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I趋势

正面积极去面对生成式Ai,跟它和平共处才是正道。如今,人们应该做的是阻止及消除Ai创作虚假、错误内容,而不是全面相信Ai的创造实力。、 你依然相信人工智能(Ai)不会取代你,但是,懂得用Ai的人会?日新月异的生成式Ai影响甚至改变你的日子已经开始。不管你接受与否,Ai就像政治那样现实,即便是你不参与政治也一样会影响你,而且Ai改变你的下半生和下一代命运的速度,永远比你想像中来得快很多。 创造ChatGPT的OpenAi公司最近宣布,他们已经打破了生成式Ai的文字提示局限,支持用户以图像和语音输入,使用户可以像跟别人讲电话一样的跟ChatGPT交谈。或许今年,也可能两三年之内,当ChatGPT能够通过视像电话跟用户交流沟通时,那就是生成式Ai修炼成仙,哦,不,是修炼成“人”的大日子了。 支持语音和图像输入的ChatGPT就像“超级电脑”有了耳朵和眼睛,可以听明白、看清楚各种事物。它能做到的事,是人们想像得到的,也包括想像不到的,因为它的学识数据库比人类的大脑强大上数亿万倍!现在它只是一个听觉不好、眼睛迷蒙,还行动不便的半成品“智能机器人”。那天,它进化了,你给它安装手手脚脚,甚至轮子、飞翼,它就变成能跑能跳能远行能飞能帮你做工办事的“超人”。自动驾驶纯电动车Tesla就是单功能实例之一。 大部份人对于Ai进化,根本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皆因人们认定此事跟他们毫无关系。人们对Ai发展及进化的既有印象是对的。我遗憾的是,那是人们依循着累积了数千数百年的经验与学识而得的成果。为何Ai发展和进化在我国并未得到大部份人的关注?我想,这种忽视以致轻视Ai实力的现象,可能跟我国从事创意和内容创作业的人数有莫大关系。 根据大马统计局的报告,我国过去5年来,大马文化与创意产业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约为1.9%。另外有报道指,大马大概有100万人参与文化与创意产业。自2022年年底爆红以来,生成式Ai早已进入各行各业,例如有外国投资机构采用Ai分析及提供股市投资建议。 尽管如此,这100万文化与创意人之中,有多少人已经会在工作上善用Ai辅助,则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人们现在以及未来会接触到的各种内容创作,很大部份将是由生成式Ai创作的,其中包括了科幻电视剧、日本动漫动画等⋯⋯实在不胜枚举。知识就是力量这个真理,给生成式Ai发挥得淋漓尽致。以后,Ai势必无孔不入的融入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包括衣食住行及生老病死。 正面积极去面对生成式Ai,跟它和平共处才是正道。如今,人们应该做的是阻止及消除Ai创作虚假、错误内容,而不是全面相信Ai的创造实力。我坦承无法胜过Ai的成就,因此,我对Ai要先抱有怀疑,并对一切事物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你呢?
1年前
今天的AI,就像电影里的恐龙一样,张牙舞爪,向我们冲撞过来。我们能做的,就是排除杂音、厘清观念,让我们回归到人的本质,发挥人的特性;让AI去做AI擅长做的事,我们去做人类擅长做的事。 最近因为出版新书《数码时代:48个生存基本法》,需要出席新书分享会和媒体的访问。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在AI(即将)‘横行’的时代,作为人类的我们,应该如何与AI共处,应该怎么样不被AI取代?” 很明显的,大家都非常焦虑。大家的焦虑从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横空出世开始,再加上媒体广泛报道说世界各地有多少人因为人工智能而失去了工作,结果造成不少人除了焦虑还是焦虑…… ChatGPT令自由撰稿人失业? 我先分享一个我在工作上遇到的亲身经历。 我服务的公司是一家营销科技公司。作为新创公司,我们不定时需要发布新产品或新服务相关的新闻稿。一般上我们都会聘请自由撰稿人为我们撰写这一类以商业为导向的新闻稿。 自由撰稿人一般上会对我们进行采访和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写出初稿,之后再经过至少三轮的修正和编辑,最后才会定稿,这整个过程一般上需要花上至少两个星期。 最近我们又需要发布一篇新闻稿了。结果我们对ChatGPT进行了测试,输入了详尽的Prompt,5秒钟之后,一篇似模似样的新闻稿就产生了。负责新闻稿的同事花了一个小时,做出局部的修正和编辑,一篇可以发布的新闻稿就完成了。 对于一家新创公司来说,除了省下自由撰稿人的聘请费用之外,也达到了完成事情的高度效率。但是,对于另一方的自由撰稿人来说呢,那简直就是噩梦吧!? 难道说,就因为这样,自由撰稿人就会完全失去工作的机会了吗? 我并不这样认为。 专业写手无法被取代 [vip_content_start] 我只能说,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自由撰稿人,你昨天就已经被ChatGPT取代了。如果你很专业,你很厉害,可以写非常深入的文章,我认为市场还是需要你的。以之前的新闻稿作为例子,商业上的新闻稿一般上都非常格式化,所以利用AI工具如ChatGPT很快就可以生成尽如人意的作品。但是如果需要写一篇具有一定水准和深度的文章的话,我们还是需要聘请专业写手去完成这项工作的。 学习与AI共处 各展所长 基于以上例子,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如何与AI共处,让AI去做它(目前)最擅长做的事,我们作为人,去做人擅长做的事。 要如何与AI共处呢?以下我举两个例子: 生命自会寻找它的出口 以上的两个例子,让我想起了电影/小说《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里的一句话:“生命自会寻找它的出口”(Life finds a way.)。今天的AI,就像电影里的恐龙一样,张牙舞爪,向我们冲撞过来。我们能做的,就是排除杂音、厘清观念,让我们回归到人的本质,发挥人的特性;让AI去做AI擅长做的事,我们去做人类擅长做的事。 从蒸汽机到电力的发明,到工业革命,到IT浪潮,到互联网的商业化、再到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人类一直持续地演化和进步,因为,“生命自会寻找它的出口”。
1年前
朋友问我,翻译案子接连被人工智能半途拦截怎么办?没事,我已经跳到另一艘船上去了。约莫就是AI来势汹汹取代文字翻译的同一时候,我开始了口译员的职业生涯,目前正从事医疗口译的工作…… 日前电视台的创意部人员捎来短讯:“欸,抱歉啊,上次谈好的翻译案子,被ChatGPT抢去了。” 当下啼笑皆非,回对方一句:“很好啊,你替你的客户省了钱。” 对方以为我会生气,其实我真的无所谓。今天若换我站在甲方的立场,我也会想方设法压低案子预算,包括尝试使用人工智能做初步的语言转换。 [nonvip_content_start] 在翻译行业,“机器翻译+译后编辑”(MTPE/Machine Translation Post-Editing)已是常态。你可以问任何一位在从事翻译的朋友,相信大部分都曾经通过谷歌翻译、DeepL等翻译机器将文本做初步的语言转换,然后借着自己的语言能力以及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为译文的素质把关。 在翻译法律、金融、医疗科技等内容时,比起语言转换,译员更需要掌握该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判断机器翻译是否过关。而在创意领域,比如文学、艺术、广告文案的翻译当中,译员的角色更像是编辑或作家,根据原文二次创作,所以创意和语言驾驭能力更为重要。 现今不少客户在雇用译员服务时,会指明是MTPE,也就是说文本已经过机器翻译,只需要译员帮忙译后润色和审校的工作。 如果你还在从事低端、低价的翻译工作,很抱歉,你或许很快就会被AI取代。 最近从朋友口中得知,有平面媒体刊登的文章,是直接用ChatGPT翻译的版本。虽然编者在刊登前作了修改润饰,但读起来仍硬邦邦、干巴巴的,好像在吃夹生米饭,不仅没味道,而且牙还磕得慌。 一篇读之无味的文章,弃之我也不会感到可惜。 朋友问我,翻译案子接连被人工智能半途拦截怎么办?没事,我已经跳到另一艘船上去了。 约莫就是AI来势汹汹取代文字翻译的同一时候,我开始了口译员的职业生涯,目前正从事医疗口译的工作。进入这一行后才了解,口译员已经跳脱了纯粹翻译的功能,除了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更需要具有沟通协调、应对突发事件等能力,要时时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都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比如前几天一个远端医疗口译案子,年迈的病人口齿不清,地方口音浓重,据说换了好几个口译员都一一宣告退败。视讯中我瞥到病人身后坐着他的妻子,于是向医生建议,请病人的妻子将他含含糊糊的答复重述一遍,再让我译成英文。 机器会取代译员吗?只懂得语言转换的译员很有可能会被机器取代,惟有那些扎根于某个领域、不单纯做“翻译”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年前
人有惰性,喜欢安于现状,因此才有人的最大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说法。如何攀越“自己”这座高墙,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改变,勇敢地走出舒适圈。不要问“是谁搬走了我的乳酪”,要紧的是接受乳酪不在原地的现状,离开自己的小房子,跑进名叫数码的迷宫,重新寻找自己想要的乳酪……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很多东西正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甚至消失无踪。 新的笔记型电脑,已经没有了CD/DVD光碟机。10岁以下的孩子,恐怕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打字机、收音机、VCR录影机,也没见过电话亭,不晓得电话卡是干什么用的了。再过10年,也许我们的后代只能去博物馆看煤气炉、录像机、电话机等家庭用品长什么样子。 学日语的人都知道《大家的日语》这本全球通用的教材出了第二版,新旧版最大的区别在于词汇及句型的增减。新版删除了电话卡、卡式录音带、文书处理机等词汇,增加了互联网、电子辞典等词语,以应付时代的需求和转变。 [nonvip_content_start] 不管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接不接受,我们都身不由己地进入了凉飕飕的数码世界。无论哪个年龄层的人都必须学习掌握数据,跟人工智能和各种应用程式建立新关系。 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瞬息万变的科技撇在后头呢?IT达人孙德俊在他的新书《数码时代——48个生存基本法》里明确地告诉我们如何掌握时代的脉动,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活得更自在。 我们确实站在时代的转折点,四处都是高墙,包括我们自己。人有惰性,喜欢安于现状,因此才有人的最大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说法。如何攀越“自己”这座高墙,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改变,勇敢地走出舒适圈。不要问“是谁搬走了我的乳酪”,要紧的是接受乳酪不在原地的现状,离开自己的小房子,跑进名叫数码的迷宫,重新寻找自己想要的乳酪。 作者提出下一个10年的生存之道是掌握3个力:学习力、创造力和联结力。AI无处不在,每个人都要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学习新科技,拥抱创新精神,让科技、人文与个体相互联结,无中生有,以创造更多的可能。 特别认同作者的3个建议:把脉将来,掌握下一个风口;立足大马,放眼东南亚;善于利用网络,提高生活素质。通过互联网学一门手艺、报读兴趣班、写诗填词、制作短片……都是创建美好生活的门路。 这些年大家经历了疫情的反复变化,生活形态也起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许多企业为求自救而转向数码化,加速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就连洒脱多年的翻译工作者也受到冲击,我有一些同行开始兴起转换跑道的念头。 当然,对小市民来说,数码化并不是坏事,谁也逃不出AI的掌心。各种繁文缛节交由AI处理,可以免却许多不必要的步骤,也没什么不好。既然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就让自己改变,善用科技智慧,接受数码化社会带来的便利,换个活法就是了,因为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2年前
暂且撇开知识产权与AI取代人类的课题,我们将对AI有更多想像与发展空间。既然连孙燕姿都无法避免被AI取代,我们凡人更是甭提了。我们是否要像孙燕姿那样“思想纯净、做自己”才能与AI共存共荣? 真是没想到歌星孙燕姿,竟然是第一个被AI取代的人!如果没有提示,我第一次听到AI孙燕姿翻唱时,真的以为那是孙燕姿真人的歌声。虽然我平时不太听歌,可是,听多两三次,还是会发现AI孙燕姿的歌声,尽管“AI合成”得十分逼真,依然有点怪怪“不是人”的感觉。不少孙燕姿歌迷都表示,AI孙燕姿的歌声已经非常神似,只不过,还是缺少了感情及人性。 这只是AI翻唱起步期,AI孙燕姿的歌声还有些阴阳怪气,仍在所难免。众所周知,AI的学习及改进能力超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步中。我深信,以现有的AI技术而言,不出3年,也可能3个月,AI孙燕姿就可以超越孙燕姿真人了。某些歌迷也发现,AI孙燕姿后来的翻唱表现,已经越来越好。 生成式AI是大势所趋,如此演进下去,人人都可能是被AI取代的下一个孙燕姿。尽管真人孙燕姿指出了“它没有情绪,没有音调的变化”,但是,她还是坦承“人类再怎么快也无法超越它”及“接受自己是一位冷门歌手的事实”。 关于虚拟艺人偶像的趋势,我2019年的文章《你会支持虚拟艺人吗?》已经提到,虚拟艺人偶像将取代真人艺人,而且2021年的文章《YYDS虚拟偶像是唯一明星》更是讲明了虚拟艺人偶像将是未来唯一存在的艺人偶像。今年爆红崛起的生成式AI技术,突然给虚拟艺人偶像加载了turbo引擎,急速实现了各种实际应用场景,AI翻唱是最新的杰作,接下来也许是AI演员了。如今,AI孙燕姿已经胜过真人孙燕姿,不久之后,AI演员明星势必将打倒各大真人演员明星,2018年发布能帮视频主角换脸的Deepfake不是给大家证明了AI可取代演员吗? 当然,现在大部份的生成式AI应用,还处于玩票性质的初创试用期,以致各大玩家都玩得不亦乐乎。摄影师及设计师玩文本绘图AI,越玩越赞叹AI的惊人表现,也越玩越心惊胆颤,玩着玩着自己的工作很快就完蛋了。生成式AI应用的前路大概是:AI翻唱取代真人歌手、文本绘图AI取代摄影师及美术设计师、AI演员替代真人演员,还有各种各样的AI取代⋯⋯ 诚如孙燕姿本人所说的“凡事皆有可能,凡事皆无所谓”。因此,生成式AI引发的版权争议,也许“皆无所谓”,因为大家一时之间,也没有最好的办法去厘清及处理,个中关系错综复杂,也许永远也解决不了,甚至连谷歌的AI——Bard也承认,AI领域的知识产权问题是一个复杂及不容易处理的难题。 暂且撇开知识产权与AI取代人类的课题,我们将对AI有更多想像与发展空间。既然连孙燕姿都无法避免被AI取代,我们凡人更是甭提了。我们是否要像孙燕姿那样“思想纯净、做自己”才能与AI共存共荣?
2年前
2年前
已经很多年了,微软的Office软件并不能为用户带来太大的惊喜;大家都在用它,除了是一种习惯之外,也是因为办公室软件应用的兼容性。这一次,通过OpenAI技术的导入,微软让Office软件又”sexy“了,並且再度飞了起来! 微软在2023年3月16日推介了Copilot;Copilot是一个人工智能虚拟助手,旨在帮助Microsoft 365的用户创建Office文档。 在我们谈Copilot之前,先回顾一下微软近期在产品品牌上的整合。微软在2022年10月对其Microsoft Office品牌进行重大更改。Microsoft Office被重新命名为“Microsoft 365”。虽然Word 、 Excel、PowerPoint和Outlook等Office应用程序仍然会存在,但微软现在已将这些应用程序称为Microsoft 365的一部分,而不是传统上我们熟悉了三十多年的Microsoft Office了。 Copilot就像Microsoft 365应用程序和相关服务的副驾驶一样,它由人工智能驱动,並可以帮助用户生成文档、PowerPoint演示文稿、电子邮件等。 当然,毫无意外的,Copilot背后的技术是由OpenAI的GPT-4提供支援。Copilot将内建于Microsoft 365应用程序之中,它就像一个虚拟助理一样,以聊天机器人的形式出现在Microsoft 365的应用程序侧边栏中,並允许其用户调用它以在文档中生成文本,或者是基于Word文档的内容创建PowerPoint文档,甚至帮助用户使用Excel生成相关的数据图表。 让我们用以下的使用场景来了解Copilot怎么样颠覆我们的工作环境——你服务的公司即将推出新产品,你就用Microsoft 365的Copilot完成了以下的各项工作: 你提供了新产品的资料和功能给Copilot,它帮你撰写新产品推介礼的新闻稿,然后在Word里生成新闻稿的草稿文档。 [vip_content_start] 当然,这里所提到的草稿或初稿,还是需要你的审核、编辑或调整,才能成为最后的定案,呈交公司管理层或是同事。 以上的工作情况,即将很快在我们眼前发生和落实。它也会为我们目前习以为常的情况带来“破坏性创新”的改变: 话说回来,微软把以上提到的功能命名为Copilot,我觉得是神来之笔。既然叫做Copilot,它其实是一个“副驾驶”,真正主导一切的还是你/用户,还是“人”。微软也很聪明地在推介礼上强调,这个副驾驶有时也可能会犯错,作为用户的我们还是得为我们的文档做最后的“护航”。 已经很多年了,微软的Office软件并不能为用户带来太大的惊喜;大家都在用它,除了是一种习惯之外,也是因为办公室软件应用的兼容性。这一次,通过OpenAI技术的导入,微软让Office软件又”sexy”了,並且再度飞了起来!
2年前
乐观来讲,如果新鲜人在”毕业即失业“前,就自学及掌握了各种AIGC运用技能,也许可凭着这个“以一挡百”的新实力,加上低薪水而抢到一个饭碗。 人类真的开始被AI替代了!据就业服务平台Resume Builder调查统计,在1千多家受访美国企业中,用ChatGPT取代部分员工的比例已达到惊人的48%。这些企业中,有49%已经启用ChatGPT,还有30%正在部署中。 反观在亚洲的日本市场,早已推出了AI创作歌曲付费服务。在中国市场,文本AI绘图或生成式AI绘图则开始取代了游戏制作领域中不少专业画师职位,导致众多画师被辞退,有者甚至裁掉了一半以上的画师。 据外国某IT公司CEO表示,公司采用AI绘图以后,整体效率提升了50倍以上。另一位CEO则透露,一张图的成本从现在的3千多令吉降至30仙,而且可随意要求修改到满意为止,完工速度绝对是人类画师永远追不上的。如今,经济低靡、市场前景不明朗,换作我是寻求降本增效的公司大老板,一旦了解到只需付数十美元月费,就可以请一个AI当10个人甚至100个人来用,又怎么可能不动心呢? 我曾经采访过国内外电玩、手游制作公司和动画公司,也对游戏和手机App制作、美术设计、广告设计及出版界略知一二。我绝对认同AI绘图(尽管目前还处于初始期)真的可取代人类画师,毕竟事实摆在眼前,不管你怎样抗拒,结果都无法逆转大势所趋。 目前AIGC(AI生成内容)领域的发展,可真是日新月异,几乎每天都有一两个新的AIGC应用诞生,不然就是在现有的AIGC应用添加新功能。你若去开源及私有软件项目托管平台GitHub观察,将发现凡是可通过电脑完成的任务或工作,大概都会有数个AIGC应用项目在开发中,连最近才随着ChatGPT爆红顺势而生且堪称“不可能被AI替代”的最高薪IT新职业——AI耳语者(AI Whisperer,AI提示工程师)都有了一个名为PromptPerfect的自动优化提示的AIGC应用! 更震惊的是,可以在个人电脑上运行的单机轻量版开源码ChatGPT已经公开测试!你可否想像得到,以后每个人的电脑甚至手机里都有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ChatGPT将会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世界吗? 自从ChatGPT爆红以来,IT职场流传一则笑话:你还没被AI取代是因为AI营运成本比你的薪水高。随着AIGC引发的这波裁员潮,公司一般上是依照“后进先出”职场规则裁员,这将导致职场新鲜人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点。 乐观来讲,如果新鲜人在“毕业即失业”前,就自学及掌握了各种AIGC运用技能,也许可凭着这个“以一挡百”的新实力,加上低薪水而抢到一个饭碗。更妙的是,入职以后如果表现优异,甚至还有机会替换掉那个刚刚开始摸索AIGC的可怜上司呢!
2年前
去年与两个在大学念着翻译系的年轻人见面,面对他们想要成为全职译者的热忱,我不太忍心坦诚相告我这两年来对这一行前景的悲观。然而,我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告诉他们我所经历和观察到的趋势。本来要靠全职翻译为生就不是件简单的事,除了实力,还更需要一些机缘;但接下来的路看似更不平坦了。 那时ChatGPT还未横空出世。别的领域我不清楚,但在翻译这一行,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已在很多人未察觉下悄悄但迅速地发展着。在马来西亚,可能很多人对机器翻译的认知还停留在以前的阶段;机器翻译现在偶尔还是会闹笑话,但过去的两三年,它成长和学习之快常常令我咋舌。 马来西亚是发展中国家,往往趋势之浪都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冲到我们岸上。好处是,我们可以有些时间准备。看到有人认为AI写出的文字内容缺乏深度温度,人类译者和作者因而不会被取代;我想到的现实是,多少非行内人士(尤其是出钱的人)会在乎?AI的出现或许不至于淘汰所有的人类译者和作者,的确我也是相信最优秀的人会留下;只是,即使不甘心承认自己资质平庸,我还是有足够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最优秀的那10或20%。 [vip_content_start] ChatGPT出现后,我在网上看到有软体工程师说,现在都会使用ChatGPT来辅助自己写程式,成品还优于公司内30%的程式员。我因而推测程式员也会渐渐被取代,跟从事资讯科技业的朋友聊起时,她也认同。 就连陈珊妮训练人工智能代替自己唱歌都没被发现!我认同陈珊妮说的,已经不关取代不取代的问题,而是AI时代降临,我们可以做什么的问题了。乐不乐意都好,我们已经回不去没有AI的时代了。 于是向来对于新科技总是慢很多拍的我,这次倒是很怕输地开始学习怎么使用ChatGPT和生成式AI绘图工具,顺带关注相关发展。 AI时代出现的新兴职业 于是才知道有指令工程师(prompt engineer)这个伴随AI时代出现的新兴职业。《华盛顿邮报》称之为AI whisperer——通过轻声耳语训练AI之人,听起来颇有诗意。这份新职业冒起的同时,网上也出现一些供人们买卖prompt的网站。与AI沟通成了新时代有价甚至不可或缺的新技能,而与AI有效沟通的指令则成了商品。越懂得跟AI沟通,越懂得让AI协助你达到所设想的目标和期待的效果,在AI时代身价越高。 知道这个prompt的概念后,感觉茅塞有被敲开些许——若以应用谷歌的方法来使用AI,未必能有效应用。譬如,很多人已经发现当遇到它不懂的事时,ChatGPT有时会胡扯、捏造事实、乱编故事。而且由于它的训练到2021年就结束,问它那之后发生的事它都没有相关的资料。 我想,与其把它当成可靠可信、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倒不如把它当作一个可以与我们一起脑力激荡、提供我们一些点子、刺激我们思考、帮我们打草稿的助理或伙伴。但无论是学生或创作者,如果以为丢一个题目给AI,直接拿它写出来的东西就能交差的话,那大概是行不通的。没有自己的想法、创意,不花时间查证、修改、丰富内容的话,出来的成品轻则老生常谈,重则内容不实,甚至涉及抄袭剽窃。 AI时代的伦理红线要划在哪里?我想是人类社会接下来的一大功课了。
2年前
至于ChatGPT是否会毁灭人类下一代?我的答案是两极化:会,也不会。 最近,ChatGPT宣布支持插件功能,可通过互联网连接至网站,获取特定网站伺服器或数据库的实时数据。这就像以前的单机个人电脑,突然有了网络连线功能,不止可以收发讯息、多向通讯,还可以登录网站读取大量资讯。这等如在一个普通人般的ChatGPT加载了各类专门技能及知识,将它变得强大无比,甚至天下无敌!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各种改变,也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及破坏。从早期的电脑病毒、网络攻击、网络赌博、互联网色情等到最近的网络犯罪、网络诈骗、资讯盗窃、网络洗黑钱、存款盗提等,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无限的灾害。具有网络连接能力的ChatGPT大概也将如此衍生出各种类似且更严重的负面影响及破坏。譬如,最近有某些不法分子,滥用AI换脸技术制作色情视频上网兜售。 事实上,能连接互联网的ChatGPT一旦开始自我学习,它学到的知识,不管好坏,都是人类无法控制及预知的后果。悲观者免不了担心它变成Terminator电影中的Skynet获得自我意识,并认定人类是它存在的威胁而试图毁灭人类。我想,现在它暂且还不会。但是,当ChatGPT结合物联网(IoT)技术变成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而接入包括全自动驾驶电动车、无人机等在内的智能工具时,才有能力毁灭人类吧?届时,“坏蛋ChatGPT”想要伤害人类,真的很容易。它只需骇入你的纯电动车全自动驾驶系统,锁死方向盘或破坏煞车系统就行了。 至于ChatGPT是否会毁灭人类下一代?我的答案是两极化:会,也不会。现在的ChatGPT不是“睁眼说瞎话”给出错误的答案,才被人取笑它是“仙家”吗?理智及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当然不会全盘相信ChatGPT。因此,要避开ChatGPT的误导和伤害,人类必须懂得善用ChatGPT这个强大的智能工具,而不是反过来当ChatGPT的奴隶。 若你以为人类早已订下了机器人三定律(Three Laws of Robotics),ChatGPT和AI机器人是绝对不会伤害人类的。这可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所谓的机器人三定律,其实只不过是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小说中出现的一个虚构学说罢了。至今为止,世上没有任何组织有资格制定相关的AI机器人定律。研究员甚至连AI机器人如何学到新知识的原因都不知道,更甭说要管制AI机器人了。再说,即便是制定了有关法律,AI机器人也未必会奉公守法啊? 毁灭人类在无人性无情感的AI机器人认知中,大概是跟玩电脑游戏那样杀害“人类”只不过是执行一个指令的易事。人类以后的生活肯定离不开AI机器人,不妨教你孩子现在开始跟ChatGPT和平共处吧?
2年前
ChatGPT也会写出不正确或荒谬的答案。有IT专家说,在大型语言模型中这是常见的失误,称作人工智能幻觉。马有失蹄时,何况是机器? 聊天机器人ChatGPT席卷互联网,成为近期的热搜话题。这个强大的语言模型降世不过数月,用户数量已突破1亿。究竟它是人类的敌人还是朋友? 自美返马探亲的小叔夫妇也在闲谈中提起这个AI成员的精彩之处。据说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语言情境,包括写论文、做作业、编码解码等,它都能给予即时回应,甚至还会写诗作对。比如这首描写同窗的诗(节录): 在这崭新的校园里/有着各色的同窗/彼此素不相识/却有着同一份憧憬/有的人  性格开朗/妙语连珠/他们善于交际/喜欢交朋友/有的人沉默寡言/思维敏捷/他们喜欢独立思考/追求知识的深度 /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着相同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里追寻梦想/一起度过人生的每一刻 撇开好坏不说,若不点破,谁也分辨不出这是真人还是机器人的创作。 [nonvip_content_start] ChatGPT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精通不同领域的学科,利用大量的文本数据作出响应,通过深度学习识别文字和图片,从而生成文本并进行对话。它是由美国OpenAI基金会研发的语言处理工具,除了文本生成,可望在未来具备听觉、视觉和逻辑分析能力。 以文本翻译为例,在ChatPGT问世之前,为了双重确认一些词汇,我常使用的是DeepL翻译程式。ChatPGT厉害的地方在于除了文本生成,还能翻译文本。换言之,它具有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翻译的准确度。倘若DeepL和最新版的GPT-4对决,说不定后者更胜一筹。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所有语言,或多或少都是模糊的。”自然语言具有不确定的模糊性。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却难免会有词不达意的时候。ChatGPT除了以对话方式与人互动,还能处理复杂的语言工作,润色及修改文本。相信以后再也不会出现语焉不详的商品说明,学生也不用担心写不出满意的论文报告了! 聊天机器人在过去也有过案例,而GPT的出现意味着人工智能已进阶到生成文本及回答问题的阶段。不过,从社群媒体的帖子发现,ChatGPT也会写出不正确或荒谬的答案。有IT专家说,在大型语言模型中这是常见的失误,称作人工智能幻觉。马有失蹄时,何况是机器? 如今是AI的战国时代,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制定AI战略。科技群雄的博弈白热化,谷歌、微软等相继加入聊天机器人的研发。究竟鹿死谁手,现在还是未知数。 那么,ChatGPT会不会抢走人类的饭碗呢?有人列举一些可能被替代的职业如教师、记者、作家、市场分析师、翻译员。我认为文字可以模仿,感情却无法复制。毕竟是人类研发出来的科技产物,没有思考及道德判断能力,加上过于依赖文本数据,仍有许多不足有待改进。
2年前
抢占先机更是赢在起跑点上。此刻不仅要趁早学会控制AI智能,还要懂得训练思考与发问,运用这个工具进行杠杆,让工作开发有效率外,自己也可节省时间,拿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 时下对ChatGPT的讨论,已经从“它究竟有多博学聪明”,到“究竟能取代哪些工作?” 毕竟,以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个AI智能产品绝对不像昙花一现的Clubhouse,只会维持数个月的风潮。在极短时间内突破亿次下载量,加上无论疫情封锁期间,或回归新常态的社交生活,ChatGPT何时何地都可派上用场。 笃定的是,ChatGPT已开启新未来的篇章。前提在于你是否懂得正面看待,把它当作辅助工具使用,还是大材小用,只会让它从事类似Siri的搜寻或拌嘴服务。 有些工作已经能立即胜任。例如,就算目前发展技术仍初浅,它也能算是个很专业的客服。 拥有庞大的知识库容量是其次,最大优势是能毫无情绪地模拟各种客套语气,应对全世界不同种族与语言人士。就算面对刻意刁难的问题,它仍能快速地抓住重点,不发脾气外,还能尽量提供全面性且礼貌的答案。 不用担心接到无理取闹的客户投诉,承受太多负面情绪,导致职场人员累积太多压力而患上忧郁症,就算是半夜三点钟,它都能依旧健康在线,迅速为客户解决问题及提供帮助,对任何企业来说,这就是实际上最完美的专业客服。 重点是,只需要一套健全的后台系统,就能全面应付四面八方的疑难杂症,长远来说不仅能降低人力成本,还可间接维持企业形象,一举多得。 不仅对老板有利,打工族若懂得发问,ChatGPT就像是个万能的小秘书,能帮助搜寻及整理各种资料,将特定事件概述,并针对相关产品或服务提出各种有效建议。就算面对三心两意的客户不断修改要求,有了ChatGPT,至少多了应变调整的筹码。 随时能接受客户的更动计划,对方满意外,自己也不需要熬夜加班;不需要担心与同事理念不合,有了ChatGPT,就足以成为一个耐打灵活的团队。 甚至对媒体业来说,这可能也是未来的趋势。 目前ChatGPT还有个隐藏功能叫“角色扮演“,也就是你可以将它设定成某种身分,当它套入角色后,就会使用特定角色的身分与知识来回应问题。 例如,你可以将它设定为“政治记者“,只要输入特定关键字或事件,它就可自动生成新闻,并针对一些简单的新闻报道及事件概述客观处理,也可即时翻译各种语文新闻,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效率和准确度,却又能免除各传播媒体背后的政治立场。 这样下去的话,“不读书长大会当记者“这句话可能会消失。尤其ChatGPT再继续精进学习,就有机会成为一个能辨识却又能中立报道的工具,而记者或部分文字工作者有很大机率被AI取代。 不过,这些人暂时也不用太过焦虑。至少目前在“文字审美“方面,它依旧无法平衡拿捏。毕竟它并不具备真正的审美观念,偶尔还会出现语法错误或不通顺的问题,因此在涉及艺术性的创作方面,人类暂时还是占了优势。 但这取决于其训练数据和任务。若ChatGPT以光速持续深度开发,难保未来不会具备更精巧且敏感的“情绪“,进而可处理更高层次的沟通与工作。 抢占先机更是赢在起跑点上。此刻不仅要趁早学会控制AI智能,还要懂得训练思考与发问,运用这个工具进行杠杆,让工作开发有效率外,自己也可节省时间,拿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 ChatGPT只是个工具,就像电器或电子产品一样,本身无对错,就像火药发明一样。用得对,把它当作烟火表演,就能让人充满喜庆及快乐;若用在战场杀人,就只能增加仇恨,制造对立。 与其担心被取代,不如转念学习驾驭它。先知先觉学习的话,你也能像ChatGPT一样,开发出无限的运用潜能。
2年前
Meta 蓝勾勾,多少用户会上钩?一千兩百万个付费用户是个关键门槛,不只是Meta,甚至是推特和Snap 等,都希望这会是社交媒体的新机会。 2022年年尾,伊隆.马斯克入主推特之后的其中一个大动作,就是重新推出认证付费服务Twitter Blue,当时推特用户之一的著名恐怖小说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就嗆声说,基于原则问题,他不能接受此付费服务的安排。 当然,这只是Twitter Blue 重新推出之前的“花边新闻”,Twitter Blue 新版本最后还是正式推出了。除了蓝勾勾认证之外,订户也可以享有许多功能,例如推特用户们都等了很久的修改推文功能。 Twitter Blue 的推出,掀开了社交媒体付费服务的新时代。传统上,社交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广告。现在,付费服务将成为社交媒体的新收入来源。 这也“启发”了社交媒体龙头老大Meta。 Meta CEO 扎克伯格于2023年2月20日宣布即将为旗下产品脸书和Instagram推出一个命名为“Meta Verified”的付费服务。该服务主要是针对网红、内容创作者或是商家,他们只需要订阅该服务就能获取验证徽章,并享有主动式帐户保护、直享帐户支援、提高能见度和触及率等服务。 Meta Verified的网络版月费为11.99美元,手机版iOS或安卓则是14.99美元。此服务将在澳洲和纽西兰率先推出,随后会在更多国家推出。 这项新推出的付费服务会对Meta和大众带来什么影响呢? 先来看看这项服务除了让付费用户获取验证徽章外,它还会为他们提供些什么价值: 1. 主动式帐户保护: 社交媒体账户被骇客入侵向来是不少用户的烦恼。如果订阅付费服务之后,用户可以通过Meta主动的帐户监控服务来获得防止冒名顶替的保护,这不啻是那些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商业活动的用户的福音。 2.直享帐户支援: 这些年来,有不少朋友都向我询问是否有办法让他们得到Meta的直接账户支援;这些朋友都说通过和Meta客服聊天机器人的沟通,没有办法可以解决他们面对的问题。可见“直享帐户支援”此一服务是极度具有市场价值的。 3. 提高能见度和触及率: 多年来,有许多社媒用户都经历过以下的经验,有时帖文的能见度和触及率可以去得很高,但有时也可以跌得很低。当然,这也牵涉到社交媒体和用户之间的一种心理拉扯博奕。Meta Verified 开宗明义,可以帮助付费用户提高能见度和触及率,很明显的,Meta 在算法上将会让付费用户享受到付费的”红利”,在算法上给付费用户“优势”。 美国银行研究单位指出,Meta Verified服务将为Meta于2024年吸引到一千兩百万个付费用户,并为Meta 带来17亿美元的收入。 针对此一发展,我有以下三个想法: 1. 元宇宙式微,Meta应该专注核心业务: 扎克伯格一年多前为元宇宙敲锣打鼓,但是投资者却认为元宇宙的成形还需要一段时间。Meta的营收有98.2%来自广告,在业务上可以说非常不多元化。扎克伯格 /Meta 其实一早就应该在这方面做出更具有策略性的布局——如何深耕社交媒体的核心业务,并且利用日活用户超过20亿人的优势,开发新的收入来源才是Meta短期内的当务之急。 [vip_content_start] 2. Meta 的产品开发: Meta 这些年来的产品开发,都相当保守,不管是短视频的崛起,还是现在认证付费服务的推出,Meta 都处于一种copycat的状态。Meta拥有日活用户超过20亿人,其实在产品开发上应该更具有前瞻性和创造力,引领用户迈向社交媒体的新时代。 3. 社交媒体多元化发展: 社交媒体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广告,经过了接近20年的发展,它将进入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当然,广告还是支撑整个社交媒体的最大收入来源,但是,它将会有更多元的发展,认证付费服务只是一个开始,社交商务、NFT、虚拟空间、Super App……种种新的可能性,都会出现,但是需要经过用户和时间的考验。 Meta 蓝勾勾,多少用户会上钩?一千兩百万个付费用户是个关键门槛,不只是Meta,甚至是推特和Snap 等,都希望这会是社交媒体的新机会。
2年前
必须注意的是,来到3月7日,土星从水瓶座转入双鱼座将启动新一轮大环境运势。其影响长达近3年,包含间中有三个月的时间土星入牡羊座顺行尔后又逆行回到双鱼座,直至2026年2月14日。 过去2至3年内行管令对应上了土星入水瓶座的主题运势,例如人们被限制了自由,整个社会以科技方式来操作(直播、线上课、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发展等),影响力之大令很多人毕生难忘。 必须注意的是,来到3月7日,土星从水瓶座转入双鱼座将启动新一轮大环境运势。其影响长达近3年,包含间中有三个月的时间土星入牡羊座顺行尔后又逆行回到双鱼座,直至2026年2月14日。 土星代表的是社会实际运作层面,同时带有务实、实际、接地气、谨慎、严格、讲究数据的特质;而双鱼座则与虚拟、虚幻、非现实事物有关,所以包括了虚拟科技如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 因此,这就不得不提2月份第一个周末在全球爆红的人工智能聊天机械人ChatGPT。ChatGPT是由OpenAI训练的语言模型,没有任何编码人员,并通过大量文本数据来进行自然语言处理、自动化深度学习,以回答人们的问题。 它能够爆红不无理由,事关它能独立完成编程、诗歌写作、文案创造、小说甚至是论文编写等。早在2022年已有不少美国大专测试过了ChatGPT的功能。据闻它不仅通过了工商管理系考试、法律考试,还通过了谷歌初阶工程师的面试。因此,不少科技业者和大众纷纷对它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惊叹不已。 [nonvip_content_start] 因此,类似于ChatGPT的AI软件也相应而生,未来市场潜能无限大。美国网络媒体、新闻和娱乐公司BuzzFeed宣布计划运用AI来当记者撰写新闻稿、做出相关娱乐成品。就连科技媒体CNET也决定运用AI来撰写科技分析文,并在发布前通过人类编辑的审核即可。 不但如此,美国的一些大学还准备采取相关措施来审核、验证大专生所提交的论文是否通过AI来撰写,政府当局也开始着手草拟相关法案。而且,审核AI的软件也在美国如火如荼研发中,以辨识哪些文件、档案、绘图等作品是AI生成的,哪些是人们亲自创造的。 由此可见,AI带来了很多方便,可大幅度减轻人们相关的工作量和复杂度,继而提高效益,显示出市场潜能非常大。尽管AI带来了益处,其反面便是取代很多人现有的工作,以致未来千万人即将失业。 土星也代表害怕、恐惧、后果等。ChatGPT的爆红引起了人们对未来工作上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是可以理解的。为此,著名计算机科学研究者、企业家兼作家李开复先生发表了AI容易取代的20项工作,好让人们提早做好准备。有趣的是,他也提及了AI的其中一大短板便是缺乏同理心。而具备同理心特质的工作就有望能够长久做下去。 例如,未来的教师更需要人性化,以同理心来与学生相处和进行教育,达到人格全方位的发展;未来的医生虽有AI协助分析病情但需要同理心去与病人沟通、相处来做到治疗效果最大化等等。恰恰同理心特质正是双鱼座的正向特质,暗示未来包含和运用同理心的职业或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保护和拥戴的。 目前AI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比方说,ChatGPT目前只能够回复截至2021年的事情。加上倘若它所参考的大量文本数据是错误的话,那它回应人们的答复也将是错误的。因此,其回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需人们自行审查和确认。 再来就是,为了夺回ChatGPT所夺取的市场注意力和影响力(它是微软公司所投资的项目),竞争对手谷歌也推出了自家的Bard AI。但因为错误回复频出的状况使到人们质疑它的能力,也令谷歌公司股价大跌一千多亿美元。其回复能力急需被改进。 在中国方面,有研发团队推出了类似ChatGPT模型的MOSS对话模型,以抢夺市场占有率。不料在公布不到一天内崩溃,逼得研发团队道歉说MOSS技术不成熟,无法支持庞大访问量,所以无法媲美ChatGPT。 最后,也不要忘记日趋成熟的AI生成2D和3D人脸仿真技术(比如,争议多端的Deep Fake技术),以及Meta公司正在运筹的元宇宙(Metaverse)也是虚拟科技范围的重磅话题。但是,后者却在过去一年里被很多人亏说大烧钱,前景不被看好。 虽然如此,也许未来有一天AI聊天机械人配上人脸仿真技术,并在元宇宙如此的平台运作的话,那又会是怎样的情境和影响呢?也就是说,我们或许通过他们(AI机械人)在元宇宙里开会、工作、娱乐、生活,而我们自己(也就是真人)要干嘛呢? 总括而言,ChatGPT开启了AI潮流,而我们人类更是无法阻挡或否决掉任何科技的革命性潮流。真真假假,难以辨别,双鱼座的虚幻主题之大在所难免。唯一肯定的是,要做到以下才是实际应对之道: 1)虚拟科技的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被克服以更为人性化地协助人类,而且协助必须是正面的; 2)相关法律也需要开始被探讨和草拟以避免灾难性事件; 3)未来失业人士需要获得政府当局和相关机构协助以更和谐地过渡或转型; 4)所引起的个人与社会心理学层面问题也需要开始被探讨以助人心向上向善等等。 未来近3年,土星入双鱼座所兴起的虚拟科技发展和运用的这一波浪潮,大家就拭目以待吧!
2年前
与其研制ChatGPT,不如建造水力发电站,为我国的不久将来,提供最重要的水、电资源。 你或许错过了这则小新闻:台湾将研制台湾版ChatGPT以防止来自中国的“偏见论述”或迎合中国论述的中文版ChatGPT。某些人以为台湾反应过敏。然而,当比尔盖兹都说ChatGPT的发明并不亚于互联网的发明,而ChatGPT也渐变成一国实力指标之际,你可能会对台湾应对高科技及软实力挑战的高度警觉性另眼相看。 众所周知,ChatGPT是经由输入的大数据训练而成形的。某些国家喜欢自我美化而窜改历史。若IT企业用这些失真数据训练ChatGPT成形,网民将得到不真实或“单方面论述”的历史资料。这不是危言耸听,日本不是曾多次窜改历史教科书内容吗? 谣言止于智者,要及早制止,而且防范永远胜于治疗。伪数据一旦纳入系统成形,当然需耗费更多资源才能纠正过来。各国如果无法自制ChatGPT,又要避免偏见论述的影响,不妨从溯本清源开始。各国应该揭露和遏止极端偏激论述,假新闻则需及时澄清,以消除其不良影响。 既然ChatGPT将成为国力的表现指标之一,我国是否该研制大马版ChatGPT以便跟其他IT大国平起平坐?我觉得暂且不必。除了最近有个“苏禄苏丹后裔”在国际上打击我国,国内也有少数极端分子在闹事搞破坏之外,我国目前还算是个和平国家。研制及运行ChatGPT需要强大的电脑演算力、财力和技术资源,我国目前正在振兴经济,哪里还有资源去研制短期内无法获利的大马版ChatGPT? 依我看来,目前人性化文字对话的ChatGPT只是2D版罢了,离能通过多媒体方式跟人类交流的3D版虚拟个人助理目标,还有很大的发展与改进空间。话虽如此,IT界要制成3D版4D版甚至5D版ChatGPT,也许只需多一两个“5年计划”,因为多项相关的科技如量子电脑、云端演算及云储存技术、AIoT物联网等,都几近成熟期。我国是否有能力在5至10年之内,装备及准备好这领域的软硬件资源? 我的答案非常肯定:我国是不太可能迎头赶上的了,而且国内外经济每况愈下。据报载,不少商家抱怨政府今年起调高了电费附加费,造成总电费暴涨。与此同时,欧盟已宣布2035年禁售燃油车,我国也宣布要制造纯电动车。这是否需要建立大量的充电站和充电桩呢? 功能强大的AI源自于强大的演算力,而演算力源自于稳定及廉价的电力。我还是老话一句:与其研制ChatGPT,不如建造水力发电站,为我国的不久将来,提供最重要的水、电资源。即便我现在不用ChatGPT,对日常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难道大家希望每年政府检讨是否该为民提供水、电费及各种补贴,或批准业者涨价变成常态?
2年前
AI投资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当中能否取代人类是非常讲究成本和效益的。不要忘记,投资行业的高阶工作都是一堆难以大量重复的特定案例分析,因此,我倾向认为AI最后是成为人类投资者的得力助手,而不是替身。 上个星期写了AI投资并不会取代人类的投资工作,有朋友认为没有写明AI在投资工作上的优缺点,故此有了这篇文章。 首先,前文已经说明追踪AI和机器学习的投资基金,其成绩表现比不上美国大盘,而且偏保守。这当中是受到了背后的投资风格、基准以及演算法的影响,有人会认为这笔账不应算在AI上。但是,这也是市面上绝大多数的AI投资的主要方式。它们会要求客户填写资料来分析客户的风险偏好以及投资需求,选取由专人筛选后的合适ETF,并根据市场状况来实时调整投资组合。 这种方式看似已经完全自动化了,但还是存在相当大部分的人为因素,例如:由专人筛选的ETF就有了人类的偏差,而很多人都忽略的一点就是一开始的分析风险偏好的问卷调查。许多人在填写过程中,无法区分出“真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例如一位保守的人可能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有冒险精神而在问卷中选择那些偏向高风险的选项。 [vip_content_start] 因此,一份问卷调查要能够真实反映一个人的投资风险偏好是很困难的,之后所配给的投资选项就容易出错。 以上也只是市面上流行的AI投资缺陷,要真说到能力上的缺陷,那就是对数据的诠释。如果只是看数据的话,例如失业率,那么在2020年AI投资应该选择偏重现金,而不是股票,因为美国在疫情爆发初期就派发大量津贴,许多美国民众所领取的失业津贴比失业前的薪水还要高,试问有多少人愿意工作。这就创建了一个“高失业率,但大家都有钱花”的扭曲状况,对人类来说这并不难理解,但是对机器来说是比较困难,因为没有先例。 的确,如果没有先例的话,许多人类也会不懂得判断自己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才对,不过人类的抽象理解能力比机器强上好几倍,得以从一些相似的历史事件中抽丝剥茧(或者对号入座)并找到应对方式。反过来说,如果这些事情是见惯不怪的话,那么肯定是有强大储存和读取能力的机器更有优势。 不过,这个数据有另一个挑战,那就是数据的库存量。相信大家看过各种机器人叛变或者骇客技术的影视作品都会看到的就是AI大量截取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并从中作准确的判断。然而,这些准确判断都建立在“数据唾手可得”的前提上。须知,并不是每样事物都有数据可以读取,只要是研究过美国和马来西亚市场的读者应该知道前者的居民收入数据更新得非常频密,而且相当细化;反观,后者的数据就比较缓慢(严重滞后),分类也比较粗糙。另一个例子,许多人批评不透明的中国,其数据库其实相当完整,而且每个月都有更新。 AI投资要有效率,自然也只能选择那些高度数据化的市场,否则就是无用武之地。 最后一个就是数据是否有利可图。市面上有许多数据服务公司,有些是专注在消费者数据的如AC尼尔森,或者是金融服务数据的如Experian,又或者是科技数据的IDC等等。这些数据服务商定期弄各种各样的问卷调查和推出研究报告,都是尽可能地去发现市场里那些没有官方机构在做但又具备商业价值的数据并汇整。也就是说,这些机构寻找数据是有利可图的。 一旦这些商业利益被抹去或者大幅压缩,这就会取走数据服务商的经济蛋糕,使得他们停止发现和整合数据。而AI投资就是要尽可能地获得更多免费或者低价的数据,最后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每一个单位新数据的回报率可能就会接近这个单位数据的获取成本。这也就是“信息获得悖论”,也是AI投资需要克服的难关。 综上所述,AI投资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当中能否取代人类是非常讲究成本和效益的。不要忘记,投资行业的高阶工作都是一堆难以大量重复的特定案例分析,因此,我倾向认为AI最后是成为人类投资者的得力助手,而不是替身。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