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KK園

打工騙局的作業大同小異,先以外國高薪工作為誘惑,把受害者騙到泰國,再帶到緬甸,發訊息給家人索取贖金,一旦家屬籌不到錢給贖金,就會切斷消息。 報道/攝影:魏美琪、彭欣怡 打工騙局的作業大同小異,先以外國高薪工作為誘惑,把受害者騙到泰國,再帶到緬甸,發訊息給家人索取贖金,一旦家屬籌不到錢給贖金,就會切斷消息。 失蹤者受困緬撥電報平安要求家人勿給贖金 森州兩名華裔青年今年7月墜入打工騙局,至今仍受困在緬甸,其中一名受害者曾撥電回家報平安,還叫家人勿理會一切要求贖金的信息,和他一起墜局的朋友毫無音訊。 兩名青年分別是黃志安(25歲,廚師)和黃威盛(24歲,天花板裝修員)。今年7月,黃威盛向母親透露,要和朋友到美國打工,接著在7月30日出發,隔日黃威盛發信息指兩人在泰國被扣,同一天家人接獲陌生外國手機傳訊息,指其兒子已到了緬甸,要給錢才能贖人。 2人仍在緬甸 1無消息 兩名失蹤者的家人8月初尋求馬華公共服務與投訴部主任拿督斯里張天賜求助,至今2個月了依然沒有消息,據瞭解還在緬甸。 黃志安的表哥向本報表示,早前黃威盛有致電家人報平安,但叮囑家人勿理會來自不明國外號碼要求贖金的信息,指他們的主管表示不會這麼做。 他們得知,兩人正在緬甸打工,工作性質與詐騙有關。 不願具名的表哥說,他們知道的不多,只知黃志安和黃威盛被派到不同部門,所以黃威盛也不清楚黃志安的狀況。 主管通融才可撥電 “他們(黃威盛家人)說,這通報平安電話要得到主管通融下才能撥出,相信黃志安工作的部門主管沒有通融,所以他不能與外界接觸。” 表哥說,黃威盛有提到工作地點有很多人,來自不同的國家,他只是報平安,沒有向家人求救或要求金錢等。 他對黃志安的社交圈子瞭解不太深,對黃威盛也不清楚,但阿姨(黃志安母親)則認識對方。 表哥說,事發至今,家人一共接獲3個要求贖金的信息,通過微信、WhatsApp、Messenger不同平臺發送,有的是語音,有的通過中文輸入,但是能分辨得出是中國口音。 柔男駕電召車載客翌日播電赴緬打工 在柔佛,一名華裔男子今年7月中清晨外出駕電召車,之後告訴家人下午要載人去怡保,但翌日下午打電話回家說,已經出發去柬埔寨打工。 這名年約30歲的華裔男子是瞞著家人通過臉書找工和出國打工,一走就是4個月無音訊。他的母親及妻子接到勒索電話,讓家人很擔心他的安危。 來自新山的李太太指出,兒子阿南(化名)是清晨4至5時如常外出駕駛電召車,之後說下午要載人去怡保,她們要求阿南共享位置,但是阿南沒有回應。 “當天下午5時許,阿南突然傳來古來診所的位置,我們以為他發生什麼事,馬上根據傳送的地點尋人,但是找不到他。當我們成功聯絡上他時,卻不是他本人回應,而是口操其他國家語言的其他人。” 她說,阿南翌日下午打電話來報平安,聲稱要去柬埔寨打工,大約工作半年就可以回國。 他之後偶爾會發信息給妻子報平安,“阿南後來才透露,他是上網找工作,有朋友介紹他到柬埔寨當廚師,抵達後卻被教導上網做工,若不根據指示就會被打,做不到業績,則要賠錢。“ 被威脅不可報警 由於擔心阿南的生命受到威脅,李太太找上馬華公共服務及投訴部副秘書李翰霖求助,後者指示她們去報案。 “阿南之後偷偷聯絡我們,他指對方威脅他不可報警,有人報警後被打很慘,甚至被電棒毆打。” 她說,阿南之後又來電指對方索取高昂的美金贖人,之後就失去聯絡。 疑妻子懷孕需錢養家 李太太指出,阿南的妻子已懷孕,相信兒子是為了找多一些錢養家,才會上網找工。 李翰霖提醒民眾對網上交友謹慎,很多網友並非真正的朋友,有可能是詐騙分子假扮的,只為了把更多“豬仔”騙去詐騙園區,最終威脅對方工作。 辜健鈫:砸重本降警戒心“豬仔”先飛歐 再轉賣緬 “犯罪集團為誘騙豬仔到緬甸從事詐騙工作,不惜砸重本讓“豬仔”先到歐洲國家,降低他們警戒心,再把他們誘騙到泰國後轉賣緬甸。” 大馬國際人道主義組織(MHO)公關總監辜健鈫相信,中緬去年聯手大規模打擊電詐行動後,緬北的電詐園區受到重創,面對人手吃緊的問題,才會下重本並大費周章把人騙去園區。 他粗略估計,安排出國一趟至少花費超過1萬令吉,但詐騙集團依然不手軟,證明他們非常需要人手。 “再說,只要把人騙到手,這筆花出去的錢很快就可以回本,因為‘豬仔’不但被強迫從事電信詐騙,詐騙集團還一次又一次向‘豬仔’的家屬勒索,這種情況其實相當普遍。” 先在英西當代購再轉賣女子家人遭勒索8萬贖金 MHO近期接獲不少採用以上手法將本地人騙到緬甸的投訴。其中一名35歲已婚華裔女子,先後獲安排前往英國和西班牙代購,最後一次被安排到泰國後,人肉販子就將她轉賣到緬甸電詐園區。 “詐騙集團向這名女子的家人勒索2萬美元(約8萬2150令吉)贖金,其家人翻找她的記賬記錄,才發現她曾經到英國和西班牙當代購賺錢。” 哥哥在9月7日接獲她來電,聲稱被騙到緬甸,隔天又撥電要求家人支付2萬美金(約8萬6000令吉)贖金,否則會被賣到園區從事詐騙工作。第三天人口販賣集團再致電要贖金,家人籌不到錢後,自此沒有消息。 有鑑於此,他再次勸請民眾切勿輕易相信海外打工的邀約,更不要相信輕鬆賺大錢的工作機會,以免墜入詐騙集團設下的圈套。 豬仔或“黑化”當人販子中介 至於傳言指一些回國的豬仔已經“黑化”,或者被利益燻心,他們回馬後成為人肉販子的“中介”,把更多大馬人騙到外國,針對這點,辜健鈫不置可否。 “據我們瞭解,獲救‘豬仔’當中確實有人自願到詐騙園區工作,因此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包括他們回國後,以各種手法誘騙國人出國,再拐到緬甸。” 泰國過江龍:已知賣豬仔手法多數欠賭債自願“被賣” 過去常協助安排豬仔回國,被稱為“泰國過江龍”的大馬商人黃先生說,經過鋪天蓋地的報道和宣導,很多年輕人都知道詐騙園區的操作手法了,不可能還會被誘騙,他相信絕大部分是欠下賭債而需要找錢還債。 至於最近賣豬仔活動以新手法誘騙本地人到詐騙園區,黃先生說:“只不過酒瓶裝新酒而已。” 基於人身安全問題,他與彭亨州行政議員沈春祥已經不再涉及到園區拯救被誘騙或販賣的豬仔。 不鼓勵家屬赴園區“救人” 黃先生說,無論他們再努力,也無法救出所有人,而且許多人都是自願去的。 “有些是談好了,想要賺取高薪,有些則是在本地債臺高築,想要逃離,以為到了那邊就可以過好生活。” 他說,園區一帶是危險的地方,他不鼓勵家屬前往“救人”。 他補充,拯救豬仔應該是政府的責任。 陷打工騙局 至今無音訊 這些陷入打工騙局的人士只是今年一小部分的案件,他們至今音訊全無…… 稱好友介紹到國外工作 ●沙巴青年莫哈末安迪阿茲林(29歲)獲小學同學兼好友介紹一份到國外的工作,10月17日從亞庇飛到檳城再轉機到曼谷,以便陪同一名女子進行黃金買賣,說好10月23日就會回沙巴。兩天後他和女子直接被載到緬甸詐騙園區。他曾致電父親阿都拉曼,指詐騙集團要他付3萬美元才放人,否則會賣掉他的器官。 到清邁面試後斷聯 ●23歲的李先生8月29日到泰國清邁面試工作,並告知家人兩三天後回國,期間一直和女友保持聯絡和分享GPS定位,後來登上一輛福特四輪驅動車,定位一小時後斷聯,至今完全沒有消息。 遭不法分子索10萬贖金 ●砂拉越詩巫梁立豪(18歲,推銷員)被遊說到泰國做生意,結果7月23日撥求向表哥謝先生求助,指不法分子要他家人付10萬令吉贖金才肯放人。 赴泰當高薪“羅裡司機” ●郭姓青年(24歲)在臉書找到泰國高薪“羅裡司機”的工作,6月22日從古晉飛往吉隆坡,再轉機到曼谷。他最後一次發出手機定位已身在緬甸的KK園區。郭姓青年聯繫友人說要1萬5000美金贖金後匆匆掛電話,其家人已報警。 當運菜司機被騙至緬泰邊境 ●霹靂江沙吳姓男子(30歲)6月間向家人表示找到一份運菜司機的工作而出發到檳城,家人當晚接到弟弟女友的電話,指吳姓男子說要去吉隆坡,但之後發給她機票和飛機內部的照片,表示正前往泰國。她當晚最後一次接到男友電話說有人要他渡河,發送的位置顯示在緬泰邊境一條河邊,十分接近KK園區。 稱赴泰拜神失蹤 ●一名男子(37歲)告訴妻子劉女士(33歲)5月7日出發到泰國拜神,一名前同事會接機。丈夫落地泰國後發定位卻顯示接近緬北,她感覺不對勁叫他嘗試逃跑。當晚10時12分丈夫告知已落入不法集團手中。最後一個定位是在泰國的美索。 弟赴隆旅遊被拐至緬 ●彭亨州曾姓青年(19歲)4月22日離家時告訴家人要到吉隆坡旅遊,次日姐姐接獲他從緬甸發信息,要求家人支付5萬令吉贖金,還收到他雙手上銬的照片。 兒抵緬遭拐索贖金 ●陳先生(27歲,電召車司機)的父親3月30日深夜接到兒子來電,聲稱抵達緬甸後遭一名持槍男子押走,還沒收護照及私人物品。人口販賣集團勒索4萬7000人民幣(馬幣約3萬令吉)。家人隔天轉賬付贖金,卻無法聯繫上跑腿,不久後收到兒子信息,說已被賣到園區從事詐騙活動。 殘障兒被“賣豬仔”到緬 ●今年3月,巫裔女子努阿妮雅申訴殘障兒子被“賣豬仔”到緬甸苗瓦迪。兒子是獲好友介紹泰國建築業工作,聲稱每週有1萬令吉,結果被帶到苗瓦迪詐騙園區,不止逼他詐騙,還時常捱打、迫他吃豬肉等。 相關文章: 詐騙毀不盡 受害再添新(一)| KK園轉移陣地出新招 打工旅遊 線下拉人 推入火坑 詐騙毀不盡 受害再添新(二)| 近月紛紛遷移另起爐灶 緬電詐新園區 崛起
5月前
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更多新的詐騙園區正在崛起。 報道/攝影:張韋瑜、魏美琪、彭欣怡、國際組 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更多新的詐騙園區正在崛起。 KK園坐落的苗瓦迪,預料會是緬軍政府在國際壓力之下要清剿電信詐騙的下一個目標,效忠緬軍的克倫邊防軍早前向苗瓦迪和水溝谷發出警告,要電詐園區的人員在10月31日之前撤離,並預告這個月起會有大行動,讓園區一度收手。 表面上看來電詐業來到終點站,但實際上,苗瓦迪的網賭和電詐集團數個月前開始向靠近泰國邊境的帕亞松如鎮(又稱三佛塔鎮Payathonzu)、毛淡棉(Moulmein),法魯(Falu)、皎克(Kyauk Khet)、敏來班(Min Let Pan)、瓦萊(Waw Lay)等地遷移。 現有園區不止馬照跑舞照跳,有的還繼續擴建設施,邊防軍至今也沒有任何行動,讓期盼結束電詐業的人士嘆“雷聲大雨點小”。 緬最大詐騙匪窩苗瓦迪水溝谷 惡名昭彰 去年10月杪,三兄弟聯盟軍以“反詐”之名在緬北擊敗參與電詐活動的果敢邊防軍,逮捕了四大家族,肅清了果敢電詐產業園,數以萬計的中國詐騙人員送回中國法辦,大馬一批豬仔趁亂逃脫,他們原本以為這輩子再也沒有機會回國。 然而,緬甸最大的詐騙匪窩並非在緬北,而是位於東南方的苗瓦迪和水溝谷,那裡大約有數十個大型園區,也是惡名昭彰的KK園區所在之地。 苗瓦迪位於泰緬交邊界,由效忠緬軍的“克倫邊防部隊”掌控,克倫邊防軍向來被視為苗瓦迪園區的“保護傘”。 無視限令數園區仍續操作 隨著緬北剿清電詐的行動取得成功,中方和國際繼續施壓,今年4月杪,克倫邊防軍總司令蘇奇督用中緬英三語發佈公告,警告所有在水溝谷和苗瓦迪從事網絡業務的外國人,必須在今年5月1日到10月31之間離開,非法越境的外國人必須從原路返回,10月31日後未離開的,將會被採取嚴厲處罰。 緬甸金鳳凰報的報道指出,這個警告發出後,平均每天有20名外國人離開,部分通過非法渠道入境的人士將被遣返。 儘管如此,苗瓦迪、水溝谷、敏拉潘和因金敏等地的園區還是繼續操作和招募員工,5月杪依然有不少外國人抵達泰國湄索機場,準備到詐騙園區從事電信詐騙活動。 一名人士告訴該報,他在機場聽到抵達湄索機場的外國公民之間的談話,發現他們打算前往水溝谷地區。另一名目擊者稱,這些人員從曼谷抵達湄索機場,外面有車輛等著將他們載往園區。 帕亞松如鎮湧入大批外國人 接近31日大限時,苗瓦迪的電詐開始往外遷移,帕亞松如鎮湧入大批外國人,改變著小鎮的樣貌和風氣,在該處經營小餐館的覺敏(U Kyaw Min)告訴《邊疆》雜誌(Fontier),過去鎮上的外國客人只有泰國人,5月份開始湧來一批又一批的外來人士,導致租金漲了一倍多。 當地居民也向緬甸金鳳凰報表示,外國人湧入位於泰緬邊境的三佛塔鎮,修建了一些像賓館的房屋,相信用來從事賭博業。外國人帶著電腦等設備入住酒店,但對於在小鎮長住的目的卻守口如瓶。 邊防軍成員:二度派往護送中“商人”遷至三佛塔鎮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克倫邦邊防軍成員向《邊疆》證實,該組織一直將中國“商人”從苗瓦迪遷往三佛塔鎮。他本身曾兩次被派往這條路線提供安全保障,一次是在5月,一次是在6月。 從苗瓦迪前往巴亞通尼蘇時,邊防軍的車輛兩邊跟隨,他們一路上經過了克倫邊防軍和軍事檢查站,沒有被檢查就通過了。 一名民主克倫仁慈軍成員表示,邊防軍負責將中國人從苗瓦迪運送到巴亞通蘇,他們則負責幫助他們租賃土地和房屋。 “5月份,一組200人、一組58人和一組158人從邊防軍領地遷出,我們幫助他們找到房屋和土地。我的同事說,5月至6月大約2000名中國人來到帕亞松如鎮。” 阿翔:KK園區罕見釋放千人新豬仔仍無法脫身 有人質疑為何邊防軍要給電詐公司長達6個月的期限撤離人員,豈不是讓園區有充足的時間做好新的安置? 10月31日大限之前,大部分盤內公司已完成轉移,遷到柬埔寨或三佛塔設立新中心,大部分園區因為不確定因素或人手短缺,豬仔只進不出,KK園拒絕接受離職要求,或提高賠付數額。一些園區把贖金拉高,或收了錢以各種理由延遲放人。 熟悉情況的中國拯救人士阿翔表示,早前KK園區罕見地釋放千名豬仔,甚至低賠付或零賠付就能回家,但是不想回或剛賣進去的豬仔,依然無法脫身。 新園區採更嚴格封閉管理 他指帕亞松如鎮新園區採用更嚴格和更封閉的管理模式,被轉移到那裡的詐騙人員幾乎回不去。他們開始時還可以連繫家人,但是近期被禁止了,主要是KK園區的頭目對外封鎖消息,讓大家不清楚他們的去向。 這也說明了為何最近大馬豬仔不久前還可以連繫家人要求付贖金,近期突然音訊全無,救助人士猜測,他們可能已經被轉移到新的中心。 木木:規模化遣返部分人不法集團 收斂不解散 東南亞救援隊伍成員木木之前表示,他個人認為10月31日之後園區不會解散,但會規模化地遣返一些人,把無用的、想回家的人送回去,不收賠付,只要付路費。 由於大部分新園區已曝光,所以不法集團會收斂一些和進行改革,例如不允許騙招,不可以體罰,想回家只要付賠就放人,不可以對國人施詐。 物色辦公場所規避偵查 “知名園區會化整為零,很多公司已不在園區辦公,而是到處物色辦公場所,以規避偵查,所以要整治苗瓦迪的詐騙活動還是有難度。” 他接受專案小組訪問時表示,但看來如今KK園區依舊在,工照開舞照跳,不見政府採取什麼行動,警告園區外國人員撤離的通告也已經撤下。 “目前還沒有什麼消息傳出來,只知道會成立新的園區,是的,準備要搬去三佛塔(帕亞松如鎮)了。” 勸家屬勿直接繳贖金避免人財兩空 木木聲稱從事救豬仔行動有一年多,已把50到60個豬仔安排回中國。他指有的園區會讓豬仔和家人連繫,有的卻不讓,不同公司對豬仔的態度不一樣。 他覺得家屬不必焦急,想離開園區的人一定會想辦法去對外求助,一定會把後續訊息發給家人。 他表示,另一種情況是賠款解決,叫家人付出贖金換他們的自由。但他勸告:“不要直接打錢過去,因為很容易落得人財兩空,最重要設法知道園區的名字。” 豬仔:交克村拓建中關閉園區只給外人看 專案小組通過小紅書連繫了數名自稱受困緬甸詐騙區的中國籍豬仔,他們表示園區沒有動靜,依然要開工,並指軍閥發佈通告要關閉園區只是“給外人看的”,一位“豬仔”甚至表示,他受困的交克村還在拓建當中。 他說,那裡是三不管地帶,園區涉及到利益關係,又有軍方庇護,問題不會這麼容易解決,像他這種偷渡過去的更難回國。 22歲的他聲稱年紀小的時候從重慶被騙去園區,做了好幾年一直想回家。他曾試過逃跑,被抓回去打一頓後就不敢了。他坦言想死,經常夢到回家,聽到各種消息後抱著希望,但又不見有行動,有種“不知所措的迷茫”。 國際媒體的說法是,中國和緬甸還在商討解決內戰和電詐問題,中方已把同盟軍壓制住,讓緬甸軍政府領袖敏昂萊先處理苗瓦迪的詐騙園區問題。 緬甸軍政府領袖敏昂萊剛到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合作計劃峰會,這是2021年政變以來,這位陷入困境的軍事將領首次到中國訪問,很多人關注的是,中方會不會趁此機會施壓緬軍加速打擊詐騙園區的行動,看他回國之後有何行動,就會找到答案。 緬陷內戰各方勢力盤據軍方依賴資助 助長電詐 目前緬甸的內戰,主要是代表緬族的中央政府軍隊與爭取更大自治權的少數民族軍隊之間的武裝衝突。長期的國內動盪局勢,加上各方勢力盤據,以及軍方依賴集團提供經濟資助,使緬甸成了國際詐騙集團的溫床。 中方很早就要消滅苗瓦迪電詐產業園,很多中國人被騙到園區從事詐騙業,以及成為詐騙受害者,中方曾聯同緬甸警方執法,但在克倫邊防軍的保護下,苗瓦迪的電詐堡壘難以攻破。 半島電視臺引述多方消息報道,控制苗瓦迪的緬甸邊防部隊(BGF),領導人是克倫族強人索奇督上校,向來和緬軍密切合作,和詐騙中心受到庇護有很大關係。 美國和平研究所的一份新報告指由中國人控制的園區,是在索奇督支持下開發的。他的士兵保護中國財團獲得極高的利潤。 人權觀察組織駐曼谷亞洲副主任羅柏森也告訴半島電視臺,“索奇督的邊防部隊是中國犯罪分子的力量,這些犯罪分子將KK園區經營成一座充滿詐騙、販運、賭博和賣淫的罪惡之城。” 2023年10月,緬北由代表撣族或巴朗族的德昂民族解放軍(TNLA)、若開族的若開軍(AA)和華裔的緬甸(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MNDAA)組成的“三兄弟聯盟”,打著清剿電信詐騙集團的旗幟發動“1027軍事行動”,一舉肅清了果敢電詐產業園,激發了克倫民族聯盟軍(KNLA)的士氣,和人民保衛軍(PDF)聯手清理黑灰產業,以便切斷克倫邊防軍(BGF)通過庇護犯罪集團獲得經濟來源。 今年4月11日,克倫民族解放軍一度傳出佔領苗瓦迪,緬甸邊防部隊見勢不妙宣佈中立,切和緬軍的關係,但較後緬甸軍方摧毀該鎮和攻擊KK園區時為威脅,索奇督又允許軍隊奪回基地,以便鞏固本身的權力和利益。 美國和平研究所(USIP)緬甸所長塔爾告訴半島電視臺,“顯然,邊防部隊左右逢源,最終偏向協助軍政權。 相關文章: 詐騙毀不盡 受害再添新(一)| KK園轉移陣地出新招 打工旅遊 線下拉人 推入火坑 詐騙毀不盡 受害再添新(三)| 親人陷園區 被勒索贖金 籌不到錢 切斷消息
5月前
最近全國各地又再頻密傳出年輕人陷入打工騙局的投報,詐騙集團不止以新手法再次出擊,而且新的詐騙園區已經出現。 報道/攝影:張韋瑜、魏美琪 最近全國各地又再頻密傳出年輕人陷入打工騙局的投報,詐騙集團不止以新手法再次出擊,而且新的詐騙園區已經出現。 根據專案小組觀察,詐騙集團打著“邊旅行邊工作”的幌子,在社交媒體投放廣告招聘代購人士,讓年輕人以為找到一份輕鬆的工作;非政府組織也發現,新的打工騙局甚至發展到線下拉人,他們走進現實生活物色目標,假意結交朋友打好關係後,以介紹工作把目標“推下火坑”。 遷至泰邊境設電詐園區 在這之前,緬甸的詐騙園區沉寂了一陣,那是因為緬甸邊防警衛部隊在4月杪發佈警告,要所有在水溝谷和苗瓦迪地區參與電信詐騙業務的外國人在10月31日之前撤離,被喻為豬仔煉獄的KK園正是坐落在苗瓦迪,這個警告有如平地一聲雷在電詐園區炸開。 不過電詐集團和保護他們的集團並不輕易放掉這塊“肥肉”,苗瓦迪的網賭和電信詐騙集團7月份開始向靠近泰國邊境的帕亞松如鎮(Payathonzu,又稱三佛塔鎮)、法魯(Falu)、皎克(Kyauk Khet)、毛淡棉(Moulmein)、敏來班(Min Let Pan)、瓦萊(Waw Lay)等地遷移,如今新的園區已經建立起來,尤其是帕亞松如鎮更被視為新一代KK園。 拯救組織:更嚴格封閉管理難救人 拯救組織表示,三佛塔鎮的新園區採用更嚴格和更封閉的管理模式,只要被轉移到這裡的詐騙人員幾乎是回不去了。“豬仔”開始時還可以聯繫家人,但近期失聯了,他認為主要原因是KK園區的頭目對外封鎖消息,讓家人不清楚他們的去向。 據東南亞拯救組織成員木木表示,“豬仔”被帶到園區後,首先集團會安排他們報平安,但是他們不敢透露工作內容和位置,因為一般上身旁會有人監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還有一些‘豬仔’根本沒有意思要離開,他們的目的本來就是去淘金髮財。” 他表示,一段時間後,當達不到業績,壓力太大了,才會萌生想離開的想法。 一些剛被騙過去的人,自己不敢和園區交涉,也不敢對外發出救助訊息,怕園區會對付他。 MHO:拐賣猖獗 上月接40投報 根據4月後依然有大馬人失蹤以及墜入打工騙局的過程來看,電詐園區不但繼續活躍,而且經採用新手法,把大馬人騙到緬甸新園區。 大馬國際人道主義組織(MHO)對於電詐園區死灰復燃感到非常擔心,近期有關“豬仔”被拐賣的現象變得很猖獗,該組織只是上個月便接獲近40宗投報;雖然MHO最近救了不少“豬仔”回國,然而還有大批人受困在緬國,情況令人擔憂。 還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詐騙集團轉移陣地後,窩點藏得更深,而“豬仔”能獲救的機會也變得渺小。 辜健鈫:詐騙集團改策略 該組織公關總監辜健鈫接受星期天頭條訪問時說,媒體早前廣泛報道海外打工騙案之後,確實有奏效,很多人提高警惕,也迫使詐騙集團不得不改變手法。 他表示,海外打工騙局的投訴一度明顯減少,然而根據MHO最近接到的投訴,發現詐騙集團似乎以新手法出擊。 “高薪出國打工”這個招數已經行不通,民眾對於泰國、迪拜、寮國、柬埔寨等人口販賣活動猖獗的國家聞之喪膽,詐騙集團唯有改變策略。” 詐騙集團不惜砸重本買機票把“豬仔”帶到歐洲國家,名義上是到歐洲國家從事代購等輕鬆工作,完成一兩次任務無驚無險,“豬仔”就會卸下心防,即使詐騙集團之後安排他們到泰國出差也不疑有詐,在泰國登上車後就載往緬甸。 線下拉人出國“賺錢” 除了以出國帶貨或代購為誘,MHO也發現詐騙集團不再侷限於透過網絡招聘,而是發展到線下拉人,他們會在酒吧等社交場所物色目標。 他說,這些“中介”故意接近目標,請對方喝酒結交朋友,認識一段時間和相處之後,他們開始炫耀財富和成就令目標心動,再設法誘騙對方出國。 “這些‘中介’對鎖定的目標表現格外熱情,毫不吝嗇分享賺錢之道;受害者以為遇上貴人,還收穫一份真友情,對‘老千’深信不疑。” 社媒宣傳高薪當“跑腿” 詐騙集團打著“邊旅行邊工作”的幌子,在社交媒體發帖宣傳,優渥的條件包括免費來回機票、住宿,除了高薪之外還有零用錢,年輕人只要一心動就會掉入圈套。 專案小組從網上發現一則宣傳帖文顯示,應徵者無需任何經驗,只要肯努力,便可以勝任這份跑腿的工作,一個月只需出國兩三次,每一趟可獲得1萬令吉薪酬。 帖文內容也列明工作範疇,先從吉隆坡飛往曼谷取燕窩,逗留一天後直飛目的地,如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等等。 辜健鈫說,詐騙集團很可能在“跑腿”到曼谷取貨的時候,把他們拐到緬甸,也有可能讓“跑腿”順利出國一兩次,讓對方相信找到了優差,再介紹朋友從事這份輕鬆賺錢又可以旅遊的工作。 “出於對朋友的信任,加上有朋友見證,稍不謹慎便會一起掉入陷阱。” 3年接逾2000求助個案 該組織自2021年成立以來,接獲大馬人被“賣豬仔”的求助個案超過2000宗,儘管活動受到打擊短暫減緩,但近期這類販賣人口活動有重啟爐灶的現象。 他說,在2022年期間,無論是柬埔寨、寮國或緬甸,電詐集團的猖獗程度不相伯仲,之前是柬埔寨讓人聞之喪膽,如今是緬甸出現反彈。 “當時在緬甸的救援行動,因為局勢動盪、執法力量薄弱等原因寸步難行,柬埔寨政府則是嚴打境內販賣人口活動,不少犯罪集團被瓦解,在媒體曝光的獲救個案越來越多,才會讓人以為柬國情況較嚴重的錯覺。” 他說,隨著柬埔寨政府不斷展開大規模取締行動後,“豬仔”被拐賣到柬國從事電詐活動的求助事件,才有了下降的趨勢。 “直到去年,泰國與中國等加大對緬甸電詐活動的打擊力度,迫使不少電詐園區撤離,但‘好景不常’,緬國近幾個月出現週期性反彈。” 李翰霖:接70投報有上升趨勢“賣豬仔”死灰復燃 馬華公共服務及投訴部副秘書李翰霖對專案小組指出,根據可靠消息表示,當局今年為止已接到約70宗被帶到柬埔寨賣豬仔的正式投報,今年5至6月開始更有上升趨勢,還有大約20人還沒救出來。 “被賣豬仔到柬埔寨的風潮曾經靜了下來,如今又死灰復燃,甚至有增加的趨勢。我也接到一些民眾的求助,希望給他們一些建議和指引。我將聯絡柬埔寨副首相,希望儘快把受害者救出來。” 介紹到高薪國家再轉到園區 據他所知,詐騙集團目前還是採用舊手法物色“獵物”,由於一些人對於柬埔寨等國家打工有所警惕,人肉集團改為介紹他們到很有吸引力的國家打工作為榥子,然後再轉移到園區。 李翰霖提醒民眾,一些詐騙集團會通過和網友在社交媒體軟件精聊,分享各項課題,博取信任後,一旦時機成熟,就會提及就業機會。 “詐騙集團獻議的工作都是在國外,薪資比我國高許多,提供更好福利,讓他們心動而誘騙到國外,一旦人在異鄉就會受控制,之後插翅難飛。” 他再次提醒,無論是介紹到緬甸、柬埔寨的就業機會,必須特別注意及審核,避免成為詐騙集團的目標,因為被詐騙出國的“豬仔”數不勝數,都是被詐騙集團招募去打工。 相關文章: 詐騙毀不盡 受害再添新(二)| 近月紛紛遷移另起爐灶 緬電詐新園區 崛起 詐騙毀不盡 受害再添新(三)| 親人陷園區 被勒索贖金 籌不到錢 切斷消息
5月前
1年前
1年前
愛情包裹、下載可疑APK程式而讓銀行戶頭款項被盜光、回報率200%的投資詐騙、KK園賣豬仔事件……這些詐騙新聞,你都有聽說過吧?尤其是後者更是導致人心惶惶,很多人都不敢再到一些東南亞國家旅遊,擔心自己“一去不復返”。為什麼世間會有人騙人的現象?人類還值得我們信任嗎?本期【讀家】介紹的書有給出答案。 隨著網絡和數位技術的推動,我們的日常生活,除了被便捷省時的發明給圍繞,身邊也暗藏愈來愈多的陷阱。 近期上映的中國電影《孤注一擲》,就把網絡詐騙產業鏈不為人知的面貌,投放在大銀幕上。這部電影的許多片段,取材自現實中上萬起案例,甚至可以說電影裡揭露的,僅僅是真實世界的冰山一角而已。 馬來西亞近年來報道的許多詐騙案例,像是早些時候的愛情包裹、下載可疑APK程式而讓銀行戶頭款項被盜光、回報率200%的投資詐騙、駭人聽聞的KK園賣豬仔事件……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讓人防不勝防。 身為一個普通人,要如何才能辨識陷阱,躲開不法分子的惡意捕獵? 以下將介紹的3本書,不約而同都是環繞“詐騙”為主題中心,從不同角度探討日漸嚴重的社會詐騙案例。值得一提的是3本書作者的身分,他們分別是前詐欺犯、抓捕詐騙犯的刑警,以及社會學學者。前兩位是違法者和執法者的對立身分,而後一位社會學家則跳脫出議題涉事者的角度,以歷史宏觀的超然視角,解析詐騙“古今皆然”的文化面向。 ◢史上最強詐欺犯,教你防詐騙? 《詐騙交鋒》的作者法蘭克·艾巴內爾(Frank W. Abagnale)被稱為史上最強詐欺犯,在本書發行期間擔任著美國FBI安全顧問。他傳奇式的過往,還被導演史蒂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執導拍成電影《神鬼交鋒》(Catch Me If You Can)。當中飾演主角(即是作者)的演員,便是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 由前詐欺犯來書寫防詐騙的書,聽起來很黑色幽默。但也因為他前科累累的資歷,反而讓他在書裡教導的防詐騙知識,更具說服力。 作者在書中重點強調的一條準則是:保護好自己的身分資料。 比起銀行戶頭或信用卡被盜用,身分盜用更具殺傷力,也會對未來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書裡有一位名叫海倫·安德森的64歲婦人,便是因為身分被竊取盜用,在不同信用卡公司設立新賬戶,申請信用卡消費。以她名義消費的金額高於3萬美元,連自己已付清房貸的屋子也差點被抵押。即使後來逮捕到犯人,金錢成功討回,但整個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與耗損的時間,對這名可憐的高齡老人已造成無可彌補的精神傷害。而因為海倫的個人資料曾被竊取外流,未來很可能還會有下一個騙子再利用她的身分資料行騙。 看到這裡,筆者想給大家提個醒,務必在身分證(IC)複印本上劃線並標明用處,而不是隨便交給有關機構或陌生人使用,否則海倫的遭遇可能會在你身上重演。 除了錢包裡的身分證件,社交媒體也是身分竊賊的另一個目標管道。 只要使用臉書或IG等社交平臺,一般人都會留下現實身分的蛛絲馬跡,像是在哪個景點打卡、到哪間餐廳用餐等等。這些分享出去的內容,很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冒充你來做壞事。不幸的是,絕大多數社交平臺使用者都沒發現這一點。你的臉書賬號名字、自拍大頭照、家人朋友等其他社交對象的個資、就讀的高中與大學等等,一旦設定公開,便等同家裡門戶大開,等著騙子過來竊取財物(你的身分資料)。 你是否曾經在上載照片到臉書時,對自動標記功能讚歎不已?看似便利的臉部辨識軟件系統,不只是臉書,銀行和各大企業機構也在使用。這種臉部辨識系統,會精準測量臉部特徵,而一旦你的臉部特徵數據被輸入系統內,也意味著你的數據存在外洩的風險。現在已出現詐騙犯利用AI輸入大量臉部數據和語音素材,自動生成出另一張臉孔套在騙子臉上,進行視頻詐騙的案例。 看到這裡,若有人提出拒絕使用社交平臺來杜絕網絡詐騙,恐怕只是無稽之談。畢竟我們的社會結構與運行模式和網絡科技息息相關,科技已是無法倒退回溯(除非有顆大隕石撞落地球,又或者哪個極權國首腦一時想不開按下核爆按鈕);也可能你覺得犯罪之人應該交由執法者去逮捕歸案,讓社會秩序重回安寧。若果如此,《只是上網,竟變被害人》的作者樸重炫刑警應該會對你搖頭苦笑。 ◢只要有手機,就可能受騙 《只》書裡公開了作者過往的偵辦筆記,從內容可瞭解到韓國警方在追捕網絡罪犯的技術與人力匱乏問題。作者自述韓國警局裡的網絡犯罪調查組,一直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燙手山芋”。在和紐約警察合力偵查一起跨國電子郵件商業詐騙案時,作者需要一個人把網絡犯罪案的貼文資料,截圖下來撰寫調查報告,而同一時期,美國則另設有社群媒體調查組,可以把接受調查的臉書賬號,利用Python等電腦程式語言編寫出程式,抓出網絡上高几率出現的詞彙或其他調查內容相關的關鍵詞,最後將之生成為一目瞭然的視覺化圖標,整理成智慧分析報告。 樸重炫刑警在書中記載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網絡犯罪案。其中有一案例:一名遭遇求職詐欺的女大學生,原只是想要找暑期打工,卻被騙取使用自己名義開設的戶頭來洗電話詐騙受害者的錢。女孩找上作者諮詢的隔天,從自家公寓跳樓輕生,這也為作者心理造成無法磨滅的傷害。畢竟任誰也無法對一條年輕的生命就這麼消逝卻無動於衷。作者因此停下手上所有的調查,轉調至網絡犯罪預防教育專責部門。 樸刑警覺得,只要是手機使用者,都有可能成為網絡犯罪的受害者,需要透過教育,讓大眾具備篩選有害資訊、辨別真偽的能力,走入網絡的事先學習不可或缺。不僅是教育,作者也認為大企業的參與也是網絡犯罪預防的重要一環,畢竟他們擁有技術去刪除、隔絕和封鎖有害的資訊。但因為網絡犯罪如洪水般不斷湧來,所剩的解決方案並不多,唯一最好的方法,還是讓更多普通民眾自己成為網絡犯罪預防專家。 前兩本書的中心思想,都在談論預防教育的重要:不要輕易給出個人情報、對承諾零風險高獲利的投資項目保持懷疑、對陌生人保持警戒……這些條則其實都建立在“不要輕信”的基調上。 只要人人不給予信任,詐騙就會消失嗎? 《詐騙社會學》的作者,臺大社會學系名譽博士孫中興認為,這個前提不可能成立。 ◢沒有了信任,社會怎辦? 《詐》作者在第一章中直接引用許多東西方經典——從《論語》的“勿欺也,而犯之”、《孫子兵法》中隱含騙術的戰略,到明朝記載各式各類詐騙活動的《騙經》,還有西方的《聖經》談及大大小小關於謊言的故事、哲學中亞里斯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再到馬基維利的《君主論》……將人類的歷史等同一部詐騙歷史來觀閱。 從幾千年前直到現在,騙子和謊言依舊源源不絕,除非社會的每個個體都不再有相信他人的能力。但即使信任消失的確讓騙子無法下手,這也會讓社會運行機制崩潰。而這一點,也是社會弔詭矛盾之處。 即便如此,作者認為本書的意義,不是讓讀者認為詐騙無法根絕而心灰意冷。瞭解謊言的本質,檢視自己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有意無意參與的“說謊”和“詐騙”,提醒自己有不能越過的道德底線,勿以“惡”小而為之,把未來可能形成的“大惡”,從“小惡”階段斬草除根,也是讓世間能夠減少詐騙的做法。 需要提醒的是,不能把預防(教育民眾)勝於執法(逮捕罪犯),理所當然認為受害者該被歸咎其責。教育大眾防詐騙知識固然迫在眉梢,但不應該成為民眾找不到犯罪者時,就轉身去譴責受害者為何如此粗心愚笨,進而讓受害者遭受二度傷害。這樣的風氣,不僅無法解決問題,甚至會讓更多受害者不敢報案,進一步讓犯罪分子更肆無忌憚地詐騙。 從各種知識面向多瞭解詐騙機制,保護好個人訊息,不要輕易透露個人情報予陌生人或任何機構,減少在社交平臺上打卡透露自己的當下所在地……做好這些必要措施,從概率上就能降低成為下一個受害者的可能。 雖然人生道路上似乎危機重重,但我們還是需要學會如何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勇敢接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並給予信任。
1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