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马来海啸

2年前
2年前
国盟的竞选手法,在非马来人眼中,带有荒谬成分,也通不过理性的考验,但是,在马来社会,特别是国盟渗透的东海岸和北马,却深深打动众多马来人的心坎。 入夜的峇东色海,数千名国盟支持者聚集在计票中心之外;当选举官宣布国盟胜选那一刻,群众高呼胜利的宗教口号,然后高唱改编自P南利《Lagu Peyamun》(盗贼之歌)的大选夯曲。 盗贼之歌原本是希盟主打,由公正党拉菲兹推动的竞选主题曲,专打国阵,讽刺国阵领袖的窃盗治国(Kleptocracy)。 只是,政治风云诡变,如今希盟和国阵合组政府,并且在巴东色海联手对抗国盟。 只是,希盟/国阵的第一次联手,并没有带来预期中的合作效果,反而激起马来选民一面倒的能投向国盟,还以《盗贼之歌》还以颜色。 这就是马来社会和华人社会政治鸿沟之所在。当华人社会全面支持希盟和国阵合作,喜迎安华和阿末扎希联手,马来社会却予以抗拒。 巴东色海的选举结果,是一个重要指标。 严格来说,巴东色海原本并不是伊党的强区。此前的3次大选,都是由公正党胜选;巴东色海的非马来选民比率相当高(华印占37%),它接近吉南的工业区,大量人口在工业和服务业工作,并非保守的乡区。 一个希盟相对占优势的选区,却惨败予国盟;即使希盟得到非马来选民的支持,但是,国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马来选票,根据非正式的统计,它赢得约90%的马来选票,以致能以1万6260多数票胜出。 如果说全国大选国盟的崛起,是宗教主义结合马来右派民族主义所带动,掀起马来和绿色海啸,那么,巴东色海就是海啸创下新的高峰。 而这股新的高潮,是马来选民针对希盟和国阵的合作,产生的抵抗力量。在巴东色海的竞选活动中,尽管国盟的对手是希盟,但是,国盟猛批的对象并不是希盟,也不是安华,而是国阵和阿末扎希。 特别是国盟候选人阿兹曼,更是集中火力对准扎希开炮。他指扎希入阁是引狼入室,实现“窃盗治国”,也显示联合政府将沦为腐败的国阵政府。 然后,他以国盟作为比较,告诉选民国盟不但维护宗教和民族,而且是一个推动廉政(bersih)的阵线。 阿兹曼之前更声称希盟和国阵组成的联合政府,是“通奸政府”,在遭到舆论挞伐,指他蔑视国家元首之后,他并没有道歉或收回言论,只表示自己的说法可能“过于激烈”。 国盟的竞选手法,在非马来人眼中,带有荒谬成分,也通不过理性的考验,但是,在马来社会,特别是国盟渗透的东海岸和北马,却深深打动众多马来人的心坎。 马来社会已经产生新的思潮。他们不信任希盟,然而,他们更加厌恶国阵;他们未必支持安华,但是,他们肯定摒弃扎希。 巫统曾经是他们的保护者,但是,巫统的腐败,让他们彻底失望,进而产生怨恨;一旦他们在国盟身上,找到新的寄托,于是坚决的和巫统切割,转而投入国盟怀中。 这种思潮,特别显现于马来新生代。他们和巫统国阵没有情感,也不像上一代那样感受巫统恩惠;他们根本不在乎巫统,也不需要巫统。 即使安华任相以来的表现,褒多于贬,肯定多过批评,但是,国盟把矛头针对巫统和扎希,让主流马来社会忽略了安华和新政府的努力。 目前几乎整个吉打都已经在国盟笼罩之下,大臣沙努西扬言要在州选中,国盟胜完所有的36个州议席。以现有形势衡量,并非不可能,而是很可能。 希盟输掉巴东色海,固然不影响中央政权,但是,战略上被打破了一个重要缺口,气势上也遭受重挫。国盟挟这股声势,可以向南扩张,接下来就是冲击槟城和霹雳,然后进军中马和南马。 希盟还有进步马来人,以及非马来人的力挺,中短期还有生存空间,维持一定势力;但是,国阵的马来基本盘形同崩溃,遭到国盟吞噬,未来能够生存,是一个很大问号。 安华的政府必须拿出政绩,挽回马来主流社会的离心,而国阵不能苟且偷安,以为可以依赖联合政府残喘下去,巫统必须彻底改革,让进步清廉有能的新一代领袖接班,才会有明天。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因为选情胶着,国阵和国盟都在争取华裔选民的支持,从当年被质问“还要什么”到现在被追捧,这说明政局改变了,政治人物不能再有高高在上的心态。 投票日前夕,巴士车站、火车站及机场挤满人潮,大道交通拥堵,海外选民接力送选票回国,这些都显示国人对国家还是有期望的,希望选出新政府,让国家变得更好。 本届大选,有糟糕的一面,但也有可取之处。我们不可能依靠一次选举,清除所有糟粕,必须循序渐进。 先谈正面的发展,以往巫统一党独大,国阵稳操胜券,因此鲜少政党和独立候选人参与选举,这次有945人参选,让选民有更多选择,是民主化的象征。 为了抢夺游离选票,三大阵营在竞选宣言中做出改革的承诺,包括制定《政治献金法令》、分开检控官和总检察长的权力、为海外大马籍母亲的孩子提供公民权。任何联盟执政,即使落实一些承诺,也算是有进步。 大选将奠定“三分天下”的格局,在拉扯的情况下,多元政治不会萎缩,而保守力量将受到钳制。巫统剿灭不了土团党,也不能再为所欲为。 至于不好的一面则是单元政党利用种族、宗教和性别议题来捞取选票,比如发表“投国阵希盟下地狱”论、把敌对政党标签是共产党及基督教组织的傀儡、指控希盟主席安华具性少数(LGBT)议程、指女性候选人不适合上阵,这显示竞选水平和素质并没有提升。 政治领袖必须遵循选举的游戏规则,因为选举是一时,人民的团结,以及国家与社会和谐才是长久的。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质疑选民的投票取向。2013年大选,大多数华裔选民支持反对党,时任首相纳吉称之为“华人海啸”,而马来西亚前锋报也以“华人还要什么?”作为封面报道。当时华裔面对很大的政治压力,但这是选民投选的权利,不应被针对。 2018年大选,城市的马来选民也反国阵,但乡区马来选民还是支持巫统,所以尽管国阵失去政权,并没有崩盘,当时还赢得79席。不过如今有迹象显示,一些乡区马来选民已经转向国盟,特别是伊斯兰党。 国盟主席慕尤丁指出,许多马来选民不再支持国阵,垦殖区不再是巫统的堡垒,第15届大选或将出现政治海啸2.0。为什么乡区马来人也要改变?因为他们对执政党已经有更高的要求,不再是铁板一块。 在马来票四分五裂的情况下,华人票及印度人票变得珍贵,成为“关键的少数”。巫统主席阿末扎希宣称,根据调查报告,国阵在过去只是获得5%华裔选民的支持,不过最近增加至15%,并预料会继续攀升至25%,印裔选民的支持率也达到45至55%。原任财政部长东姑赛夫鲁指出,财政预算案对华小的拨款逐年增加,从2020年的8500万令吉增至明年的1亿令吉。慕尤丁则强调,他在担任首相、副首相、部长或柔佛担任大臣时,不曾对华人做出不公平的事。 因为选情胶着,国阵和国盟都在争取华裔选民的支持,从当年被质问“还要什么”到现在被追捧,这说明政局改变了,政治人物不能再有高高在上的心态。 各种民调纷纷出炉,三大联盟都在喊话,有足够的议席执政,但不管政客说的如何天花乱坠、许诺派糖,还是候选人打“悲情牌”,跪地哭求选票,我们作为选民都应该秉持初心,根据自己的要求投票,认定哪个联盟及候选人能够为国家和社区带来改变。 我们也不能期望一次选举就能让国家大跃进,不管谁做政府都将面对棘手的经济问题,特别明年世界经济恐迎来停滞性通胀,国家不可避免将受到冲击,高企的政府和家庭债务将是危机。 如果这次大选没有任何阵营赢得超过半数,出现悬峙国会,那么各联盟谈判组织联合政府时,应以原则和政策作为谈判的基础,即先列明执政的共识、理念和目标,以保障国家和人民利益为依归,而不是以政治利益为先。 理念不同,勉强结合,会造成联合政府的分裂、不稳定及垮台,最终还是回到“喜来登政变”后的政治动荡。 大选尘埃落定,希望国家能够迈开脚步,而不是陷入另一个泥沼。
2年前
2年前
7年前
7年前
7年前
7年前
7年前
8年前
8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