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Semak Mule

不少人想要包伙食時,傾向於通過社交媒體搜尋這方面的資訊,詐騙集團看準這一點,在社交平臺上投放包伙食廣告,以特惠以及美味佳餚來吸引消費者,消費人也不會想到 連包伙食都會踩坑。 不少人想要包伙食時,傾向於通過社交媒體搜尋這方面的資訊,詐騙集團看準這一點,在社交平臺上投放包伙食廣告,以特惠以及美味佳餚來吸引消費者,消費人也不會想到 連包伙食都會踩坑。 來自柔佛新山的蔡女士(39歲,家庭主婦)向星洲日報指出,她並非首次在網上尋找外包伙食服務,由於忙著載送孩子上下學,來不及做飯,才會上網尋找外包伙食服務。 此次墜入騙子的陷阱下載了APK,不僅損失420令吉包括飯格的抵押金,銀行卡還遭盜刷3828令吉。 蔡女士說,2月22日中午,她在Facebook上搜索外包伙食服務時,看到了“小叮噹住傢俬房菜便當”的廣告,於是通過WhatsApp詢問伙食配套和價錢等詳情,隨後一名自稱為Alan的華裔男子接洽她。 “對方告訴我,20天的兩人份伙食(包含1肉1菜1蛋)的價格是320令吉,於是我就轉賬420令吉給對方,並提供了送餐地址。” 通過WhatsApp下載程式包 她說,當天傍晚,對方另一名“同事”通過WhatsApp要求她點擊鏈接下載應用程式包,以註冊會員和填寫送餐地址,然後通過銀行卡扣除1令吉的註冊費,並聲稱註冊費是用來匹配送餐員。 蔡女士當時感到抗拒,覺得不安全,尤其是手機出現“文件可能有害”的警告,但對方堅持不退還已轉賬的費用,她進退維谷只好按照指示,填寫了所需的資料。 蔡女士說,翌日,她欲轉帳處理事務,發現銀行戶頭的當前餘額和可用餘額不一致,她查看轉賬記錄又沒有發現任何不妥,於是打算週一到銀行問個清楚。 “在2月24日晚上,我再次查看銀行戶頭的轉賬記錄,發現1999令吉和1829令吉被轉走到電子錢包平臺Boost,接著又發現Alan和“同事”已經拉黑我 。” 她於2月25日到士姑來皇后花園警局報案,隨後到鄰近銀行更新銀行卡。 經過這件事情後,蔡女士在網上找到遭騙子盜用商標的真正外包伙食商家“小叮便當外送服務”,後者得知她的遭遇後,對於自己商號遭盜用感到無奈。 被盜商標業主喊冤無奈準“貨到付款”挽信心 “小叮便當外送服務”業主的妻子許太太接受專案小組訪問時表示,截至目前他們已接獲10餘個受害者私訊,其中1名受害者損失高達逾4000令吉,其餘受害者被騙100至200余令吉,但根據在社媒的觀察,上當的人數不少。 她的丈夫最初是經營小食攤,由於冠病疫情爆發和實施行動管制令,他們在2020年底將傳統食攤業務轉移到了線上,至今包伙食已超過3年。他們今年1月中接獲網民私訊後,才知道臉書專頁的外包伙食服務的商標遭騙子盜圖行騙。 “這是我們首次遭盜用商標,那騙子開設了臉書專頁,使用和我們相近的專頁名字(小叮噹住傢俬房菜便當)來行騙,不過沒有盜用我們的食物照片。” 接10受害者私訊責問咒罵 截至目前他們已接獲10餘個受害者私訊,詢問她是否與騙子的專頁同一夥人。 “有些受害者不理會我的解釋,持續發訊息罵我,甚至詛咒我的家人。” 她無奈地表示,此事讓他們的生意受到影響,很多顧客不相信她,為了挽回顧客的信任,她只好提供貨到付款的方式,譬如讓第一次光顧的新顧客收到食物後才付款。 “我們其實是要求先收整個月的伙食費用,因為每天需要資金週轉買食材、付車油費、汽車修理等費用。” 下單前可查專頁是否被舉報 許太太指出,其丈夫今年1月17日到士姑來警局備案,證明自己不是和騙子同夥,也在臉書專頁發佈遭盜用商標的聲明,也提供騙子的專頁警惕消費者。 “我們也在騙子的專頁留言請對方撤下商標,並點擊生氣的表情包,結果遭對方拉黑了,我們只好呼籲身邊的朋友和顧客協助舉報騙子的專頁。” 她表示,有些騙子的確向顧客收了伙食費,再以“飯格抵押金”為由騙更多錢,其實他們提供的外包伙食服務因提倡環保,顧客須自備飯格。 許太太呼籲消費者在網上下單外包伙食前,先在有關商家的專頁查看是否有生氣的表情包或可疑線索,以及搜索有關專頁的名字是否被網民舉報詐騙。 “我也建議消費者可下載True Caller應用程序,查看對方使用的手機號碼是否曾遭舉報。” 張念群:即使詐騙賬戶凍結受害者或難追回款項 “當很多人都針對相同的戶頭報案,警方就會採取行動如凍結相關戶頭等,這是警方可以做的工作,當然受害者不一定追得回被騙的金錢。” 數字通訊部副部長張念群對專案小組說,即便警方成功凍結詐騙賬戶,受害者的資金也可能難以追回,因為詐騙分子通常會迅速轉移贓款。 詐騙分子迅速轉移贓款 無論如何,一旦相關戶頭遭凍結,騙子就無法繼續使用有關戶頭行騙,需要另找其他新的錢騾銀行賬戶。 她不排除一些競爭對手惡意抹黑和舉報同行的可能性,因此報案紙是非常重要的證據,MCMC絕對不會相信投訴者的片面之詞就向有關平臺反映以關閉賬號,這對真正的商家來說是不公平的。 對抗網騙 公眾警覺性很重要 “民眾必須瞭解,出租銀行戶頭是犯法的行為,不要以為這種行為只是被動收入,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錢,尤其是不法分子利用你的銀行戶頭進行犯罪行為,你是需要負法律責任的。” 張念群說,對抗網絡詐騙,公眾的警覺性至關重要。在網上購物付款前,應通過‘Semak Mule”系統檢查商家賬戶是否涉及違法活動,以降低被騙風險。 防範詐騙意識也重要 對於網絡詐騙案,民眾的防範詐騙意識也很重要,例如民眾在網上購物付款之前,可先通過“Semak Mule”系統查看商家的銀行戶頭是否涉及違法活動,從而降低受騙的幾率。 張念群表示,除了報案,受害者可向MCMC投訴並提供報案紙,MCMC就能夠以涉及詐騙為由要求相關平臺撤下含有詐騙成分的廣告或帖文,以及關閉相關賬號。 “當相關平臺收到MCMC的反映,也會自行展開調查和綜合評估,但最終是由平臺決定撤出內容與否。” “當然,用戶需要保持警惕和加強辨別審核,從商家的頭像、網頁成立的時間、商品的價格是否比市價來得便宜、留言和點讚的用戶是否假賬號等,再做決定是否下單付款。” 詐騙集團最愛臉書 數據顯示臉書是詐騙集團最常使用的平臺,從2023年到今年3月1日,在MCMC的要求下,共有9762個假賬號和冒充專頁被臉書母公司Meta撤下,其次則是WhatsApp(520個),再來是TikTok(115個)。 她坦言,由於這些社交平臺的總部設在國外,我國需要平臺的配合來打擊罪案,因此面對一定的挑戰。 她表示,這些社交平臺和通訊應用程式如WhatsApp,在大馬多媒體超級走廊計劃政策下是豁免獲得執照,換言之,這些公司在馬來西亞不需要向MCMC或任何政府單位申請執照或註冊,因此政府無法完全監管這些平臺。 或要求社交平臺供應商申請執照 她還提到,政府正考慮調整政策,可能要求社交平臺供應商在馬來西亞向MCMC申請執照,以便更好地監管。 她補充,屆時政府可施加條款和條件,譬如平臺必須在大馬設辦公室、有負責人等,這樣一來無論個人或政府可在國內採取法律行動。 她說,很多平臺擁有端到端加密的聊天功能,打個比方,騙子隨機將很多人拉進去Telegram某投資詐騙群組,再一步步誘騙受害者的血汗錢,整個行騙過程只有當事人知道。 “我認為,這些平臺供應商應該要確保不會有人濫用他們平臺進行違法活動。” 相關文章: 老千入侵包伙食行業(一)| 損失金額小受害者不報案 包伙食 也能騙 老千入侵包伙食行業(二)| 被揭戶頭可疑即刪資料 臉書訂伙食小心有詐
11月前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