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麻雀

不同的麻雀牌各有好笑的别名,一筒叫“大饼”、二筒叫“眼镜”、八筒叫“棺材”、九筒叫“豆皮佬”、二索叫“双节棍”、八索叫“孟加里床”。四万牌上的“四”字,像张开笑口露出牙齿,所以有句话叫“笑到四万咁嘅口”…… 麻将牌可说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其吸引力之大,可使人一坐下开枱,就如“磨烂席”般再也不愿起身,打到废寝忘餐,六亲不认,唔知老豆姓乜! 麻将又称“麻雀”,可能因为那张“一索”牌的图案正是一只麻雀。我年轻时拜狐群狗党损友为师学打麻雀,有次摸牌摸到一只公鸡,却一时眼花误以为是“麻雀”一索,随手将它打出去。其他三人大表惊讶,笑作一团嚷道:“做乜打只花出嚟呀?!”这成为我雀战中瘀到痺的糗事! 打麻雀有很多有趣的别称,如:“攻打四方城”(4个牌友面前各有一排麻雀牌,像四面城墙围成一个四方城池)、“砌砖”(把麻雀牌左叠右砌,像泥水佬砌叠砖头建屋)、“游干水”(洗牌时双手按在那堆麻雀牌上,不住旋转移动捞至均匀,就如游泳的动作一样,但麻雀枱不是泳池,根本没有水,所以叫“游干水”)、“竹战”(中国古时的麻将牌是用竹片制造的,因而得此名,只怕被人误会是每人手握一根大碌竹互相棒打大战)。 不同的麻雀牌也各有好笑的别名,一筒叫“大饼”、二筒叫“眼镜”、八筒叫“棺材”、九筒叫“豆皮佬”、二索叫“双节棍”、八索叫“孟加里床”。四万牌上的“四”字,像张开笑口露出牙齿,所以有句话叫“笑到四万咁嘅口”!一筒又叫“月光”,在一局中最后一次摸牌若自摸一筒吃胡胜出,就叫“海底捞月”。如果靠一筒“月光”吃出“平胡”,是否可美称为“平湖(胡)秋月”呢? [vip_content_start] 小时候最早听到的麻将歌曲,是周璇和韩兰根合唱的华语歌〈麻将经〉。但五六十年代还有一首更有趣的,是新加坡歌手张老三充满市井味的粤语谐趣小曲。张老三就是后来把披头四名曲〈Can’t Buy Me Love〉改成粤语版〈行快啲啦〉唱红的上官流云,他是以“数白榄”形式如此唱那首〈麻雀害咗鸡乸凤〉:“我个花名叫做蚊鸡松,有人叫我做大鼻窿,有人叫我做孤寒种,我娶个老婆叫做鸡乸凤。佢食饱两餐就周围贡,家头细务佢全唔理,自认麻雀就最精通。朝朝就南对北,晚晚就西对东,四方城中揾使用。大三元,碰红中,发财对碰就胡九筒。十三么,又断西风,一场欢喜又一场空。大四喜,又杠一筒,摸多只牌就大相公……” 在我还未懂得打麻雀的童年,就已将这歌中的麻雀术语听到熟了。他所唱的鸡乸凤沉迷赌麻雀赌到黐咗几条筋,后面歌词看她如何折堕:“如果佢手气系衰啲,就铲埋你三代祖宗。好似成日俾鬼迷,一觉瞓醒佢就失踪。金链金鈪都当清光,会银标咗佢又唔愿供……儿女教育佢全唔理,发梦都顾住碰红中;输到周身唔得掂,前门追债就后门松……” 这首麻雀歌当年很多人都听过,最无辜的是我那个名叫阿凤的小表妹,才几岁大,明明不是伥鸡乸也不是恶鸡乸,竟遭殃及池鱼,也被人取个外号叫她“鸡乸凤”,张老三真系“害时出世”!
8月前
(新山10日讯)以麻雀为主题、大马知名水墨画家叶逢仪的《雀朔纷芸》画展即日起至7月31日,在新山五福城购物广场底层的新山美学馆展出,欢迎公众踊跃前往欣赏精彩作品。 上述画展共展出74幅作品,其中逾30幅作品是叶逢仪于2年前创作,因冠病疫情及行管令影响,直到今日才终于达成目标顺利展出。 79岁的叶大师创作的题材皆取自生活、源自生活,他以淡淡的墨液线条勾勒出麻雀清新自然形象,构图新颖、笔墨轻松自如,画出最感动人心的美好,铺陈对人、事、物的生命体悟与价值。 叶逢仪在今日下午的开幕仪式上,感谢所有协助画展展出的朋友,很高兴可以通过这项展出,认识到新朋友。 他认为,能够与朋友互相尊重、相敬如宾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尤其是近年来感触良多,希望通过画作传达爱与心灵上的美。 陈周平:用行动支持买画作 开幕人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会长陈周平致词时表示,麻雀是很有生命力的生物,“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谚语让他在小时候第一次认识到麻雀。 他指出,从叶逢仪的画中,可以看到一些人性的展现,包括互相争吵、互相珍惜的感情。他呼吁大家可以用行动支持,将画作买回家欣赏。 开幕嘉宾之一的拿督萧光麟医生是叶逢仪认识几十年的好朋友,他致词时说,叶逢仪的麻雀构图虽简单却充满神韵,不需要太复杂的画面即可传达出绘画的意境。 他表示,很难得可以看到那么多作品在新山展出,因为叶逢仪的画作经常是在日本展览,反应非常好。 萧流芳:作品反映独特想法 策展人萧流芳表示,这些作品都可以看出老师的独特想法,例如“活在当下”这理念,是叶老师借着画笔和画面表达出来。 五福城广场推广部门经理林嘉欣则感谢画展选择在该广场举办,让公众可以欣赏到美好的艺术作品;同时该广场也希望未来举办更多艺术活动,吸引公众除了购物之外,也可以培养艺术的气息。 出席上述开幕仪式者包括:南方大学学院文物与艺术馆馆长陈再藩、柔佛潮州八邑会馆永远名誉会长陈泰昌、道家与民俗文化研究学者林质彬教授,以及留日同学会全国署理主席梁德荣的代表吴瑞芳等。
2年前
(新山8日讯)以画麻雀蜚声画坛的大马知名水墨画家叶逢仪,将于7月10日起首次在新山举办个人画展,所展出的74幅作品中,除了大众熟知的麻雀,淡雅恬静的画风意境中蕴藏着点滴生活感触之情,让平凡的事物显出独特的韵味。 现年79岁的叶老,创作题材皆取自生活、源自生活,这次在名为《雀朔纷芸》画展,淡淡的墨液线条勾勒出麻雀清新自然形象,生动活泼的绘画艺术,让人产生亲切感,拉近了画家与观赏者的距离,通过画作提供一个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为生活带来喜悦。 叶逢仪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的线上访问时表示,他很开心并期待在画展与老朋友重逢,也与喜欢他画作的新朋友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 “我喜欢以画作广结良友,用小麻雀来讲生活故事及心灵感受,以往用花鸟、四季呈献的画作属传统性,这次的画展更多是随性的生活画面。” 叶逢仪以下雨为例,从雨丝取得灵感,在画作绘上螺旋圈圈线条,彷佛湖面涟漪般,使画的内容变得丰富,亦有层次的想像空间。 另有几幅窗口上的麻雀画作,展现的是同窗之情,互助共学外,还象征著平安出门、快乐回家的意味。 此外,叶逢仪在香港世界水墨大展入选500副作品之一的《各就各位.相敬如宾》,也会在本次画展展出。 “这幅作品要说的是互相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活在当下,做好自己。” 本次画展逾30幅作品是叶逢仪于2年前创作,后因冠病疫情及行管令影响,画展计划一再拖延,部份画作则是在抗疫期间完成。 “线条是画展的特色,自然少不了麻雀,希望这些作品能够与观众取得共鸣,像是在新山的湖面投进小石头,带来一圈圈涟漪。” 一幅幅在画中交头接耳的麻雀作品,形成叶逢仪构图新颖、笔墨轻松自如的绘画风格,简单的笔触,画出最感动人心的美好,铺陈对人、事、物的生命体悟与价值。 《雀朔纷芸》画展可欣赏大师叶逢仪的画作,同时亮相的作品尚有叶老与2名外孙的亲情创作,希望藉由此改变一般家长固有教育观念的束缚,鼓励孩子从绘画探索自我和世界。 叶逢仪和两名分别9岁及11岁的外孙,在一来一往的挥墨互动沟通,建立和谐绵密祖孙关系,成就叶老口中“小小的成绩”。 “自己小时候也是受到老师鼓励而投入绘画艺术,我与外孙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知’的完成画作,希望与外孙共创的作品,能与新山的小一辈有所共鸣。” “小朋友作画需要我们去‘听’,听听他们绘图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 叶逢仪说,他从没期望孩子继承衣钵,女儿最后将绘画视为毕生追求,同时开展儿童绘画教育事业。 “外孙常跟著我们参与国内外的绘画活动,平日会好奇、关心问我今天画了什么。我想,他们与外公作画的过程,将会是长大后难忘的回忆。” 大半生作画生涯,叶逢仪至今依然保持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与热忱,“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他愉快的心神写照。 “对我而言,艺术没有退休,是非常享受的人生经历,即使手拿不起画笔了,思考仍然是活跃的,且充满著美的境界。” 叶逢仪说,自小习画,父母亲没有反对,让他快乐地奔驰于绘画艺术,令他对日后的生活产生更深层的理解,这些都是幸福的人生体验。 “绘画是画出自己、自然而然的感知,能够做回自己,这何尝不是高兴的事。” 疫情和行管令促使大家的生活出现许多变化,叶逢仪在此期间的创作,从生活感受反省自身的内心世界,且把点点滴滴都发挥在画作上。 他表示,其画作虽是简单的点、线、面构图,但观赏者能停下脚步,多望一眼,心里有所感触,那作品便拥有与观赏者不谋而合的交流之处了。 “我希望画作传达的内涵是爱与心灵上的美,小麻雀谁都看得懂,在与观赏者交流时,听了他们的感受,我再从中取得灵感,为日后创作注入新元素。” 《雀朔纷芸》策展人萧流芳说,叶老的画作极负盛名,民众勿错过一睹其画作的机会。 他表示,此画展的举办单位是新山美学馆,协办单位是南马区留日同学会,本月10日开幕当天,来自新山的非盈利团体“融和兴儒乐社”也将到场呈献表演项目助兴,让画展融合文艺与教育作用。 《雀朔纷芸—叶逢仪》画展 日期:7月10日至7月31日 地点:五福城购物广场底层的新山美学馆 时间:早上10时至晚上9时 叶逢仪小档案 叶逢仪出生于彭亨文德甲,祖籍为广东省潮安县,早在1959年时就代表尊孔中学参与全国少年绘画赛并获大奖,于1966年赴日本东京留学,并为东京艺术大学当研究生,主修日本画。 他在后来考进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美术史学科,主修东洋美术科目,并获学士学位,留学期间在日本东京、名古屋等10个地方举办展览。 叶逢仪回国后致力推广美术教育,设艺术中心教导水墨画、儿童美术等,并曾办过逾70次个展,以及联展,展出地点有马来西亚、日本、中国、泰国、新加坡、香港、菲律宾等地。 主要著作,包括随笔《雀上心头》,画集《叶逢仪》,散文集《喜新恋旧》和《深情记事》。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7年前
7年前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