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78法则

银行的利息都是公平公正的,只不过如果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就很容易在这个公平公正的游戏里吃上亏,所以真的不要开玩笑。 最近市场传出国行有意废除个人贷款的固定利率,而且也有意废除银行使用 “78法则” 计算利息。对于金融界来说,这算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天哥觉得大部份人应该不明白当中到底有什么分别。 其实别说大家了,连天哥这种浸泡在金融业的,也只能大概了解银行的利息算法,并不能100%完整搞懂,或许大家会觉得,天哥只涉及投资,借贷部分搞不懂也挺正常的。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件趣事,天哥一位团队成员去银行洽询房贷利息时,从工作人员唯唯诺诺的语气,已经看得出该工作人员也不太确定了。天哥朋友问自己的房贷还差多少期没还时,该工作人员说很容易,直接用你现在的总欠款÷每月供款,就能得到答案。 听起来好像没毛病,但是这是假设该房贷不再算利息的前提下,而房贷的利息算法又不一样,它会每个月额外把利息加进户口,所以根据该员工的算法,算出来的结果就会完全不正确。还好我的团队成员抱持怀疑态度,便来问问我,不然她还真的满心期待可以在某个期限内还清,结果到时候居然还要多个10年8年,那就真的不是开玩笑了。 其实在不久之前,新闻也有报道过,有人买了一家RM 35,000的房地产,并且用17年还了RM 40,800后,打算从公积金提出RM 11,000来解决剩余的债务,但后来发现远远不足以解决。 虽然我们都有一个共识:买房子一间供完会变两间,但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那么国行打算修正的78法则,又是一个什么法则呢? 78法则通常不会用在房贷,反而会使用在一些直接通过总借贷额一次过计算未来几年利息的产品,犹如汽车贷款、个人贷款等等。有别于房屋贷款,随着我们还款母金逐渐下降后,利息就会更低,每个月的供款数额就会有更大一部分是用来偿还母金。 以上图为例,假设买房者借贷了一笔50万并且4.2%的贷款,虽然供款同样是RM 2,445左右,但是第一个月的贷款利息高达RM 1,750。然后,随着每月供款RM2,445,贷款总额逐步递减倒第12个月RM 491,000左右,利息就降低至RM 1,722了。 来到第301个月(第26年),总欠款已经降低至RM 130,000,虽然供款RM 2,445并没有变少,但是里头的资金只有RM 460左右是还利息,其他的都已经是在还母金了。 一般上的个人贷款或者汽车贷款,他们会直接使用借贷总额去计算利息,例如一个4%的个人贷款借贷了RM 50,000,还款期两年的话,那么他是直接使用RM 50,000和4%一年作为计算,两年的利息就是RM 4,000,看起来好像没啥毛病,但是我们换个角度去想:如果第一年我们还了RM 25,000+2,000的利息,第二年我们其实就只欠银行RM 25,000了,为何利息还是需要还RM 2,000?这就是固定利率产品跟房贷的差别了。 而所谓的78法则,其实是衍生于这种固定利率的产品,他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提早还款时会更吃亏,因为如果按照上述的算法,利息一年RM 2,000的话,那么每个月就大约RM166.66左右,我提早一年还款应该可以省略RM 2,000的利息吧? 但是很遗憾,算法并不是这样,最后只能节省RM 1,000左右的利息而已。 这里也有一份【星洲小词典】的截图,大家看过估计就能比较有一个概念了。其实这个法则的利息算法最后跟普通的固定利率贷款是相同的,只是他对于想要提前还款的贷款者不是那么划算而已,如果我们都是乖乖的正常还款,其实是没有差别的。 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则天哥自己的真人真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天哥其实也是房地产投资的爱好者,目前手中有6套房地产,大部分是出租用途,也都是交给我的蜜糖(太太)管理。有一天我们正好聊起,蜜糖说这家房地产的贷款是最划算了的,因为利息上涨后,它的供款没有跟着上涨。 听完之后我有暗暗吃惊了一下,因为我那种贷款配套是可以节约利息的房产我是有额外多还的,剩下的是那种多还后也只是变成Advance Payment(预付),不会多扣利息,所以我都是让蜜糖每个月乖乖跟着还款数额去做,不要被银行占便宜。而当听到她说这里其中一间是之前升息后也没有多还的,我就知道中招了。 蜜糖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我是知道的,但是我也知道银行不会做亏本生意,计算一轮后发现,原来是 [vip_content_start] 真的。如果按照这样的还款数额去还的话,接下来只要没有出现降息或升息,我这个贷款可是白白多还了好几年,所以赶紧去把供款数额调整正确。 总的来说,银行的利息都是公平公正的,只不过如果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就很容易在这个公平公正的游戏里吃上亏,所以真的不要开玩笑。 如果大家有任何房贷是升息后也没有要求追加供款的,不要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尤其是之前面对疫情,银行的免还期和利息高低换来换去之后…… 银行算过的账,永远都是草都生不出来的,自己还真的要好好计算下呢…… 那么我们真的没办法占便宜了吗?还是有一个特殊玩法的,就是打不赢就加入。当我在利息方面无法战胜银行的时候,我自己也买入该银行的股份,在银行获利的时候分一杯羹,从而缓冲我因借贷而损失的利息。 不过,这又衍生到投资的层面了,普罗大众还是不好胡乱尝试,以免赔了“利息”又折“亏”咯……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另一种说法则是认为当78法则退出后,人们就可以提早偿还他们的车贷。这说法在理论上也确实如此,而且我也相信有不少人是有能力早日还清车贷的。只不过,这又要回到汽车的本质。说到底,汽车是日益贬值的资产,这和房产大有不同,也会使得人们提早还清贷款的经济诱因截然不同。 最近因为有一说监管单位要废除汽车贷款所使用的78法则(Rule of 78),而改用余额递减法(Reducing Balance Method),以保护借贷者的权益。消息一出,分析师们纷纷认为由于这项改变不具备可追溯性,所以不会对银行业务造成重大影响。 不过,许多人依然好奇,为什么影响银行收入的算法改变了,却不会对银行的利息收入造成重大冲击呢? 简单说明一下78法则的算法。假设今天A先生向银行借一年车贷,借贷本金为10万令吉,利息为3.00%。那么这笔贷款的总利息就是3,000令吉。每个月的还款则是把10万令吉加上3,000令吉后除以12个月,为8,583令吉。 当偿还银行贷款时,我们所缴付的供款就包括了偿还银行的利息和借贷本金,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的比例就取决于该贷款合约是以何种方式计算。根据78法则,A先生在这一年的贷款利息一共会被平均分成78份(也就是38.5令吉),每个月的利息份额都会不同。 第一个月的供款,总共要偿还的利息份额为12份(也就是462令吉)、第二个月供款会偿还11份利息(423令吉)、第三个月供款会偿还10份利息(385令吉),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月的供款自然就会偿还1份利息(38.5令吉)。 为何是拆成78份呢?因为从1开始加到12,总和为78。自然,如果A先生的贷款期限是5年,这五年的总利息就会被平均拆分成1,830份(从1开始加到60)。 以上为78法则的演算。 [vip_content_start] 而余额递减法是用于计算房屋贷款这类贷款产品。每个月,银行就会用贷款利率乘以尚未偿还的贷款本金,其金额就是下个月供款的利息部分。举例来说,如果B先生借了10万令吉的车贷,为期一年,利息为5.49%,计算方式为余额递减法。那么B先生每个月的供款依然是8,583令吉,一年下来的总利息和A先生一样为3,000令吉。 唯一不同的是B先生在偿还贷款时,第一个月供款当中,用于偿还利息的总额为458令吉、第二个月为421令吉、第三个月为383令吉…最后一个月为39令吉。 这当中的演算有点复杂,看官们可以自行上网搜索。不过,相信各位也看出来了,A先生从第一个月到第三个月的供款里,所偿还的利息总额是比B先生稍多,而到了最后一个月的供款时,却是B先生稍多。 以上就是这两种算法的差异,虽然两者所收取的利息总额是相同,但是78法则可以帮助银行提早收取更多的利息,尤其是贷款期限的第一年。可是,当贷款期限过了将近四成后,余额递减法就会超越78法则,收取更高的利息收入。 经过演算比较,从78法则转变为余额递减法,前期最大的利息收入差异也就6.45%。环顾所有有上市的银行,其贷款占比里,七成为浮动利率。车贷为固定利率产品。因此,废除78法则的影响幅度有限。 其次,废除78法则后,银行在车贷业务的利息收入在第一年最多也就下滑6.45%。银行的利息收入幅度平均也就4.0%左右。新算法生效后,这4.0%的幅度顶多下跌至3.74%。用3.74%乘以30%的固定利率贷款(假设所有固定利率为车贷),得1.12%。而不受78法则废除影响的浮动利率贷款,平均利率收入幅度维持在4.0%。当我们把1.12%加上2.80%(4.0%乘以70%的浮动利率贷款),得3.92%,比原先平均4.0%的水平少了2%,或者是8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一旦78法则作古了,银行的利息收入顶多也就下挫2%。 当然,银行体量极大,纵使少了2.0%也是一笔可观的金额。不过,这并不影响银行的整体利润,况且,只要贷款期限过了40%的时间,那么余额递减法就会帮银行迅速收拾腹地。 另一种说法则是认为当78法则退出后,人们就可以提早偿还他们的车贷。这说法在理论上也确实如此,而且我也相信有不少人是有能力早日还清车贷的。只不过,这又要回到汽车的本质。说到底,汽车是日益贬值的资产,这和房产大有不同,也会使得人们提早还清贷款的经济诱因截然不同。 总的来说,废除78法则,我认为对社会的经济效益并不大,更多只是让人民觉得自己的权益有被照顾到而已。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