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TEDx

越来越多组织以“社会企业”的模式存在,但到底什么是社会企业?社会企业跟非营利组织又有什么差异?很多人还是不太了解。 王筱珺以前从事行销工作,行销最讲求的是业绩和利润。但自从她接触社会企业这种模式,她了解到原来可以一边做生意,一边帮助她想要帮助的边缘社群。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陈启基 一般企业不管规模大小,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王筱珺博士(Dalphine Ong)从前在科技公司从事行销工作,每年公司都会设定销售目标,而这种销售目标只会提高不会降低。当时她常常处于肾上腺素激增的状况,好听的说法叫刺激,难听的说法叫压力。虽然她在事业上蛮有成就感,可是日子久了难免会反思:“难道一辈子都要从事这样的工作?” 自认爱讲话的她,从那时开始探讨有没有一种事业既能让她滔滔不绝,又可以让她学习新的事物。刚好她认识了“社会企业”这种模式,甚是佩服社会企业那种不仅仅为了赚钱,还想要解决社会问题的宗旨。 自此以后,她接触了很多社会企业,并且接触这些社会企业服务的人群,例如流浪者、难民、原住民、特殊儿童等群体。她以她过去的工作经验,给予这些社会企业关于行销和战略的指导,比如教它们如何以商业创新的模式自给自足。而在跟这些边缘社群接触的过程中,她说:“我好像过来教他们,但其实不是,反而是他们疗愈了我。” 帮助边缘社群未必要靠卖惨 如今她的身分是“社会企业导师”和“社会影响力管理顾问”,其中一个她关注的群体是本地小农和相关的产业链,她通过授课和一对一的指导,向这些业者灌输社会企业的概念,除了协助他们应对各种经营上的挑战,也希望他们要对环境和地球负责。 粮食这个课题说起来其实跟她一生很有关联。她除了从小在烘焙店长大之外,她在马来亚大学的博士研究也是跟粮食系统有关,而且2021年博士毕业后,她曾经在本地食物银行——食物援助基金会担任首席执行员。 那段在食物援助基金会工作的日子令她感触良多,甚至可以说是留下了某种心理阴影。当时她以为她是去解决食物浪费的问题,不料刚上任不久即遇上大水灾而忙于四处赈灾。有一次她和团队到东海岸的小岛派发物资,岛上屋子非常破烂,一眼望去不是瘦骨嶙峋的老人就是衣衫褴褛的小孩,她看了极度难过。 “那时我对赈灾工作其实蛮有成就感,我以为我很厉害,可是当看到那个老婆婆和那些孩子,我心想我(派发的)这两包米能做什么……我觉得自己好像没有用,帮不上忙,所以我其实蛮PTSD(创伤后压力症候群)。”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两三年,可是当受访说到这里的时候,她依然一度哽咽。 那次赈灾经验令她对社会企业的信念更加坚定,她认为如果要真正援助弱势群体,那就应该从根本去帮助他们,不然像上述灾民,两包米充其量只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未能给予他们长期温饱。 她心中理想的情况,是弱势群体不需要靠“卖惨”来得到资助。她说:“如果我能够靠卖我的产品和我的服务来赚取我应得的收入,并用这笔收入支持我要支持的群体,这会是一个比较能够扩展和永续的模式。” 虽然很多时候,社会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对象十分相近甚至是重合的,但她说,社会企业的经营方式跟非营利组织不一样,社会企业以企业手段自给自足,不像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财务来源是靠捐款,可是捐款所得往往又不太稳定。她强调她没有否定非营利组织的重要,但企业出身的她,希望以她在企业的经验来打造比较永续的经营模式,帮助解决弱势群体面对的问题。 向大学生推广社会企业理念 除了以导师和顾问身分指导社会企业,她也是本地一所私立大学的商学院兼职讲师,负责“社会企业”这门课。 她说,“社会企业”这门课,一般商学系讲师可能教不来,因为在商界,一般企业都是利润至上,尽管它们也谈企业社会责任(CSR),可是它们的经营模式毕竟还是跟社会企业不一样。另外,这门课也不太可能找社工来教,因为说到底这是商学院的课,需要有行销及管理等知识背景。 事实上,她有些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创业做小生意,她希望学生经由这门课多了解边缘社群的困境,以及了解世界各地的社会企业如何用它们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她觉得,这些学生即使未来没有加入社会企业的行列也无所谓,最重要是他们学会为社会着想。 因为做好事,所以别人一定买单? TEDx茨厂街将在10月12日举办2024年会,王筱珺是讲者之一,演讲内容将围绕“共存共善:社会企业的善念商道”主题。 这些年,她观察到本地很多企业包括社会企业都生存不了3年。如果要跨越这道关卡,她认为经营者必须搞清楚最基本的问题:到底有没有人要买你的东西?她说,社会企业终究得靠自己努力来争取认同,不能因为成立目的是要做好事而以为民众一定会买单。 至于她本身,是否又曾想过成立自己的社会企业?她笑说:“我帮它们都忙得要死了!” 如果要为社会做点事,其实可以从个人做起。她希望通过TEDx年会的演讲,鼓励大家不用等老了或有空了才来做善事,大家不妨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身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哪怕是一天15分钟,或一星期一小时,“至少从现在开始做点什么。” 2024年TEDx茨厂街 媒体伙伴:星洲日报、星洲人 日期:2024年10月12日(星期六) 时间:9AM-6PM 地点:吉隆坡马华大厦 脸书:www.facebook.com/TEDxPetalingStreet 相关文章: 【TEDx茨厂街志工力量/01】TEDx茨厂街 十届磨一剑 【TEDx茨厂街志工力量/02】看TEDx茨厂街志工怎么说……
1月前
即将于10月12日举行的TEDx茨厂街(TEDx Petaling Street)已经来到第10届。 TEDx茨厂街演讲年会,从二百多名观众,到如今近1900人,志工人数也从自由报名,到必须通过面试加入的规模。讲者、志工、观众参加演讲年会,又或通过YouTube看演讲视频,无论是在幕前或幕后,对于每个不同身分的参与者,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报道:本刊 关丽玲 摄影:本报 黄玲玲 成立于2013年的“TEDx茨厂街”是马来西亚第一个以及最大型的中文TEDx,10届以来渐渐已形成一个社群,关注者都熟悉其活动进行方式,今年讲者名单还未公布,一开票3周内就已售罄。 这全由一般志工统筹的演讲年会,是如何从TEDx平台,搭建衔接讲者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深化核心价值,建立永续经营模式,成为其吸引力的社群品牌? 黄菁翠:天线要一直打开 TEDx茨厂街持牌人/家具企业及选品店创办人 TEDx茨厂街持牌人黄菁翠(Jessie Ng)当初申请TEDx执照时,并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规模和发展。 创办TEDx茨厂街之前,黄菁翠连续3年都参加TEDx台北,直到第3年姐姐黄菁云问她有没有想过自己办一场? “有的,但看到申请表格的开放式问题,质疑自己不达标,也怕没人手。” 黄菁翠谈及当时的犹豫。多得移居美国的黄菁云熟悉美国机构作风,鼓励及协助黄菁翠申请,结果成功了,2013年在吉隆坡敦善班丹大厦举行了第一场TEDx茨厂街,也是大马第一个中文TEDx演讲活动,已故的黄菁云当时是持牌人,黄菁翠则是策展人。 每届年会结束之后黄菁翠就会继续申办。“办活动最重要的是持续,一旦停了,要恢复是很难的。因疫情而停办两年,复办时操作很‘生锈’,加上疫情带来的焦虑都会有影响。永续经营很重要,还有就是建立了一个社群,10年已累积一班粉丝以及志工,只要内部巩固,才可以稳定走下去。” 从一开始的“一脚踢”,黄菁翠近几年已交棒给其他志工当策展人。她的角色主要是物色讲者和设立组织的大方向。她常出外认识人,参加活动、研讨会、看演出等等,她不觉得辛苦,有收获就很不错。“我是‘work-life integration’,而不是‘Work-life balance’而已,‘天线’要一直打开。” “即将第二个10年,我希望栽培志工成为领导,加强领导能力这门艺术,学习如何处事。他们的执行力都没有问题,很专业。” 谭佩莹:让每个人都有好体验 2024年TEDx茨厂街策展人/地产经纪 2016年就加入TEDx茨厂街担任志工的谭佩莹,今年第一次担任策展人。她毕业于理大大众传播系,当过报馆记者,念书时听过TED演讲视频,后来无意中知道马来西亚也有一个中文的TEDx茨厂街。她在大学时期很活跃办活动,毕业后在吉隆坡工作时,想在闲睱时间找些事做,看到TEDx茨厂街招募志工,就申请加入。 加入志工时是第4届,在之前没有出席过演讲年会,纯粹对这年轻的组织好奇。通过TEDx茨厂街认识了很多人,她后来因认识一名讲者而转职到相关公司当销售人员。而她现在则是一名地产经纪,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可以在TEDx茨厂街付出较多的时间。 在草创时期加入TEDx茨厂街,谭佩莹一直都在“讲者组”。讲者组的工作就是物色讲者,以及演讲前的排练。“物色讲师主要是Jessie负责,她资历深,看的东西比我们多,也抓到社会现在和未来趋势。”讲者组会考量适合观众口味的内容,协助讲者梳理内容,修饰词语和定稿,以及设计PPT、演讲台风,让讲者在18分钟内有效地传达想法,还有跟公关组协调安排采访、拍预告视频等等。 讲者组协助讲者对接不同的事项。“Jessie常提,我们要做到Omotenashi(日本人的款待哲学),这也是整个TEDx茨厂街的宗旨,希望来的每一个人,有宾至如归的体验,也希望讲者感受到,我们是一路陪伴他们走过这趟旅程,所以安排得很细致。” 成为TEDx茨厂街的志工,谭佩莹认为对她事业上的帮助不会很明显。她倒发现从外面学到的技能可以带到这个组织,也有其他志工把自己在职场所学到或不错的做法应用在TEDx茨厂街。“所以其实不只是这个平台给志工成长,也有志工把所学到的知识带到这个平台。” 今年我当策展人,学到全面去看事情,要协调各组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跟着SOP去做,而是看整个局面,再去拿捏和平衡。” 黄葆华:在这里渐渐成长 TEDx茨厂街共同策展人/会计师 黄葆华是2015年通过朋友介绍参加TEDx茨厂街年会。“当了观众感受到志工的专业,而在隔年申请成为志工,当时也未有面试环节。由于喜欢中文,中学时期办过校刊,但工作之后就少接触中文,希望有个平台可以让我重新接触中文,就这样加入了TEDx茨厂街文案组。” 后来,志工团队的组织架构越来越大,除了文案企划,也增加了视觉设计、社交媒体等等。黄葆华从文案组组员做到组长,上一届开始她再接下挑战,担任共同策展人,负责监督文案组、视频制作、社交媒体、网站、主视觉设计等等。 “在正职方面,我去年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转为自由工作者,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但自由是要有自律的,我现还在学习着平衡这一方面。加入TEDx茨厂街对我来说是有很大的帮助。 “协商、解决问题和沟通技巧,是我在TEDx茨厂街这9年所学到的能力。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追随者,没有当领导人的条件,但渐渐地在这里成长,磨练到自己勇于踏出舒适圈。” 排练、梳理、磨合 传递最精准内容 无论是线下或YouTube,由各有成就的人士在台上演讲是TED演讲的主轴。黄菁翠经常出国到各地听TEDx演讲,当作充电,她很享受线下有温度、掌声,以及充满感染力的气场。 她视TEDx台北为楷模。“以前我没有信心,不确定在大马可否找到这么多优秀的讲者。TEDx台北是两天48小时的活动,讲者中有名人和素人,黄菁翠反而被很多素人做的事感动。 “回到马来西亚,我应该也要这么做,发掘更多跟这块土地有关系的人。 每一年的TEDx茨厂街,约有18组讲者。成立初期,讲者没有彩排就上台演讲,后来发现这不行,第二年是演讲会开始前一个月半才排练。现在已经提早到距离年会4、5个月前就开始了。讲者组要负责16到18个讲者,每组讲者大概要练5次。黄菁翠说,“practice make perfect,我们平均每个讲者要见5次,可以想像是多大的工程。” 讲者组接触的都是讲者最原始的内容,他们要协助讲者过滤和梳理,把最精准的内容在18分钟内呈现出来。 谭佩莹表示,有的讲者具备丰富的经历,带来的内容可能要1小时才说得完。要从这么多做过的事中精挑出来,整个过程就是不断地讨论及磨合,从中选择一个适合的角度。 黄菁翠希望讲者的内容可以更深入,因为观众也在进步。谭佩莹补充,传达出去的内容可以有多种解读,不同的观众的收获会不一样。 定下核心价值 明确方向 任何活动及组织一旦订了核心价值,就会有明确的执行方向和信念。TEDx茨厂街每一届年会的主题都颇有意思。黄菁翠说,主题是一个大方向,用在任何讲者的故事都适合,而且也方便主视觉的设计。站在观众的角度,也可带来启发。 从第一届开始,TEDx茨厂街年会主题依次是点滴串联Connecting Dots(2013)、从心重新Refine Redefine(2014)、行迹The Path(2015)、敢动Momentum(2016)、涟漪人Ripples(2017)、燃Passion(2018)、学Unlean‧Relearn(2019)、启Reset(2022)、衡Balance(2023)以及第10届的跃Forward(2024)。 原来,TEDx茨厂街一次过就订下5届的主题,只有疫情之后微调,换了“启reset”。黄菁翠透露,第二个5年,主题都用了单字,接下来的5年,她建议团队采用4个字,而英文则是单字。其实蛮不容易的,中英文的字义要搭配,还要串得到主题故事。 至于TEDx茨厂街组织的5个核心价值──持续成长、创造差异、做正确的事、怀揣爱给予以及传递幸福感,这是一次核心团队在团建时,由导师的带领下集体订下的,将来进来的人都适用。黄菁翠指出,当组织已经走得稳定了,就树立文化价值和愿景。“这5个价值是我们透过团建游戏中订下,从52个的个人价值,最后剩下5个。 2024年TEDx茨厂街 媒体伙伴:星洲日报、星洲人 日期:2024年10月12日(星期六) 时间:9AM-6PM 地点:吉隆坡马华大厦 脸书:www.facebook.com/TEDxPetalingStreet 相关文章: 【TEDx茨厂街志工力量/02】看TEDx茨厂街志工怎么说…… 更多【新教育】: 大马停格动画创作者刘静怡 为花踪宣传片注入新意 停格动画创作者刘静怡,返马驻村创作探索身份认同 海洋生物学家本·菲茨帕特里克 /守护全球独特海湾 维持座头鲸生态系统
1月前
TEDx茨厂街目前有230志工,分配到18个小组,组别包括组织文化发展、文案企划、视觉设计、社交媒体、资讯科技、影像摄制、讲者统筹、演说指导、舞台监制、化妆造型、展区体验、外场与内场管理、票务登记、媒体宣传、企业伙伴、餐饮管理、志工管理及物流仓储。 黄葆华解释,当TED茨厂街这品牌广为人知后,越来越多人欲申请当志工。有志工的专业是人力资源发展,就提出建立一个招募志工系统,从最初的填表格,后来加入面试,甚至还有情境考验、案例研究等等,从过程中可以选出适合及愿意付出时间的人。 志工找到正确的位置,做他喜欢的事,会继续成长,也有人尝试挑战不熟悉的领域。 对于时下年轻人的处事态度,谭佩莹说,允许他们在大框架下发挥,尝试和犯错。黄葆华也提到是“赋能”(empowerment)吸引年轻人,赋予他们发挥机会,完成之后他们会有满足感、 成就感。“这过程可让年轻人继续成长和突破。一旦出错就会反省,想要做得更好就会想办法去突破。当然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也有的人选择离开,但我相信赋能会让他们越发精采。” 黄菁翠发现,很多年轻人一念完书还没试过到机构工作就成为自由工作者,当走一段路之后就会发现能力未满,因为没有人引导。“我常鼓励年轻人先进入一个体制工作,至少做3年,会知道边界处境上的应对。 “我们要允许他们去决策及做正确的事。当他确定该怎么做时,我不会浪费时间去阻止。TEDx茨厂街也让我练习领导能力,‘允许’是要有很大的勇气。” Sean余祥祥:学到以更多的角度看事情 TEDx茨厂街志工管理组长/电台节目制作人/咖啡师 余祥祥大学时期念大众传播,毕业出来工作已有10年了,现是电台节目制作人。 祥祥经过面试成功加入TEDx茨厂街。初时是活动小组,负责体验型活动,如TEDx Adventure,后来转调志工管理组,从组员做起,这届开始担任小组组长。 志工管理犹如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每年三四月就开始招募志工,经过面试再分配到各个小组。对他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本身不擅长制度下的人事管理,但加入TEDx茨厂街就是为了突破和学习,就接下了这个任务。 “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各自能量和管理方式 ,志工组要观察和关心组员,各组组长要兼顾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会忽略一些人事矛盾,志工组就要去协调,出现状况时就是筹委和志工的沟通桥梁。 “从百多人增加到如今两百多人。在招募志工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组长都懂得去面试。“我们给组长上工作坊,包括面试时的提问技巧、要注意的事项,还有管理课、心理学课。应征表格也加入一些情境问题,从中大概知道一个人的工作态度,缩短审核过程。” 录取过程之后,成功获录取的志工就必须参加迎新会和说明会。今年志工组组员建议,为了增加志工的粘着度,推出了“一周一动”,即每星期有一活动,可以是运动、看展览、读书会,每次活动约20-30人,来自不同小组,从中互相认识及交流。 刚过的中秋节,志工组举办了“中秋园游会”,志工提灯笼逛街,回到传统的过节方式,大家均表示很特别。 来到TEDx茨厂街,余祥祥遇到不同人的做事方式,包括比自己年轻的志工,有不少冲击。“我发现自己锁在一个地方太久了,看的东西比较表面,原来可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很多事。 这有助于工作,做内容时会变得更多元。” 郑达骏:有幸获3天官方Instagram账户使用权 TEDx茨厂街社群媒体组组长/Web3.0 专案营销咨询员 郑达骏曾在大学时期参加区块链协会,现在也从事区块链营销相关工作。2022年实习的时候,有机会接触到TEDx茨厂街,成为社交媒体组的组员,今年则升级为组长。 社交媒体组一共有十多位志工,负责管理官方网站、脸书、Instagram、小红书等等,同时也担任客户支援及跟粉丝互动的角色。志工都对经营社交媒体有一定的了解,有些志工甚至是品牌公司的老板。 让郑达骏感到骄傲的是,去年,TEDx茨厂街受到美国总部的邀请,可以使用 TEDx 官方Instagram账户3天,他们善用这个平台分享TEDx茨厂街的内容。 “社交媒体组是全年无休的,年会前是以讲者和年会的资讯为主,年会结束之后,还是会推出一系列内容,包括讲者的演讲视频上载到YouTube之后,我们会整理内容重点。” 2022年TEDx茨厂街曾推出NFT,郑达骏是该项目的负责人。2023年,黄菁翠发起线下活动平台Kawan Talk,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生活创造者分享,郑达骏也参与制作《启发一刻》。 从这种种的活动,打开了郑达骏的视野,让他接触到更多更广的可能性。他现在跟人交流时,很快可以切换到相关课题,不断持续学习。 2024年TEDx茨厂街 媒体伙伴:星洲日报、星洲人 日期:2024年10月12日(星期六) 时间:9AM-6PM 地点:吉隆坡马华大厦 脸书:www.facebook.com/TEDxPetalingStreet 相关文章: 【TEDx茨厂街志工力量/01】TEDx茨厂街 十届磨一剑 更多【新教育】: 大马停格动画创作者刘静怡 为花踪宣传片注入新意 停格动画创作者刘静怡,返马驻村创作探索身份认同 海洋生物学家本·菲茨帕特里克 /守护全球独特海湾 维持座头鲸生态系统  
1月前
1年前
6年前
7年前
8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