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Circum-

和朋友在华人主题餐厅用餐,朋友发现餐厅提供筷子却没提供刀子。餐毕,询问主厨此事,他证实,“因为是华人主题餐厅,希望宾客使用筷子,事实上,许多外国人也喜欢用筷子的…… 我与大马朋友在台北Circum-用餐,那是台湾首家主打华人菜的时尚餐厅。大马朋友发现一件特别的事——餐厅提供筷子却没提供刀子,生活在多种族的国家,他比我还敏感。 这会儿我也注意到了,相对于马来西亚,台湾多数是汉人,餐桌上有筷子是再自然也不过。然而我忽略了餐厅的地理位置与价位,它位于国际五星级酒店楼下,一客餐均价约五六百令吉,只有筷子跟叉、没有刀,会不会让一些欧美人士感到不便呢? 我们猜想有两种可能:一是不放,二是忘了放。当主菜上桌,答案昭然若揭,主菜鸭胸肉已是切开的方块状,可以直接用叉子叉或用筷子挟着吃。餐毕,我询问台籍主厨Leo此事,他证实,“因为是以华人为主题的餐厅,希望宾客使用筷子,事实上,许多外国人也喜欢用筷子的。” 看似一个小细节却是重要的一大步。传统中餐厅预设用餐者为华人,因此多使用筷子,只是遇到外国人,店家会提供刀叉匙以展现服务与善意;这跟Circum-预设用餐者为外国人,诉求华人与华人饮食,意义上不太相同。 在我看来,它彰显了华人主体性,不被西方思维主导——在这里,由我来论述我的食物与饮食文化。即使用了西方的出菜方式或烹调技法,那也是因为我(这个华人)想这么做而做,而非为了照谁的规矩而做。 我记得自小学英文,每个人都会被老师取一个英文名字,还是外国人的名字,如:Anny、John什么的,像我就叫Sarah,长大后才怀疑:为什么不是自己的本名Ching-yi?外国朋友知道后也大感惊讶:“你怎么会有外国名字?!”那就跟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介绍自己名字叫“秀芳”、“志雄”一样奇怪。 我的英文老师说,这么做是为了让外国人容易记。不,不该是这样的,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至于名字容不容易记,那是 [vip_content_start] 对方的事情。一如筷子,筷子就是筷子,华人饮食最直接的印记,便是从筷子开始。至于该怎么应对筷子,使不使用、如何使用,那是对方的决定。当然,我也同意拿筷子实在不容易,我到现在筷子拿法也是不标准的,但仍庆幸我是使用筷子进食的人,因为它的功能性强大。 我遇过一位在土耳其开中餐厅的华人,他说来用餐的外国人特别爱用筷子,以能操作筷子为乐,宁可在筷子的尾端缠上橡皮筋(避免筷子“遁逃”),也非要用筷子进食不可,因为能操控筷子让他们显得有成就感。 翻转似乎逐渐发生当中,根据《食物设计》(Design Beyond Food)一书,英国前卫风味艺术家邦帕斯与帕尔(Bompas & Parr)提到,20年前,身边朋友几乎没人会用筷子,而在这20年间,全球的亚洲饮食文化迅速蔓延,光这点就已经完全改变伦敦人吃东西的习惯了。过去,餐馆会为了迎合在地人而做出“英味粤菜”,现在则能吃到展露自我特色的“原汁粤菜”,是一件很棒的事。 近两年出版了多本与华人相关的书籍,华人议题有一定的讨论度,而说到华人饮食,我认为认识筷子是第一步;至于食物,还有好长好长时间去探究呢。
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