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513种族骚乱
焦点
【焦点/勿忘国难 (2)】如何回顾种族冲突与历史伤痕?
又一年,513。 每年临近这一天,书写513相关内容,都有读者留言质疑“为什么又要谈起513?”或许我们应该把这个问题倒过来问,“为什么不谈513?” 超过半个世纪,513事件像鬼魅笼罩在族群之间。 想要除魅,无疑就得正视它,谈论它。 那么513事件,可以怎么谈? 2023年513事件54周年之际,历史与文化遗产之友学会(历文之友,PESAWA)分别举办了马来语、英语和华语的导览会,带领参与民众参访位于双溪毛糯的513墓园及附近的麻风病院社区“希望之谷”。其中,马来语场次是与马来亚大学历史系合作,不少马来青年参与其中。 导览活动上,他们安排参与者献花,并讲解513事件前后发生的相关事件。其中包括,冲突后国会停摆,国家行动理事会(MAGERAN)成立并接管国家行政运作。 自2017年停车场风波后,双溪毛糯513墓园成功保留下来,历文之友每年都会举办公祭仪式。该会秘书刘敬透露,2023年特别增设三语导览会及青年对话会。他们邀请不同族群的年轻人,聚集隆雪华堂,对谈有关513事件的看法。 对话会有华语和马来语场次,据刘敬观察,这些年轻朋友都深刻认识到513事件是一场悲剧。而对于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多是知道却不敢提。 28岁的刘敬是历文之友年纪最轻的成员,说起以年轻人为主的对话会,他说,“以后要接手这份工作(513事件转型正义)的就是年轻人。那么未来的国家主人翁怎么看待这事情?他们是否已经放下、宽心了呢?还是已经用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去看?”唯有当大家都对事件不再有顾忌,不再抱有不同的眼光去看待,才能进一步推动转型正义,要求政府解密当时档案资料等。 为过去的受害者发声 那,什么又是转型正义?根据国际转型正义中心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itional Justice, ICTJ)官网介绍,转型正义(Transitional Justice)指的是社会如何回应过去大规模且严重侵犯人权的问题。转型正义最关乎的是受害者,方法包括还原真相、财务赔偿、司法追究、纪念受害者等。 台湾于1947年暴发228事件后开启长达38年56天的长期戒严,引发白色恐怖,228事件成为历史禁忌,直到1990年代后才开始有平反运动。刘敬认为,我国可以借鉴台湾的作法,因为513事件同样是国家暴力的悲剧,而少数民族权益在513事件后受到影响,新经济政策也是这段历史事件的副产品。 “转型正义,用白话来说是希望还给受难者和所有不公的事一个公平,不管是赔偿,或者国家作为一个单位去道歉。”刘敬说,化作实际工作,历文之友的短期计划就是争取真正保留513墓园,中期计划是要求政府解密当时的文件,长期就是国家对受难者的道歉及赔偿等。 探寻穆斯林遇难者墓园 513事件的讨论多集中在华社,而当年华裔死伤也较为惨重。但这不代表没有其他族裔的死难者,双溪毛糯513墓园就有2名巫裔和2名印裔死难者的墓碑。其实,在吉隆坡文良港首都花园(Taman Ibu Kota)的穆斯林墓园,也有一小片墓地埋葬了513事件死难者,共立了11座墓碑。 历文之友主席陈松青表示,他们正联络该墓园管理员,寻求安排参访。负责联络的刘敬透露,墓园管理者的态度非常积极,唯还未安排到时间。陈松青说,除了参访,他们也想向当年的巫裔死难者表达哀思、哀悼,希望引起马来社会的注意,进一步打开对话。 4月19日,本刊前往首都花园穆斯林墓园,正值开斋节后的Syawal月,可见一些穆斯林前来扫墓。根据513事件口述历史《在伤口上重生》的地图记录,很快便在偌大的墓园找到513事件死难者的11座墓碑。 墓碑群被红砖围起,小腿高的围墙有些崩塌,一些墓碑杂草高得遮住碑文。墓碑设计各异,一些碑文已经脱漆,看不清文字,但隐约看见死亡日期皆在1969年5月13日后几天。 墓园管理员透露,近年有些许华裔前来考察墓碑,拍照记录,他们并不阻止。他并不清楚513死难者墓碑的故事,因此不便受访,需另外安排知情者来分享。唯,他们年纪大了,加上Syawal月比较忙碌,一时无法安排。他没有回绝本刊邀访,只是需要时间协调。 政局顾虑无阻追求和解 走过半个世纪,513事件因2018年政权轮替,政治氛围改变,谈论空间得以松动。但很快地在2020年后,马来西亚经历几场急促的政变,政局分为希盟、国盟与国阵三股主要势力。2022年第十五届全国大选破天荒成立希盟联手国阵的团结政府,另一边厢伊党大胜,结合马来民族主义与伊斯兰宗教的“绿潮”逐渐成型。 马来西亚经历政治大洗牌,对谈论513事件有何影响?陈松青认为,换作10年前还会有政治人物高举马来短剑呼喊民族主义的口号。但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后,马来群体也不再容易被这些话语愚弄,至多可能在乡区挑起一些情绪。他觉得,马来年轻一代若没有特地接触,很多人可能是“513盲”,对那段历史毫不知情。至于华社年轻一代对513事件的认知不深,陈松青认为这也是华社长期视之为禁忌,不去谈论的结果。 问陈松青,政局变得更为复杂,处理513课题是否多了几分顾虑?“我觉得我们的顾虑并不太大。”历文之友要推动的是种族与社会的和解,在这片513死难者墓园上建立的纪念公园绝非纪念仇恨,而是宣扬和平、种族和解的公园。 “最重要的就是,还原当年的历史,要给死难者一个交代。” 2024年513事件55周年纪念公祭将于5月18日上午9时至10时举行,环节包括全体默哀、各大宗教代表祈祷及献花。民众受促于上午8时30分抵达报到,Waze导航可循https://waze.com/ul/hw284rcu6r。详情可洽:刘敬 (011-1143 4178)、陈松青(019-388 5309)。 【513事件相关书籍】 01.《May 13: Declassified Documents on the Malaysian Riots of 1969》(柯嘉遜,SUARAM)/華文譯版《513解密文件》 02.《13 Mei 1969 Di Kuala Lumpur》(Abdul Rahman Ibrahim,DBP出版) 03.《13th May 1969: A Historical Survey of Sino-Malays Relations》(Leon Comber,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Asia) Ltd. 出版)/馬來文譯版《Peristiwa 13 Mei: Sejarah Perhubungan Melayu-Cina》(IBS Buku出版) 04.《在傷口上重生——五一三事件個人口述敘事》(五一三事件口述歷史小組編,文運出版)/英文譯版《Life After: Oral Histories of The May 13 Incident》 05. 513事件官方報告書《The May 13 Tragedy: A Report》(國家行動理事會于1969年10月9日發布,可在聯邦法院网站下載。https://eprints.kehakiman.gov.my/33002/) 06.《May 13,1969:Racial Riots:A SECURITY PERSPECTIVE》(Dato’ Nordin Yusof,Casamas Resources Sdn Bhd出版) (原稿上传于02/05/2024) 相关报道: 【焦点/勿忘国难(1)保存513墓园还欠的东风何时来?】
4月前
焦点
焦点
后513的叙事:记忆、文学与口述历史?
513在过往像是马来西亚的梦魇,不可言说。今年,配合513事件50周年,华社主办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包括讲座、放映会、513受难者墓园纪念仪式,媒体也报道513事件专题。讨论513事件的缺口被打开,过去被压抑的记忆与情感开始浮现,我们要以什么方式去述说这些故事?后513时代,我们要怎么认识这段黑暗的历史与其后续影响? 民间怎么记忆 公民组织业余者于6月29日在吉隆坡的亚答屋84号图书馆主办座谈会“五一三的幽灵:文学、记忆与情感”,主讲人魏月萍在会上指出,族群内部以恐惧来传承513记忆,而各族群之间对于513的社会记忆却又充满冲突与矛盾。 她说:“我们对513有很多一知半解,这些模糊性、神秘性的部分恰好成为恐惧记忆与文化的传承,最后形成一个族群的集体情绪和记忆。” 魏月萍是苏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她举例,本地艺术家章永佳有副作品,用邮票拼贴出513时期大华戏院杀戮事件的谣言。章永佳告诉魏月萍,制作这个作品是因为常常听长辈提起大华戏院在513时期被攻击。 “章永佳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是经由挪借的记忆、长辈的诉说,……形成后513作品,表现从上一代人所承接的记忆。” “谈513时,我们的了解其实来自父母辈的记忆,进而形成个人记忆,而我们却没有自觉。我们每个人好像都需要先行去魅,了解个人的513记忆来源。” 她发现,面对这段充满暴力创伤的历史,各族群往往会在心中构建防火墙,进而产生族群本位的视角与记忆。“防火墙是我们对待记忆时的一个安全机制,这个机制让我们选择对自身最安全的记忆方式。” 魏月萍比较一篇刊登于《星洲日报》的文章“大华戏院五一三 50周年祭”与历史学者Abdul Rahman Ibrahim所撰写的《吉隆坡的513事件》(13 Mei 1969 Di Kuala Lumpur),前者是华社普遍记忆的大华戏院被攻击事件,后者则是华社鲜少提起的奥迪戏院流血事件。 “《吉隆坡的513事件》中提到奥迪戏院被华人私会党占领,华人观众都被劝离戏院,而戏院里头死的都是马来观众与士兵。” “在马来叙事中,当时513之所以会演变成冲突,是因为马来人无法忍受华人当时比较极端的语言和行为。” 这些叙事不曾被纳入华社的集体记忆中,她扣问:“当不同族群身分,包括华人、马来人、印裔在谈513时,各自有不同的视角,我们要怎么看待这些不同的记忆?” 她解释,防火墙的外部是来自官方对于资料、社会记忆、历史记忆的控制,内部则是“源自过去记忆的传承,以致形成一种恐惧不安或不确定感”。 她以印度思想家南地(Ashis Nandy)在《记忆之工》中考察记忆的方法,即不只是将记忆视为过去式的事情,而是进行式的行为,进而发现记忆建构的过程,包括个人与集体记忆中缺漏、相互竞争、扭曲失真、凝缩浓缩、二次修饰的部分。 “他去处理记忆不是要把它放进博物馆或档案局,是要掌握更逼近历史真实的方式,关注的是被历史边缘化和忘却的人们。” 怎么影响民间? 另一方面,华社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小保表示513事件犹如历史幽灵,时不时被马来西亚当权、在野势力召唤,以推动自己的政治议程。 他指出,513事件后所制定的国家文化政策,独尊马来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影响所有族群的文化发展方向。 “其他文化唯有在不违背马来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情况下才会被考虑成为国家文化政策。” “不只是非马来人,马来人的文化也会被影响。只要马来文化违背伊斯兰文化,也会被排除在外。” 他形容,这最终导致非马来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各族群文化被课题化。课题化指的是原本自由发展的文化受到国家政策管制,被部分精英决定其内容,民间社会则失去对于文化的话语权。 吴小保表示,1980年代至1990年代之间,华团运动对于后513局势的回应并无法撼动单元主义的国家文学政策。然而,华社在经历513之后,感时忧族的情绪强烈,进而产生强烈的文史保育使命感。 他举例,华社在保卫马六甲三宝山运动、广东义山搬迁的事件上,反抗能动性都很强。“感受到自己(的地位)随时会被抹掉,(华社)精英分子便时时刻刻想办法把自己的东西保留下来。” 口述历史:看见亲历者的生命 槟城理科大学政治学系讲师傅向红表示,513事件被高度符号化与政治化,其命名本身便直接影响人们怎么理解与记忆这事件。 她举例,有学者在事件发生后将之命名为“吉隆坡骚乱”(KL Riots),是局限在首都范围内的骚乱。然而,官方报告出来后,却以日期为事件命名,而且还定义为种族骚乱事件。 另一方面,事件的时间起始点怎么被述说,也是记忆政治的一部分。华社民间记忆一般追溯至当年选举结束后、反对党游行庆祝,或5月9日被杀的劳工党员林顺成丧礼游行。 官方报告则回溯至当年4月25日,巫统党员在日落洞被打死的事件。这也是马来社会忆述513的起点。傅向红表示,也有学者将事件回溯至1967年槟城大罢市事件(Hartal)或是二战后的族群关系。 “到底你要追溯513追溯到什么时候,也是记忆政治的一部分。” “这事件变成各种政治势力挪用的一个符号,……513变成了一个符号,一个操弄民众情绪的符号。” 她指出,民间社会对于513事件有两种主流论述,即将事件理解为种族冲突,或视为巫统党争的结果。她批评这两种论述都忽视亲历者的生命经验。“我很不满意这两大论述,这两大论述里看不到当年亲历那场骚乱的人,他们的故事与生命在哪里?” 傅向红在偶然的机会下,与团队到513乱葬岗收集513受难家属的口述历史时,“突然间,那些有血有肉的故事就出来了”。 对她而言,口述历史的重要性不只是补充官方史料的不足,更提供了新视角。她点出,民间常常渴望官方解密513事件,却忽略亲历者的生命经验,以及后续的影响。 “官方资料不再是主要参考的对象,你可以将这些血肉之躯带进历史现场,口述者的情感、情绪等都是在官方资料不会有的。” 文学的五一三:女作家如何翻转国家叙事? 台湾交通大学文化研究国际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苏颖欣则挖掘513文学中被主流叙事忽略的问题,以虚构的文学去叙述历史的真实,进而丰富513的内容。 她以日本思想家沟口雄三的“现在时的历史”作为方法,文学能够让个人叙事被纳入历史叙事中,让个人情感记忆去承担历史,也得以避免513历史被神秘化、被目的化或沦为“没有情感只有史料”的苍白言说。 她指出,在国家叙事中,形容国家的字眼如“母国”、“母语”等,往往隐喻国家性别为女。然而,国家的行动者、执行者如“国父”、“土地之子”(bumiputera)则皆是男性。“在性别化的社会里,我们看到二元对立的性别观,男性是公领域、大历史、政治的主体,女性则是小历史、去政治、(隐藏在)背后的形象。” 苏颖欣也是主办单位业余者成员之一。她认为,女性过去被国家叙事所排除在外,近年来后513女性作家则企图翻转这种叙事,以小说人物去颠覆二元对立的国家性别观。 她以今年刚出版、Hanna Alkaf所著的英文小说《天空之重》(以下简称《天》)(The Weight of Our Sky)为例,书中叙述一位马来女孩怎么在1969年种族暴动的吉隆坡街头寻找母亲。 她指出,书写513的小说中,常常提及华巫跨族群的爱情故事,故事中的马来女性看似解放,实际上却仍受制于男性的控制。但《天》却颠覆了刻板的女性形象,“《天》的华裔男性不可靠,马来女孩最终不依靠任何人帮助,独立自主地在混乱的城市找到妈妈。” 另一方面,作者对于护士母亲的描写也超越过往无力被动的女性形象,“是一个救赎的、有希望的母亲形象,最后她和女儿一起阻止了一场华、巫年轻人之间的械斗。” 《天》也打破了之前以离散和渴望离去为主轴的513文学作品,反而强调对于历史与土地的承担。“小说到最后使用一句马来谚语‘Di mana bumi dipijak, di situ langit dijunjung’,踩着这里的土地,就要承担天空的重量。” ▲家属为在513事件中的死难者献上鲜花。(档案照) ▲立在双溪毛糯513死者墓园的纪念花圈。(档案照) (原稿上传于31/7/2019)
6月前
焦点
政治
林吉祥:不接受道歉 起诉安努亚索偿
民主行动党元老丹斯里林吉祥说,他已经指示律师起诉已加入伊斯兰党的全民共识主席丹斯里安努亚慕沙诽谤,不接受对方的道歉,并坚持要求赔偿。
1年前
政治
冷眼横眉
达祖丁教授.大马一家需要什么
不能有任何傲慢的感觉,觉得我们完全独立且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只有上苍是独立的,人类在精神上总是需要别人的帮助。
3年前
冷眼横眉
更多513种族骚乱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