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hello Kitty

4星期前
4月前
9月前
10月29日是美国“国家猫咪日”,虽然我们是马来西亚人,但猫咪是属于全世界的!来,我们谈一谈猫猫狗狗。 稍微谷歌下,你会发现许多国家都替猫狗设定了特别节日,以唤醒人类对毛茸茸大佬的关爱之心。例如9月9日(台湾)和11月1日(日本)是以狗的谐音,或类似犬吠声的数字而设立的狗狗日,而2月22日(日本)、4月4日(台湾)及8月8日(加拿大)则是同样理由而设立的猫猫日(顺带一提,10月29日是美国的“国家猫咪日”),可见猫狗多么受世人欢迎啊。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爱猫狗,但喜欢的人肯定不在少数。不同人与猫狗的相处过程中,会与它们套上不同的关系联结,像叫猫狗为毛小孩,自己则是父母,又或称猫咪为主子,自嘲是铲屎官(仆人),甚至把猫狗当成是同辈友人般倾诉烦恼。 人们通常为实用价值而豢养牛羊家畜,但我们是因怜爱而养猫狗。猫狗作为承载人类情感投射对象,其地位要比其他物种更受人类重视这点,并非偶然。 但饲养猫狗并非易事,受种种因素所限而不敢或不能养的人还很多。因此今天我特地挑选以下3本毛茸茸私房书套餐,透过文字间感受毛茸茸的治愈力,也同时多了解动物与人类共处时的不易之处,对动物报以更多宽容和体恤。(作者按:虽然狗狗也很可爱,但因个人偏好,以下内容猫咪被提及的次数将会多亿点点,还请狗派读者海涵。) ◢开胃小菜私房书——《知日·猫》 中国中信推出的《知日》系列杂志,主打每一期以日本文化某个主题切入出版全本特辑。2012年8月以“猫”为主题的《知日·猫》,成为这系列杂志最为畅销的前六名之一,由此窥见猫咪的魅力无边。 《知日·猫》封面仅印着一枚放大的倒三角粉嫩猫鼻,就完美击中爱猫人士的死穴,让人直呼可爱爆表。而杂志内容几乎涵盖所有你可联想到的,“猫咪+日本”关键词而衍生的人物、文化、潮流符号。 日本作为盛产漫画大国,以猫咪为主角的作品多不胜数,当中最具海外知名度的哆啦A梦与Hello Kitty ,你肯定耳熟能详。再来像是《我为猫狂》(What’s Michael?)、《甜甜私房猫》、《猫拉面》、《来来猫》、《猫绘十兵卫》、《南瓜的冒险》……几乎只要说得出来的猫漫画,都载录在杂志里。 除了二维漫画的猫咪IP,《知日·猫》也推荐了不少以猫闻名的景观和相关人士。在田代岛(也称猫岛)港口守候渔民丢来新鲜鱼喂食的猫群、在青绿稻田和老奶奶一起劳作的异瞳色白猫、头顶橘子一脸无奈的猫叔、神闲气静戴着标注“执行役员”项圈的三花猫站长阿玉……如果觉得心情低落,又没猫咪可撸时候,打开这本充斥满满萌喵照片的杂志,是一个不错选项。 ◢正餐私房书——《动物公民》 比起开胃菜的《知日·猫》,《动物公民》的大块书外观或许会让人望而生畏。但请不要退缩,因为阅读这本书,可以很大扩充对哲学的认知和想像。 对于动物的科学研究,绝大部分人会惯性与生物科学范畴做想像连接,却可能没曾想到在哲学范畴里,还有“动物伦理学”这门分支研究领域。 因为“动物伦理学”是较年轻的领域,所以整体理论框架有许多待补空缺。反过来说,这也是一门极多未有定论的争议,且常遭人白眼的学科。 初期的动物伦理学研究,集中在人们该如何去提升对动物的道德义务。到了后期,动物伦理学开始发展出“是否需要给予动物公民身分?”,即将人类需要对动物贯彻的道德义务,提升为法律义务的探讨声浪。很显然这样的讨论架构,在现今还有更多人类权益都未完善修改的背景下,显得过于超前时代。 一般拥有家养宠物的人,固然不会去伤害自家毛茸茸,甚至有些人会把自家毛孩等同家人般亲密相处。但这样的例子不是多数,且只针对个体动物或某种动物族群才会有较为亲密的接触关系。诸如和人类相处已久,接受了长期驯化的猫与狗。 猫狗人士爱护毛孩的拳拳之心多有所闻,但若要落实动物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却又是另外更高层次的讨论。将猫狗比照人类,赋予一般人类公民的权力和福利,势必牵涉出更多细节需要探讨究竟。 以文化社会学家与文化地理学者的看法,现代社会所存有的空间概念,像是城市、郊区、工业区和农业区等,是属于“人类”而非“动物”。尤其是在高度发展的城市,多不把动物的生存空间纳入考量。只要你是公路使用者,或多或少都曾见过横躺在马路上的动物尸体,对此有些人认为这样的情况有在逐年减低,认为是动物进化学会了过马路。但也有人指出这仅是一厢情愿的说法,更大可能或许是动物数量越来越少,所以被撞毙的尸体也减少了。 但若把猫狗比做人类,那就需要有比照残障人士专用通道一般,也建设方便猫狗越过马路的设施;还要考虑让猫狗节育是否侵犯了它们的生育权力(想像一下古时候对太监的阉割);还有不让毛孩出外溜达是否就如同限制人类自由般触犯法律。 这些与原有人类利益冲突的想像,正是让初涉动物伦理学的人们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之一。不过在《动》一书里,两位作者提出了较为新颖的着眼点。他们不是抽象地去谈论动物有(或者没有)公民的地位,而是强调人与动物的具体“关系”才能带来集体的责任。 作者认为要把动物归纳进人类社群的责任,得先把动物分成3类:❶人类驯养的动物(如猫狗与牛羊的宠物家畜等);❷纯粹的野生动物(如生存在山野的虎豹、大象以及海洋的鲸鱼海豚等);❸与人类混居的野生动物(如老鼠、松鼠、麻雀、鸽子等)。 将动物分类后,再与人类相互参照,即把第一类驯养动物比照一般国民,享有公民的权力与福利;第二类野生动物比照国內的原住民,获得生命、资源与栖息地的保障;第三类与人类混居的野生动物,则比照美国的阿米许人(Amish),与其他人保持距离但同时生活在社会体制内。(作者按:阿米许人是美国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基督新教再洗礼派门诺会信徒,日常穿着19世纪服装,不使用汽车及电力等现代设施,过着原始简朴的生活方式。) 上述的分类比照,在某程度上让现有动物论述得以进一步扩展,也更具体描绘了动物公民权的架构轮廓。 看到这里,或许你只想呐喊:“为什么需要了解复杂的哲学,我只是单纯喜欢毛茸茸,想被毛茸茸治愈疲惫的内心罢了!” 若因主菜过硬而让你产生阅读胃口不适,笔者深感抱歉,让我们来看最后一本书吧! ◢甜点私房书——《总有一天会养猫》 光看甜腻腻的书名,是不是让你精神一振呢?这是一本由拥有10年铲屎官资历,饲养了6猫1狗的化学博士所撰写的专业喵书。 第一、二章的内容,非常适合想要养猫的新手饲主阅读。从了解猫咪的生理特征认知(例如尾巴的摇摆幅度)学会如何与家里猫咪互动,并且更精准读懂猫咪的心情好坏。学会猫咪其实爱吃肉多过吃鱼(天知道为什么我们一直被灌输猫咪爱吃鱼的错误知识啊?),准备出最符合猫咪营养所需的餐点。只要消化完前两章的知识储备,恭喜你,你已是个合格的铲屎官。 后面的章节,作者则会跳出饲养的单纯个人角度,从社会文化侧面撰写对猫咪的联想和思考。像是作者认为猫咖的存在,其实也反映了社会关系被商业私有化的现象。因为猫咖里的猫咪作为情感对象,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但这并不是带回家里饲养的家庭生活亲密关系,而是随时可以切断,无责任负担的速食感情联结。 提及猫咪其实在某些地方因为数量太多,导致当地野生动物生态链被影响,进而被人类扑杀的情况。前不久澳洲政府提出,境内猫咪每年杀掉26亿只野生动物,严重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当局计划在未来5年花费6000万澳币来扑杀野猫,甚至打算加强执法,限制每户人家的宠物猫数量,并且禁止宠物猫晚上出门溜达。种种措举限制,引起诸多爱猫人士抗议。 要如何让猫咪能够在不影响当地社区和生态环境下生存,终究还是需要人类想办法去调解。毕竟不论是猫狗或任何宠物,最初都是人类自己将野生动物带回家,长年累月亲手驯化而成的物种。 爱它,就要主动了解它,并且义无反顾承担起养好它的责任。这就是本书作者贯穿全书的重点讯息。 与动物联结的关系中,主控权往往掌控在人类手里。如何与之共处,其实也反射出人类自身的道德与文明高度。宠物猫狗不仅仅是有疗愈可爱的一面,实质上还有沉重的生命责任需要人类去承担与正视。
1年前
2年前
6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