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open debate
动力青年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读好书找好工……这一套还管用吗?
“读好书、找一份好的工作”是大部分父母辈常常叮嘱我们的观念,然而这样的人生观还适用于我们的身上吗? 5月5日,星洲日报《学海》联合辩论团体“有亮点”举办了一场面向中学生的Open Debate表演赛,辩题为“对年轻人来说,‘读好书、找好工的人生观’,还管用吗?”,辩手及逾20位现场观众共同参与了这场思维的激荡。 正方代表有骆俊旗律师以及沙巴建国中学的罗湘颐同学,反方代表则是“有亮点”创办人陈宏耀以及吉隆坡坤成中学的邝恺儿同学。 本场比赛围绕在几个核心的争议。 首先,正方认为“读好书、找好工作”的人生观其实是一个踏实的基础,目的是为了应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于正方而言,读好书、找好工作的人生观能够培养年轻人许多优良的品质,像是有纪律、耐心、持之以恒等。这样的人生观特别适合年轻阶段仍然在积累知识经验的年轻人。 反方则认为正方针对“读好书、找好工作”的人生观不大像是论证人生观,而是一种方法论。反方不完全否认好好读书的可贵,然而当我们在谈人生观的时候,其实它并不是手段,而成为了我们追寻的目标。也就是说,正方其实恰好就是把未来给明确下来,让年轻人有了既定的追求。而对反方来说这样的追求,其实会限缩年轻人的可能性,更有可能让更多年轻人感到迷茫。 主流的人生观,是设限还是脚踏实地? 下一轮攻防中,正方认为这道辩题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当代年轻人处在网络时代,网络红人的成功加上人们报喜不报忧,导致我们总是感觉到世界上成功的人多,自己却庸庸碌碌,长期以往人们更急功近利、更想要快速获得成功,以至于我们这一代变得越来越浮躁。因此,沉下心来,脚踏实地才是长远之计。 对于正方对时代的解读,反方提出另一种看法。所谓“读好书、找好工”的人生观,其实是父母辈当年的“互联网”,也就是传统媒体给父母辈的一种既定印象。反方调侃说,自己的父母总是强调要成为专业人士。哪怕你想当歌手,你先当个医生再当歌手也是更有优势。反方认为,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功路径单一化的观念传输。 随后,反方也提醒大家,辩题虽然在谈“读好书、找好工”,但其实这个人生观一旦展开,其实还可以有很多后续,如“买好房、找个好伴侣、组织个美好家庭”等等。这一切,都是社会管理者希望我们遵循的一套有利于社会管理的观念。反方带着比较批判的姿态,抨击了现代社会应试教育,让学校沦为社会工厂,只服务社会生产力。找好工作的目的更只是促进消费,让资本主义社会能够持续运作。年轻人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过早接受这种假定,泯灭了自己思考人生可能的途径,以至于人到要上大学,不晓得要念什么科系,人到中年才意识到可能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行业。甚至来到晚年蓦然回首,觉得自己从来未曾了解自己。年轻人需要迷茫,也应该趁早迷茫。 正方后来总结,人生阶段总有不同。对于年轻人这个群体来说,大家眼界还未打开,受限于自己的事业,而迷茫只会让年轻人停滞不前。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兔子曾经说过,如果你不知道要往何处走,继续走下去就是最好的办法。在青年这个阶段接受社会的某种观念,让自己能够持续向前,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件让自己有动力走下去的信念。 观众突破辩论盲点 Open Debate作为一场表演赛,除了辩手发表精辟观点,现场观众也有机会各抒己见,除了举牌给正反方投票,观众的发言也非常有启发性。 身为中学生的其中一位观众认为,读好书的过程中,其实让他认识许多事物,从而发现了自己的兴趣而不会感到迷茫。另一位中学观众则分享自己母亲的故事。据她所说,母亲虽然家境富裕,还在外婆外公的资助下完成在英国留学,但母亲曾和她坦言,自己只是满足父母辈的期许,没有人生方向。 还有一位观众直接挑战反方,所谓社会希望我们走的方向,听起来都非常正面,照着做又有何不可? Open Debate的魅力其实就在于观点的碰撞,不难发现,这场表演赛中,人们对于“读好书、找好工”的认知有所不同,更对人生选择不同有所偏好。然而,辩论无关对错,只是为了激发讨论。人生选择也无高下,只有左右之分。 相关报导: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冲突事件引发的饥饿危机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结婚生子真可怕?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辩论不只需要技巧,更需要亮点
5月前
动力青年
动力青年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辩论不只需要技巧,更需要亮点
有亮点(Got Point)是一群辩手创立的辩论平台,核心目标是让辩论变得有趣并走近观众。 这个有着亮点的名称,取名时却是创办人陈宏耀偶然闪现的想法。致力于推动公开辩论(open debate)的他,一日和梁宝仪及外号光头律师的朋友一起脑力激荡时,闪现的第一个想法是:既然大家是辩论团队,讲话一定要有重点。当他看到朋友的光头闪闪发亮,瞬间有了一个亮点。于是平台中文名称就在他出卖朋友的光头后闪现了。 根据宏耀的想法,辩论不该只有严肃,也该有趣、有所启发、有亮点地输出你的角度。辩论是一种展现高度思维能力的活动。然而,高深的语言造诣与对谈能力是一回事,能否接引观众,提供不一样的视角让普通观众也能享受辩论,又是另一回事。 公开辩论之余,必须有亮点 在他的设想里,是公开辩论在先,亮点在后。从他的对谈中可以知道,他在乎群众的契合度。近期马来西亚涌现脱口秀潮,宏耀也曾想尝试发展脱口秀,却发现本身更喜欢辩论多于脱口秀。马来西亚的脱口秀尚处于起步阶段,却为他提供了想法:辩论也可以像脱口秀一样,逐渐演变成面向大众的活动。 马来西亚辩论历史悠久,更有不少辩手扬名海内外。既然都是被聚焦的一群,为何辩手不可更面向大众多一点?辩手也可以摆脱大专学术精英的印象。这种面向大众的重要精神,其实是借鉴于脱口秀中“开麦”(open mic)的观念。脱口秀表演者向来和观众有很好的互动,也注重观众的互动感。在参照脱口秀,以及中国节目《奇葩说》的机制后,有亮点开始完善自己的机制,包括正反两位辩手搭配主持人的模式,以及让观众于现场灵活使用手中卡片来表达立场,再辅以小任务、询问问题,使得观众打破传统辩论台上凛然不可侵犯的印象,让辩论活动与观众形成高度互动。 和观众高度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有亮点所设计的游戏环节也带来有趣效应。游戏要求即席辩论,力求双方立场呈现反差。其中一场活动里,在表演开始前,主办单位现场收集观众伴侣最奇怪的癖好,然后让双方互相捍卫自己立场。癖好是坏是好,伴侣是棒是糟,全凭观众自辩。这种有趣好玩的线下活动,颠覆了人们对辩论的印象。 场域选择也是有亮点其中一个关键所在。有亮点到很多场域表演,包括殡仪馆、教堂、大会堂甚至中药店。特别场域适合特定主题,能够增加辩论的临场感。这种不拘场地形式的作风从季风带书店开始。宏耀特别提及:“有好奇心的人、喜欢阅读的人,也许就是我们的群众。书店气质更贴近我们。” 这样不拘小节的风格背后其实藏着宏耀的小小私心:书店一般没被镁光灯所聚焦。他希望借此带动一些人流。在那之后,他到各个场域尝试办活动。在推广生命教育的一圆殡仪馆办生死辩论、在传统中药店办药理辩论,现场让观众思考:如果你发现长生不老药,你是服下或销毁? 5月5广邀中学生体验公开辩论 5月5日,有亮点将和《学海》季刊合作,在星洲日报总社举办一场公开辩论。届时,他将会让老辩手带领年轻辩手展开辩论:对现在年轻人来说,追求读好书找好工的人生观还管用吗?默默耕耘是否还是可行的选择? 这就是有亮点尝试让辩论变成一种通俗娱乐的努力,让大家更普遍的享受辩论之余,抛出了思考点。 宏耀认为,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表演,大家都是喜欢舞台的人。而这样的形式,这样的舞台更适合辩手。传统大型辩论,机会掌握在特定几个人身上。他想把这个严肃的水平线稍微拉下来,不要让辩论那么沉重。看一场辩论无异于看一场表演。他希望它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表演,甚至很欢迎各界将这个已经反复实验并获得成功的模式拿去使用。 专业化意味着与观众的距离 我们回过来看待辩论这回事:为什么辩论并非十分流行的活动?从某种意义来说,辩论圈太成熟。专业的术语、陌生化的语言、专业的评审机制,都会让辩论变得制式化或变得高深。而当我们以通俗角度,或文化收费的角度去看待辩论,这类陌生的语言甚至专业的裁判会导致辩论活动不需接地气。举个例子,传统辩论就像学术期刊,但因为这份专业化,使得阅读期刊的读者只能是专业读者。他积极在扩展辩论的另一种可能性。 他对辩论的另一种改革,是丰富了辩论技术。面对群众是另一种技艺,其中包括控场能力、讲说艺术、表现张力、互动能力等。当传统辩手在面对真实场域里的群众,试图说服大家的时候,将进入完全不同的游戏。传统辩论人活跃的舞台,不外乎参加公开赛、成为教练并带队、成为辩论赛评委。他希望辩手可以出现第四种选择:走向群众。他的抛砖引玉,渴望的是对辩论界的改变。“这是这个固有的圈子或产业的一种新的叙事。”他如斯总结。 相关报导: 【《学海》少年/名人推荐】《学海》季刊 页页皆黄金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世界宣明会扶贫 贫困带来的饥饿 【《学海》少年/从心得力】出国深造前的心理准备
6月前
动力青年
更多open debate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