为表演者量身定制舞蹈动作,加强演出听觉及视觉层次。 演出时观众将环绕一圈,席地而坐,每一位观众都会是演出的一分子。青年合唱团则环绕观众,以吉打传统马来剧场“Mek Mulung”开场礼(Buka Panggung)带观众进入这神秘的音乐之旅。 Mek Mulung去年12月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透过对话、歌曲和舞蹈诉说传说的表演。演出曲目包括印尼民谣《Cikala Le Pong Pong》、菲律宾民谣《Chua-ay》、马来西亚民谣《Jong Jong Inai》、《Ulek Mayang》等等,编舞Zhafir Muzani也为印尼民谣《Janger》带来一段独舞,演出精彩可期。 【演出资讯】呈献单位: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 & 艺人管全民剧场  日期与时间: 2024年3月21日至23日(四至六)@ 8.30pm 2024年3月24日(日)@ 3pm * 剧场导览(限3月23日)@ 5pm(4:30pm 报到) * 演前导聆(限3月23日)@ 7.45pm(免费入场) 地点: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贰剧场 (klpac,Pentas 2) 票价:100令吉(艺术之友)/ 60令吉 (一般) * 身障人士、银发族(60 岁以上)、学生、教育工作者享15%折扣 * 马来西亚诚品会员、山达小铺客人享5%-10%折扣 年龄:适合4岁或以上 购票:www.cloudjoi.com  / www.klpac.org
10月前
印象中最深刻的卤鸡脚,主事者是家厨,贪吃又爱煮,据说,他的卤鸡脚最后选用了三种以上酱油和五种以上香料,而且是纯粹卤,没有炸过再卤之类的花哨,讲究的只是酱油的甜咸比例,和鸡脚的黏稠口感,是“酱油×时间”的美味,我常取笑他,这是接近“煨”鸡脚了。 今年的情人节,争取和孩子的谈话,在想和孩子的亲密对话,应该谈什么主题?其实想和孩子谈谈初恋,还有暗恋。 我的初恋,是运动健将,比我有肌肉,比我懂事,比我年长,而且我们还分属不同中学。那时围绕她身边的男生,个个高头大马,中学时的我,孱弱瘦小(不像后来变得粗犷肥胖的),当时,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竟敢杀入重围接近她。 遥想当年,日子很简单。她喜欢现场看球赛,我不喜欢,但我会全程默默陪她;她热爱跑步,我不爱(我只喜欢足球),于是,她跑,我就默默在场边等她,给她递毛巾送水(笑)。至今,我们还联络,只是各有各的家庭和生活,上船不思岸上人,下船不提船上事,大家很有默契地保持距离,互不干扰对方的生活圈,就只在圈外,默默关心,偶尔打声招呼,聊聊近况。 暗恋,我只有一两个。有个暗恋4年的女生,每回都只能透过她的闺蜜传话,换来的都是她的不理不睬(笑),我却依然屡败屡战。多年以后,我从台湾回来,进入报馆工作。有回夜里下班,到公司附近7-Eleven买东西,不巧竟遇见我暗恋4年女孩的闺蜜,她一看到我,立刻就调侃我,害我尴尬不已。只是走出7-Eleven后,我有点迷惑,为何我想不起暗恋4年女生的名字,连样貌也模糊了,可是我却清楚记得她闺蜜的名字和容貌?!这时,天空下起微微细雨,还伴随着闪电和雷声…… 一家前场厨房都是老一代,老手艺恐怕无法传承。一家是父传子手艺,加上这数十年的经验累积,他家只靠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酱油。   【本期随食】 1. 新朝生肉骨茶(焖鱼头) 新朝生肉骨茶的焖鱼头手艺,真正是父传子。 老板Tony透露秘诀只有两个,第一是食材新鲜,第二是“酱油”。没有豆瓣酱,没有其他调味。他自豪地说,就算你在一旁看我煮,你回去还是不会、也炒不出这个味道。 新朝生的焖鱼头,所用是干式酱香手法,是酱油遇上高温,快速梅纳反应烧出的香气,酱汁浓稠,咸鲜酱味。Tony说,劣质酱油会有苦味,所以,要舍得下本,只选“靓”酱油。有人喜欢大鱼,贪它皮厚,各有各所好。 忍不住要插播,新朝生的“蒸魔鬼鱼”,也是一绝。这个钱,你付的是食材新鲜,和对火候及调味的拿捏。 哪里找?键入“Chiew Sang Bak Kut Teh 新朝生肉骨茶”就是。不过,看清楚,是Taman Universiti这家才对哦。 2. 福胜兴(KL) 第一个带我来福胜兴吃鱼头的,是多年前摄影人的社长Kim Teoh,当时没位,我们还在门口等位,继续未完的讨论。 后来我才知道,开车来的熟客,都是停车在后巷,从后门进来的,仿如后门才是大门。于是,你会先经过厨房,才到用餐的正厅。可怜主厨的老师傅们,还要一边笑脸盈盈和顾客打招呼。 福胜兴的工作人员,全是一班老伙计。一般老伙计占大多的老店,都有“臭脾气”。以为福胜兴老伙计一定脸臭臭?不,他们现在和蔼可亲,反而有点吓到。 福胜兴是湿式煮法,“待他自熟莫催他”,酱汁很banjir很多汁,它家的酱香,来自调味味型,是“酱油×时间”的美味关系。但要小心鱼肉多刺,说真的,不适合带小孩来吃。 有点暗暗担心,怎么在店内没有看到年轻人?谁会来接班? 哪里找福胜兴?Google键入“Kedai Kopi Hock Seng Hin(Fish Head)”。  
10月前
11月前
11月前
12月前
1年前
缅甸式香料饭的配菜有香料扁豆汤和青芒果沙拉。缅甸受古印度文明影响,这道扁豆汤就充满印度风味,青芒果沙拉乍看很泰国,吃起来却不太一样,原来是用了话梅调味之故…… Danbauk是我认识的第二道缅甸料理,老板介绍它时说是“Burmese style biryani”,缅甸式香料饭也。 以前常把biryani写成“印度香料饭”,后来才知道biryani遍布中亚和南亚,在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伊拉克等国家也很常见,并非印度专美,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古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 Biryani这个名字正是源自波斯语“birian”,意思是先炒后煮。Biryani是一锅先炒后煮、有肉有饭的大锅饭,不管流传到什么地方、落到什么人手里,烹调手法都一样,米要先炒过,传统上是用酥油,把米粒炒出坚果香气,过程中淀粉也被去掉了,煮出来的饭粒粒分明。 Danbauk一字也是源自波斯语“dum pukht”,指的是一种传统慢煮技巧──密封的锅子里,逼使食材缓慢释放味道,再重新吸收和锁住各种风味。香料饭里的饭往往比肉更好吃,就是这个缘故! 缅甸式香料饭也用印度长米烹煮,饭里面有二十多种香料、葡萄干、腰果、葱酥等,羊肉比鸡肉更重口更惹味,向来不爱吃饭的人也会为缅甸式羊肉香料饭破戒,吃完一大盘饭! [vip_content_start] 缅甸式香料饭的配菜有香料扁豆汤和青芒果沙拉。缅甸受古印度文明影响,这道扁豆汤就充满印度风味,青芒果沙拉乍看很泰国,吃起来却不太一样,原来是用了话梅调味之故。话梅就是那个表面沾了粉、干干瘪瘪、还没有入口唾液就开始分泌的加工腌制梅子,一向来都被称为“酸梅”,其实应该叫“话梅”才对。 缅甸是芒果大国,芒果不只是水果,也擦丝做成菜吃。印度菜里也常见mango pickle(腌芒果),用的也是青芒果,但不会擦丝,通常是切角,用芥末籽、葫芦巴籽、蒜头、辣椒粉腌制,又酸又辣,香料味极重,跟这道清爽宜人的青芒果沙拉完全不一样。缅甸料理除了受古印度文明影响,也深受中国影响,藏在擦丝芒果里的话梅就是明证。 缅甸式香料饭还会配香花菜,不是芫荽,也不是香菜,必须是香花菜,气味清凉,特别提神醒脑。 缅甸式香料饭本身不辣,想吃辣就加缅甸式参峇虾米Balachung,这干式参峇看起来有点像中国人说的辣椒面,里面除了辣椒,还有虾米、洋葱和蒜米,辛辣惹味。 Balachung的食材和味道都跟槟城人的参峇虾米很像,但不同的是食材的切法,缅甸式是粗磨和粗切,洋葱切丝,辣椒切条,再去油炸;槟城式的就切得很细,成品看不到丝丝条条的东西。 泰国也有biryani,泰式biryani叫Khao mok,大名鼎鼎的Khao mok gai就是泰式鸡肉香料饭。 缅甸香料饭用印度长米,泰式香料饭则喜欢用蒸谷米或泰国香米,配菜常见切片青瓜和炸葱,但最好辨认的还是那一小碟用辣椒、芫荽、鱼露和糖调制的泰式蘸酱(nam jim),吃一口就知道自己正在吃泰国餐。
1年前
父亲原是伐木工人,工余无其他嗜好,好天气时,父亲将屋后空地整理干净,把杂草清除,稍大的矮树保留,一来可以乘凉,二是可以用来牵绳搭架,让种下的藤茶类攀沿。土地面积不大,但经过父亲的规划,原本狭隘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不同的角落种下了各种蔬菜与果树。 父亲尤爱种木薯。后来是因为母亲常选用木薯制作糕点,还是因为满足母亲而大量种木薯,确实耐人寻味,但无论如何他俩都在种植与做糕上找到乐趣,当然也包括满足了孩子的肚腹。 父亲将收集到的木薯树干切成短支,斜插在已堆积成行、高及小腿的土箱。短支相隔约两呎,初时都用椰叶遮盖,不能曝晒,也不可缺少阳光,以帮助发芽生长。平日要勤于浇水,三不五时还要除杂草和施肥,特别是将近产薯时,还要撒防虫农药,大约10个月后土里就有丰硕的果实。因为埋在泥土里,为了探知究竟,必要时会抽样拔出一株检查,如果果实还未成熟,它会被丢弃,牺牲了。一般上一棵树可以收获10公斤或以上。挖掘木薯往往有叫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叫观看的人都充满期待。 父亲除了将部分木薯留下享用,通常也会与串门子的邻居分享,有时甚至会托运输罗里将木薯带去住在锯木工厂里的外公家。 从小,我就知道母亲是烹饪高手。除了菜肴,汤水,制作糕点也是她的拿手好戏。母亲曾将木薯水煮,配上马六甲椰糖的浓浆吃法是午后的最佳点心。可是最令我难忘的,还是耗时制作的“木薯假肉丸”。 母亲先将木薯除去外皮,带沙粒的外皮有时会划伤手。去皮后,白皙像美女小腿的木薯很吸睛,却很快成了母亲利刀下的薯块,浸泡洗干净后晾干。 这时父亲做的另一个“武器”就登场了。没有经过它的加持,刷一刷,还真弄不出成绩来。那是父亲自制的锌片刷,没此武器还真不能将木薯刷成薯泥呢! 那锌片宽6吋、长1呎,正面密布洞孔但毫无用处,得翻过另一面才是“用武”之处——尖钉凿穿留下4个锐利的尖角,用这面45度斜放,手握木薯块在上面来来回回地刷,刷时必须专心而且要慢,否则一个不留神,手滑肉到,刷的可是自己的手指,遭受血光之灾是不可避免的。持续细心的刷,不久之后放置底下的大盆就盛着一坨白中略带黄色的薯泥了。 将多余的水分搾出后,母亲伸手入泥堆翻找,目的是捡出硬块,不让硬块破坏口感。这时添加早已准备就绪的五香粉、少量的澄面粉和切细的虾米粒,爱辣的也可加入胡椒粉和适量的食盐,一切到位后就不断搅绊,直到沾满香料。接下来是冷油热锅,待锅里轻烟升起,就可将手捏成粒状的木薯泥放入油锅里炸。 母亲自创的“假肉丸” 母亲单手握泥成粒,速度快又饱满,相比我的左右手掌兼用,搓呀搓的,时而大颗时而扁平,相形见绌。我笨手笨脚,只差没帮倒忙罢了。此时才明白“粒粒皆辛苦”的用法,虽然是乱套,但是真实写照。 与一般炸物一样,它们只要转金黄色就可捞起隔油。一般上要更提味,都会下锅再炸一轮。此时一颗颗香气扑鼻的“假”肉丸就呈现眼前,可说香气飘万家,每当有邻居来探问,就知道他们是被香气吸引而来。 主动的邻居会要求赠送,比较会“做人”的都会带着盛有食物或水果的盘子登门交换,一般上,母亲都来者不拒。 母亲这道自创的“假肉丸”,曾经骗倒很多亲友,他们都好奇是什么肉做的;大伙纷纷要求制作材料与方法,母亲都大方无私地分享。母亲每做一次假肉丸,就被亲友称赞一次,当年没有直播,换作现在,母亲应该也是一名超级网红了。(一笑) 父亲种植,母亲制糕,他们都不是专门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当时只为打发时间和自供自给。换成今天,这些没有经济效益的动作是不值得的,可他们却收获满满的友谊与欢乐。 想起电视剧里的剑侠与爱人退隐江湖的画面,男的砍树种植,女的织布忙家务,突然联想:父母不知是不是曾经也名震江湖,只是后来选择远离尘嚣,过着不吃人间烟火的生活,才有今天我笔下的这些故事?笑。
1年前
印度的旱季平均气温都在36°C以上,冰肌玉骨的kulfi是非常重要的清暑品,不管大城小镇,都很常看到卖kulfi的摊贩。制作传统kulfi不需要冰淇淋机,甚至不用电,只需要冰块和盐巴…… 我爱冰淇淋,最早吃到的冰淇淋是美式冰淇淋,后来才认识意式冰淇淋,还有特别黏稠Q弹的土耳其冰淇淋,是在吉隆坡武吉免登路的观光闹区,被头戴毯帽的土耳其人耍得团团转后才吃到的另类冰淇淋。 至于最别具风味的冰淇淋,则非印度冰淇淋kulfi莫属。印度是香料之国,做冰淇淋也少不了香料助阵,每一口都刺激感官神经,尝得到浓烈与欢快的气息。 严格来说,kulfi不算是冰淇淋,把它称作“印度冰糕”也许更贴切一些。 做冰淇淋时必须打入空气,口感绵密、蓬松、轻盈,吃不到冰晶或冰渣,才叫冰淇淋。kulfi不是冰淇淋,传统kulfi制作时不会打入空气,出来的成品质感扎实,会吃到冰晶,但kulfi又不像冰棍,它的乳脂含量高,冰晶细致绵滑,不像冰棍会刮舌头。 这样形容好了,吃冰棍要用牙齿咬,吃kulfi也要咬,但只需要很温柔、轻轻地咬,饱含浓浓的奶香和辛香的冰晶就会在嘴里化开。 [vip_content_start] 制作kulfi,只需冰块和盐巴 印度的旱季平均气温都在36°C以上,冰肌玉骨的kulfi是非常重要的清暑品,不管大城小镇,都很常看到kulfiwala,即卖kulfi的摊贩。他们骑着三轮车,车后有一个装满冰糕、冰块和盐的黏土锅,冰糕一般有两种,一种插在小竹签上,一种装在小陶罐里,装在小陶罐的有一个特别名字,叫matka kulfi。 制作传统kulfi不需要冰淇淋机,甚至不用电,只需要冰块和盐巴。 冰块加盐可以充当冷剂,原理是冰块融化时会吸热,盐溶解于水时也会吸热,在双重吸热之下,温度会下降至零下,如果冰块和盐的比例是3:1的话,甚至可以下降到零下21°C。终年活在高温下、也没有能力负担冰淇淋机的印度人,就是这样做kulfi的! Kulfi好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奶质好。牛在印度是“圣物”,地位尊崇,不用担心被猎杀,所以印度的乳牛是如假包换的快乐乳牛,快乐的乳牛生产美味的牛奶,将美味的牛奶用小火加热,加糖和香料,一边煮,一边搅拌,一边想像印度教创世神话”搅拌乳海“──牛奶海洋里蕴藏着可让众神长生不老的甘露,而充满香料风味的kulfi,就是那甘露了! 牛奶煮到只剩下一半就可以停火,分装入密封的容器,放到塞满冰块和盐巴的土锅里,把土锅放在地上,用手前后推动摇晃。摇啊摇,摇啊摇,摇个天旋地转天荒地老,牛奶冰糕就做好啦! 当然在本地吃到的kulfi都不是摇出来的,而是用冰箱冷冻,或是用冰淇淋机制作,省时省力。但在印度餐厅吃到的kulfi,还是会吃到冰晶,印度同胞振振有词地告诉我:“没有冰晶,就不是kulfi了!” 一般冰淇淋成分里有鸡蛋,但印度因为素食者众多,kulfi都不加鸡蛋,但一定有香料,最普遍的香料是小荳蔻,最矝贵的是藏红花。小荳蔻香气清新,散发幽幽甜香,藏红花则没有什么气味,但会让kulfi染上华丽如纱丽的金黄色泽。 切碎的坚果也是重要的成分,常用的有腰果、杏仁、核桃等,最受欢迎的是开心果。芒果也是经典口味之一,特别适合酷热的盛夏。 本地市面上的kulfi大多数是餐厅自己做或家庭式制作,小量生产,不容易买到,但好处是用料诚实,不含人工添加物,比起量产的冰淇淋,更让人吃得安心。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