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聯絡我們
登廣告
關於我們
活動
熱門搜索
大事件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基辅市长坦承为和平 乌或须割让领土
|
狮城大选2025 |
工人党首场群众大会发言 贺沛星讲潮州话赢掌声
|
黄振威斥美评论员看法偏颇 “大马人没挨饿 反吃太多”
|
路过公寓汽车爆炸 俄军总参谋部高官遇害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基辅市长坦承为和平 乌或须割让领土
|
狮城大选2025 |
工人党首场群众大会发言 贺沛星讲潮州话赢掌声
|
黄振威斥美评论员看法偏颇 “大马人没挨饿 反吃太多”
|
路过公寓汽车爆炸 俄军总参谋部高官遇害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簡
本網站有使用Cookies,請確定同意接受才繼續瀏覽。
瞭解更多
接受
您會選擇新界面或舊界面?
新界面
舊界面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基辅市长坦承为和平 乌或须割让领土
|
狮城大选2025 |
工人党首场群众大会发言 贺沛星讲潮州话赢掌声
|
黄振威斥美评论员看法偏颇 “大马人没挨饿 反吃太多”
|
路过公寓汽车爆炸 俄军总参谋部高官遇害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基辅市长坦承为和平 乌或须割让领土
|
狮城大选2025 |
工人党首场群众大会发言 贺沛星讲潮州话赢掌声
|
黄振威斥美评论员看法偏颇 “大马人没挨饿 反吃太多”
|
路过公寓汽车爆炸 俄军总参谋部高官遇害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星洲人
登廣告
互動區
|
下載APP
|
簡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基辅市长坦承为和平 乌或须割让领土
|
狮城大选2025 |
工人党首场群众大会发言 贺沛星讲潮州话赢掌声
|
黄振威斥美评论员看法偏颇 “大马人没挨饿 反吃太多”
|
路过公寓汽车爆炸 俄军总参谋部高官遇害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基辅市长坦承为和平 乌或须割让领土
|
狮城大选2025 |
工人党首场群众大会发言 贺沛星讲潮州话赢掌声
|
黄振威斥美评论员看法偏颇 “大马人没挨饿 反吃太多”
|
路过公寓汽车爆炸 俄军总参谋部高官遇害
|
这些“养胃”的4个习惯 其实正慢慢伤害你的胃!
|
‹
›
首頁
最新
頭條
IG熱文榜
熱門
國內
即時國內
封面頭條
總編推薦
暖勢力
熱點
全國綜合
社會
政治
教育
我們
專題
發現東盟
帶你來國會
星期天頭條
華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夥伴
星洲人互動優惠
國際
即時國際
天下事
國際頭條
國際拼盤
帶你看世界
坐看雲起
言路
郭總時間
社論
風起波生
非常常識
星期天拿鐵
總編時間
騎驢看本
風雨看潮生
管理與人生
綿裡藏心
亮劍
冷眼橫眉
財經
股市
即時財經
焦點財經
國際財經
投資週刊
娛樂
即時娛樂
國外娛樂
大馬娛樂
影視
地方
金典名號
大都會
大柔佛
大霹靂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馬
花城
古城
東海岸
體育
大馬體育
羽球
足球
籃球
水上
綜合
場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專題
優活
旅遊
美食
專欄
後生可為
東西
時尚
新教育
e潮
藝文
護生
看車
養生
家庭
文藝春秋
星雲
人物
影音
讀家
花蹤
亞航新鮮事
學海
動力青年
學記
後浪坊
星洲人
VIP文
會員文
最夯
鄭丁賢
林瑞源
時事觀點
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非凡人物
族群印記
身心靈
VIP獨享
百格
星角攝
圖說大馬
國際寫真
好運來
萬能
多多
大馬彩
熱門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Threads
國際拼盤
Threads網域正式“搬家” 網頁版增新功能
美國社交媒體巨臂臉書的母公司Meta宣佈,旗下短文社群媒體Threads的官方網域,正式從Threads.net遷移至Threads.com,並且推出多項網頁端新功能,以提升用戶在桌面版的瀏覽與互動體驗。
14小時前
國際拼盤
即時國際
Threads將引進廣告 美國日本先試行
社群平臺Threads執行長莫瑟裡宣佈,已開始測試引進廣告。臉書母公司Meta持續發展最新社群媒體Threads,來跟億萬富豪馬斯克的平臺X競爭!
3月前
即時國際
星雲
【第17屆花蹤文學獎海外作家評審】我在Threads寫文章/李桐豪(臺灣)
在Threads寫文章第204天 在Threads寫文章的第204天,我在個人頁面擇錄劉震雲:“沒有神的世界裡,人只能一輩子都在尋找,尋找一個人,和他說一句知心的話,一個人內心的洪流,其實已經足夠淹沒整個世界。”他人的牙慧後面不忘碎嘴一句:“江湖上走跳,誰又不是找一個聊得來的,年輕的時候,戀愛是在一張床上埋頭苦幹,後來,就真的只是蓋棉被,純聊天。” 該貼文一則回覆,38個按贊,冷冷清清。 與此同時,河道上有人風風火火地公審黃山料,75個回覆。有人展開關於電子紙和實體書的辯證,187個引用。也有人假託張愛玲,講一些女性雜誌心靈雞湯語錄,49個轉發。關於文學,每個人在Threads上都有好多意見想表達,有好多話想說。 去年7月5日,Facebook母公司Meta推出Threads,上線5天突破一億用戶,寫短文章、發短影音,其功能與推特(X)相仿,顯然馬克·祖克柏這一回是要和伊隆·馬斯克對著幹了。臺灣與美國同步上線,太倉促了,臺灣人舌尖還不習慣抵住牙齒,th發不出漂亮的齒擦音,脆的、穗子、睡死,一個Threads,各自表述。然而莫衷一是的發音無損今年上半年Threads全球流量,臺灣10.09%,僅次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在Threads寫文章第1天 我是編號第5804537名用戶。在Threads寫文章的第一天,雨夜中跑到青年公園遊戶外池,8個水道只有3個人,夏夜和池水一樣冰涼,岔出心神想到年度版稅結算,愈遊心愈寒,上岸拍了照片,發文“無人知曉的夏日夜晚”,是巧合,也是故意,寫作者的處境也是這樣一座冷冷清清的游泳池。該貼文兩人按贊,比水道上的人還少。 “寫作者的價值貶得比日幣還要不值錢了。”Threads寫文章的第282天,在頁面上寫了這樣一句話,17人按贊,無人回覆。 心生如此喟嘆,乃當日接受某雜誌訪問,題目是網絡世代寫作者處境。過往20年,相繼任職《蘋果日報》與《壹週刊》等主流紙媒,紙媒全盛時期,目睹發行單日破50萬份的報紙,一則報道可以決定一家小吃攤的生死或者一個女明星的名節。文字可以重於泰山,然而不到10年,IG、YT等社群媒體取代四大報,文字輕賤得如一根羽毛。總統候選人寧可去和網紅們拍影片吃蛋糕講笑話,也不接受雜誌訪問,不相信盡責的記者能用文字將他們的信念傳達出去。 在FB安穩過小日子 我無權傷感,因為最早在新聞臺寫文章,先有了讀者,才有作品,才被找去媒體上班,自己怎麼說,都是網絡時代既得利益者。2010加入臉書,起初在上頭寫讀書心得,或日常瑣碎觀察,朋友控制在一兩百上下(至今仍是),後來開了粉絲頁,放工作的訪問稿,權充某種資料倉庫。自己貼自己的,一篇文章收穫幾百、幾千個贊並不以為意。有人留言了,禮尚往來回敬大拇指,不知來者何人,就先看見他們網頁寫下好有品味的樂評、影評或生活散文,這是什麼全民寫作的年代嗎?四大報昌盛時候,翻報紙可看不出這等高手在民間的盛況吶。 故而IG崛起,不覺得需要去湊這個熱鬧,在網絡上寫文章就是要留存的,誰要發限時動態!你們玩你們的,我在FB安穩過自己的小日子即是。然而有一天,發現IG隨便一個兩三萬人追蹤的KOL,社群寫幾百字的影評,發個兩三篇的酬庸,等於當代寫作者寫一本書,定價300塊,版稅十趴,印量1000本的進賬。寫作者是什麼很賤的東西嗎…… 故而知道Threads上線時亮出“文字版IG”旗幟,內心是亢奮的,又輪到字戀者發牌了嗎?“打完手槍兀自想的,應該就是那個人了。在射出來的那一剎那,我們都是一樣卑賤和幸福的人。”一篇文章不要超過100字,連續發個七八篇色色的文字,當連載小說應該沒問題吧?17個按贊,無人回應。 “長輩從波蘭帶回來琥珀手串給我當禮物,喳喳呼呼地說,我已經在宮廟過了火,琥珀很珍貴,是佛教七寶,你知道什麼是佛教七寶吧?不等長輩說完,我悠悠地說道,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長輩驚駭莫名,以為我是什麼善男子居士大德,長輩渾然不知,只要是熟稔宮鬥劇的浮浪青年,是不可能不知道何謂七寶,是區分得了瑪瑙和紅玉髓。”蹭一下甄嬛、如懿的流量,應該會中吧?3個按贊。 在Threads寫文章第372天 在Threads寫文章寫了372天,追蹤1258人,平均一則三四十人按贊。 不,Threads並不是這樣玩的,也許高人讀到這邊已經在旁搖頭嘆氣了。社群軟體在字面上已經暗示了遊戲規則,Thread,英文是“絲線”之意。社群上你一言,我一語,Threads是把整個對話串起來的絲線。互動、互動,其經營的奧義始終在於互動。看哪個KOL不爽直接嗆,大數據會幫你把巴掌甩到他的頁面上,哪個網紅開了話題,快快去他頁面下答腔,等於直接端走他的流量。其屬性更迅速、更短小精悍,更適合即時、大量的意見交流,故而絲線也能補綴青鳥運動的文宣和資訊,串起了整個社會運動。 在Threads寫文章第300天 在Threads寫文章的第300天,轉貼自己訪問林夕的摘要,那文章放進了夕爺37首歌詞,私心以為是今年寫得最高興的訪問稿。有不知所謂的人留言林夕奧運寫〈北京歡迎您〉立場親中,香港混不去,才跑到臺灣來的。見狀索性整段文章刪掉,因為你已經弄髒我的頁面了。Threads是巴赫汀“眾聲喧譁”論述最終極的實踐,然而人多嘴雜,高分貝也好容易淹沒了訴求的內容,不查證、看到黑影就開槍,只剩下響亮的口號,只剩聲音與憤怒。 與此同時,河道上有人羞辱黃山料,那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從FB、IG,到Threads,他有多暢銷就有多招人怨,然而新的演算法用恨意把大家都集結在一塊了。他是健身界的黃山料、他寫的歌詞是音樂圈的黃山料,山料變成了一個骯髒的字眼。 在Threads寫文章第114天 我在Threads寫文章的第114天,是訪問過黃山料的,契機正是因為私心想請教,平平都是寫作者,為什麼你18年上了排行榜,就一直沒下來過?暢銷天王從來不是偶然的,他寫好每一個章節會一頁一頁貼在出版社辦公室牆上,問編輯們的反饋,再回頭修改。篇章中某些段落字體會加粗加黑,或者獨立成一頁,他說因為有時候讀者可能不需要讀完一整本書,而是一句閃閃發亮的金句,彷彿籤詩一樣,隨意翻到,被觸動了,那就夠了。少數華文寫作者會像他這樣優化讀者閱讀體驗,他在乎市場,一切都是精準的算計,聊著聊著他會低下頭點開手機的計算機APP,加減乘除敲敲打打,然後抬起頭驕傲地說幾年內幾本書版稅創造了上千萬的利潤,每天都會看鉅亨網的他喜歡他的團隊跟他一起賺錢的感覺。 在乎流量的寫作者最終也被流量吞噬,但我也沒打算在Threads寫這件事替他護航,在上頭溝通一件事要付出的情緒成本真的好大,好疲倦。他又沒付我錢,我幹嘛要這樣做? 在Threads寫文章第301天 隔天,在Threads寫文章的第301天,林俊頴在《自由副刊》發表〈七舅公回鄉囉〉,《我不可告人的鄉愁》漂亮的臺語文又升級了,文字是古典的,意象與修辭又是現代的,通篇文章可以小小聲念出來,那文字跌宕的音律彷彿清泉潺潺流過心裡,舒暢極了,且每句話都找到對應的漢字,這功夫像是排版工人,一個字一個字拼湊,整個作品像什麼日本金繼一樣的工藝,好美好美,但文字寫到這份上,閱讀有門檻,不能被影像化,不能跨國翻譯,小說發表後73人按贊,3人分享。Threads上無論是林俊頴或林俊穎,只有5則關於文藝營陣容的討論串,真是好寂寞好寂寞。 但林俊頴是不會在乎這種事的,與他抱怨這種事,他應該會冷笑一聲,覺得文字給你一切了,不然你還想怎樣呢。這個大前輩彷彿什麼僧侶,背對整個世界,兀自走進文字的密林裡,走得好深,深到不能再深,也走遠,遠到不能再遠。網紅歸網紅,寫作者歸寫作者,寫作者的牢騷只能用好作品去拯救,讀了了不起的小說,回頭是在Threads第204天那段劉震雲的句子,每一個字都在發亮:“沒有神的世界裡,人只能一輩子都在尋找,尋找一個人,和他說一句知心的話,一個人內心的洪流,其實已經足夠淹沒整個世界。” 在這個時代寫作,是為了找出獨一無二的一句話,一句頂一萬句。 浪奔浪流,為流量而寫作的時代是抵禦不了的,放鬆自己隨著浪潮漂流一段沒什麼不好,難保不會找到獨特的口氣描述這個世界,破防了,EMO了,站上時代的浪頭,變成下一個黃山料。但留在無人知曉的夏夜遊泳池也可以。 在Threads寫文章第370天 在Threads寫作的第370天,大雨的晚上,跑到游泳池躲雨(沒有打雷,所以是可以的),雨水細細碎碎打在皮膚上,像是和心跳呼應的脈動,同一個游泳池,同樣是無人知曉的夏夜,孤單地遊著,突然想起鯨向海,把你溫柔地撐起來的依舊是文字:“點亮海豹油燈/我又回到這小屋/對薄薄的寒壁哼歌/發顫的遊客在外觀望/怎能知道/這裡的孤獨其實很溫暖”。(原稿發表於《自由時報》) 李桐豪簡介: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畢業,《鏡週刊》人物組記者、經營“對我說髒話”與同名臉書粉絲專頁。著有《紅房子》、《不在場證明》、《絲路分手旅行》。曾以《絲路分手旅行》曾獲2005開卷美好生活推薦、《紅房子》2022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獎,《非殺人小說》獲林榮三小說二獎、《養狗指南》獲林榮三小說首獎、九歌年度小說獎。
8月前
星雲
即時國際
不懂就問脆?社媒平臺爆紅 網民:Threads快變谷歌
網民習慣了有疑問就打開谷歌網站搜索答案,但近日有人發現暱稱為脆的社媒平臺Threads越來越好用,甚至出現“不懂就問脆”的標題,引發熱議。
8月前
即時國際
試聽間
Tom Phan/後新秀大賽
對聽眾來說,當然也是值得慶幸的事。能選擇的音樂變多了,還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我們也知道,早在電臺電視等媒體出現之前,人類是用另一種方式在接收音樂。
9月前
試聽間
e潮
IG圖可同步發帖 Threads成攝影師新戰場?
為了鼓勵用戶在Threads積極發帖,Meta開發了Instagram和Threads內容同步發佈功能。 Meta日前向美國科技媒體TechCrunch透露,他們展開了一項全球測試,用戶能夠將Instagram的圖片內容同步到Threads上面。然而,這不是一個強制功能,用戶可以隨時關閉,保持原有設定。 Threads被喻為“IG版的推特”,主打文字貼,整個界面乾淨利落,也沒有限時動態功能。不過,Meta似乎有意讓Instagram主打視頻,與TikTok對著幹,而Threads則推廣攝影作品,成為新一代的照片分享平臺。 近幾個月,Meta不斷地在Instagram和Facebook展示Threads的推薦貼文。在今年4月份,Meta還推出獎勵計劃,希望活躍創作者在Threads發帖,並會依據貼文的“表現”和發帖數量來分紅。 Meta執行長扎克伯格曾預測Threads會成為下一款10億級的應用程式。目前,Threads的月活躍用戶數量已經突破1.5億。 相關文章: 谷歌做了一個改變,決定隱藏這個東西…… EA:創建“體育場”從半年減至6周——生成式AI 顛覆遊戲業
11月前
e潮
e潮
TikTok和IG對著幹,開發照片分享平臺APP
TikTok隨後向BBC證實,他們正開發一個純照片和文字的“專屬空間”。 TikTok(或抖音)的主力一向來是短視頻,即使用戶上傳照片,系統依然會要求用戶製成照片視頻。不過,TikTok最近有改革念頭,想要跨業務,推出分享照片為主的社交平臺“TikTok Notes”,擺明與Instagram打擂臺。 早前,一些用戶上傳照片時,便收到TikTok的通知,聲稱他們的照片將會分享到新的平臺“TikTok Notes”。但是,用戶可以拒絕,繼續在TikTok分享內容。 有眼尖的網民發現,網絡有出現一個名為“notes.tiktok.com”的網站。打開頁面之後,在正中央有3張照片,而照片下方分別有圖說。頁面底部則顯示“Opening in TikTok Notes”的句子,然後配一個沒有任何操作功能的“Open App”按鍵。 TikTok隨後向BBC證實,他們正開發一個純照片和文字的“專屬空間”。BBC報道稱,TikTok尚未確定“TikTok Notes”的最終設計,也還沒確認發佈的日期。 這些年,各個知名社交媒體平臺一直在“抄作業”,比如Meta推出的Threads,很明顯在模仿推特(現稱“X”)。YouTube Shorts和Instagram Reels則在模仿TikTok,操作界面都很相似。 現在社交媒體平臺真的太多了,網民會感到疲憊嗎?
1年前
e潮
e潮
Meta推獎金計劃,Threads流量可變現
Meta去年7月份推出新的社交平臺Threads,有成功掀起一股熱潮。但現在熱度漸褪,活躍用戶並不多。為了刺激活躍人數,Meta正在測試一項獎勵計劃,希望能吸引更多創作者在Threads上面創作內容。 在Instagram(IG)的官方網頁上面,Meta會依據貼文的“表現”和創作者的發帖數量來分紅。比方說一篇貼文的瀏覽次數需超過2500次,才符合獎勵資格。然而Meta沒透露獎勵金額或分紅比例。 這項計劃是採取邀請制,如果你受邀參與,將會收到一個通知,或者在IG的“專業數據分析欄”(Professional Dashboard)會看到有關訊息。需注意的是,只有創作者賬號和商業賬號才可以瀏覽“專業數據分析欄”。在接受邀請之前,創作者需要先開通收款功能,才能查看獎金數額。 除了Threads的好康,IG也向創作者發放獎勵。根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道,IG最近正在測試一項名為“Spring Bonus”的獎勵計劃。 這項計劃會依據創作者的Reels、照片輪播(Carousel)和單張照片貼表現來提供獎勵。IG會在30天內提供最高3萬美金的獎金。但這項計劃只限受邀的創作者。 欲知更多Threads獎勵計劃的詳情,請瀏覽https://help.instagram.com/2449746995226910/ 。
1年前
e潮
e潮
Meta:方便用戶辨認,AI生成內容會加標記
Meta稱,從5月開始,在不影響言論自由的前提下,他們會在Facebook、Instagram和Threads平臺標記所有AI生成的內容,以方便用戶辨認。 無論是AI生成的視頻、音頻或圖像,Meta都會在貼文標記“Made with AI”。同時,只要沒有違反社群規範,他們是不會移除這些AI生成的內容。 Meta補充,如果發現用戶所上傳的影像內容,在重要課題上面會對公眾造成高度誤導,他們會突出有關標籤,讓公眾輕易分辨和評估內容。當公眾在其他地方看到相同內容時,也會馬上知道這是AI生成的產品,而非真實的影像。 為了避免假消息在網絡竄流,Meta成立了一個近100人的核查事實獨立小組。這個小組會審查虛假和具誤導性的AI生成內容。當核查人員將貼文內容評為虛假或有經過篡改時,Meta會降低貼文的能見度,避免很多人看到。 另外,如果用戶的廣告包含已被揭穿的虛假內容,Meta也會拒絕有關廣告上架。
1年前
e潮
即時國際
遵從命令 蘋果中國應用商店下架WhatsApp和Threads
據《華爾街日報》,蘋果公司據報已遵守中國政府的命令,週五從中國應用商店下架了Meta所開發的通訊軟件WhatsApp和社媒平臺Threads。
1年前
即時國際
即時國際
臉書 IG Threads大當機修復 逢美國超級星期二初選惹疑
科技公司Meta旗下的臉書(Facebook)、Instagram 與 Threads週二晚間大當機,影響全球用戶,經過2個多小時緊急搶修,目前已恢復正常。
1年前
即時國際
e潮
刪除Threads賬號 IG賬號也能保留
用戶需要綁定Instagram(IG)的賬號才能啟動。可是,如果想要刪除Threads賬號沒那麼容易……
1年前
e潮
即時財經
Meta推出Threads網頁版 硬撼X地位
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新的短文社群媒體Threads週二(22日)推出網頁版,盼留住商務客層,並在與前身為推特(Twitter)的X競爭中取得優勢。
2年前
即時財經
即時國際
使用量驟降 Threads擬本週推網頁版救聲勢
Meta備受關注的新社交平臺Threads,曾在短短5天用戶人數衝破1億大關,創下用戶成長最快的紀錄。然而,目前Threads熱度已大降溫,活躍用戶人數大跌85%。據報道,為留住用戶,Meta計劃在本週推出Threads網頁版,以抗衡競爭對手X(前稱推特)。
2年前
即時國際
國際拼盤
社群平臺Threads熱潮消退 活躍用戶數慘輸“X”
臉書母公司Meta推出的推特(現已改名X)競爭對手Threads上線後,一度聲勢驚人,但短短1個月後,用量就直線下滑。
2年前
國際拼盤
e潮
【科技簡訊】Threads急速冷卻 Meta拋出新功能挽救
Threads的功能和推特相似,雖說以文字為主,但還是可以發佈照片和視頻。
2年前
e潮
更多Threads
下一個
結束導覽