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22年刊

2021辛丑农历年,许多人被迫留在异乡过年。大家对着手机视讯与家人吃团圆饭,收着没有温度的电子压岁钱,努力在忐忑中维持过节的欢喜。今年我们终于等来了有限的开放,回到了久违的家,见着了想念的人。 2022壬寅的农历新年,且不论时局如何、疫情怎样吧,这是过年啊——让我们振奋起来,一起用文字与行动,追回我们想过的新年。 薪火上的年糕  ◆ 徐晓婷(怡保) 以往新年前,制作年糕是外婆家少不了的重要环节。把已研磨好的一大袋糯米粉放入干净的红色盆子,便能闻到一股独特酸涩的气味。闻到,便知是制作这年节食品的时候。那是外公请托相熟老友将糯米加工研磨而成的,多年的坚持也让我们得以品尝软滑甜香、浓浓焦糖的传统味道。 小时候看长辈在后厨搓揉糯米粉,外婆总竖起手指提醒不能胡乱说话,必须严守一些传统禁忌,才能确保年糕完美出炉。开放式的后厨,空地围栏里摆放着自制的古老柴窑,不时加入木材以蒸煮一个晚上的时间,然后把蒸好的年糕搁置一旁桌上直至冷却,最后脱模,修剪掉多余的蕉叶。繁琐复杂的制作程序使家里大部分成员望而止步,我们也只能从旁协助简易活儿,如擦拭和修剪蕉叶。经过一晚柴烧的洗礼,掀开锅盖那刻,满屋飘着的尽是香气,令人馋涎欲滴。 外婆家制作的这些年糕每年都是最热门的抢手年货,不做外销,只送给亲朋好友,尝过的人无一不竖起拇指赞好。她老人家离开后,阿姨从小耳濡目染,自然接手了这门珍贵手艺。 几年前,在外公特意吩咐下,我拎着相机在放工后赶来,拍摄那摆满一桌子刚出炉的年糕。在光线照耀下,棕黄褐色的温润光泽宛如清莹秀彻的琥珀,古朴雅致。 今年无法像往常一样追随传统的脚步,也无法挂上红彤彤的灯笼了。少了佳节浓厚的气氛,我因岁月的流逝变迁而喟然长叹。我想追回那熟悉的家乡幸福滋味,我想追回那围满圆桌的欢乐相聚。   梅花朵朵说故事  ◆ 廖伟琍(三合港)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花开富贵的时节一来到,年的脚步也渐进,那只还在呼噜大睡的大年想必已在半梦半醒了,也许已经翻来覆去到最后一个阶段了吧。 话说,从有记忆以来,每年春回大地时,我便依稀闻到空气中淡淡的粉嫩花香。童年时,我最喜欢摆弄放在客厅大门应景的那盆梅花树。那小巧精致的梅花,粉中带红,没有喧宾夺主的大红或嫣紫,而是恬静的粉红。它花瓣精致,虽是假花,神韵却能以假乱真,让小小的我对它上了心。从此只要是新春,梅花那一抹桃粉、含苞待放的轻盈,就连银装也裹不住的娇艳欲滴,始终是我心中春天的写照。 我喜欢它在北国被白雪包裹的晶莹剔透,犹如住在水晶里的精灵,我小侄女会说那是Elsa——动画片里的冰雪公主。冰雪公主倒有点似梅花的高雅皎洁,在冬雪中茁壮生长,在春天时娉娉婷婷盛开,迎接温暖的阳光。 年兽和梅花,一直是我最能联想到的新春代表。今年就摆弄几支雪梅,再给小朋友讲讲年兽的故事,回味我那充满想像又浪漫刺激的新年往事吧。 小可爱啊,来,姑姑给你讲个故事……   我想重临巴刹办年货  ◆ 颜淑娴(芙蓉) 每逢新年前夕,我都会在某个周末起个大早,和外婆到芙蓉大巴刹办年货。我们会先到楼上的滔记客家面吃早餐,再叹一杯新华茶室又香又浓的少甜咖啡乌。这里是外婆的地盘,她和朋友围坐话家常的“蒲点”。大约中午12时,猪肉摊打烊,猪肉婆提了一个篮子上来,外婆便和她订一个猪肚和海参,这些都是过年必备的年菜。 巴刹楼下那位拉着小提琴的音乐家,他多么投入,一首首新年曲子流溢而出,和周围的人声鼎沸形成了一篇充满生活艺术的乐章。 巴刹在过年期间休业几天,我们会囤积3天份的菜。平时步履蹒跚的外婆,此时健步如飞,我提着环保袋跟在后头,还要闪避人群。我陪外婆穿梭在各个档口采买,新鲜蔬菜是不可少的,还有白鲳鱼与阉鸡、豆腐、鱼丸、鱼饼等配料,最后到神料店买观音衣、神烛、大香、元宝,耗了两个小时才满载而归。 自从瘟疫来袭,巴刹限制入内人数,加上三不五时传来的确诊消息搞得人心惶惶,我们再也不敢到巴刹去。外婆在疫情封城期间因病住院,虽然出院后已无大碍,却必须卸下煮年夜饭的担子。 如今采买阵地已由巴刹转移到冷冻食品店,并由我和母亲负责。虽然环境比巴刹好,但就是少了一股年味。我们何时才能重临巴刹,再次感受那一份由声音和热情交织成的人情味?   教我如何不想她 ◆ 黄莺 (古晋) 大姐住进一家收容所,整整30年了。除了每个月的例常探访,年年除夕夜,我都按照华人传统,给她送去两套新装,好让她在年初一年初二也能如常人般,穿上新衣过新年。 疫情暴发至今,我已有近两年没见到大姐了。因为所方怕人来人往带入病毒,危及残病友,只好闭门谢客,连家属也不得例外。我自然理解他们的一片苦心,但近两年的不得相见,教我这个当妹妹的,如何不想她? 去年除夕,我照例为大姐置办了两身衣裳,却只能送达接待处。负责人客气地嘱我多加体谅,说大姐在里头有专人照料,一切安好。我只能怅然离去。 大姐出生3个月时,发了一场高烧,智力永远停留在婴儿阶段,生活无法自理。母亲去世后父亲离家,我们因为要上学,分身乏术无力照顾,我几经周折才遇得贵人,把当时18岁的大姐送入这家收容所。 后来弟妹相继长大,离乡到外谋生,余我留守原地工作生活,与她相伴。但这该死的瘟疫却让我们保有一墙之隔,终不得相见。只能任由相思的藤蔓,在肚子里滋长。 这段日子疫情趋缓,加上春节在望,去电询问:可以探望了吗?答案是:再看看。 “再看看”仿佛黑暗中亮起的一丝光线,让人看到希望。我已经迫不及待,到商场为她物色了春装,希望可以像瘟疫蔓延前那样,亲手将它送达大姐床前,和她说说话,喂她吃一碗她最爱的饺子……   盼能为家人忙碌 ◆ 张馨仪(拉美士) 去年严峻的疫情,让身为游子的我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几位无法回家的朋友相约一起吃火锅,大家表面上虽然都笑嘻嘻的,却也能感受到彼此心里的落寞。 那个无法回家的新年,让我更能体会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往年的新年,与老友都会有新年症候群。我们都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其他的兄弟也同样被宠成了大爷,与妈妈分担家务的这个担子,自然落在了我们的身上。忙到喘不过气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嘴里嚷着,以后要到国外避年。去年的新年,我们总算达成了心愿,但心里却没有想像中快乐。原来,能为了家人而忙碌,也是一种幸福啊。 厨房,是妈妈与我的战地,以往,我们都会为了坚持自己的方式去准备材料而闹意见。今年的新年,我决定顺从妈妈,好好的与她交流。我也要抓紧机会,认真的向妈妈偷师,学她最拿手的猪脚焖海参。这道年菜必定会出现在福建人的年夜饭里,他们相信猪脚能去霉气,让新的一年能充满正能量。过往,妈妈都会在凌晨就开始烹饪这道菜,以至我总错过向她偷师的机会。今年,我一定要调好闹钟,陪妈妈一起完成这道菜。 手机,让团聚的亲人少了交流。看着晚辈一直低头按电话,心里会有点感伤。惭愧的是,自己有时也会因为无聊而一直按电话。前年,亲人突然的离世让我更珍惜每次与长辈相聚的时光。网络一直都在,长辈却不一定呢!所以我想趁着这个新年,多与长辈聊天,也想多了解祖先的事迹。 曾看过一句很有意思的句子: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与最好的礼物。与其想尽办法给予心爱的人最好的物质,何不趁着这个新年,好好的陪伴他们呢? 愿来临的一年,我们都能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   以果实多多作结的新年 ◆ 曾雅晶(槟城) 辛丑年的农历新年,给了我一个不堪回首的记忆。二弟刚辞世半年,依据我家的习俗,不得庆祝农历新年,再加上冠病蹂躏,大家严守标准作业程序,尽量不聚餐,不互相拜年,各自在家过了一个冷冷清清的农历新年。 一整年,大家都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过日子。狡猾的病毒不断变种,德尔塔、奥密克戎变种毒株,伸出魔掌纠缠着人类。我们唯有听从卫生部的指示,与病毒共存。转眼之间,壬寅年就要莅临,去年遗漏的事项,我今年一定要补回去。 我要找出一些红包封,把它们制作成灯笼或吊饰如鞭炮、仙鹤,把我家的客厅布置一番,让它充满浓厚的新年气氛。我要在红纸上写“福”与“春”,把这些字剪下,贴在门上、米桶上;也剪下一些纸花,贴在玻璃窗上,让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今年除夕的菜肴一定要比去年的丰富。即使今年的鱼鳔、海参的价格涨了一些,我也要买来烹调,宴请家人,因为一些家属已步入高龄,再不品尝,也许牙齿松软,或身体欠佳,无法进食,届时会造成遗憾。 年初二我想来个大团聚。老少围炉,久违的长辈额头上增添了智慧的皱纹,幼辈长高了,大快朵颐后,大家聚在一起话家常。年初九,我将准备一些供品,热热闹闹拜天公,祈求平安。 元宵节那天,我会煮一锅“武莫查查”(Bubur Cha Cha)来给这个农历新年一个圆满的句号。“武莫查查”的谐音是“果实多多”,里边有番薯、芋头、白豆、大颗的硕莪、小小的木薯粉团,汤汁则以椰浆煮成。我将邀请兄弟姐妹、左邻右舍来品尝。 但愿冠状病毒这瘟神,大发慈悲,高抬贵手,不再肆虐,不要让政府再次宣布封城政策,否则我想过的农历新年,将在梦里凋零。   神奇红包封  ◆ 周庆敏(文丁) 那一天,我到公园去散散心,想要舒缓郁闷的心情。 忽然听到好像有人在喊:“您好!”我转头一看……天哪!半空中出现了一个黑洞,从洞里跳下来的……竟然是哆啦A梦! 这么多年了,他还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可是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乘时光机到不同的地方去度假,顺便看看有什么可以帮上忙的。今天正巧遇上了您……”哆啦A梦说:“我看您好像心事重重,有什么解不开的心结吗?” “这两年来病毒肆虐,最近又遭遇大水灾,人民苦不堪言,政治领袖却忙着争权夺利,互相推卸责任,不懂得救灾还要作秀,你说我怎能不郁闷呢?”我说。 “嗯……让我想个办法……”他搔一搔头,把双手伸入他的神奇口袋里,搜索一番之后,掏出了一叠红包封和卡片。 “您把相关的祝愿词写在卡片上,放入红包封里,打开红包的人就会收到您的祝福,然后会做出积极的反应。” 有这么神奇吗?我要求哆啦示范一次给我看。我带他去看那匹养在公园里的老马,那是一匹会说话的识途老马,可是最近好像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经常胡言乱语。 哆啦二话不说,拿出笔在卡片上写了“饮水思源”4个字,塞入红包封内再递给老马。老马口脚并用地撕开红包,红包里的卡片瞬间发出金黄色的光芒,照得老马一时睁不开眼睛!不一会儿,它张嘴说:“不管是用筷子,用刀叉,还是用手抓食物吃,我们都是国家的子民!不管你说华语,说马来话,还是说淡米尔语,我们都是国家的子民!这是我们最珍贵的多元特色!” 真的好神奇啊!变化得那么完美! “您要好好利用这些红包封,祝您新年快乐,拜拜!”哆啦说罢跳上黑洞,乘他的时光机走了。 我望着手上这一叠红包封,兴高采烈地计划要怎么利用它们。 我打算先写上“抗疫成功”,把第一个红包送给卫生部长,希望他的团队能研发出最有效的疫苗,很快就把冠病疫情压至最低点。 下一个红包要写上“防洪抗灾”,送给首相。希望他履行一国之首的职责,监督相关部长,认真制定长远的防洪和抗灾规划,不要等到灾难发生了还睡不醒。 还有几个红包我会写上“优质政治”,送给各政党的高层领袖,希望他们善用智慧来领导各自的政党,一切言行以人民福祉为先,切勿整天只顾着争权夺利、培养政治青蛙,背叛人民对他们的信任。 剩下几个红包我要写上“和融平等”,但是不知道应该送给谁,所以我决定把它们抛向空中。当卡片从红包封掉出来时,它的光芒会照向这片国土,从此国内各族人民都享有平等待遇,不会再有什么“种族议程”,也不会再有宗教极端敏感课题。 我想,今年或许我会过一个比较开怀的新年。   延伸阅读: 【2022年刊专题/01】留不住的城市面貌,留得住的团圆 【2022年刊专题/02】一水之隔的味蕾差异,近乡滋味在心头 【2022年刊专題/03】1米之远难阻相依,爱永不失联 【2022年刊/05】曾经失去,才懂珍惜
3年前
3年前
同气连枝盼春来 ◆ 李鈜沬(蕉赖)  春节将至,我家素有辞旧迎新的习俗。一颗遗落在墙角的玻璃弹珠,不经细看,也许旁人只当作尘封多年破损的废品,早就将之弃置。唯独我深知其义——“血浓于水手足情,打断骨头连着筋”,此物万万丢不得。 80年代初,科技没有现今进步,也没有手机、电玩等娱乐,周边的枯枝落叶、石子泥沙几乎都是童年唾手可得的玩物。而眼前这一颗缺角的玻璃弹珠,原是和另外5颗同为一组,恰如我们兄弟姐妹6人。我虽自小过继,与兄姐分隔两地,但始终剪不断手足情深,割不断血脉相连。 儿时的农历新年最简朴,心灵也最富足。即使兄弟姐妹几人挤在一个窄小的空间,窝在同一张被子里,也有耍不尽的法宝,说不完的贴心话。这些幼时的片段记忆,或许已拼凑不全,但一直被我视若珍宝,藏匿心间。 长大后的农历新年,虽然看似什么都不缺,实则早已缺失昔日的亲情。光阴荏苒,常年背井离乡,我确实错过了不少与手足团聚的韶光。怕是有朝一日再相见,大家双鬓已发白,彼此相望不相识,不胜唏嘘。 这个壬寅年,但愿我们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让平日南奔北走的我们,回归生命初始的地方,哪怕仅有一个热情的拥抱,或是一朵亲切的笑容。无论时隔多久,相隔多远,我们依旧能从对方熟悉的眼神里,寻获当年最初的自己。   新年何止是节日?  ◆ 黄艳雯(怡保) 从小我就不喜欢庆祝华人农历新年,因为我是一个不爱热闹的人。我一直期望能自己一个人平平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可是当梦想实现时,我却没有想像中那么快乐,甚至很沮丧。 一场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人好像失去了才会意识到自己曾经拥有的东西。当时教育部要求老师一定要留守在自己执教的县内,不能回家乡过年,我才发现以前每个星期来回的高速公路那么遥远。 如果今年我能庆祝新年,再也不会嫌弃鞭炮和敲锣打鼓的声音。我会陪着家人一起放鞭炮,尽管声音让我震耳欲聋,心里却会是暖暖的,因为家里充满笑声。我会邀请舞狮团来我们的家表演,赶走家里的晦气。我要仔细地欣赏,再好好地感谢狮团。 如果今年我能庆祝新年,再也不会嫌弃长辈问我终身大事。我会很有耐心地回答每一个人的提问,告诉他们,我自己一个人也过得很好,要他们放心。我再也不皱眉头保持沉默,因为后来我才发现那是长辈关心后辈的方式。我会很温柔地问他们:“最近身体好吗?希望您能健康快乐。” 如果今年我能庆祝新年,再也不会玩手机。我会抬起头来望着表兄弟姐妹,问他们近况如何,耐心听他们讲述孩子的成长和初当父母的喜悦。我会关心他们的工作环境好不好,再耐心地听他们述说工作上的委屈。 如果今年我能庆祝新年,我会好好地抱着外甥或者侄子。我会珍惜能好好抱着他们的日子,跟他们说童言童语,因为他们抱着抱着就长大了。我会陪他们一起玩抓迷藏或者家家酒,就像我们从未分开过一样。 如果今年我能庆祝新年,我会学着感恩,知足,好好地珍惜农历新年,因为农历新年——何止一个节日?   我想追回可以拥抱的新年  ◆ 晨(新山) 辛丑年转眼已来到尾声,回首这一年,大家都辛苦了。除了要照顾好身心灵的健康,还要兼顾衣食住行,苦不堪言的日子应该占了大部分吧。最让人煎熬的肯定是对亲人的思念,即使思念已浓得化不开,重逢的日子却遥遥无期。 在封国政策下,我已两年没见到长堤另一端的妈妈和兄弟姐妹了。回首以往,到邻国是件简单的事。我常越堤探望妈妈,和她共进午餐,陪她度过无数个悠悠下午。在冠状病毒的笼罩下,咫尺已变成了天涯。 对即将到来的壬寅农历新年,心还是有所期待。我盼望边境能重开,盼望可以有肢体上的互动;盼望能赶上年夜饭,能和久违的家人相聚。我期盼见面的那一刻,我们可以脱下口罩,好好的把彼此的容颜看清楚。大家可以你依着我,我靠着你的挤在几张沙发上,嘻嘻哈哈的边吃、边聊,把最后的一公尺抛到九霄云外。 我最迫切想要做的是,和至亲握手、道一声新年快乐,再将他们紧紧的拥入怀里。我想让体温温暖我们因病毒而寒冷的心,让累积已久的思念归零;再轻轻拍拍他的背,告诉他:“辛苦了,请继续加油,务必照顾好身体。” 两年没见,思念已汇流成河,若再不能相聚,恐怕就要决堤了。祈祷我的新年愿望不会因奥密克戎的出现而破灭,祈祷它不会阻扰我们的相见。   多夹的菜肉 ◆ 杨庆盈(民都鲁) 2020年冠病来击,我待在家过年。那个年很冷清。我外婆在那年的新年去了天堂。到了2021年的新年,在外坡的亲人因为疫情没回来。我的团圆照少了很多人。 第一年没外婆在一起过的新年,我感觉有些怪怪的,好像身边少了什么。我每次都坐在外婆旁边夹菜及肉给她。我很喜欢夹肉菜给她的感觉,我觉得很温馨。那是一个很美的画面。满头灰银色的外婆总会觉得我把菜肉夹多了给她,又把肉放回我的碗里。她怕年轻一辈菜肉不够吃,所以自己总说吃不下。她少吃一点,孙子及孩子就能多吃一点。这是老人对小孩的疼爱。 一只鸡,只有两个腿,两个鸡翅膀,两个鸡胸,两个鸡背肉,两个鸡脚,一个鸡头及一个鸡屁股。一家人口很多,一只鸡跟本不够分来吃,所以老人会把好吃的肉留给孙子吃。这种感觉及想念只能在回忆及记忆里面慢慢回味了。 以往一年365天,我每餐都夹肉及菜给外婆吃。餐餐我都夹,因为我不晓得我可以夹几回,我还怕会少夹。外婆老了,在世的日子一定比我们少,我能为她夹几次肉菜,都是一种我与她相处的爱。肉菜吃在口里,很暖心。 与外婆一起度过的新年,是我最想追回的新年。夹肉菜给外婆的新年好像是昨天的事。外婆虽然已不在,但我每次看到她坐的位子,我都会想到她。夹肉菜的画面在我心中永不忘。   尽情画画的新年 ◆ 亚文(吉隆坡) 今年,我想过一个尽情画画的新年。我自幼喜欢画画,课本和作业簿都布满了涂鸦,也喜欢参加校内的画画比赛,仅仅参与便已心生满足。也不知何时开始,人大了,喜好就变调了,画纸也给束之高阁,封尘。 有天帮老板看顾店铺,闲来无事,趁顾客还没上门就拿起笔和便笺,随手画了起来。在很投入的当儿,冷不防有一人声响起,他是店里的熟客,看到在画画的我,幽幽地说了句,“宜家划画揾唔到食。” 画画找不到生计,多数人都是那么想的吧,我是其一。 如果没有天赋和创意,应该很难在画画天地里出人头地。但是疫情改变了很多东西。很多人带着未了的心愿辞世,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银行多个零已与之无关。我顿悟,发觉自己很想画画,想把脑中的所思所想,用笔呈现出来。 在这个壬寅新年,我除了会电联亲友联络感情,吃柑喝菊花茶,我还会拿出画笔,画画自娱,发挥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尽情地画,画得美不美已无关紧要,在绘画的当儿,我已收获了快乐。 有画画相伴的岁月,我很幸福。   我来召集团圆饭 ◆ 扈筱英(安顺) 我的爸爸今年90岁了,去年不能回家陪他过年,很遗憾!今年我也不方便回去陪他过年。妈妈去世前,每个年初二,已经出嫁的姐姐都会回家过年。我有12个兄弟姐妹,家里人多热闹。但是妈妈去世以后,家里就有所改变了。外甥女出嫁了,她们回姐姐家过年;姐姐也必须留在自己的家,煮饭等女儿回娘家。起初二姐没有回家过年,渐渐的大姐也没有回家过年,跟着是妹妹、哥哥也趁着新年假期出国旅游,回家过年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但是爸爸从来没抱怨过。他从来不会问为什么老大没有回来、老二为什么没有回来。他是一个很知足的老人。 有多少人活到90岁还能自己照顾自己,种种菜,骑脚车去咖啡店喝咖啡?我只是希望爸爸还在的新年里,我们兄弟姐妹能尽量回家陪他过年。也不知道还能陪他度多少个新年了。往后的新年,我想找回当年妈妈在世的情景,一家大小都回家过年,乐融融的。虽然家里没有钱,红包装的只有2毛,但是,大家能开开心心的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即使粗茶淡饭,也是满满老家的温暖年味。 我计划,以后每两年召集一次全家新年大集会。我们一家大小共有八十多人,我将负责订餐厅、食物、饮料、年饼、住宿。吃过团圆饭后,爸爸负责派压岁钱,大家能一起吃年夜饭,老爸一定很开心的。衷心希望大家能腾出时间回来吃年夜饭。最后,希望我爸爸健康快乐,老当益壮,年年岁岁,平平安安。   新年来做新事吧! ◆ 温财达(亚依淡) 一成不变,或以不变应万变,是否明智?这是见仁见智。但我总觉得新的一年,在疫情笼罩下,总要给自己一些“改变”,才像过一个“新”年。 经济重创,百货膨胀,过年的新,不能再依循以往,什么都要更新,所谓花钱如水,很快花光,我们应该警觉,这个年,穿吃务必从简,重点在于内心的更换改变。 从前我的传统观念,过年总是要求贤妻在除夕团圆饭煮得像样,越多菜式越好,如今,我改变了,只要求贤妻煮三菜一汤,例如一鱼、一菜、一肉、一汤。这让向来过年在厨房忙坏的贤妻喜出望外,两肩轻省。毕竟,在疫情下,许多人经历生离死别,分隔两地,无法团圆,我自己一家四口天天团圆,已是幸福无比。如今经济吃紧,宜改变形式,保存意义,这才是有所突破的新年啊。 在这新年,我还做了一件新鲜事——我把家里上千本的书籍拿到教会去寄放,让公众来免费借书。人说开卷有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原想借此举提升大家的人文修养,与人分享恩福。怎么知道首先获益的人是我,因为舍书而得到了空间,一些物品更可以置之高阁,家里遂变得更宽敞和整齐,而且仿佛更新了。 我更做了一个转变,把奉献给教会的十一奉献转捐给双福残障中心。耶稣说:上帝原本就喜爱怜悯,不喜爱祭祀。我明白在病毒蹂躏下,双福这慈善机构平日收到的捐献已不多,运作吃紧,如今还要买下56万令吉的现有房屋应急,确实非常需要民众的支持。他们比教会更需要捐助,于是我把奉献转移到那里。我深信,行善,上帝喜悦,尤其在新年行善,更具意义。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新年,再做点改革和突破的新事吧,让这一年有好的开始,毕竟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有些人经历了大水灾,了悟气候变迁或会让水灾成为常态,所以心里一横,卖掉了处在低处的住家,去购买高处的屋子。这就是一种更新和突破。 新年,我们是否也在心灵处,给自己大刀阔斧、洗心革面的更新和突破呢?   我想更把握现在  ◆ 日安(古晋) 与其说追回,不如说我想把握再把握。把握穿越971公里的拥抱和笑颜,开口说出那些不敢说出口的话,做那些心里一直想做的事。离家约365天,8040个小时,尝尽酸甜苦辣,仿佛一夜长大,也从中学习坚韧不拔。 自病毒侵入我国以来,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上网一订机票就能随时穿越云海回到家的日子被束缚了。过去一年,我第一次和家人通过视讯吃团圆饭,感受不到食物热腾腾的温暖、家人在耳边说话的声音和温度。我们像是和世界断了联络,开始多了和自己相处的时间。一踏出家门,就很依恋外面的空气,想伸手触摸被阳光穿越的树叶。在经历过看似绝望,眼泪流不停的日子、快乐与温暖后,终于可以回到飞云之下的家。当时我心里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拥抱父母。 过去一年,有的人不在了,但他活在记忆里。关于消逝,我们追不回来,但是我们会因此而更把握现在。过去一年,家乡似乎没什么改变,除了一些新崛起的建筑物。那些马路和街道,离开这么久,还是不感到陌生。家乡的味道依然没变:哥罗面、叻沙、热腾腾的海南咖啡……身边的人彼此安好,彼此惦记,各自努力生活。 关于改变,或许我们会不知所措、惶恐不安,但相信我们能调适自己的心态,依然能在裂缝中看到阳光。这个新年,我想把握再把握,把握相聚的每分每秒;相信再相信,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   延伸阅读: 【2022年刊专题/01】留不住的城市面貌,留得住的团圆 【2022年刊专题/02】一水之隔的味蕾差异,近乡滋味在心头 【2022年刊专題/03】1米之远难阻相依,爱永不失联 【2022年刊/04】我想追回那些错过的新年——只为还将怜旧意,惜取眼前人!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