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魔术师

(新加坡21日讯)躲过夺命车祸、顽抗恐怖脑瘤,39岁魔术师脑瘤复发,积极抗病约10年后逝世。  39岁的魔术师白秉弦(Jeremy Pei)因脑瘤复发恶化,6月开始住院逾两个多月,最终不敌病魔,于上星期日(18日)在医院过世。 当年媒体曾报道,白秉弦在2012年新婚后不久,去大士出席一个表演活动时遇上车祸,脑部受撞击,行动和说话能力都有困难,但在积极治疗两个月后,恢复自理能力。但他在数个月后复诊时,又被检查出长脑瘤,2015年动手术切除脑瘤,身体逐步康复。 白秉弦当时说:“我13岁起开始表演,从前以为魔术表演是生命的全部,现在家人在我心中排名第一,我很珍惜他们。” 他和妻子李秀莲(40岁,美发师),育有分别6岁的大儿子和5个月大的女儿。 妻子李秀莲昨天在灵堂受访说,丈夫过去抗病的10年期间,心态正面,定期检查,动过几次手术也有积极接受治疗,情况算是稳定。 她说,一直到今年5月,他和朋友到印尼当魔术比赛裁判时,朋友发现他说话和动作不协调,一回国就马上送他去医院。 “他6月再次入院时,医生说是末期了,他的身体也逐渐恶化,渐渐不能说话、不能自理,也须要插管进食,只能稍微动手指给些反应。” 妻子说,丈夫性格乐观、意志坚强又勇敢,直到最后一刻,他还是想继续“战斗”下去,从来没想过放弃。 “他也一直以为能熬过这一次……” 平时也不喜欢旁人把他当作病人的白秉弦,为了鼓励其他同样处境的病患,还曾到医院去为病患表演魔术,把欢乐带给大家。 妻子说:“他一生热爱魔术,住院的时候也想着魔术,不仅想分享魔术表演给其他人,也很慷慨分享自己的抗病经历,甚至出书。” 父亲也是魔术师 好友曾玉良说,白秉弦的父亲其实也是魔术师,但因为父亲是过来人,本来也反对白秉弦走同一条路,不过母亲还是很支持他的。 “因为他对魔术的热爱,也很成功把自己的魔术表演带到世界各地。” 魔术师江健身(67岁)也告诉记者,他当年认识白秉弦的父亲,所以在白秉弦还是婴儿时期,就见过他了。 他看着白秉弦一路成长,到国外参赛表演等,成为一名出色的魔术师,很是了不起。 “他对本地的魔术界也贡献很多,常不计较费用去表演魔术,在讲座分享魔术技巧,而且还启发了很多年轻人学魔术。” 曾到国外参赛和录制节目 曾受邀到不同大型演出活动,包括台湾综艺节目,也到国外参赛。 白秉弦自小就跟从他的魔术师父亲练习魔术,获奖无数,从16岁开始就连续三年被新加坡魔术师协会誉为“全年最杰出魔术师”(Magician of the year),还荣登2005年IF国际近景魔术比赛第一名,以及被日本近景魔术师协会授予著名的JCMA奖,并且在2009年成为第一个参于由国际魔术组织联盟(FISM)举办的魔术大会的新加坡人。 不仅如此,白秉弦过去也常到海外表演,包括台湾节目《综艺大哥大》、大陆的《全民大魔镜》,也受邀出席到印尼的亚洲魔术大师竞赛“The Grand Master Asia”当评审。 曾到国外参赛和录制节目 白秉弦的十多年好友兼同行曾玉良(Averon Chin)受访形容,白秉弦他骨子里就是流着魔术的血,为人慷慨,也乐于助人,和同行或是新手魔术师交流时,从不吝啬分享“魔艺”。 “我们每次谈起魔术,总会滔滔不绝,他特别擅长魔术连环,即便这是个经典的魔术表演,他也表演得出神入化,表现的形式也很有艺术感,就连同行看了都啧啧称奇。”
4月前
4月前
你看过魔术表演吗?魔术师在台上的魔幻演出,总能让人忘却烦恼。虽然我们都知道魔术是假的,但它所创造的梦想活生生在魔术舞台上演,各种与科学物理认知不相符的现象,正是魔术师努力练习后的成果。 对魔术师柯进聪而言,魔术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创造各种人们想要的东西,比如圣诞老人的存在、超能力、读心术等。当然,这些奇幻的魔术背后,离不开魔术师日复一日的练习。   青年特约作者林僡譞 文字与社会新鲜人,对文字与世界还有着单纯的看法,希望通过文字记录所看到的世界。   “要把一个魔术做得好看并不简单,同样的魔术,不同的魔术师表演出来的感觉都会不一样。”柯进聪透露,除了把魔术技巧练得炉火纯青,魔术师也需要学习全方位的表演知识,包括形象、音乐、舞台动作等。他认为,一个台风不好的魔术师,在台上只能是个魔术展示者,而不足以称作一位表演者。 屡败屡战的魔术启蒙 身为MFM魔术大会总策划的柯进聪,也是马来西亚魔术联盟的创办人之一,曾荣获马来西亚国际魔术节优秀奖、马来西亚魔术比赛亚军等奖项。他自9岁起就开始学习魔术,当年还是小学生的柯进聪,获得哥哥赠送的一个魔术教学DVD,从此对魔术产生兴趣,开始购买各类魔术书籍与教程学习,随后还在小学毕业典礼上表演魔术。 中学毕业后,他开始踏上魔术大赛的舞台。虽然自幼学习魔术,但刚开始参赛的他还是个屡战屡败的“炮灰”,直到第6次参加魔术比赛时才成功获得比赛中的一个“小奖”,开始走入马来西亚魔术圈的视野。 柯进聪认为那段屡战屡败的魔术比赛生涯,让他第一次接触真正的魔术大师。在此之前,他只是在自己的世界中独自练习魔术。开始参赛后,他才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很大,除了表演现成的魔术外,魔术师还要有能力创新,以自己的创意设计一套全新的魔术表演,才能站上比赛的舞台。 马来西亚魔术圈现况 柯进聪透露,2014年以前,马来西亚魔术圈有许多大型活动与比赛,让魔术师们有互相交流的机会。当时,马来西亚还有一位魔术师成功获得FISM魔术大赛的参赛资格。FISM(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Sociétés Magiques)是由魔术师联盟所主办的三年一度魔术大赛,在魔术师眼中有着堪比“魔术奥运会”的地位。这项比赛对参赛魔术师的要求极高,参赛的魔术师需由各地区魔术协会推荐,如被推荐参赛的魔术师成绩不合格,该协会将会丧失接下来几届魔术比赛的推荐资格,所以大多区域的魔术协会,会在大赛前举办区域赛筛选符合资格的参赛者。因此,在魔术师眼中,成功获得FISM世界赛的参赛资格,是一位魔术师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标志。 然而在2014年后,马来西亚魔术圈似乎陷入低潮,近几年鲜少有魔术比赛或活动。由于缺乏表演的舞台,许多魔术师只能将重心转向商业魔术表演以维持生计。与表演或比赛时的魔术不同,商业魔术的表演形式较为单一,许多魔术师在表演商业魔术时会倾向表演一些简单且效果较强的魔术,不会有太多的创作元素与个人特色。柯进聪透露:“在这种风潮下,一些出色的魔术师放弃了创作型魔术,有者甚至失去了表演自己之前拿手的招牌比赛魔术的信心。这是因为比赛魔术的流程设计非常严谨,环环相扣,在缺乏练习的情况下的表演效果会大打折扣,这导致魔术师不愿意表演自己原本熟练的比赛魔术。” 观赏台湾魔术大会的感动 相比于马来西亚魔术圈的消沉,台湾的魔术圈至今依然活跃。据柯进聪回忆,去年他与好友到台湾参加TMA魔术大会时,短短2小时的开幕表演已让他感动落泪。其中最让他感动惊讶的是,那场魔术大会的主持人用了1个小时来铺排一个魔术。他透露:“2个小时的开幕表演共有8个表演嘉宾,且整个开幕表演的主持人本身也是一个全方位的魔术师,会在嘉宾表演的间隙表演一个魔术串场,并介绍接下来的表演嘉宾。其中,令我没想到的是,主持人会在最后的表演叫回他在一个小时前发给观众的一张牌,显然他用了整整一个小时来铺排最后这场魔术,可见整个开幕表演的严谨程度。”这场表演的精细度,是近几年马来西亚魔术界难以达到的。 魔术比赛对魔术师的重要性 要成为一名世界级的魔术师并非易事。在踏上国际级魔术舞台前,魔术师需要上台积累经验,汲取其他魔术师的意见,一点一点地打磨自己的表演。“近10年来,虽然偶有一些魔术比赛,但其规模只达到10年前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这也让本地魔术师少了积累比赛经验的机会,也让本地魔术师难以进步。 虽然期间本地魔术师能够参加国外魔术比赛,但许多国际级的魔术比赛都有基本门槛,这对缺乏经验的魔术师是个阻碍。因此柯进聪认为,现阶段举办一场马来西亚的大型魔术活动非常重要,能让沉寂多年的马来西亚魔术圈再次活跃起来,除了通过比赛让马来西亚的魔术师精进自己的表演,也让魔术师们有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 为此,柯进聪与几位魔术同好所组成的马来西亚魔术师联盟(Magic Federation of Malaysia),将在来临的6月举办一场大型魔术大会。除了魔术表演外,这次的魔术大会也设有魔术讲座、舞台魔术与近景魔术比赛。此外,这场魔术大会也希望打破马来西亚魔术师专注于商业表演的现状,让本地魔术师有机会展示自己所创作的舞台魔术,也让新晋魔术师从中观摩前辈的表演,提升自身能力。 “要主办这样一场大型魔术大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不论是租适合用于魔术表演的舞台,邀请魔术大师前来表演与授课,还是给魔术大赛得奖者的奖金都需要充足的资金。目前,我们尚未找到赞助商,只能依靠活动入场券来支撑这次活动的开销。因此,我们希望大众能支持我们的魔术大会,让马来西亚魔术圈重新‘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创造出有资格参与FISM魔术大赛的世界顶尖魔术师。”柯进聪在采访的尾声如是说道。   第一届MFM魔术大会 日期: 2024年6月22日(星期六) 时间: 8AM-10PM (魔术晚会将于晚上8时开始) 地点: MaTiC, Tunku Abdul Rahman Hall 活动:魔术讲座、舞台魔术(Stage Magic)与近景魔术(Close-up Magic)比赛、魔术晚会、国际魔术展销会等。 票价:VIP 大会全票 RM 380;VIP晚会票RM 250;大会全票RM 189;晚会票RM 100 *5月31日前购买可获10%折扣   我把欢乐散播给大家 视频 | 时隔5年再登春晚 刘谦魔术又出包?主持人一脸尷尬 研究:魔术师比艺术家 更不容易患心理疾病  
8月前
9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李顺杰(Andrew Lee)飞到英国参加《英国达人秀》,他在舞台上掏出一叠扑克牌,请Dec挑选一张卡,再请对方撕下一角,然后收进口袋里面。紧接着,他把那张缺角的卡放回那叠扑克牌里面,再交到Ant的手上。随后三人站成一条直线,Dec站在另一端成为人肉靶子,胸前挂着一个厚垫板,Ant则站在中间负责往空中拍抛撒扑克牌。李顺杰就站在Dec的对立面,蒙着双眼,把手上的飞刀扔出去…… 报道:本刊 林德成摄影:本报 辛柄耀、部分照片截自魔术表演YouTube视频 当我和李顺杰(Andrew Lee)聊天时,他突然提起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与他学习魔术动机有些许关联。那是1998年上映的《心灵点滴》(Patch Adams),改编自真人真事,当年由美国好莱坞笑匠罗宾·威廉斯饰演主人公派奇·亚当。 整个电影剧情非常温馨和暖心,这位主人公年少时患有忧郁症,并在精神科医院治疗,希望自己能尽快好转。在住院期间,他发现医生对病人格外冷漠,丝毫不聆听病人真实诉求。出院后,派奇·亚当考上医学院,想要改变僵化的医疗体制和观念,矢志不移地认为欢笑是最好的解药。期间,他扮演小丑逗病童开心,为病患讲笑话舒缓压力,让医院氛围变得生气蓬勃。 李顺杰坦言,自己从电影中获得鼓舞,深深认同派奇·亚当的理念,即病人是需要被人理解和照顾其心理精神状况,让他们保持开朗愉悦的心情。“后来我去学魔术,我相信魔术有打破各种障碍的能力。即使我们语言不通,当你看到魔术一定会笑,这就是魔术的魅力。” [vip_content_start] 魔术很神奇,但也很科学。魔术师会将它披上神秘的色彩,令观众留下难以置信的表情。李顺杰的成名之作是“蒙眼扔飞刀”,光听名字,便知道这个魔术充满惊险元素,轻易地就能挑起观众的神经线和期待。 在2018年《英国达人秀》(Britain’s Got Talent),他精心呈献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演出。他首先邀请英国喜剧组合“Ant & Dec”一起上台参与表演。这两人事前都不知道表演内容,亦没经过任何彩排。他强调,除了制作人,整场演出大家都蒙在鼓里,现场观众、评审和嘉宾的反应都是真实无造假。 站在舞台上,他掏出一叠扑克牌,请Dec挑选一张卡,再请对方撕下一角,然后收进口袋里面。紧接着,他把那张缺角的卡放回那叠扑克牌里面,再交到Ant的手上。随后三人站成一条直线,Dec站在另一端成为人肉靶子,胸前挂着一个厚垫板,Ant则站在中间负责往空中拍抛撒扑克牌。李顺杰就站在Dec的对立面,蒙着双眼,把手上的飞刀扔出去,并在空中飘落的扑克牌当中,刺到缺角的扑克牌,然后钉在Dec胸前的垫板上。 果不其然,那把飞刀毫无谬误地“找到”那张牌,现场观众皆惊呆了。这场表演也令到著名选秀节目评委西蒙·考威尔(Simon Cowell)目瞪口呆,对他赞不绝口。李顺杰笑着对我说,之前一直希望能在他的面前表演,没想到梦想成真。 上班为了打卡,失去生活意义 在成为魔术师以前,李顺杰是在大马一家大型连锁健身中心工作,担任营养师和销售经理。不过,偶尔会兼职接魔术表演,赚取一些外快。他的魔术生涯始于中学时代,16岁时通过魔术表演书籍学习简单戏法。而每一年,当他的英国亲戚来马探访,他就借此良机露一手,展示苦练魔术的成果。他还记得早年电视会播放美国魔术师大卫·布莱恩(David Blaine)的魔术表演,每次都让他有新鲜感,也会驱使他动脑筋思考,想要“拆解”他的魔术手法。 其实,健身中心的工作挺稳定,薪资还不错。可是,李顺杰渐渐地在忙碌当中失去自己,找不到生活热忱。他仔细一数,工作了两年,一天13个小时,一个月仅休息4天,完全没有留时间给自己,更不用说兼职表演魔术。他心想,还是不要为了“忙”而“茫”,决定放一个长假为身体充电,而命运恰好为他安排好了一段旅程。 当时在印度有一场科技嘉年华,主办单位通过社交媒体联系到他,邀请他到当地表演。“当我问观众人数时,对方回答大约1万人,我就‘har’了一声。”李顺杰那个时候觉得很压力,那场表演也没有任何酬劳,惟,对方愿意承担所有的费用,包括飞机票和住宿。“没有酬劳也还好,我还是有在健身中心工作。我当下是需要一个长假,跳出现有的工作空间,所以我想都没想就接受这个邀请。” 火灾烧毁了所有的魔术道具 印度之旅为他叩开了国际魔术表演之门,每个月会收到不同邀约,前往各个国家表演。李顺杰自知不可能每次请假去表演,最后只好递上辞职信,全职投入在这份收入不稳定的魔术事业。“我是‘死死’(意思:无论如何)都要做下去,把爱好变成全职工作。” 很快地,他就站稳脚步,年纪轻轻便成为云顶的常驻魔术师,不断编排表演新魔术。2016年,他在澳洲的朋友邀请下,一起前往澳洲的Fringe Festival表演。李顺杰回想此事特有感触,一个默默无名的魔术师远赴澳洲表演,朋友又是首次做魔术表演,他们非常担心观众会不会愿意购票看表演。“意想不到地,我们每一天的表演入门票都售罄。” 翌年,他们再次参与演出,而观众的人数已经变得更庞大了。同一年,李顺杰还受邀到澳洲电视台节目《Today Tonight》预测墨尔本杯赛马节(Melbourne Cup)的赛果。“(记者:最后赛果是跟你预测的一样?)是啊!(你是怎样做到的?)魔术咯!”他不禁笑了起来。 2017年除了为他捎来好回忆,亦带来令人“难忘”的经历。一场大火将他多年累积的魔术道具付诸一炬。他还记得,在墨尔本杯赛马节的前3天,大约早上6时,他的妈妈突然来电通知这个坏消息。当时他已身在4700公里的澳洲,根本无法做任何事。所幸地,他家是3层楼房,只是楼上着火,并没殃及楼下,也没有任何人员伤亡。 “那个时候我去澳洲是为了预测赛果,只带了一个背包,里面是(魔术)扑克牌和钱币,这样而已,我连手提电脑也没带。我全副魔术‘身家’都在那一层楼。” “没有了道具,你还是魔术师吗?” 那场火灾令他一无所有,他从澳洲回马,情绪一直很低落。然而他很快转念,逐步克服脑海中的各种负面观念。“没有了这些道具,我还是魔术师吗?”他向自己发问,很快地,内心给了答案。李顺杰要效法李小龙创出截拳道的精神,把过往的魔术知识融会贯通,打造一个全新的魔术表演。无独有偶,恰好《亚洲达人秀》(Asia’s Got Talent)第二季的负责单位联系上他,询问是否愿意前来参赛。李顺杰心想,此时的他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不如豁出去,便果断地去参加比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新作品。 “魔术不仅依靠道具,还要靠你苦练的技艺和知识。”厄运令李顺杰开窍,学会以“有限”创造“无限”,利用有限资源去激发创意,寻找无限的表演可能。 ​以“蒙眼扔飞刀”为例,他已经懂得为表演“调味”,在现场营造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观众不得不屏息观看。他坦言,虽然现在扔飞刀的动作已娴熟流畅,但他不安于稳定,而是一直不断修正,尽可能让每一项魔术表演持续进化。如果有更灵活的装置道具,或有更新颖的科技,他会马上吸纳,用来改善整个演出,让整个流程变得更迅速流畅。 在李顺杰的表演艺术当中,“presenting”(呈献)和“performing”(表演)是两种不同概念。如果一个人只会弹一首钢琴曲,他不能被称为钢琴家。魔术亦是如此,需要投资时间,很努力地去演化出一个专属自己的表演风格。他举例,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就懂得什么是表演。对方很擅长说故事,懂得挑动观众的感官情绪。倘若能激活观众的五官,他们会对魔术师的表演留下深刻印象。 魔术师其实最怕观众冷场,对表演无动于衷。李顺杰在每一项魔术表演,会让观众“看到”、“感觉到”和“做出反应”,尽可能地唤醒观众的感官。“我其实做很多魔术,近距离魔术、读心术、喜剧魔术,我尝试结合各种元素。只要成功挑动观众的情绪,我就成功了。” 魔术师是另类的故事叙述者 过去几年,很多电视节目单位一直想要他表演成名作“蒙眼扔飞刀”,他笑道,“(很多人)又要我做回同样东西?你知道吗,我其实还有其他招数的。” 今年1月份,他首次受邀到美国TBS电视台的综艺节目“Go Big Show”(第二季)表演。毫无疑问,蒙眼飞刀再次出现在电视屏幕前。可是,那一次节目,他端出了“新菜色”,表演一个更惊险万分的危险演出,那就是逃脱魔术。 在那场魔术表演,李顺杰的双手被铐起来,然后戴上头罩躺进一个木板箱。而该箱子安装了微型爆炸物,他只有60秒的逃生时间,不然会被炸得粉身碎骨。当然,这个玩命魔术为他挣了一波热度,令他的知名度再次高涨。 李顺杰直言,这场冒险演出的背后是有意涵。他想要成为一名故事叙述者,借用魔术这个媒介来串联观众和魔术师。他说,这场逃脱魔术的“逃”表面上是从爆炸箱子逃出来,但深一层的意思是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用全新角度去思考人生问题。“(有时)我们在舒适圈待太久了,会变得不敢去冒险。”李顺杰希望在表演魔术之余,能让观众从魔术当中有所得,有新的眼光和想法。 魔术为李顺杰带来了奇幻人生,更改了他的人生轨迹和生命。以前,他对魔术的理解是拿着一副扑克牌面向观众表演,后来发现这样的演出欠缺深度和意义。如今,魔术不再是一种戏法,而是可以传递讯息,用魔术作载体,拉近他和观众的距离。 他认为,魔术像是一个电影,会有很多情节,蕴含各种高潮和低落。当你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又要如何连接他们的情绪和感受。李顺杰不只是想要表演戏法,而想要观众去认识他,了解他背后的个人故事。 “我们都是故事叙述者,只是我用了一个独特方式去表达我的故事。”
3年前
每当我向人说起我的职业是排版员,总是要费尽口舌解释工作内容。这份工作是我自学院毕业后,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从初出茅庐的在报馆排版,到后来转换到教育出版社,它成了我谋生糊口的唯一工作。排版员是报馆、出版社或杂志社的“幕后推手”。排版员需具备创意以在版面上玩花样,除了将文字与图片导入编排软件,更需具备审美能力。所以我常称自己为版面的魔术师。 这份工作,薪水不高,工作量却非常大。拿到稿件后,我就开始排版,即是在版面上插入文字、图片、素材。曾经呆过规模较小的出版社,还需要一手包办所有工作,包括上色、绘图和出片。 排好版后就会将成品打印出来,或转换成PDF文件让编辑审核。经过反复的审核和改版,一份刊物或作业簿快则两个星期左右,慢则可能耗上两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出版,所以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很多同事就是因为每一天重复的无聊劳作,再加上下班时已是万家灯火,而转换了人生跑道。 这份工作最无奈的事情就是你可能花上好多时间和心血制作的作品,被编辑嫌弃而被抹煞成果。最感到自豪的是想像学生们津津有味地阅读着我制作的刊物或作业,心里就会像吃了蜜糖一样甜。虽然对这份工作也曾有过怨言,但每次设计出满意的作品被称赞,心中的满足与喜悦便弥补了一切。 能对出版社排版员这份工作保持着这么久的热忱,除了是我赖以养活自己的手艺外,它也符合了我文静的性格。它不需要我说太多的话,只需耗费大脑细胞尽情发挥创作。还有一个原因是,能与文字打交道,无论是英文字母,还是中文的方块字,只要加上充满创意的设计与配搭,一张白纸就被我这魔术师给挥洒成一页页有色彩,能说故事的画面。 疫情暴发之前每次逛书局,看见小孩坐在书架前,沉浸在芬芳的书海里,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棒。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