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

12月前
12月前
12月前
12月前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衣带水、唇齿相依,两国人口结构、历史沿革和华族祖语传承教育历史悠久,且颇多共同之处。从宏观的视角观察,两国华语都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但是,从微观的视角审视,差异还很明显,尤其是词汇,可谓特色纷呈,亮点各异。进入互联网世纪和大数据时代,新马两国业已成为全球华语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两国华语文学者也为全球华语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当时的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工作的十多年中,我收集了大量的“新加坡地区词”语料,跨入新世纪前一年,我进入退休倒计时,想到就要离开星洲,得抓紧时间把这些资料整理一番,写篇论文,编本词典。心里想得挺美,一做就发觉来不及了,便改变主意,先捧西瓜编词典。在赶工的日子里,我夙兴夜寐,终于大功告成。1999年9月下旬,《时代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由联邦出版社出版。 词典在“前言”中说:“新马两国一水相隔,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历来十分频繁。两国华人的语文生活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本词典又收集了一部分新马两国华人共同使用的词语。”说是“一部分”,其实为数不少。 新马华族的先辈在公元1622年(明·熹宗天启年间)就“下南洋”到达马来半岛了,马来西亚华语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孕育,在蕉风椰雨中成长,自有其特色,因此我由衷地期待马来西亚的同行早日出版一部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以为拙编的姐妹篇,供两国华人和“新客”参考。 2000年10月底,我正式退休,告别狮城,回到香港。此后十多年中,全情投入北京商务印书馆主持的《全球华语词典》和《全球华语大词典》的编纂工作。这两部词典,先后于2010年5月和2016年4月出版。当年,马来西亚仅有一位朋友参加《全球华语词典》的编写工作;到大词典,则有四位学者编写,六位学者审稿。这六位学者跟由北京南下的商务印书馆团队一起,在吉隆坡审读了两天,所审条目为各地特有词语,约1万条。 经此一役,马来西亚学者累积了丰富的语料和经验。从2019年开始,四位学者跟一位中国学者合作,开编《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谁知2020年初,新冠肺炎暴发,但身在吉隆坡、马六甲和深圳的编写团队成员不为疫情所惧,依然马不停蹄,与出版部门紧密配合,争分夺秒地工作。倾尽10年心力,词典终于在今年2月问世,正应了“十年磨一剑”这句老话。  《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版权页 近日,香港新冠疫情进入第五波,染疫人数与日俱增,以致有人调侃说“窗外青山楼外楼,全民抗疫家中留。不求三月下扬州,但求四月上茶楼”。笔者家在新界青山东麓,身居斗室,心情郁闷。就在此时,突然收到吉隆坡寄来的制作靓丽的《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顿时喜出望外。拙编《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终于不再孤独,苦等23载,盼来了伴儿。   《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封面与封底 开卷阅读,从目录上看到“附录”内有“疫情相关词汇”。哇塞!新冠瘟疫自暴发以来,华语圈内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新用法,没想到疫情犹在,编者却趁词典付梓,把他们特有的“疫词疫语”收进词典。例如“人身距离”“行动管制令”等,这些词条在汉语拼音下附马来语和英语,三语对照,吸引眼球,并为这场世纪瘟疫留下了时代的印记。附录中另有西文字母词(lettered words)65个,“西文”有英文和马来文,凸显了词典的特色。 词汇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是语言中最敏感的部分,新事物、新现象无不即时在语言的词汇中反映出来。现代社会人人可以借助科技产品,“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辞书失语,是读者最失望之事,这部词典收词神速,应予点赞。 这本词典对新加坡华人有用吗?有用。 它所收录的特有词语,新加坡本土华人未必都熟悉,比如“松人、燕屋、安亲班、达雅节、卡达山、伊班人、精明学校、莱佛士花(Rafflesia)、阳伞行动”等等,我看着就很陌生。一典在手,查阅方便。至于为数较多、新马两国华语中的共用词语,新移民就很陌生,一典在手,对他们互相沟通或了解新马两国国情,就很管用。《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早已绝版,《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正好部分地填补这个空白。词典共收特有词语2182个,释义简明,用例典型,标明词性,讲解用法,挖掘语源,有些词语还开“知识窗”介绍背景知识。 《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标志着马来西亚学者对本土华语研究上了一个台阶,它反映了马来西亚的社会状况,使马来西亚华语更好地进入国际视野。这部词典堪称区域乃至全球华语研究的一朵奇葩,它是编者向区域华社呈献的一份厚礼,并填补了马来西亚辞书出版业的一项空白。 (原载2022年3月5日新加坡《联合早报》言论版,作者是资深语文工作者。专载时作者加配了图片。) 冠病瘟疫自暴发以来,华语圈内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新用法,没想到疫情犹在,编者却趁词典付梓,把他们特有的“疫词疫语”收进词典。《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早已绝版,《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正好部分地填补这个空白。词典共收特有词语2182个,释义简明,用例典型,标明词性,讲解用法,挖掘语源,有些词语还开“知识窗”介绍背景知识。
3年前
《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编委会说:“我们之所以义无反顾地做这件事,主要是想记录与描写马来西亚华语词汇,让马来西亚华语走入国际视野,促进其他国家和地区对马来西亚华语的了解。” 在汉语大融合的特殊时代里,马来西亚的华语文推广和研究者,充满信心地关注自己,关注华语的国际发展,是难能可贵的。 汉语大融合是当前现代汉语和国语/华语的现状。在汉语大融合的特殊时代里,应该更注重各华语区之间在交流中达意的准确性,让语言在交流中自然融合。因此我们应该了解彼此的语言差异,才能减少差异,更好地为汉语的和谐融合建立基础。这是我和中国朋友们这些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们编纂了《全球华语词典》《全球华语大词典》,进行了全球华语语法研究,目的就是希望了解华语区的语情,使融合更加顺利、更和谐。 从1994年开始,我就注意华语区的语言问题,并且和不同的学者合作,进行了语法和词汇的研究。汪惠迪先生的《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1999)是新加坡特有词汇的第一本词典。汪先生说:“在周教授的鼓励和推动下,笔者才下决心整理所搜集的资料,撰写论文,并编写这本小词典。” 《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虽然早已编成,但却至今才出版,这表现了马来西亚关心华语的朋友正在努力让自己和国际接轨,这是非常可喜的。词典的编辑出版,将为今后马来西亚华语的研究奠下基础。 这部词典所搜集的词语,非常有特点,我举些例子: 毙命:“一名妇女步行前往工作途中,惨遭一辆国产轿车猛撞,当场毙命。”《现代汉语词典》:丧命(含贬义)。因为“毙”是“死”,“用于人时多含贬义”,但是马来西亚多用“毙命”,少用“丧命”。 朝向: “高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具创意、革新思维及高技能人才是我国朝向2020年高收入国家的重要条件。”用为动词,《现代汉语词典》:“这套房子设备不错,只是朝向不理想。“用为名词。 党魁:政党的领袖。《现代汉语词典》:政党的首领(多含贬义)。“魁”构成的词有“魁首、罪魁、夺魁、花魁”等,并不限于贬义。 迟婚:过了适婚期才结婚。《现代汉语词典》:“晚婚”。“迟”和“晚”是同义语素,表示“比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靠后”这个意义,马来西亚和其他华语区都用“迟”,我们都说“来迟了“,普通话说“来晚了”。 传召:“被反贪污委员会传召问话。”《现代汉语词典》:“传唤”。在“召唤”之间,各选一个语素。 “达致:达到,达成”,“顶限: 上限”,“恫言: 恫吓”,“抵步: 抵达”,“蹲牢:蹲狱”,“督工:监工”,“断货:断档”等,都是对不同语素的选择。 端靠:“学英文不能端靠背单词,学文法。” “端靠:全靠;只靠。”“端”的语素义是比较特殊的。 川行:(公共交通工具)行驶、航行。“巴士公司纷纷减少川行服务路线。”用名词语素“川”修饰动词语素“行”,构成“川行”,是古汉语的构词现象,如“川流不息”“波及”等。现代汉语用“穿行”。 对付:指处罚、处置。“警方已采取行动对付涉嫌在该起冰毒案中隐藏毒品证物的警员。”现代汉语没有这个用法。 抵步: “部分刚抵步的游客马上掉头离开”。 《现代汉语词典》:抵达。 这些词汇和普通话有些不同的,但在马来西亚的华语里都生了根。我们应该尊重马来西亚的用法。 这部词典的出版,能带动马来西亚华语研究者对自己语言的研究兴趣,摆脱一路来摇摆在国语和普通话之间的窘境。我更希望词典的出版,能引起马来西亚语言教学者与研究者的注意,对选词与词义解释等等,提出不同的看法。学术研究需要讨论,一片死寂,是不健康的。 关于华语逐渐融合的问题,我的基本观点是: 一、 各华语区的变异情况,是多样和复杂的。 各华语区可能都有自己的语言应用习惯,不同的规范标准,很难统一。这是历史造成的。马六甲的华人坟山墓碑里,最早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就有华人和当地土著女人通婚的墓碑。 早期的华人移民,大多数是没有受什么教育的闽粤农民。这样的移民背景,以及华语与当地语言的接触,必然给马来西亚的华语带来不同的特点。马来西亚又曾是英国殖民地,英语是社会的顶层语言。在英语强势语言的压力下,必然在华语词汇和语法上留下痕迹。 和其他华语区一样,马来西亚的华语也是没有口语基础的。台湾人和南洋的华人,早期都说南方方言。中国国语的推广,影响了台湾人和南洋华人。许多书面语词汇,通过注音符号的注音,或者电台广播,直接被用在口语里(台湾将“和”说成han,就是广播的结果)。这种大量的书面语词汇出现在口语里,是台湾国语和华语的显著特点,如“令到”、“而已”。许多现代汉语书面语已经不常用的词汇,如“病黎”“灾黎”“询及”“建竣”等,也出现在报章上。对这些现象的整理,可以加深马来西亚学者对自己语言的认识,并在全球华语的研究上,做出贡献。 二、 在语言的应用与推广方面,规范是必须的,但同时要注意自己华语的特点。 谈论规范,既要注意交流的需要,也要尊重各个区域相对的自主性。从交流的需要说,华语必须保留共同的核心,才有利于华语的全球推广。怎样在交流的需要和自主之间保持平衡,必须慎重考虑。 过去,马来西亚的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者没有充分注意自己的语言特点;自己的研究,也没有具体的研究计划。这对于建立自己的语言信心是不利的。我积极提倡大华语,就是希望各华语区能有信心的研究与推广自己的华语。 《马来西亚华语 特有词语词典》的出版,是马来西亚朋友了解自己语言的开端。除了能“让马来西亚华语走入国际视野,促进其他国家和地区对马来西亚华语的了解”之外,更能建立与扩大马来西亚语言研究者的信心,为马来西亚华语人才的培养,以及为马来西亚华语教材的编辑,建立基础。我期望在汉语国际化的过程中,能出现马来西亚的华语教学课程。 各华语区研究自己的词汇,将这些词汇编成词典,如《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香港社区词词典》、《新华新词语词典》、《大陆及港澳台常用词对比词典》等等。在各类地区性词典的基础上,就能修订和补充2016年出版的《全球华语大词典》,使《全球华语大词典》成为真正世界性的华语词典。 《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的编辑参与者,也将能在修订《全球华语大词典》工作上,为华语的国际化贡献一份力量。 在推进华语国际化的进程上,《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的出版,能对华语区之间的交流做出贡献,也让马来西亚的语言研究受到国际的注意,更能带动其他华语区编辑出版自己的华语特殊用词词典。 希望这是马来西亚参与华语国际化的一个开端,让马来西亚的华语研究进一步和国际接轨。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