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非凡人物
投资理财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24绘本的旅行
VIP文
许雪翠|每个人的悲伤 都值得温柔相待
人间四月天,思念特别绵长。即使热浪替代了纷飞细雨,心里也因为清明节而感伤。墓碑上那张笑脸啊!再也不能相见。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死别真是人生大功课,躲无可躲。经历过死别的人大概都知道,死别是无论你预习过多少遍,做了多充足的准备,都没办法如出世的修行人那样淡定而又从容直面的。那种巨大的失落感和哀戚,需要时间和勇气。 我们家是还来不及背诵教科书,就被逼临床应战的实例。这个过程让我有个小领悟,死别也许无法完全准备,但平常小日子里那些小小的失去和悲伤,正是机会! 比如弄丢了心爱的笔,比如跟朋友或宠物说再见,比如狠下心丢掉珍藏的纪念品,种种的断舍离带来的悲伤和失落,都是很好的预习。 成长路上,哪会永远放晴?但因为悲伤低落的情绪让人不舒服,因此我们趋乐避苦,总是忙着将悲伤推开和隐藏,然后积极逃避和否认。虽然允许悲伤和接纳悲伤并不容易,但学习承认和共处是很重要的。 这一期,我们来读一本非常有意思的绘本——《给悲伤一个庇护所》 学会与悲伤和解 当初,我是因为封面那幅图和书腰上那行字而买下这本绘本的。 封面是一个用藤蔓编织成的圆圈,像一个镜头。镜头里,一个小男孩牵着一头比他高大的“蓝色小怪物”。远处是鹅黄色温暖的余晖,他们和谐地在走在草地上。那头“小怪物”,应该就是悲伤。 悲伤如此抽象,不好教。因此,情绪教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自然就成了恒常的缺席者。 没有人教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悲伤,如何安放悲伤,更没有人告诉我们说,眼泪是悲伤最好的出口。 书腰上的文案,写得特别动人:“每个人的悲伤都值得温柔相待。学会与悲伤和解,让孩子的内心温和而坚定。” 学会与悲伤和解,是我们一辈子的功课,所以这本绘本,不只是写给小孩的,相信大人读了也会有新感悟。 一起守护悲伤 这本书的前后环衬,色彩缤纷。有别于悲伤的暗沉,绘者用类似露营营地的色调和装潢,为黑夜营造出一种温暖、温馨的氛围,烘托“温柔对待悲伤”这个主题。 故事的开端,是小丛林后有个小男孩,和他的悲伤—— “悲伤来和我一起住了,我要给它建一个庇护所。” [vip_content_start] 我们也许都有守护幸福和守护快乐的观念,但鲜少有人会提出要“守护悲伤”这样的概念。不止这样,小男孩还表示:“我要为我的悲伤建一个庇护所,欢迎它进来。” “有没有搞错?不止要守护悲伤,还要欢迎它?”我们也许会升起这样的问号。哈哈!对呀!悲伤来了,不是要赶快将它赶走吗?留它下来,它再也不走了怎么办? “我要给它一个地方,让它坐着,或是躺下。它可以卷缩得很小很小,或是变得很大很大。它可以跑来跑去,或是待在原地。它可以大喊大叫,也可以安安静静。或者,它想怎样都行。” 小孩心思不复杂,文字配上图画,悲伤这就变得栩栩如生,有了生命,好像是一个实存体。悲伤成功被形象化了! 这两大对开页,原来作者在表达“要允许”。作者应该本来就是一个温柔的人,她对悲伤的允许还不止于此,她说在这个庇护所里,悲伤是自由的。 “它可以躲在角落,也可以看看窗外,想听外面的声音,就打开窗,不想听,就把声音关在门外;这里面,太阳月亮和星光都能照进来,还有窗帘,随时可以拉上。还备有蜡烛,需要的时候可以点。”有这样的庇护所,连悲伤都会觉得幸福,不是吗?(如果悲伤能觉得幸福,它来了再不离开又有什么关系?) 悲伤和我在一起 庇护所外必定会经历四季转换。作者表示,春天的时候,要给悲伤建座小花园,等嫰芽穿过黑暗,破土而出;夏天,悲伤可以闻一闻花香。到了秋天,等树叶都变黄飘落,悲伤想哭就哭…… 到了冬天——“我要把这个庇护所建得坚固结实,这样,等到冬天,悲伤就能有一个抵御风暴的安全小窝。” 我们还真不需要急着赶走悲伤。悲伤有时是越赶越强大,越躲越鲜明!如果不好好建围墙,如何过冬? “只要悲伤愿意,它随时可以走出庇护所。我们的手,紧紧牵在一起。我们可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发现它是多么美丽。悲伤和我,在一起。” 故事结尾的这句,让我咀嚼了很久。悲伤和我,在一起。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到拥抱悲伤,不再害怕悲伤呢?悲伤和快乐如若是一体的,我们是不是要努力地同时守护? 有时,孩子们害怕悲伤和愤怒,是因为周围大人的反应:“不许哭!”或者:“你怎么那么脆弱,一点点就觉得伤心,这有什么好难过的?”我们从来没有正视自己的,和孩子们的悲伤,也没有机会学习好好建构一所坚固的庇护所。 这本绘本,还是受到大屠杀中遇害的作家的启发。这位作家埃蒂曾写过:“给你的悲伤应有的空间和庇护。若人人能诚实勇敢地承受悲痛,充满世界的悲伤就会减少。当你给了悲伤所需要的空间,你就可以真正地说出:生活是如此美丽,如此丰饶。” 《给悲伤一个庇护所》也是2022年凯特格林纳威入围作品。它给悲伤带来了新的诠释,也给千方百计逃避悲伤的读者带来了新的启发。合上书,很想说: “悲伤,我和你,在一起。” 《给悲伤一个庇护所)作者:安妮·布斯(英)绘图:大卫·利奇菲尔德(英)译者:巴哑哑(中)安妮·布斯(Anne Booth)除创作绘本,也创作儿童小说。安妮喜欢创造新的角色,她曾写过一首〈两只小老鼠掉进大米桶〉的诗歌,并获得了蓝彼得奖章,已出版23部童书作品。大卫·利奇菲尔德(David Litchfield)是一名插画家,擅长结合传统绘画和数码技术。他的绘本作品《大熊和钢琴》荣获2016年英国水石书店儿童图书插画奖、2017年度凯特·格林纳威大奖提名奖等三十余种奖项。代表作有还有《狗狗和小提琴》《大熊、小熊和音乐会》《爷爷的秘密巨人》等。
9月前
VIP文
VIP文
许雪翠|一个地铁的故事
很多华小生华文理解能力还不错,但作文却是个“死穴”。我家的小六生也一样,也许因为有过作文离题的“阴影”,一说到写作文就“未落笔,先却步”。跟朋友说起,她给我传来一个主打“创意写作”的补习班。点击直播教学视频后,我就眉头紧邹!该名老师说:“我还是头一次吃味道这么奇妙的食物……”用“奇妙”形容食物,还算创意,但这“头一次”这么口语化,怎适合用在作文里! 于是跟小禹说,我们自己来努力吧!作文要写好实在没捷径,除了阅读还是阅读,然后就是要多写、敢写!勤定能补拙,假以时日,写起文章来必能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我说要不,我们从《我的自述》这样的题目写起!阿哥说:“这么老土!”阿妹说:“是啦!现在SPM的作文题目就只有一个字‘信’,时代不同了!” 我哈哈大笑:“哎哟!你们别小看《我的自述》,它看似简单,实考功力!”我说这个《我的自述》可以是“手表、铅笔盒、书包、鞋子、粉笔、冰箱…..的自述。”自述文需要“代入感”,需要发挥想像力,是写作非常好的基础磨练题呢! 这时突然想起2003年年底才出中文版的新绘本,堪称“自述文”天花板级别的《我是地铁》!──韩国作家金晓恩创作的处女作绘本,甫出版就获得了2001年《纽约时报》年度十佳绘本、世界插画大奖(WIA)童书类大奖等奖项,可谓一鸣惊人! 地铁的自我介绍 《我是地铁》书封设计一目了然,长长的车厢内坐满了人,是一列正在行驶中的地铁。 翻开前环衬,淡蓝色的水彩,绘出了跨页的大桥,左右各有一来一往两列地铁在穿行。简单的画面,立马将读者带入情境中。 “今天我也在奔跑。” 看吧!7个字!只要7个字,就能形象地刻画出一列每天都要载客的地铁的样子! [vip_content_start] 第二个跨页,是忙碌的出入口通道闸机场景,也只有两行字: “每天,相同的时间。” “每天,相同的路线。”是地铁的自我介绍,可是对一些乘客来说,这两句话也是写给他们的——每天在相同的时间抵达地铁站,每天乘搭同个路线的地铁上班,多么有共鸣!(所以,这绝对也是一本写给大人看的绘本!) 阿哥说:“作者文字可以这样简短,也是因为这是绘本。”我说写作文当然不能这样写,但我相信只要绘本读得够多,够深入,感受力自然在无形中得到积累;作文是表达,没有深刻的感受,如何深刻的叙述和表达? 接下来,玻璃闸门和地铁门都关上:“载着不知来自何方,也不知去往何处的人们,两次越过汉江,穿梭于地下和地上。在这条无穷无尽的路上,每个站点都有人在等我。”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轻快铁和地铁,同样是地下和地上穿行。孩子小时候乘搭地铁到双峰塔,列车一驶入地底隧道,他们就会特别兴奋,尤其喜欢站在“车头”,想像自己是驾驶员,在隧道中前进! 读到这里,翻页看到印刷信息和书名,才知道原来故事还没正式开始!(这铺陈也太细腻!) 双故事线呈现“自述” “到站了,我用力晃动身体。 哐当,哐当, 睡着的人们醒来了。 哐当,哐当── 到站的旅客准备下车。 本站是合井站,合井站到了。 莞周先生从那边跑过来了。快点,快!” 这时地铁先生的内心独白展示了她对乘客的切切关心。翻过去,换成莞周先生的独白:“今天我也在水泥地面上全力奔跑。冲过人群,经过检票口,一步跨越三四级台阶,终点就在前方。” 原来这是一个争取时间多陪伴女儿的父亲。(阿哥说他对这个角色最有共鸣,因为他也是每天奔跑赶地铁的青少年!) 地铁到站后,上来了一位老奶奶。“我在海边出生,长大。今天捞到了女儿喜欢的章鱼和外孙女喜欢的鲍鱼,回到陆地,我要快快为他们做顿大餐!”原来是位海女!——我载着奶奶、奶奶的女儿和外孙女的喜悦,轻快地奔跑。 作者采用了双故事线,交替叙述地铁和乘客的“自述”。 接下来,上车的是一位带着两个小男孩的妈妈。这位年轻妈妈名叫郑柳善,每天都在为孩子和家务事忙得团团转。 接下来的站,分别上来了补鞋师傅、赶补习班的学生(满街补习班这跨页很真实很有压迫感,但是补习中心名字全中文,这翻译本真用心啊!)后来还有在地铁推销售货的具工哲先生和名叫李陶铃的29岁年轻人。 地铁先生说:“我在这条路上遇到了很多很多……满载着看不见的故事。” 通过观察 发现新视角 参考书评时,特别认同其中一位读者说的:“《我是地铁》的延展性特别好,只要你愿意,就能继续书写。你也可以观察地铁上的每一个人,想像着他们除了乘客之外的其他身分,另外你还可以继续延展,把地铁换成任何一个地方。” 是的,是观察。自述文绝对是观察,生活,也是。我们需要观察和觉察,才能捕捉到一闪而过的美好,才能在细微处发现新视角,才能对人事物有更透彻的理解和包容。作者在后记里有说:“有一天,我突然开始观察路上的人们,试着画下那些面孔、布满皱纹的手和各种各样的脚……我想让人们看到,那些路上偶遇的、近在我们眼前却看不见的东西,其实多么珍贵。” 绘本还赠送了“人物附传”,仔细介绍了几个出现在书里的人物,让人感觉更真实;合上绘本,深有感触——我的自述,从来就不是只有我!“我”的生命都是由很多很多其他人来共同完成的!我们,或许,也是一列行驶中的生命地铁。 《我是地铁》作者: 金晓恩(韩)译者:徐丽红(中)金晓恩大学主修纤维艺术设计,后来开始绘本创作。首部个人绘本作品《我是地铁》获2021年《纽约时报》年度十佳绘本、世界插画大奖(WIA)童书类大奖、第3届乐天出版文化大奖、韩国出版人协会优·秀编辑图书奖。她的另一部绘本作品是《我们吃蛋糕的方法》。
9月前
VIP文
VIP文
许雪翠|慢慢说 有人听
经过一个月的假期,新学年要开课了!来临的星期一,7岁的孩子即将穿上新校服,带着稚气和好奇的眼神,走进小学校园,成为一年级新生。而13岁的青少年,则将掀开中学生涯序幕。其他的孩子们,也将升高一个年级,走进新的班级,和新的老师相遇。 每个学习阶段都如此让人期待!但伴随而来的,也可能是意想不到的成长挑战——升上中学的华小生要适应教学语言的转换,小学生要学习遵从纪律和服从校规、要处理人际关系、要如期完成作业,必要时,还要学习争取和表达。 说到表达,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言善道,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是“社牛”,而当我们家的小孩个性比较内向安静,遇事比较胆小退缩,或者总是为他人着想,不敢为自己争取……他们即将进入学校过群体生活,该怎么办呢? 这个开学,想跟大家推荐一本很红的绘本——《我说话像河流》。这本曾荣获《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童书的绘本,差点就被我错过了!第一次草草翻阅,竟觉得“不怎么样”,直到当闺蜜问起,我才:“咦?难道是我没认真读?” 于是找了一个安静的午后,再度细心翻阅,读着读着,眼泪竟簌然而下。这绘本,原来如此细腻感人,也带给我们深刻的反省:“我们的一句话,也许能够翻转孩子的人生!” 献给那些与群体格格不入的人 《我说话像河流》的作者乔丹·斯科特是加拿大著名诗人,他本身患有口吃,这是他根据亲身经历述说的故事:“每天早晨醒来,有许多词语的声音围绕在我四周,我却没有办法把它们说出来……当你想开口说话,词语却卡在喉咙深处时,怎么办?” “这本书,特别献给那些迷失、孤独或与群体格格不入的人。” 每天早上醒来,书里的小男孩都很安静:“我默不作声地吃着燕麦片,一语不发地准备面对这一天。在学校,我躲在教室最后一排,希望自己不用说话。只要老师问我问题,全班同学都会回头看我。”这勾起了我的回忆。小时候,我也曾有一段时间患有口吃。四年级的时候,遇到拯救天使——班级任黄金叶老师。当年,讲故事比赛的班级代表,老师除了选有机会拿奖的优秀生,还把机会让给了两位口吃的学生,我是其中一个。 [vip_content_start] 印象非常深刻,当时老师让我们站出去,含着糖果练习说故事,鼓励我们克服口吃障碍,拿出站上台的勇气。那一年,经过刻苦的练习,我不负老师期望,夺得亚军,从此建立自信,不再害怕说话。黄老师是我的贵人,是我终身感谢的导师! 所以第一次翻阅这本绘本,我怎会如此草率?这个故事,早该深深共鸣! 回到教室里那两页,左边画面清晰,右边画面模糊,翻看导读手册才知道,这是绘者西德尼·史密斯的表现手法—— “在学校里,同学异样的眼光和嘲笑,放大了男孩对自身缺陷的自卑。两幅教室的画面视角相同,清晰的是客观环境,模糊的那张在表达,当男孩成为全班焦点,他内心的焦虑以及他和周围世界之间有着一层朦胧的障碍,无法跨越。” 绘本的魅力本就在于,图画能说话。这两幅图显示了绘者的功力。(这个绘者,就是上一期介绍的《路边花》和《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的作者!) 16张侧脸 不同的情绪 还有一页,绘了16张侧脸,原来是要通过不同的表情来表达无法好好说话的内心的恐惧——“这些侧影,色泽有的明确,有的浑浊,有的深浓,有的浅淡,仿若他发出的声音。” 当一个患有口吃的孩子结结巴巴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好不容易才说出完整的句子。那种窘境,只有当事人最清楚。 “老师说,每个人都必须上台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今天轮到我了,我的嘴巴却说不出话来。我好想回家。” 这该有多难过!所以我们也可以借由阅读,教导孩子们,不要嘲笑口吃的同学,因为在他们寻找自己的路上,周围的人的宽容和支持非常非常重要! 我说话像河流 小男孩就幸运的有一位理解他的,有智慧的爸爸。爸爸在放学的时候对他说:“今天只是说话不顺畅而已,我们去个安静的地方吧!”于是,父亲带着他到河边,搂着他,指着河流说:“看见水怎么流动了吗?你说话就像那样。” 就是读到这里,我的泪水开始夺眶。 河流——水花四溅、急流回旋、翻滚奔腾、拍打冲击。这页左右翻开来,是四大对折页,是河,小男孩在河里,只有一小行字:“爸爸说,我说话像河流。” 小男孩于是在这句话里释怀了,读者,也在这画面里,找到爱! “我要记住这句话,好让自己不再哭泣——我说话像河流;不再害怕说话——我说话像河流。” 第二天,小男孩上学以后,站到全班面前,分享他最喜欢的地方,他说的,就是那条河。 这样的结尾,太美!感谢作者,写出诗一般的绘本! 这个新学年,让我们一起学习宽容、理解和接纳,让我们能有足够的智慧克服和成长!无论是说话还是人生卡住的时候,愿我们都能想起书中的河,找到属于自己的律动,坦然面对,勇敢跨越。 《我说话像河流》 文:乔丹·斯科特(加拿大)加拿大诗人,因其对加拿大诗歌创作的贡献,2018年荣获拉特纳作家信托诗歌奖。他的作品《布拉特》探讨了口吃诗学。《我说话像河流》是他为孩子们创作的第一本书。目前他与妻子和两个儿子定居在加拿大温哥华岛的科莫克斯谷地。图:西德尼·史密斯(加拿大)西德尼·史密斯(Sydney Smith)毕业于诺瓦艺术与设计大学(NSCAD University),是2022年国际安徒生奖短名单入围插画家,作品曾两度获得凯特·格林纳威金奖、两度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五度获选《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童书、号角图书奖等。
10月前
VIP文
VIP文
许雪翠|大大的和小小的幸福
今天是元宵节,农历新年节庆也要告一个段落,大家要回到现实,继续为生活打拼,过各自的小日子了。 这个年,我们家过得比较不一样。新年碰上SPM会考,就做了不返乡过年的决定。留在大城市过节啊,气氛就是不一样,感觉年味淡了些,也比较不忙碌,能够比较自在悠闲的看电视节目,看一直想看却没时间看的电影。 跟孩子们一起看了早前谈论度很高的纪录片《逃亡者》(Man on the Run),才知道一马公司丑闻里有那么多我们还不知道的细节。孩子都说,那个合伙密谋盗窃国库数十亿美元的刘特佐,实在胆大包天,罪不可赦! 除了看电影,趁着假日,我们也重新整理了书架。书架上有两本书,画风接近,一本是《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一本是《路边花》。买的时候竟没留意到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我说好吧!这个元宵节,我们就来读这2本绘本! 在大城市里找到回家的路 《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书腰上写着——2021年凯特格林纳威金奖作品、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以及2019年度《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年度最佳童书等十余种国际奖项!又是一本不能错过的优秀绘本啊! 故事的开端,是4幅无字图,有点类似电影蒙太奇的版面。一个坐在巴士上的小孩,透过车窗,望向车外熙来攘往的大城市。巴士和小孩都是黑色剪影,街景很朦胧,画面在安静中透露着一丝不安感。不久,小孩起身按铃,他下车了。这是长方形设计的书,恰好能让作者以跨页的形式来表达大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的画面感。作者说:“小小的你在大大的城市里,我知道那种感觉。” 我问小禹,假设你是这个小孩,你现在是什么感觉?他说:“想快点离开。”我喜欢这个表达。 接下来,作者用方格子方式,以水墨画剪裁出城市街景:“人们对你视而不见,巨大的响声会吓你一跳,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vip_content_start] 城市中心向来繁忙,充斥着各种声音:汽车的喇叭声、警笛声、建筑工地传来的电钻和挖掘机声响,还有人声沸腾呀——“街上总是人来车往,让你觉得脑子里被塞得很满。” 我们住的地方,还算比较偏离市中心。之前有一次因为约了朋友在新开张的诚品书局,走在武吉免登这样的商业及娱乐黄金地带,人声沸腾,还真有点恍惚,以为去了国外了。 话说回来,这小孩,为何会一个人走在市中心呢?是离家出走吗?我说我们往下看。小孩穿过小巷,仿佛在给谁建议:“不要走这一条,这里太暗。这家院子有3条大狗,如果我是你,我会避开这里……”然后小孩把身子靠近一个烘干机排气口:“这里喷出暖呼呼的热气,闻起来就像到了夏天。你可以蜷起身子,在这下面睡个小觉。” 经过鱼店,小孩会想:“鱼店老板很和气,如果你提出请求,他们很可能会给你一条鱼。”经过教堂,他会想:“这里有唱诗班在练习,你可以坐在窗台上听一听。” 直到看到一则寻猫启事,我们才发现:原来啊!这孩子是出来找他心爱的,走失的小猫!而作者用了如此诗意的表达! 下雪了!——家里最安全、最安静。你的碗里满满的,你的毯子暖暖的。如果你想,就回来吧!我了解你,你一定会没事的。 小孩后来回家了,投入了妈妈的怀里,而最后一页,是雪地里的脚印。 这是一个如此温暖流动的故事。作者通过简洁的文字和色彩的变化,穿过城市的喧嚣和失去的不安,让寻找的路径不慌乱,心情不慌张,最后迎来团聚的喜悦和美好,真棒! 《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文、图:西德尼·史密斯(加拿大)西德尼·史密斯(Sydney Smith)毕业于诺瓦艺术与设计大学(NSCAD University),是2022年国际安徒生奖短名单入围插画家,作品曾两度获得凯特·格林纳威金奖、两度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五度获选《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童书、号角图书奖等,代表作品有《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你》、《路边花》、《等爸爸回家》、《白猫和僧侣》和《说话像河流》等。 发现小邹菊的小女孩 《路边花》是西德尼·史密斯负责绘图,文字创作是同样是加拿大人的作者乔纳诺·罗森。这本也不遑多让,夺得超过24项国际大奖! 这是一本无字书,换言之,西德尼·史密斯的画成了关键! 故事开篇,身穿红色连帽衫的小女孩随着父亲走在街道上。黑白的画面里,小女孩是唯一的彩色。男人很忙,看起来在赶时间,也一面走一面用手机在通话。 小女孩则不一样,她会发现点灯杆下冒出的小邹菊,她会看见水果摊上摆放的色彩缤纷的水果,欣赏路人的花衣裳。她会一面走一面摘下石灰狭缝里盛开的小红花,她会细心的发现。(这对时时刻刻机不离手的现代小孩来说,是多么需要培养的能力。) 后来,她在穿过公园时,发现小鸟的遗体,她蹲下小小的身子,将小菊花放到鸟儿身上,那是送它远行的祝福。 她也将小花送给躺在公园躺椅上的陌生爷爷,送给偶遇的小狗,最后回到家,将剩下的小花送给了妈妈和两个弟弟。最令人感动的是,她将一朵小白花留给了自己,别在耳后,和小红帽衫形成鲜艳而柔和的对比。 这是一本讲述发现美和分享美的绘本,也是一本提醒忙碌的我们,要放慢脚步去发现生活里微小事物的美好的绘本。故事简单,没有要表达大道理,只表达了生活中细微的美好、爱、关怀和感动。 《路边花》 乔纳诺·罗森(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英文文学学士,为许多工作室供稿儿童诗歌,同时他也在西蒙斯学院教授儿童文学课程。他凭借《路边花》一书,获得了2016年凯特·格林威奖提名和2015年总督文学奖。
10月前
VIP文
VIP文
许雪翠|乡村有个小房子
2024年伊始,我们读了《夜色下的小屋》和《家》,这一期我跟小禹继续读了以“家”为主题的绘本。这本曾经获得凯迪克金奖的作品《小房子》,就连阿哥和阿妹都竖起拇指赞好呢! 买下《小房子》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本绘本创作年代久远。幸好买了,我们这才能读到这本创作于1943年的经典绘本! 作者弗吉尼亚·李·伯顿是20世纪美国最具代表的绘本作家之一,虽然她一生只留下7本绘本,但其中两本就已经为她赢下了凯迪克奖,除了《小房子》,另一本她所创作的《罗宾·胡德之歌》也在1948年获得凯迪克银奖! 对城市好奇的小房子 《小房子》的前后环衬充满细节,作者用连环图的方式,记叙时代的变迁。每一幅小图的小房子没有变化,但房子前面的马路上的交通工具一直在“进化”——从骑马到马车,从脚踏车到汽车,从电动车到大型运输货车,最讽刺的是,第一张图里被当作交通工具的马,在最后一张图里,变成了坐在车里被载的“宾客”! 这个故事里的主角——一栋粉红色的小房子,长得很传统,是儿童图画里经常出现的房子:鳞片般的屋顶上有烟囱,正中间是大门,左右两侧是对等的窗口,屋前是小径,旁边种满花草。和谐且宜居。作者在故事一开始就交代说,盖房子的人有一个心愿:“永远不要把小房子卖掉去换金子或银子,我们孩子的孩子的孩子仍然要住在小房子里。”我感慨:“现代人买房子除了自己住,都想着投资回酬,已经很少人想到‘传承’这件事。” 作者用拟人化的书写方式,赋予了这个小房子灵魂;小房子就住在乡村的小山顶上:“早晨,它看着太阳升起;晚上,它看着太阳落下。一天又一天,每一天都和前一天有些不同……可小房子一点儿都没变。” 住在乡下的小房子,当然会对城市感到好奇,总在想着城市究竟长什么样。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住在乡村,也会对大城市充满向往,每次看火车向着南方轰隆开去,都会想着有那么一天,我也要离开小镇去那繁华的远方! [vip_content_start] 快淹没在高楼大厦的小房子 可是,有这样的向往的小房子要如何移动呢?随着时间飞逝,随着春夏秋冬的季节更迭,小乡村开始悄悄的起着变化了! “孩子们长大了,离开乡村,前往城市……夜里,城市的灯光似乎更亮了,更近了!”读到这里,读者听到的,是发展的脚步声啊! “很快的,来了测量人员,在小房子面前画了一道线,后来又来了一辆蒸汽挖土机,在开满雏菊的小山上挖出一条路……再往后,来的是装满大石头的卡车,最后是一辆蒸汽压路机,用大滚子把路面碾平,山路就完工了。” 小朋友惊呼:“原来小房子不必移动,城市会自己来找他!”是的!很多小地方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你看!”我说:“现在小房子周围开始出现花园住宅区了,小房子更多新朋友了耶!是好事吗?我们看下去吧!” 鳞次栉比的房子,从城市回来的卡车和汽车,新建的油站,还有因应商机而出现的路边摊,小乡村开始变得热闹而繁忙,“每一件事都比从前快很多”。 不只是生活的节奏因为发展带来了改变,周围的马路和建筑物开始越来越多——高档或廉价的公寓、学校、商店、停车场…… 于是,没有人想要继续住在小房子里了,也没有人想要照顾他,可是又不能卖,所以小房子只好孤独地立在原地,默默地环视急速变化的四周! “原来生活在城市是这个样子的!”在整晚不熄灭的路灯照耀下,小房子开始想念开满雏菊的田野,开始想念月光中摇摆的苹果树。 这样的描述,对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来说,特别有感。阿哥就说了:“住在大城市的我们,真的会逐渐远离大自然。就算回去乡下探亲度假,没过几天就会不适应那里的慢节奏,会觉得闷。”我调侃:“尤其网速还特别慢,打游戏特别卡,想着快点回来对吗?” 阿哥说:“城市没问题,有问题的是生活在城市的我们,依赖网络,习惯便利,动不动就想要逛商城,作者在1943年就对城市化有深入的观察,说每个人看起来都那么焦虑,那么忙碌,真的很厉害!” 就如绘本中描写的,发展的速度真的特别快——小房子的头顶开起了高架火车,火车来来往往,发出好大的声音,空气中充满烟雾和灰尘,小房子再也分不出现春夏秋冬,因为每个季节看起来都差不多。 这时候,画面里,我们已经没办法看到小房子全貌了,他已经就快被四周的建筑物和高架铁路淹没了! 真的好伤心啊!就算我们知道,城市化和发展都是躲不过的,但看到画面里被挤压的小房子,还是会莫名悲伤。发展虽然带来进步,但在过程中,我们究竟又失去了什么? 终于回到小山上的小房子 幸好故事发展到最后,当年盖小房子的爷爷的曾曾孙女找到了小房子,并决定将他带出城! 搬家公司将小房子拉出城的时候,多令人高兴啊!小房子终于回到了那开满雏菊,长满苹果树的小山上!小房子回家了! “它再也不会对城市好奇了,再也不想住在城市里了,头顶,满天星星闪烁,一轮新月升起……这是春天……乡村的一切都平静、安宁。” 在书中感受自然 与内心对话 喜欢这本绘本,因为它打开我们对一座城市一个乡村的认知,也能让我们有新的思考和领悟。绘本不只是读一个故事,而是在翻阅故事的间隙,停下来跟我们的内在对话,重新调整生活的步伐。感谢作者,让我们在《小房子》里感受到了回归自然的召唤,提醒我们就算生活在繁忙的城市里,也要尽力留心季节的变化,不要让一颗心焦躁不安,然后有机会就多到田野去看那小雏菊,随风摇曳。 《小房子》(The Little House)作者:弗吉尼亚·李·伯顿译者:邹凡凡弗吉尼亚·李·伯顿(1909-1968年)■ 美国作家、插画家,出生在马萨诸塞州,曾在加利福尼亚艺术学校和波士顿博物馆学院学习艺术。母亲是诗人,父亲是工程师兼麻省理工学院第一任院长。其他绘本作品有《生命的故事》、《跑的小火车头》、《缆车梅波儿》和《凯迪和一场很大的雪》等等。
11月前
VIP文
更多2024绘本的旅行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