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was Mawas

每次在森林里面游走,经常会听闻千奇百怪的神话故事,有些警示人类提防妖魔鬼怪,有些颂扬祖灵与神明的庇佑。但在原住民的世界中,有一个角色既善又恶——它被认为能吞噬人类的灵魂,也被当作森林的守护者。 这个充满争议的“物种”拥有很多个名字。在北美洲,它被称为Bigfoot或Sasquatch;在喜马拉雅地区,它被称为Yeti;而在马来西亚,它的其中一个名字叫作Mawas。 没错,它就是那个频频在世界神话里出没,但未经证实的神秘生物“大脚怪”。关于Mawas的记载并不多,最早的文献可追溯到英殖民时期。当时,探险家曾在马来半岛内陆听闻原住民与大脚怪相遇的故事。这些纪录通常将它描述为一种6至10英尺高的生物,除了长着一身黑色或红色长毛、与人猿相似,还具有超自然力量,能在森林中迅速移动。 那大脚怪曾经在哪里出没呢?根据一份2005年的报道,有3名工人通报,他们在柔佛哥打丁宜的Mawai原住民村目击过3个大脚怪。随后,人们在附近发现了巨大的人形足迹,其中一个长达45公分,造成国内外一阵轰动。 隔年,柔佛州政府甚至成立了一支森林探险队伍,试图核实大脚怪的存在,而这也是我国史上首次搜寻神话里的生物。 当大脚怪走进儿童剧场 先不论柔佛州政府最终是否找到大脚怪,我最近倒是“遇见”了一只!不过,地点不在南部,而是雪兰莪州。几个月前,我应特姆安族艺术家Shaq Koyok的邀请,前往他的村子,一窥这只传说中的大脚怪,没想到它的模样既可爱又逗趣,和文献中的描述大相径庭。事实上,它是一个跨领域艺术企划“Awas Mawas”(小心大脚怪)的作品。发起人包括雕塑艺术家龚伟廉、视觉艺术家黄森林、剧场编剧Ayam Fared、社区艺术家Fairuz Sulaiman和表演艺术工作者Malin Faisal,并受到人人人鼓剧场的支持。 受到美国面包傀儡剧团的启发,该艺术团体在特姆安族和玛美丽族的村子各停留3周,与当地人探讨神话寓意和土地议题。期间,他们让孩子自由创作故事与绘制角色,再结合大人意见,然后一起利用纸皮箱、枯叶和竹条等环保材料制作踩街大偶,包括Mawas、特姆安族祖灵Moyang Lanjut和玛美丽族祖灵Moyang Tok Naning。 活动最后,这只“现代版Mawas”负责担任旁白,引领全村人文化游行,并由小朋友演绎两部内容各异的剧场作品,鼓励他们通过艺术实现自我赋权,同时让公众透过这场温柔的抗争,更深刻地理解原住民的集体困境。例如,特姆安族的剧本设定在村民熟睡之时,一群食人妖怪Kayek驾驶罗里巨兽(Lori Raksasa) 偷走他们的土地。隔天,村民与Kayek谈判失败,对方竟然用大火焚烧森林报复。无奈之下,村民只好进行hentak balai仪式,呼唤Moyang Lanjut帮忙,最终成功守护家园。 玛美丽族的故事背景则与油棕园紧密相连,讲述一个小男孩为了让爷爷雕刻祖灵面具而踏上寻找nyireh batu木材的旅程。途中,他遇到了一群伤心的螃蟹和蜗牛,得知这种树已经不复在。就在此时,Moyang Tok Naning突然现身,告诫他们,唯有让红树林重生,才能解救当前的困境。 由于与油棕树的谈判破裂,并遭到对方挑衅,村民和大蜗牛决定勇敢地撞破坚硬的围墙,让海水重新流入沿岸,淹没那些经济作物,最终让红树林死灰复燃。 无惧困难 原住民儿童吉隆坡街头抗议 或许是因为这个艺术企划反响热烈,Awas Mawas团队在今年2月将原住民的神话角色搬到吉隆坡街头,让城市人能近距离接触到这些边缘族群的故事。可惜的是,当天天公不作美,游行未开始便下起滂沱大雨,原定的户外活动被迫调整动线。 当人人人鼓剧场的成员敲响节奏感十足的鼓声时,原本有些气馁的小朋友再次扛起神话里的道具,不断高喊“Awas Mawas”,昂首阔步地穿梭于金三角的各大百货商场,吸引众人目光。唯有那些“行动不便”的踩街大偶不得不提前运往游行终点——成功时代广场——静候游行队伍到来,再呈现先前排练过的儿童剧场演出。 当天,我拿着相机到现场支持,看起来有些狼狈。一来,雨势实在太大,拍摄变得极为困难;二来,吉隆坡的步行环境宛如“行人地狱”。尽管有执法人员协助开路,我仍为那两只 Moyang 捏了一把冷汗,生怕它们在半路“肢解”。 自建国以来,马来西亚政府一直以汽车为导向规划城市,发展计划频繁却缺乏整体考虑,导致行人在过马路时,经常面临生命危险。这种将“人”排除在外的建设方式不禁让我思考——它是否也无形中压制了社会运动的萌芽?毕竟,当人民连走上街头都变得困难重重,又如何抗议,如何发声? 当然,抗议不一定非得通过摇旗呐喊或血腥冲突来实现。当这些原住民小朋友勇敢地走上街头时,我看到的,是力量的觉醒。在这座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他们背负的“纸皮土地”或许显得稚嫩,甚至被大雨浸湿,但这一切拼凑起来,却成了对资本主义最有力的控诉。神奇的是,在我过去的经历中,许多原住民仪式总是在开始时下雨,结束时放晴,而这次也不例外——仿佛祖灵正默默参与着这场游行,与孩子一同前行。 更多【山林珂普】: 郭于珂/几根烟的时间? 郭于珂/拒绝共食会招来蛇? 郭于珂/家在吉隆坡国际机场
2星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