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马六甲培风中学

2星期前
走在日复一日的生活轨道上,你是否曾停下脚步,静静环视那早已熟悉的社区日常场景,进而思索:这个地方究竟是如何发展成今天的模样?它与我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为探寻上述问题的答案,马六甲培风中学公民与社会教育科的师生,自2022年起推动“Jom Tengkera 一起懂街纳”——一项别具意义的东街纳社区导览计划。 马六甲培风中学校方,将“一起懂街纳”计划纳入公民课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实地考察、策划与举办社区活动,为学生提供将课堂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社区历史与文化的理解,也在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主动自发关心公共事务的马来西亚公民。 在课程走过第三年之际,马六甲培风中学公民与社会教育科老师辜秋莹也在与学生同行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深刻的体会与思考。在参加各类比赛或与不同的机构单位交流的时候,由于需要不断地重新探问这项计划的初衷与往前行进的方向,她和伙伴们也经常在反思到底这项社区计划的本质为何。而她认为,这样的反复提问与回答是有其必要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打磨的过程。虽然一开始带着学生进入这个社区,只是很纯粹地想要和大家分享社区文化多样性的美好,然而越到后期我们发现,我们在课程中持续贯彻的核心理念是多元(Diversity)。” “多元乍听之下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但是我们并没有打算做规模很庞大的事情,而只是希望每个人在可以舒服地成为自己的同时,也允许别人做自己。多元不仅仅是和族群有关,而是关乎作为一个人,是一项回到根本的关于人性、关于存在的课题。” 顺应马来西亚多元性 开创自身道路  关注Jom Tengkera社媒动态,会发现无论是宣传文案、实体周边商品介绍,还是由学生负责执行的“走街”社区导览,都以多语或至少双语的方式进行。辜秋莹解释,这是团队在策划社区活动时坚持纳入的元素,当中也包括学生在前期进行田野调查、向社区民众采集故事时,需要尝试学习以中文以外的语言达到有效的沟通。 她说:“这样的坚持是重要的,尤其独中作为一个母语教育的环境,这可以让大家看到坚持母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这件事情是没有问题的,各族之间还是能够透过各种方式去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在辜秋莹看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倾向于要建立“共同语”的时候,马来西亚在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条件使然下,可以去开创属于自身的道路。“华教族魂林连玉先生在过去提出‘共存共荣’的概念时,讲的就是多样性这件事情,只是这样的概念可能放在那个年代太超前了,和他站在这一思想基础上前进的人不多。但我觉得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所处的正是一个可以谈论多元性和包容性价值观的时代,可以探讨如何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在多元的环境下过得好。” 她坚定地说道。 另一位同样自社区计划启动伊始便倾力参与的老师翁汶峰提到,这项有关了解社区的课程设计,相当符合团队最初想要在公民教育里聚焦的重点之一,即个人的身分认同。他认为,建立个人身分认同的其中一个方面,应是从个人生活的场域开始,他说:“如果你是这一方人,你理应清楚了解脚下土地所蕴藏的历史,以及此地有别于他方的特色脉络。在了解之后,便会随之建立起一种对于在地的认同感,甚至是归属感。而这种认同感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学校就在东街纳旁边,加上趁着老一辈居民还在,谈起过去也仍记忆犹新,我们应该协助学生把握深入理解社区历史的机会。” 翁汶峰强调,让学生建立起对于社区的认同感是重要的,更透露了他本身的期待:“我希望他们能够在这个社区内扎根,然后在未来也会常常想到或回到这个社区。无论他已经是一名国会议员或是扮演其他角色,都能够在自身立足的领域为社会作出贡献,甚至带来改变。我们培养的不是华校或华裔族群的代表,而是一名能够与所处社区有所共感的马来西亚人。” 学生们展现对田调的热忱 Jom Tengkera今年于“来!共创永续生活”新新村第三届社区计划大赛中,荣获了最佳潜力奖项(Most Promising Award)。辜秋莹介绍道,由于截至目前为止在东街纳社区所累积的社区关系,比较偏向于峇峇娘惹、欧亚族裔或华裔等族群,相对而言,对于社区内马来人或穆斯林群体的理解是较为欠缺的。因此,这次用于参赛的企划,放眼未来两年能够补足这一块,主动探索这个拥有近五百年历史的混合社区里,关于马来村民的生活与信仰。 她表示,企划会从面向穆斯林文化历史的系列课程开始,同时也会聚焦于社区内一所伊斯兰祈祷室——Surau Kampung Beting的研究计划。团队也希望能够促成与马六甲博物馆协会(PERZIM)的合作,进一步策划更深入的清真寺、祈祷室与穆斯林陵墓的社区导览。 在谈到了关于公民课学生对于参与课程的回馈,老师们都慨叹,这一段教与学的过程其实并不容易,只是在遭逢种种挑战之时,和学生们站在同一阵线,一步一脚印地共同应对罢了。与此同时,老师们也会按照每一届学生的特质,适时地调整课程进行的方式。留台多年以后刚回到母校执教的李佳芯老师也是负责老师之一,她带着崭新的视角走入社区,也收获了有趣的观察。“带着学生进社区访问居民的时候多次吃了闭门羹,原因是多数居民有在午后睡午觉的习惯,后来学生发现,这可能和东街纳社群老龄化的现象有关,也因此意识到故事采集的急迫性,在老人家还愿意多分享的时候,就要把握机会多次回访。” 学生们对于田调和导览,展现出更具好奇心且积极筹备的态度,让在一旁看着这一切的李佳芯也相当感动。“我们是公民老师,但同时也是这个社区、这个国家的一分子。”辜秋莹总结,“在社区里深耕三年,我们知道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我们是老师,跟着我们走进社区的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有持续在孩子心里,种下多元的种子。”
2月前
5月前
6月前
(马六甲3日讯)口操“中国腔”华语的“张老师”,假冒马六甲培风中学名义,两天内致电向4名商家进行大手笔的采购和订餐,包括窗帘、床架、宴席、“佛跳墙”,所幸商家心生怀疑向校长及事务处求证,才不至于上当损失钱财。 为此,培风中学校长黄雪莱今午在事务处主任吴伟文老师陪同下召开新闻发布会,郑重澄清校方从未进行上述购买或订购的举动,并呼吁甲州所有商家及公司提高警惕,先致电06-282 4217向校方查证,勿坠入老千陷阱。 黄雪莱校长表示,去年已有发生不法分子假冒该校董事会总务、董事及老师的名义企图行骗,今年则是以“张老师”致电商家佯装采购及订餐,假装约在学校见面,并在过程中企图诱骗商家先垫支向“供应商”取货,过后校方才一次付款,以便从中进行诈骗。 口操“中国腔”华语 她说,自称“张老师”的男子口操“中国腔”华语,所使用的手机号码为011-2089 2715,署名“Mr Chong”或“Mr Zhan”,在本月2及3日共致电给两间窗帘店及两间饮食店,欲购买逾百套窗帘、60套宿舍不锈钢床架、1200令吉宴席及佛跳墙等。 她指出,今早接获来自哥打拉沙马那一家餐厅的确认电话,指一名自称“培风老师”的人,以校长名义订购校庆庆功宴,还指定要吃“佛跳墙”等珍贵食材,业者称没有这类食材后,对方就提供食材供应商的联络号码。 “同时,我们又收到一家大型酒楼的询问,确认学校是否订购1200令吉的餐宴。” 她表示,曾与培风接洽的商家容易察觉到事有蹊跷而先向校长查证,较令人担心是其他不曾联系、不熟悉或在郊外的商家,误信“张老师”的诈骗手法。 她强调,达到一定数额的采购一般由事务处主任处理,并必须按照采购流程进行,包括先发出订单采购(PO)给对方,而且学校发出支票必须有6个人签名。 吴伟文:厂家起疑致电询问 ★吴伟文老师表示,接获一家熟悉校方的厂家致电来询问确认,指有人在2日早上自称代表学校来订购大批的窗帘,并约好今日下午在学校见面,以进行测量尺寸工作。 “这举动令厂家感到奇怪,为何不是由事务处接洽,而是由口操中国腔男子来沟通,但他依约今日2时到校见面,对方却没有现身,事情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他说,一般采购程序中,若需要先缴付订金,学校会要求对方发出形式发票(Proforma Invoice),绝不会草率通过电话下单确认交易,更不会要商家垫支。 Alex Liew:“张老师”介绍供应商 ★Milan Decor业者Alex Liew表示,昨日接获“张老师”来电订购逾百幅窗帘,隔日下午2时在学校见,却在今早先致电询问他是否能供应学校宿舍使用的上下铺不锈钢床架,发给了他样本照片。 “我确定没有供应商后,对方就介绍我一名居銮供应商,后者每套开价1600令吉,批发价则可给1400令吉,而‘张老师’不需要我开估价单,就迅速要求我订购60套1600令吉的床架,我开始觉得奇怪。” 他说,自称供应商者也是口操中国腔中文的男子,并称当天就可供货,加上没有白纸黑字证明,令他感到越来越可疑,联想到之前差点被老千以朋友名义借钱的经历,决定不再接对方的电话,而对方拨了几次后也没有再继续。 他指出,一般上,学校订购窗帘,测量、估价、考虑、下订等都需要好几天至一星期的时间,不会如此草率。
8月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